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传播:从自媒体到个媒体的有序升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媒体效应模型 协同传播:从自媒体到个媒体的有序升级

协同传播:从自媒体到个媒体的有序升级

2024-04-22 03: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言:协同与协调的区别

协同与协调概念的指向相似,一般来说,协调是通过组织过程完成的个体及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协同则强调内部自我完成个体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过程。

1.人类的传播发展

2.新媒体传播特点

----新旧传播模式不是简单的替代和交接。而是带有包容演进的共存,共同起舞。

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

新媒体:互联网络、手机等

3.媒介融合

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试论“融合新闻”及其挑战

载自:《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5期

张成良—多媒体融合:泛媒体时代的生态法则

载自:《传媒》2006年第7期

上述论文为国内较早提及媒介融合的论文,影响显著,前者被其他学者引用达到105次,后者被引用次数达到44次。

4. 媒介融合的动力模型

5. 微博时代的特征:两个过剩

用户创造内容,造成内容过剩

用户通过博客上贴文字、图片,通过播客上传影像视频,通过微博发表碎片化观感,通过电子杂志软件制作全文的个性化电子杂志。

新技术的开发应用,造成渠道过剩

传统的有报刊、图书、广播、电视、户外大屏,新兴的有网络、手机、移动阅读器、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移动电视、CMMB、电子书等。

微博:信息碎片化的极致反映

﹡无关阅读,迎合世俗文化的个性需求

﹡ 忽视传播信息的本身,强调信息的影响

﹡在场传播

博客曾被“坚定地”认为是替代传统媒体的工具。但现在,微博这种被浓缩成140个字的短语产品很快成了博客的替代品。微博简单、快速、新鲜、随时随地,便于网络、手机传播、阅读。微博碎片化文本的表述方式,让阅读本身变得无足轻重,呈现碎片化、浅层化趋势。

草根生成 ------ 低位选择 ----- 低位向高位影响

6. 微博:大陆反腐的民间渠道——杨达才们的“表哥门”

“事故现场官员满面笑容,情绪稳定。”8月26日16时35分,在翻看“8·26”陕西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的现场图片时被一名官员的笑容激怒后,网友“@JadeCong”发出了上述微博,并附上了相关截图。该微博被广泛转发后,36人死亡的惨剧与冷血官员的微笑形成鲜明对比。

7.微博:信息碎片化的极致反映

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总结集合行为中“信息流”问题时提出的流言传播公式:

R = i ×a (流言流通量=问题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

信息的不确定性及版权问题

8.微信:定位传播的典范

微信与微博的区别与联系

微博:开放系统

微信:群组系统(人际传播)带有私密性

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定位传播

大众传播的组织性决定了其可控性,人际传播因缺乏组织监管更加容易形成舆论

9.什么是个媒体

个媒体核心(舆论领袖)----多个个媒体节点(普通网络受众)

自媒体的特点

﹡强调传播的多元化

﹡反映用户的个性化和小众化

﹡更突出新闻内容的定制化

﹡忽视传播的效果与社会影响

10.微博的局限

﹡中国青年报:“自媒体”是个被夸大的概念

﹡微博的补充作用,以及其在场传播带有个案的特点,自媒体与个媒体的社交平台,功能在于娱乐、交流和制造鸡零狗碎的话题,而无力进行新闻生产。

11.传播转型----协同传播

背景简介

协同学---- 横断学科---- 德国人哈肯创立

协同学由来(激光的无序到有序)

自然规律:有序 ------- 无序(生老病死规律)

能量衰减

宏观:引入负熵,系统开放(熵理论)

微观:内部自组织 (协同理论)

舆论的生成 (近日案例)

(1)传播转型----协同传播宏观分析

协同传播宏观层面:媒介之间的内容及产业融合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信息整合。

12.小结:微博时代特点与传播转型

﹡协同传播

﹡在场传播

﹡多元媒体融合共存

﹡个媒体成长

﹡传统媒体扔操持话语权

一、协同论的背景及相关原理

协同论由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创立于上世纪70年代。协同学作为一门横断学科,探讨了在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时通过内部自组织重新生成时间与空间结构的过程。协同论以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为基础,采用统计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类比,建立了一整套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以描述各种系统和运动现象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协同论相关原理如下:

1. 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在复杂大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产生出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统一和联合作用。协同传播的意义在于,子系统的相干性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影响,远大于各要素单独作用之和,由此可以提升系统的整体价值,产生效能倍增的重要作用。目前协同论在自然界中已得到充分验证,在社会系统、管理创新系统中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

2. 自组织原理

自组织原理是协同论的重要支撑,是以动力学视角揭示复杂系统的内在演化进程的基本原理。在有外部动力输入的条件下,系统内部各组分之间通过自身的涨落与推动,在内部的协同作用下,形成新的时空有序结构。自组织原理对于研究协同关系中动力系统的形成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3. 序参量原理

作为描述系统宏观有序度的量值,如果说自组织过程是系统动力过程的话,序参量则是控制自组织过程的数据模型。序参量的变化描述了有序结构形成的序列,从而反映一个系统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序参量具有两面性或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支配子系统,另一方面它又需要子系统的维持。

近年来,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扩大,协同论作为横断的社会学科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社会学科中,正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其在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语言学、管理学以及传播学中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编辑出版系统,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的系统整合与相干过程中,协同论也必然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协同传播中自媒体向个媒体有序升级

对于数字化媒体传播中受众的自我赋权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自我调适过程。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伴随着传播方式改变的,是信息的高度碎片化,信息的碎片化带来了权力的碎片化,因此数字化媒体的自我赋权往往也是受限于作为碎片的信息和相互之间的干扰,作为社会系统下面的信息子系统很可能因为信息相互间的扰动而形成一种无序的熵增状态。

面对信息的碎片和无序化发展方向,协同传播显得尤为必要。协同理论创造人赫尔曼·哈肯认为,子系统的相干性和互相作用,产生系统整体功能大于要素功能的简单的数字之和。在复杂系统演进的过程中,各子系统会通过相互协同作用,有自身涨落力的推动下,以自组织的方式趋向于新的平衡。在数字化媒体传播过程中,大量的信息碎片形成了复杂的系统结构,在自组织的作用下,优势的信息开始以集束的方式把包裹着同一信息或相近信息的散播到数字化媒体平台上,并吸引相似的信息进一步集结,朝着一个舆论方向推进,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有序结构,这就是数字化媒体的协同传播过程。对于协同传播中优势信息自组织生成的过程,是与舆论形成过程是密切相关的,而舆论的形成离不开“舆论领袖”的推动作用,不论是议题选择,还是议程推动,舆论领袖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是数字化媒体时代协同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序参量。我们采用在线民族志观测中所获得的三位志愿者E、J、N就是协同传播中的序参量。

数字化媒体时代,也被学者称为自媒体(We-Media)时代,它突出了“人人即媒体”的传受一体化特征。以数字化媒体传播过程的视角来看,人人都享有数字信息传播的权力,这样的归纳本无可厚非,然而,从信息协同传播的自组织过程来看,自媒体的概念又显得笼统而泛化。因为虽然人人都拥有信息传播的权力,而且也可以自我赋权,但这是相对于信息出口而言的信息入口,信息出口我们更加关注的是信息的质量和藉此所获得的话语权的问题。按照协同传播中的自组织的特点,影响到协同传播的序参量——舆论领袖对于数字化媒体的舆论导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从数字媒体权力建构的角度来看,自媒体状态是一个自我赋权的无序状态,而个媒体则是完成话语权建构的有序状态和结构。如同web1.0向web2.0升级一样,自媒体到个媒体时代,就是数字化媒体话语体系从低级到高级的一个升级的自组织过程。

张成良简介

张成良,男,生于1972年11月,现任鲁东大学影视传媒系主任、教授、鲁东大学电视台台长、鲁东大学全媒体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有《岁月念想》、《为百姓说话》、《世界正在改变》等著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