寻根探源 ‖ 东石的祠堂,你知道多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孙氏始祖在哪里出土 寻根探源 ‖ 东石的祠堂,你知道多少?

寻根探源 ‖ 东石的祠堂,你知道多少?

2024-07-05 22: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清末民初,檗谷黄氏又出了一个有名的华侨实业家黄秀烺,其祖辈自明嘉靖间由东石檗谷分居深沪。秀烺早年旅菲谋生,奋斗多年,成为菲华巨商。民国五年,黄秀娘费银25万在檗谷村郊营建家茔一座,称“古檗山庄”,邀海内外名家题词刻石藏于其中。成为国内少见的民国名家书法刻石珍藏。今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乡黄氏,历代子孙繁衍,迄今本地已达6000余人,而移居外地者更达数倍,其中尤以移居台湾者最多。

2

紫云黄氏家庙

(宋)

东|石|五|居

三普文物点

紫云黄氏家庙,始建于宋,坐北朝南,硬巅抬樑式木构架,进深27.14米,面宽10.54米,是东石闽台黄姓始祠地,也是研究闽台关系史之重要佐证。

紫云黄氏在闽南人数众多,其开基始祖为黄守恭。相传东晋之时,八姓衣冠人闽,其中有黄氏开闽一世祖黄元方仕晋为晋安太守,传至九世黄滔(或日滔之),滔生仲(或日芳),仲生冲,冲生二子,长黄岸,由侯官人莆;次黄崖,由侯官入泉。崖生二子,长守恭,次守美。守恭居泉州城西门内(时晋江尚未建县,地属南安郡治丰州东郊),唐垂拱二年(686),僧人匡护向其求施宅院及桑林之地建寺,守恭夜梦桑开白莲,遂施宅建泉州开元寺,并舍田三百六十庄奉佛。守恭娶妻李氏、司马氏,时有四子:经、纪、纲、纶。使后代历练,家族昌大,守恭遣子分赴南安、惠安、安溪、同安,各自开辟一方天地。又云,黄守恭夫人司马氏又生一子名纬,分居诏安,是谓“五子分五安”,共奉黄守恭为开基祖,而以“紫云”作为家族的堂号。

据《东石紫云黄氏渊源简史》载:守恭次子“纪公,居惠后边乡,传七子,至三世仁裕公,有女名婉姑为皇后,生太子唐僖宗,冠年同母回惠谒祖省亲。自城东门二十里铺锦至祖祠,乃改后边村为锦田,以荣美其乡也。十一世章公由惠安锦田迁居来东石,为东石肇基始祖,生三子:元立、肇立、本立,传衍为东石黄氏三个房份。至四世资和公,人郡庠廪,贡生出身,匠首传家。明永乐间奉旨督造皇城宫阙,周旋王事,五年告竣,旨赐六品军工,带职还乡,荣归后复营私第,在宣德元年丙午年(1426) 起盖本宗祠。”“四世资和公……舍地与神,新兴嘉应庙,自宅凿井,得玉如瓜。延请明师,捧吉点地,建筑本宗。”

五世黄敏斋(1428—1417),字成观,号守敬。“公善运筹,为子孙后世计。”又仗义好善,与西郊蔡氏同修嘉应庙,以至“庙中之送神接神,惟吾二姓轮流接办,异乡之赛神、请火者,入庙香仪与西郊轮收、轮桩(神像)。神鼓东至,必先宗庙中谒公而后请火以行乡……然则公之名与功世世不朽也。”

3

珠泽蔡氏宗祠

(清)

东|石|三|居

第四批市级文保

珠泽蔡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廿七年(1688),现存为民国廿三年重修,坐北向南,占地25.5平方米,三开间两落,硬山顶,燕尾脊,砖、石、木结构,门堵有石雕装饰,天井两边回廊。厅堂内安神主龛,厅堂有“端明学士”、“外翰”、“南京军政”等匾,两壁有民国廿三年“珠泽宗祠重修落成碑”。前埕宽阔,长170多米,两边均为清至民国红砖古大厝,风格古朴。

珠泽蔡氏始祖顺善公,系北宋端明学士蔡襄十五世孙,东石十 房蔡长房长支。明洪武十八年1385,顺善公由泉州菜巷迁来十都仙迹西宅围定居,以此珠泽户又名西定户。珠泽名称由来,老一辈谈及“西宅人是喝后溪井水长 大的”,后溪是一条由仙迹境流过叠头境入海的淡水溪,后溪填作民房。先人于明成化年间约1480年掘一水井,名唤“后溪井”,其水质甘醇味美,似珍珠玉液,泽源长流,因此 取珠泽为户名。据了解,现珠泽户蔡氏在台人口已超万人,而目前东石珠泽户仅有人口3000多人。

东石四居玉记巷和海路一带共有11座古大厝,是“玉记行”创始人蔡树叶兄弟所建。玉记巷8号、9号、海路13号三座古大厝并列,总长36米多,深近14米,规模结构一致,古色古香,气势恢弘。附近有玉记坞遗址。

4

玉井蔡氏宗祠

(明)

东|石|四|居

泉州名祠

清雍正元年(1723),东石蔡氏合建大宗祠,下分三房十柱,玉井蔡氏属于二房。玉井房始祖名必麟,号十郎,原泉州城内东街蔡巷金井坊人。明洪武年间,法政苛酷,因其家遭诬累,父母兄弟俱各逃散,十郎年甫十二,逃至东石海滨,托身于相识蔡本耀家中。适邻舍有黄乐野,见其举止不俗,言于本耀,以次女配之。十郎遂入籍十都仙迹乡,拓荒垦牧,耕海渔盐,是为东石玉井蔡氏肇基始祖。至今六百余年,传衍廿三代,族裔遍及海内外。

蔡十郎生洪武十五年(1382),卒正统十二年(1447),享年六十六年,妣黄氏生洪武廿一年(1388),卒正统九年(1444),享年五十七。卜葬于仙迹境地号三层岑,坐西向东。据传,明末清初,郑成功据沿海抗清,东石玉井蔡氏踊跃参军助饷,郑氏特向南明永历帝奏请,追谥十郎公为“大德侯”。

1982年,由菲律宾、台湾裔孙倡首捐资,修建十郎公陵园。陵园前立三间牌坊式门,坊额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十郎蔡公陵园”,陵园右侧又建四层楼房一座,由海峡彼岸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书写“十郎纪念楼”楼名。

玉井蔡氏宗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由五世蔡守辅、守赞创建,“座向寅申甲庚,佩岱峰铜钵之秀,挹龙澳五马之江,帽山南屏,灵山北峙,胜地也。”清初迁界时,祠堂废圮。至乾隆、嘉庆年间,由十二世蔡世崇、十三世蔡文扬鸠资于原址重建,并辟为塾馆,延师以教族中子弟。咸丰年间,由十四世蔡章凉、蔡章河等主持修葺。民国23年,复由十六世蔡世兴、十七世蔡尤穴、十八世蔡长钩等捐资修葺并扩建。1944年,日寇在东石掷投炸弹8枚,平民死伤多人,玉井祠堂东面亦被炸倒塌。1946年方由旅马十七世蔡尤荣、蔡枇杷主持修复。尔后曾被征用为粮仓,直至1989年始归还,时已破损不堪。

1994年5月,两岸玉井蔡氏族人联手共同重建玉井蔡氏宗祠,10月竣工。

5

世美叶氏宗祠

(明)

东|石|一|居

晋江的叶氏,主要分布东石西尾、潘山、沟头、深沪、安海,现有人口 3700余人。

以“南阳”为叶氏郡望。叶以寅(1314— 1398),字恭甫,号敬台,谥懿德,因元末世乱,徙居晋江,先居仁和后湖(今东石后湖村),后徙西尾(雅称日 “世美”)。娶公卿堡(今青阳蔡厝一带)黄氏为妻。生子景良、景贤、景凤、景寿(无传),传长、二、三房,又称福、禄、寿三房,尊叶以寅为东石世美叶氏一世祖。

明万历年间,东石叶氏一族已甚蕃衍,福、禄、寿三房子孙共议,就一世祖居室构建祠堂,以奉祀始祖及列祖列宗。其时并修有族谱,订世美叶氏昭穆自一世起为: “懿、景、广、兴、登、宜、本、日、郁、舒、长、及、乔、允、仕、学、晋、礼、乐、恢、宏、光、祖、德、诗、书、济、美、振、家、声”。现已传至二十四世 “德”字辈。

据近年统计,东石世美叶氏现住人口 1800名,而住居海外的族裔比在乡族人多达3倍。

东石世美叶氏自明代创建宗祠,“左昭右穆有序,俎豆馨香不问”。又经过清道光甲辰(1844)、光绪庚辰(1880)重修,油漆、添置祭器,愈臻完备。至上世纪50年代初祠堂被征用作粮仓,到80年代改革开放时始归还。1999年,由海内外叶氏宗亲协力按原址原貌重修。

东石世美叶氏宗祠 叶氏宗祠坐南朝北,大门偏西,门路独立建为一间,石构门墙,硬山式顶,上铺琉璃瓦,屋脊间装饰剪瓷双龙戏珠。进人大门是一处筑有围墙的石埕,朝东开一个圆门,走过圆门方是祠堂前埕和祠堂主体。祠堂三开间两落,大门不做塌寿,顶上特建一个装饰飞檐卷草的门亭作为遮护。叶氏宗老在祠堂中展示其《世美叶氏公谱》以及《世美叶氏福房平资公派下家谱》、《叶氏寿房支派族谱》,其中多有族人往台贸易及迁台的纪录。

6

西霞蔡氏宗祠

(清)

东|石|三|居三普文物点

晋江蔡氏总属“济阳”衍派,而有“莆阳”、“青阳”支派之分。莆阳派以唐末自河南固始迁居仙游赤湖蕉溪的蔡用元为一世祖。用元五传至忠惠公蔡襄,故莆阳蔡氏引之为荣以“忠惠传芳”作为灯号。

东石大姓蔡氏就属于莆阳衍派。

清雍正元年(1723),由东石银炉户蔡达光发起,联结原来不同支派的蔡氏为一族,在玉井户蔡层石故宅蔡襄祠遗址上同建东石蔡氏大宗祠,下分三房十柱份:长房——金埔、前埔、珠泽;二房——玉井、西湖、衍泽;三房——西霞、东埕、银炉、庭窟。并以蔡氏带动其他各姓氏,在村前疏浚一条长2公里、阔 60米的海港,使航道畅通,各姓、各房纷纷置建航船,开凿船坞,兴起对台航运贸易。“开新港,建大宗,号十房”成为一时盛举。东石蔡氏其时公议从十一世起以“贻书芳自远,树德世尤长,崇尚斯承志,创垂冀克昌,簪缨遗燕翼,继述绍仪容,万派朝宗委,千秋裕后祥”作为字行。

西霞蔡氏是东石蔡氏三房中一个柱份。其始祖“派分于桐城西隅豪国头,隶籍宙图二甲坊长,籍号蔡纯明,初我始祖九郎公择居于东石仙迹,而以西郊名族焉。”九郎公为明洪武时人,讳隆,字贻恢,生二子,长直轩,次德昌。传至万历年间,十世蔡逢益(1565—1624)字时弦,号着愚,官章光宗,由进士起家,诰授荣禄大夫。其父肖林遂捐资鼎建祖祠一座。清初迁界,兵火之余,仅存遗址。及乾隆五年(1704)族人重建小宗,“以旧址高露,不足奠万世基,故择于斯地,取其山龙雄伟,至脱卸本位,又後镇定蕴藏,堪为子孙永远计耳”。时因资费有限,祠堂不甚高大。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祠宇日旧,“虫蛀蚁穿,风消雨蚀,榱栋几就析崩”,遂有十五世在台湾教书的台郡岁贡生蔡远众首倡重修,“气象恢宏,规模壮丽,较之旧制大为改观”。祠后有旷坡一带,每年还可得租费若干,以充祭费。后来,祠堂又经过道光十年(833)、咸丰十一年(1861)、民国十九年(1930)及1995年数度重修。

祠宇现为三开间两落燕尾脊硬山顶建筑,石构墙面,琉璃瓦顶,外墙仍旧为粗辟砖墙面,条石墙裙。开三个大门,向着门埕、围墙,埕前立旗杆夹石一对。中门匾额刻“蔡氏宗祠”。

西霞蔡氏宗祠中保存着一部自十世祖凑石于康熙四十三年 (1704)始修,经乾隆三十二年(1767)、咸丰二年(1852)、光绪二十五年(1899)续修的祖谱,记录着西霞蔡氏传衍闽台两地及一族奋斗发展的历史。

7

东埕蔡氏宗祠

东| 埕|村

东埕蔡氏开祖九翁公, 北宋政和五年间 (公元1115年) 进士, 卜居竺世庵东面平坦地带, 故称东埕。曾在古桥植桑、养蚕、染织、开墟市。村之东有亭、披饰锦绣, 以迎蚕商海贾, 故堂号锦亭。

蔡氏世代繁衍昌盛, 英才辈出, 古有祖孙同举进士, 更有官至刑部侍郎、宫保提督等重臣的。

蔡氏宗祠民初修茸至令七十余年。1997、98年全面翻修。重修后宗祠占地面积五亩多, 建筑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宗祠系三进殿式,联文” 周开宗国裔, 秦肇宰衡家” 、”食天地正气; 发风雷强音” 。蔡氏世代繁衍数百年,后裔子孙遍及海内外。

8

萧下萧氏宗祠

萧|下|村

现晋江萧姓主要分布在安海镇后萧村、西垵村;东石镇萧下村、岑兜村;金井镇前垵村;池店镇旧埔村、华洲村、东山村。与福建大多数萧氏一样,皆推唐代江南刺史萧曦为人闽始祖。

据萧下村萧氏宗祠《萧氏由来与沿革》碑文记:“三十八世曦公为唐僖宗刺史,于中和元年辛丑(881)自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卜居长乐,为人闽始祖。四十七世潢公少举进士,官户部郎中,由长乐携眷人莆,乃莆、泉萧氏之祖。四十九世绍公因避绍兴年号改名大振,官司法参军。宋高宗南渡临安,护驾至明、越二州。绍兴十八年(1148)修凤翼族谱。五十三世继发公,咸淳四年戊辰科进士,因直谏忤龙,谪泉州教授,居温陵,为泉州公。子孙分布泉郡晋、南、惠、同、安、永、德诸邑”。

宋时萧氏在泉州十分兴盛,至有“萧半城”之称,合族建祠堂于城中,“清源高插,桩楼卓侍,屏障远列于后,鼓旗飞动于前,如鸾之飞,如凤之舞”,祠因其形胜而称“凤翼”。而由泉所传支派悉以“凤翼衍派”为号。

晋江最大的萧氏村落是东石萧下村。萧氏立姓已2680多年,乃古代四大望族之一,裔孙奉西汉开国宰相萧何为一世祖。三十八世曦公与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自河南先州固始县入闽,居长乐。四十七世潢公携眷入莆田,五十三世继发公于南宋咸淳四年(公元1269年)入泉州,元朝至止四年,五十六世韦松公自泉州迁居晋江安海后萧村,生二子,长子煌居后萧,次子烟,择居萧下,其时尚有金、陈、岑诸姓杂居,而后萧姓繁衍迅速。萧下600余年间传衍了30世,现住人口6000多人,而分居于金井前坡、南安黄山、广东潮州、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的传裔亦有数千之众。

祠宇原为三开间两落硬山顶建筑,重建时增建了双面护厝。大门匾镌“萧氏宗祠”4个大字,为国民党副主席、原台湾“行政院长”萧万长手书。

9

塔江刘氏宗祠

(明)

塔|头|刘|村

现晋江刘氏主要居于东石镇塔头刘村,人口3000多人。其开基祖是南宋末护驾慈元杨太后和宋幼主南行的朝散大夫、行军令史刘拓。

刘拓,字仲怀,号遁江,为世居于福清东门外东楼乡的“忠烈公”刘仝祖之后。娶妻淑人苏氏,生有三子,传衍塔头三个房份,九个支系,迄今已历经736年,蕃衍廿七世,至今十一世同堂,人口800余户,3800余人,侨居东南亚诸国及港、台、澳等地区刘氏族人已逾5000人。起的字行:“藩元成庄,遂进迪兹,唐廷丕基,家声振起,诗书传训,友孝济美”。其族谱复经雍正四年 (1726)、乾隆二十七年(1762)、光绪六年(1880)几次重修,现存清光绪谱本13册,洋洋洒洒,于家族繁衍分布记载甚详。

塔江刘氏祠堂,始建于明初(1621年),清代时毁于迁界兵燹,康熙壬辰(1712)复建,而后数次大修,为硬山顶砖木石建筑,三开间二进。正中双开大门,门楣上悬“刘氏宗祠”金字木匾。楹联:“忠孝须经祖武;诗书贻厥孙贤。”柱联有:“远从北里分宗派;近自东楼肇本支。”“大汉分封大宋宦,八闽著姓八贤家。”“中山靖王衍派,北里忠臣分支。”表其源流。祠内有二碑,记重修始末及捐资芳名。

祠前两级石埕,第二级石埕埕角各立镌刻飞鹤图案的旗杆夹石一对,埕前有砖砌照墙一堵,中嵌清代《府宪》碑刻一方。碑刻记载清末晋南发生的起始于光绪二十九年 (1903),延续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一场封建械斗“都洪蔡冤”,“蔓延数百乡,伤毙数百命,焚毁数百家,男妇流离,生灵涂炭。”历经官府、民间调处,方得止息。劝诫乡人“勿因睚眦细故,旧怨复萌,勿因口角微嫌,前仇顿作;勿得弱肉强食,须知桑梓敬恭;勿得尔诈我虞,须念朱陈婚姻……相助相扶,兴仁兴让,化互乡为仁里,卖佩刀以买牛。”此碑是一件研究地方历史的重要实物见证。

10

塔江孙氏宗祠

(明)

塔 | 头 | 孙 | 村

晋江孙氏现有东石塔头孙村3000余人,青阳孙厝头400 余人,皆以“乐安”为堂号。泉南孙氏皆认定“平谕公”为其始祖。

谱志载,孙氏一世祖平谕公名已失传,仅知其生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元祜间为中书舍人,进封平谕。“平谕公”生“宣抚”,“宣抚”生“资政”,“资政”生“班尉”俱仕于宋,以官为名。“班尉公” 生子二,长名真辅,进士,左谏议大夫,次名嘉安,进士,左侍郎。时元兵进攻南宋都城临安,兄弟护卫宋幼主至泉,待舟济海,遭蒲寿庚叛乱,君臣失散。兄弟一隐于晋江,一隐于惠安玉埔。谏议生子名正道,字宗能,以官称文典。文典之子名文习,字希元, 值胡元乱华之日,念我家历世臣宗,不忍背祖宗之旧君”,遂迁居南塘,“因五十余顷之田亩以自养自娱”。是为孙氏南塘开基祖。在南塘建祠宇,立祭田,围垦白衣埭,引渠灌田。并编排孙氏字行自一世至二十一世为:“平、清、端、文、真、正、希、和、懋、隆、福、宜、楚、国、彦、遵、起、云、德、温、赞”。希元生二子:和叟、和安,分衍、袱田孙氏上、下库份。因承祖先遗命,孙家子孙终元之世无一人应试,不仕元廷。至九世和叟之子懋夫,遭元末兵燹,家破人亡,其三子分别离乡出逃。长子必友奔涌洲,其后裔一派徙居广东天罡围,而涌洲今尚存“孙厝埕”地名。次子必美奔蔡岱,后移居布泽,必美无子,以女招赘杨姓为婿,布泽杨氏至今仍设龛祠堂以祭。三子彦爵乃遗腹子,由母郭氏带到蔡岱娘家养育长大,后人赘塔江张世慷家,仍迎母奉养。生子四人,传塔江孙氏四房。后因张氏日渐式微,乃于孙氏祖庙设龛兼祀张氏,祭祖时必先祭东龛张世慷公,后祭孙家祖先。

明嘉靖四十一年,族人孙振宗荣中三甲进士,始建塔江孙氏宗祠。清朝两度重修,第一次在乾隆年间,最后一次重修在清光绪甲午年(1894)。

祠宇为三开间两落砖木石结构,前落起三川脊顶.正面开三通大门,中门门楣刻“孙氏宗祠”。东石塔江孙氏宗祠塔江孙氏自二十世起编有字行:“士嘉肇奕,锺英毓秀,丕振 (晋)文明,贻谋燕翼,长纪宗功。”而今本乡人已蕃衍至3000多人,支派传衍至海内外,人口已达数万。

此外,还有三普文物点(如有遗漏,也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补充)如下:

大白山杨氏宗祠 清 大白山村

大房许氏家庙 明 大房村

东石苏氏宗祠 明 东石四居

光渺王氏宗祠 清 光渺村

梅塘蔡氏家庙 清 梅塘村

三乡黄氏宗祠 明 三乡村

资料整理 | 鲁先飞

编辑 | 肖小俊

摄影:鲁先飞 | 蔡佳玲 |肖小俊 | 刘宝护

须知 | 一切不事先联系的转载都是耍流氓,是会被举报的哦!

如若微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