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答:孔子为什么被尊为“万世师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孔子为什么叫子路由 请问答:孔子为什么被尊为“万世师表”?

请问答:孔子为什么被尊为“万世师表”?

2024-07-09 21: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杏坛实景

第二个词叫“木铎”,它本是古代的一种器乐,外围用瓦铜作桶腔,中心以活动木槌为舌,摇晃发声,铿锵响亮。《论语·八佾》上就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意思是社会混乱已经很久,上苍要以先生的学说为号令啦!虽然这是在周游列国路途,一个地方边境官员有感而发的赞叹,但也说明孔子当时因为兴私学,传播儒家之道,声名与威望已经很不一般。孔子作为师者,也常以木铎自比,认为自己就是上天派来教化民众的一个铃铛,我以为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使命的自觉。为什么后来“木铎”成了教师的别名?为什么后世又有“金铎为武,木铎为文”的说法?为什么今天的北京师范大学有一标志雕塑以及它的校徽上有一主体图案也叫做“木铎金声”?其源头都因为孔子创造性地开办了私学。

北师大校园内的“木铎金声”

孔子首创私学,建立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新的教育平台与模式,更广泛更平民地推动了教育发展。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大约30岁左右,他就开始设坛收徒,而且没有特别的太难跨越的门槛限制。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是啥意思?通行的传统解说是:学生主动缴纳一捆干肉(如同今天的熏肉腊肉),他就收作弟子。比较翻新的解说是:学生能主动约束省察自己,有进取心,他都会好好地教。这两种理解,一则表明孔子收徒在物质报酬方面的门槛设得不高,二则表明他重视并强调学生主观精神方面的自修态度,因此,这两说都不影响我们体认孔子创办私学出发点的伟大。

他还主张“有教无类”,就是说不因为籍贯、个性、天赋、贫富、贵贱、老少等而拒收人家入学(当然,好像性别还是有顾忌的,我没发现过孔子招收女同学呀),或者看人下菜碟儿,分等级有区别地待人。千万别小看我刚才讲的“自行束脩”和“有教无类”这两点,在春秋末期那会儿,作为第一家私学,可是新鲜事,带有教育拓荒的意义,不仅创建了新的办学模式,更是从贵族到平民大大拓宽了教育对象的吸纳范围,而这两条广告词简直就是一份平民教育宣言,一缕投射给新兴地主阶层改变命运的曙光!

第二,孔子的师道主张与实践

作为先师至圣,孔子树立师道,并身体力行。他把师道的原则一条一条地确定并贯彻到底,绝不为办学而办学。从性质上讲,他办的是私学,可是从育人方式与效果上看,最可贵的恰恰在于它仿佛并非在办私学,并非在传导狭隘的人生观念,兜售偏执的文化货色。孔子有自己高标准的教师自定义,他一生树立并忠实践行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无私无隐”等可贵的师表风范。

孔子强调君子人格,主张教育要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官员和人生榜样。在孔子影响下,《论语》中形象鲜明的如颜回、子路、子贡、宰予、曾参等人,虽然秉性天赋不同,能力才情迥异,得道深浅不一,但人格精神皆化一于孔子。两千多年以来,多少后学渐染他们的德泽,仰慕他们的品节,这与孔子首轮教育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办学之初,孔子的学生并不多,只有颜回、子路、曾皙等几个,但后来如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那样,魅力和影响渐渐扩散,最终达到了数量与质量兼众并优的高度。

孔子办学,传道为先,非常重视德育教化。通过《论语》我们能系统地了解到孔子对“仁、义、礼、孝、忠、信”等道德观念的阐述。他的道德概念是系统而清晰的,内容是明确而丰富的,构成是初具规模的,这为后世的孟子完成儒家思想体系的集成奠定了宽广而牢固的基础。

孔子还是课程开发与自编教材的高手。他拓展了教育课程的门类和内容,史称孔门四教的“文、行、忠、信”,孔门四科的“德行、政事、文学、言语”,以及孔门三化育的“礼教、诗教、乐教”等,在我国教育史上都极具开拓性和独创性。孔子整理典籍,重视并推进了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主体的系统教材建设,这对于人生成长与人才培养的意义也是深远而普遍的。

孔子亲自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之材。孔子有多少门徒?民间的说法是“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早年的学生,或随之奔走周游,或受聘做官,参与社会活动的较多。他晚年的学生,如子游、子夏、子张、曾参等,很多人继承孔子衣钵,讲学授徒,成为重要的文化继承人和传播者。诸子百家之后的好多历史阶段,儒家学说与思想得以成为中国学术主流,这些弟子功不可没。在春秋末期的生产力水平和教育风习影响下,孔子独立杏坛,教得门生满堂,英才辈出,足见其教育魅力之强大,教学方法之高妙!

毫不夸张地说,是这几方面的存在与积淀,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对我国乃至世界的教育文化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德国有位哲学家叫雅斯贝尔斯,把中国的孔子、老子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印度的释迦牟尼、以色列的犹太教先知们相并列,称他们都是公元前500年左右、各自文明大演进区域里最伟大的精神导师。美国版《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排名第一。这充分说明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教育先行者,是伟大的,永垂不朽的。

第三,孔子的教育理念与范例

孔子创立了系统的教育教学原则,总结出师道尊严、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学相长、立志有恒、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等丰富的教育经验。这些经验及相关理念阐述,有如古老的空谷之音,称得上启发后世直至今天的师道研究和学习的宝贵说教。

说到这里,假如现在要求你围绕“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基本内涵及其关联性,从《论语》中举例,介绍孔子的教育境界或教学艺术,可以做到吗?

其实,每一个稳定理念,《论语》中都有许多事例支撑和内涵阐述。“有教无类”是孔子的自白,表示对于求教者一视同仁,不会因了对方的出身、地域、天资等而有所区别,打个比方就是施教不挑食。“因材施教”是程颐、朱熹帮孔子总结出来的,表示孔子的执教方法因人的材质特征而有所不同。前者指教育情怀与态度的等同,后者指教育策略与技巧的区别,前者是“道”,后者是“术”,二者因为观察点不同,教育教学讲究也有所不同,互为要素,相辅相成。

举一个例子吧:《论语•先进》记载着孔子对学生的一段点评——他说,“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会说话的嘛:有宰我、子贡。政事领导力执行力强的干将:有冉有、季路。熟悉古代文献、擅长《诗》《书》的文艺范儿呢:有子游、子夏”——好家伙,对一个个得意弟子孔子真是门儿清啊!这是充分了解学情,也是“有教无类”的理念得到了成功实施的佐证。

再举一个例子: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意思是说:有一次,子路问先生:“听到一件合乎义理的事,就要立刻去做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都还在哩,怎么能一听闻就去做呢?”言外之意,就是应该先请示,或者先逊让。另一次,冉有也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就立马去做呗。”这让公西华弄不明白了,说:“同样的问题,先生的回答却不同。我被搞糊涂了,冒昧请教于您。”孔子解释说:“冉求遇事畏缩不前,所以我要鼓励他敢于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要提醒他退让一些。”这便是因材施教。

史载孔子三千门生,七十二贤能,性情不一,却各有其长。单从《论语》中出现的三十多位来看,他们之中,富、贫、狂、狷、愚、鲁等样样都有,但在孔子的春风化雨之下,最终都成了助益于人生和社会的有用之材,不能不说这是“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理念付诸实践的成功范例。

end

活字音频

《名师精讲必考名著》

《名师精讲必考名著》

最短12天,通晓作品内容,

直抵名著内核,知其经典之处;

博览经典魅力,丰厚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主讲团队丰富的经验,

助你一臂之力,让备考事半功倍。

“网易公开课”APP陆续更新中

全套课程199元

点击“阅读原文”

或下载“网易公开课”APP,

即可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开启名校名师贯通解读经典之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