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发生的恶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依据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发生的恶变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发生的恶变

2023-06-22 02: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临床背景

卵巢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部位,虽然是良性,但具有交界性、恶性潜能,约有3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

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癌前期病变,是类似于由良性至恶性上皮渐进性移行的过渡形态。

临床上血清CA125可作为较为敏感的妇科肿瘤标记物,80%以上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CA125表达显著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可出现CA125表达升高。

病例影像资料

病例一影像分析

患者女性,50岁,月经淋漓不尽半月。

肿瘤标记物:多项升高,CA125 364.0U/mL↑,CA199 430.0U/mL↑,CA153 35.6U/mL↑,HE4 665pmol↑。

超声:子宫增大,肌壁间多发肌瘤,子宫内膜增厚;右侧腹盆腔椭圆形囊实性包块,内部回声不均匀,附壁见多个等回声团,包块周边散在点状血流信号,未除外粘液性囊腺瘤。

既往史:十余年前粘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

86101687224512200

91161687224512571

6671687224512774

48931687224512905

80441687224513094

5481687224513220

99631687224513373

PET/CT表现:盆腔内(子宫右上方)巨大囊实性肿块,边界尚清,范围约14.3cm×9.2cm×17.2cm,CT值介于11Hu~40Hu之间,PET示实性成分FDG摄取增高,SUVmax为10.9,囊性成分FDG摄取减低,双侧附件结构显示不清。

77561687224513510

46631687224513626

PET/CT表现:子宫体积增大,肌层增厚,局部轮廓隆起,FDG摄取未见增高;子宫内膜增厚,FDG摄取显著增高,SUVmax8.7,范围约5.0cm×1.8cm。

68241687224513758

15071687224514123

68691687224514265

肝包膜、脾包膜、大网膜、肠系膜及盆腔腹膜见多发片絮状不均匀增厚,FDG摄取增高,SUVmax为2.8,考虑为腹膜转移,伴腹水。 

影像诊断分析思路

1.临床病史:老年女性,阴道不规则出血,多项肿瘤指标升高;

2.盆腔右侧巨大囊实性包块,实性部分FDG摄取显著增高,伴腹腔腹膜增厚及腹水,FDG摄取均增高,考虑为卵巢恶性肿瘤,伴腹膜转移;

3.子宫内膜增厚伴FDG摄取显著增高,疑子宫内膜癌;子宫腺肌症/肌瘤。

讨论:定性诊断为恶性肿瘤,究竟是二元论(两种恶性肿瘤同时存在),还是一元论(右侧卵巢癌,子宫内膜转移?)

术后病理随访:

(右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基础上发生的子宫内膜样癌,Ⅰ级,未见明确脉管及神经侵犯。

(右侧输卵管)输卵管粘膜可见子宫内膜样癌,癌组织完全位于管腔内,多灶输卵管上皮被子宫内膜样癌细胞取代。

(宫腔)非典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伴局灶癌变(病变区域约占25%),癌组织浸润浅肌层。

(子宫)平滑肌瘤,子宫腺肌症,均未见癌,浆膜面可见炎性渗出附着,未见明确肿瘤成分;(宫颈)粘膜慢性炎,未见癌。

考虑为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蔓延至子宫可能性大。

病理证实: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

病例讨论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

01、概述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EC)属于卵巢原发性上皮-间质源性恶性肿瘤中少见的类型,中老年女性多见,约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组织学改变与子宫内膜样癌类似。

组织学起源:

1.卵巢生发上皮向子宫内膜方向分化;

2.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变。

02、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因下腹胀、腹痛、自觉腹部或盆腔包块就诊,与其他卵巢癌临床表现相似,部分表现为子宫内膜癌症状,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

03、组织病理

镜下:与其他卵巢肿瘤类似,不易鉴别;如镜下出现异型的子宫内膜样腺体可基本确诊,但需和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相鉴别。

04、PET/CT影像表现

OEC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单侧多见,肿块体积较大,多呈囊实性,囊内分隔厚薄不均,伴有囊壁结节样、片状不规则实性区,肿瘤的囊实性与其大小有关,肿瘤越大由于肿瘤生长旺盛,易出血坏死、囊变,钙化少见;肿瘤较小时肿块囊变不明显。囊壁结节型少见。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中等程度强化,囊性病灶无强化。

PET代谢显像实性部分均呈不同程度的明显高摄取,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较快,需要更多的能量供应,导致18F-FDG摄取增加。

05、MRI表现

囊实性肿块,形态可规则或不规则;

囊壁厚,分隔厚薄不均,均可见实性成分;

肿块实性成分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明显高信号;

常伴有盆腔多发结节、盆腔积液。

06、鉴别诊断

OEC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多见,实性成分FDG代谢摄取显著增高,需要与其他卵巢肿瘤相鉴别:

①卵巢囊腺癌,双侧多见,多表现为囊实性混合肿物,可见壁结节或囊壁肿块样增厚,FDG摄取异常增高,可伴有砂粒样钙化,腹水和种植转移常见,而OEC钙化罕见;

②卵巢囊腺瘤,囊性为主,可见分隔,分隔较薄,呈FDG低摄取或无摄取;

③卵巢转移癌:多数患者有原发肿瘤病史,主要原发灶在胃肠道,双侧常见,呈圆形或类圆形的边界清楚肿块;常为实性包块伴囊性坏死,实性成分FDG代谢增高。

④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大部分为良性肿瘤,单侧多发囊实或实性肿块,FDG代谢往往不高,有恶性倾向者FDG摄取增加,临床常见雌激素增高表现。

女性59岁,下腹痛查因,发现盆腔包块。

肿瘤标记物:CA125 140.0U/mL↑,CA153 91.2U/mL↑,HE4 157.0pmol↑。

60861687224514421

31271687224514555

PET/CT检查示:盆腔内(子宫两侧)软组织实性占位,FDG代谢显著增高,SUVmax为10.4。

1481687224514707

23431687224514856

肝包膜、脾包膜、大网膜、小网膜、肠系膜、盆腔腹膜广泛增厚,部分伴软组织肿块形成,伴腹水,FDG代谢增高,SUVmax为8.0。

PET/CT影像诊断:盆腔内恶性肿瘤(拟卵巢癌),伴多发淋巴结转移、腹膜广泛转移。

随访病理:

(右侧附件)高级别浆液性癌,起源于输卵管伞端。

本期病例小结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EC)在PET/CT影像学上与其他卵巢癌鉴别较困难,多为单侧或双侧明显高代谢的较大囊实性肿块,常伴有腹盆腔种植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本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若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或子宫内膜癌,可有一定的提示作用,PET/CT全身显像有助于OEC的分期。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较好,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参考资料:

[1]张倩,辛军,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PET/CT影像表现.《现代肿瘤医学》2018,26(24):3997-4000.

[2]张敏,陈惠等,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与高级别浆液性癌临床及MRI特征的对照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23,21(1):39-43.

[3]相世峰,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MRI诊断与分期.《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1):2051-2053.

[4]杜方方,李伟大,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2):310-313.

[5]李珍玲,金仁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卵巢子宫内膜样肿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现代肿瘤医学》2014,22(9):2177-2179.

(本文病例来源于高尚医学影像,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