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字母文字产生的影响 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学设计

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学设计

2024-07-14 06: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课程目标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本课课程目标如下: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第一课。本课内容是世界史部分的开篇,简述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为后面讲述古代世界的大帝国、中古时期的世界等内容奠定相关史实基础。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总体讲述文明的产生的过程,二是讲述了文明产生后在世界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在本课汇总,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是重点,也是难点。三、学情分析初中历史教科书已经对各个古代文明的一般现象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叙述,但是本课教材内容时代遥远,与学生的距离感较大,且知识点很多,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侧重于对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知识梳理和分析,概括不同区域文明各自的特点,以及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不同时空条件,强化学习历史应具备的时空观念,提升历史解释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文明的多样性。四、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归纳人类文明出现的相关过程,明白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唯物史观)2.通过阅读历史纵横“古代西亚文明的起源”,从考古的角度说理解文明产生的过程。(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通过认识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配合地图认识文明的产生受制于不同地区的时空条件。(时空观念)4.应用史料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各文明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历史解释)5.感悟文明多元性的特征,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的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家国情怀)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过程;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2.难点: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六、教法 讲述法、归纳法、图文展示法七、学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八、教学用时 1课时九、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ppt课件;学生完成导学案十、教学过程导入:PPT展示课本第二页“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教师设问:“这两幅壁画绘制于5000—6000年前,反映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课本引言的阅读,得出结论:早期人类在放牧和收割。教师总结并进一步设问:“这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早期的农业和畜牧业。那为什么说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文明产生的标志又是什么?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文明又有什么样的不同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本课。”[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连续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文明之间的关联,顺势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人类文明的产生PPT展示如下图片:埃及早期农耕示意图 古巴比伦摩亨佐达罗遗址复原图玛雅金字塔 古埃及象形文字PPT展示任务一:根据上述四幅图片,概括早期古代文明产生的重要信息。教师引导:所谓的“文明”就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我们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学习过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对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应该来说有了一定的直观印象,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幅图片,概括早期古代文明的产生涉及到哪些重要信息。学生活动一:观察图片,提取相关信息。教师总结: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早期的农业,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早期城市(国家)的出现,第三副图片说明了阶级的产生,第四幅图片反映了文字的出现。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而随着早期城市的出现、国家(阶级)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人类的文明产生了,这些也是判断文明是否产生的重要标志。通过上面的环节,我们了解了文明产生的重要信息,那么文明是产生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产生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接下来一起进入任务二。[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锻炼学生从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清楚了文明产生的前提和重要标志,为接下的任务二做铺垫。PPT展示任务二:阅读课本第一部分,梳理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逻辑,并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来。学生活动二:同桌合作完成人类文明产生过程的思维导图。教师抽取个别学生的思维导图展示,点评总结,结合课本P4的历史纵横《古代西亚文明的起源》,从考古的角度说明文明产生的过程。PPT展示:教师:以上我们一起总结了文明产生的主要信息及文明产生的过程,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推动人类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略)教师总结: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以渔猎和采集为生,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随着劳动工具的进步以及生产经验知识的丰富,出现了早期农业和畜牧业,随后出现了手工业、商业,从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到出现剩余产品、私有财产、阶级对立,从部落到国家的形成,这一切变化的根源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锻炼学生从课本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自行归纳并设计思维导图的能力。使学生清楚作为文明产生的标志国家、阶级、文字是如何逐步产生的,并在此基础上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既培养了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结合课本P4历史纵横具体的考古发现,使学生对文明产生的过程加深理解,通过“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能力。过渡:在第一部分我们学习了文明产生的前提、过程及根本原因,那么世界上最初的文明出现在哪些地区?代表性的文明有哪些?又有什么样的特点?进入第二部分的学习。(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PPT展示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课本P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第二部分的第1自然段,结合课本地图,将最初文明出现的区域用笔在地图上圈起来,并概括其特点。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括。教师总结:主要的地区有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主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独立发展、特征多元。[设计意图]:通过识读地图,学生直观感受古代主要文明发展具有基本独立发展、多元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历史空间意识。PPT展示任务三:阅读课本第二部分,依据表格梳理知识,同桌合作完成。(见导学案,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区域 代表文明 成就教师选取个别学生完成的作业展示,点评总结。PPT展示:区域 代表文明 成就西亚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政治: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 文化:楔形文字、史诗《吉尔伽美什》 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制北非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政治: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制度 文化: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莎草纸 建筑:金字塔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政治:种姓制度 文化:佛教、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 创造出了1到9的数字,发明“0”,按位计值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文明 政治:城邦制度、寡头政治 文化:古希腊的神话、喜剧、悲剧是世界文学瑰宝 希罗多德被西方称为“历史之父” 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西方哲学基础[设计意图]:通过梳理课本知识,掌握课本这一部分的知识框架,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归纳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古代文明发展的多元特点。学生活动三:观察课本P3地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古代文明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特点。教师总结并设问:课本所涉及的古代文明,除古代希腊之外,其余的三大区域包括我们中国的古代文明,都产生于大河大江,其所处位置大约在北纬28°左右。为什么早期文明多诞生于大河流域?请学生代表发言,不足由其余学生补充完善。PPT展示总结:第一,水源充足,便于生产生活;第二,河流两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第三,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业发展;第四,交通比较便利。[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地图,得出古代文明地理位置的相似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历史空间意识;通过分析古代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的原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并设问:不同的环境对于人和事物会造成不同的影响,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不同的自然环境是否对于文化也会形成不同的影响?自然环境是否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决定因素?PPT展示任务四: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的文化?(课本P5思考点)PPT展示材料材料一:对每年洪水泛滥的恐惧,加之永远存在的外族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深深地感到,仿佛自己正无依无靠地面对着许多无法控制的力量。有一首苏美尔的诗写道:“只有人,他的寿命不会很长,无论他做什么,只是一场虚无。”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色彩,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不安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削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尼罗河流域……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易遭到外族的犯。……(尼罗河)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因此,埃及文明是稳定、保守的。……关心死亡,为来世——尤其是国王的来世——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法老始终被认为是神王……由于这个原因,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亦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学生活动四: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四,选取小组代表发言,其它小组补充完善。教师总结:东北非的埃及处于干旱地区,尼罗河流域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政权统一稳定,古埃及人掌握了尼罗河泛滥的规律,根据太阳的活动轨迹制定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书写的莎草纸也来自尼罗河流域,稳定的农业造就了古代埃及文明稳定而保守,自信而乐观,因此没有出现法律;而西亚的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虽然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但是不定期的泛滥又带来了自然灾害,出现了洪水传说和方舟传说,建筑使用泥砖,文字也记载在泥板上,平坦的地势极易受到外族入侵,政权更迭评频繁,加上民族成份复杂,因此需要制定法律。教师接着设问:自然环境是否是决定人类文明发展的决定因素?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总结: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并不是决定性因素,除了自然环境,还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条件、文化传统等等因素的影响。[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学生尝试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分析世界文明多元特点的时空条件。过渡:这一部分我们一起学习了古代四大区域文明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用一个时间轴的方式将这四个区域的文明产生发展的过程表达出来。PPT展示如下:[设计意图]:通过应用时间轴将古代区域文明发展过程表达出来,将课本这一部分所涉及的时间系统化和完整化,一方面给学生一个整体直观的印象,便于记忆;另一方面,灌输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十一、教学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主要标志及根本原因,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还分析了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不同自然环境造就不同文明的的原因,最后我们还用时间轴的方式将古代区域文明的发展过程表达出来。我们在面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的学习借鉴,科学的对待不同文化传统,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的多姿多彩,才会更加的精彩。[设计意图]:总结提升,使学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的文化传统,开阔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落实历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十二、板书设计十三、当堂测试(抽取学生回答,教师点评)1.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的诸多成就;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厘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A.文字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C.私有制的产生和王宫建筑的出现 D.阶级的出现和农业的产生2.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A.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B.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C.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交流 D.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3.在论及古代雅典政治实践时,有学者指出,贵族是民主的压舱石,没有了贵族和精英的民主,一定会走向疯狂。这实际上揭示了雅典A.政治服务方向的实质 B.公民参与意识的不足C.社会矛盾激化的现实 D.民主政治发展的局限十四、课后作业 完成导学案第四部分十五、教学反思(略)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