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孔子谦逊的故事 《不耻下问》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不耻下问》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2024-07-01 09: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不耻下问》的故事

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有一次,孔子去参加鲁国国君的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

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便要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当时,卫国大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他去世后,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心中有些不服气,认为孔圉还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圉为什么可以被谥为‘文’?”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教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的这句话,引出了“不耻下问”这个成语, 后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向地位和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或形容谦虚、好学,不自以为是。

《不耻下问》的故事和道理启示

《不耻下问》的道理启示

遇到问题向比自己强的人求教是比较常见的,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了。孔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感到羞耻。再普通的人也有自己的长处,再优秀的人也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人们要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随时随地向别人学习。不仅要向比自己年龄大、地位高的人请教,也应该向年龄比自己小的、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询问。只要他们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就要努力去学,这样才能帮助人进步。

学问,是“学”与“问”的结合。要从一个一无所知的懵懂孩童成长为一个知书达理的人,学习是一个必经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中, “问”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