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周游列国两次差点被杀,看他的信仰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在楚国遇到的一个狂人就是 从孔子周游列国两次差点被杀,看他的信仰是什么?

从孔子周游列国两次差点被杀,看他的信仰是什么?

2024-07-14 13: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天是祈祷的唯一对象:不可获罪;天丧予;天厌之。

  天命:知天命、畏天命、顺天命、乐天命。

  孔子从50多岁开始周游列国,被人家嘲笑为“丧家狗”,有两次陷入绝境,差点被人杀害。在绝境中往往最能看出一个人信仰,而这正是本文想要探讨的。

  从孔子周游列国两次差点被杀,看他的信仰是什么?

  第一次孔子被匡城的人们所围困,有人认为孔子和鲁国季氏家族的大臣阳货长得很像,阳货曾经带兵镇压匡城,所以匡人误以为孔子是阳货。但是孔子身高一米九二,被误认的机会不大。另一种说法是,当时替阳货驾车的人叫颜刻,匡城百姓痛恨阳货,结果孔子带学生到匡城,颜刻是孔子的学生,就替他驾车,并且进城的时候还在谈论旧事,被匡人听到,误以为阳货又来了。于是孔子住进旅馆之后,匡人就把他层层包围,准备加以杀害。孔子的学生们都准备好了,准备抵挡匡人,孔子却取瑟出来弹奏,匡人听到乐音,再经过打听,才知道是鲁国的孔丘,于是派一位带刀大哥去向孔子致歉。孔子在危急时说:“周文王死了以后,文化传统不都在我这里吗?天如果要废弃这种文化,后代的人就不会有机会学习这种文化;天如果还不要废弃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对我怎么样呢?”天是文化传统(甚至国家民族)存亡的最后裁决者。这是古人的信念,不是孔子自己的想象。

  从孔子周游列国两次差点被杀,看他的信仰是什么?

  第二次孔子又有生命危险,宋国的司马(军事统帅)桓魋知道孔子带学生到了宋国境内,孔子曾经批评过桓魋,桓魋要报仇,立刻带兵追杀,孔子随即与学生们逃走,最终脱离危险,但说了一句话:“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上天是我这一生德行的来源,桓魋能对我怎么样?这里不能理解为上天是“人类”德行的来源。因为如果每一个人都有这个德行,孔子凭什么说桓魋能对我怎么样?“天生德于予”是孔子说他一生所修养的德行是来自于天,是由于他对天命的体认,而修炼自己到这个境界,既然如此,桓魋能对我怎么样?孔子两次碰到生命的危险,都毫不犹豫地把天抬出来,代表天是孔子的信仰。

  在孔子周游列国时约60岁左右的时候,守边疆的官(封人)说,有名望的君子来到这里,我都要与他见面的。仪封人与孔子谈完话,出来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八佾〉)你们何必担心老师没有官位呢?天下没有正道的时间已经够久了,上天要以你们老师作为教化的木铎。木铎是木舌铜铃,用于宣传教化,声音是比较敦厚的;打仗的时候是金铎(金舌铜铃),声音刺耳。守边疆的人见多识广,与孔子一谈就知道上天要以孔子作为老师教化百姓,所以孔子60岁时是顺天命,六十而(耳)顺的“耳”是多出来的。

  从孔子周游列国两次差点被杀,看他的信仰是什么?

  孔子50岁知天命,他的宗教情操就在天概念上,儒家的天不是“自然之天”,因为自然之天代表天与自然界一样,这样就完全不涉及宗教信仰。孔子的天既不是自然界,也不是人类,并且因为人类的“天子”常常是有问题,所以人们对天才会丧失信仰。孔子要人不要信仰天子,而要相信人内心的真诚所带来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人可以了解天命而实践它。所以孔子的宗教情操显示于“天”的概念。在《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正好在身边,就问孔子:“何为其莫知子也?”为什么没有人了解老师呢?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