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与《论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资料 曾子与《论语》

曾子与《论语》

2024-04-12 14: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其二,比孔子小二三十岁的弟子,收集时已到高龄,其本人或其家人、弟子对其事迹记忆犹新,故收集较多。如冉雍(仲弓)、冉求(冉有)、宰予三人各比孔子小二十九岁,收集到他们的言行分别为八条、二十条、六条;比孔子小三十一条的端木赐(子贡)则有二十三条;比孔子小三十多岁的高柴、有若、宓不齐、原宪、澹台灭明分别也有一、二、三条。

其三,比孔子小四五十岁的弟子,收集时应该还活着,有的还在进行教学活动,自然就多一些。如比孔子小四十四岁的卜商(子夏)有二十三条,比孔子小四十八岁的颛孙师(子张)有二十三条。比孔子小四十五岁的言偃(子游)因在南方,路程较远,很难当面询问,也收了六条。比孔子小四十二岁的公西华(公西赤)四条,比孔子小四十五岁的樊迟(樊须)五条。

其四,几个特例。一是比孔子小三十岁的颜回(颜渊),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也是与曾子关系密切、曾子最崇敬的学长。他好学尊师,学习与履行仁德的故事在孔门中久久传播,自然记的较多。尽管因为他早死,未能成为孔子思想的直接传人,但他的言行一直在孔门中传颂,《论语》中出现四十四次很正常。

仲由(子路)与孔子关系最密切,从开始与孔子接触,听罢孔子高论,心悦诚服起,就一直跟随、卫护孔子。他比孔子小九岁,在孔门弟子中堪称大学长,他不但与其他弟子一样,随时聆听孔子的教诲,还无所顾忌、知无不言,多次向孔子提出别人不可能提的问题。作为“具臣”,他能干实事,“治蒲三善”,受到孔子的表扬,但也多次受到孔子批评。有关他的言行达五十多条,当然不奇怪。

端木赐(子贡)在孔门中是一位道德高尚、能力超群的优秀弟子。他作为“言语”的代表。不论在为公外交上,为私经商上,都取得很大的成绩。这位活跃人物的故事在人们中间早有传颂,他的言行达到四十四条。

其五,《论语》中对曾子的言行,记了四十七条,比任何人都多,而且均对其尊称为“子”。书中对“孝”的记载很多,有一些出自曾子之口,这与其作《孝经》不无关系。

其六,《论语》中记三人之死。一是冉伯牛,得了恶疾,孔子看望他,话重心长地说了些话,体现师生情深;一是颜回死,孔子悲痛至极,体现他对痛失爱徒及理想继承人的心情;而曾子临死前的记载,却有他的临终遗言和一些具体情况。谁能这样记?只有曾子的弟子。《论语•泰伯4》中记载了曾子与孟敬子的一番谈话,孟敬子死于曾子之后(应在战国初年)。引用《论语》最早的文献是子思所作的《礼记·坊记》,故可以理解为曾子主持,子思编成。还有,多年来人们对《论语》中孔子及其一些弟子的称呼,有不少说法。有的称名,有的称字,有的名、字混称,连孔子也有“孔子”、“子”、“仲尼”等称呼,于是便有了许多猜测,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当时是不同人到不同地方,向各式各样的人去采访,各人对被采访者有各种说法,编时尊重这些说法,如实记录下来,而不是按编者的标准与想法改动原文。这正是孔子的主张,也是曾子在治学上忠于老师,忠于事实的表现。

总之,曾子晚年在鲁教学,立志继承其师学说,拥有许多弟子、有条件分更有愿望四处调查老师言行的曾子,派出自己的弟子到处收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资料,理所当然地由他弟子、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编成一书,而曾子是一位主持者。正如在当年孔子主持下,曾子编《孝经》一样,在曾子主持下,孔伋编成了《论语》。内容却是曾子派弟子们四处收集而得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