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痒”变成“五年之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婚姻三年之痛七年之痒的说说 “七年之痒”变成“五年之痒”?

“七年之痒”变成“五年之痒”?

2024-01-13 03: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据民政部近日发布的《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结婚人数已连续9年下降。今年上半年,离婚登记131.7万对,同比增加30.1%。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婚姻保鲜期逐渐缩短,俗称的“七年之痒”变成了“五年之痒”。

  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们来为婚姻这座围城把把脉,通过大数据看看这些年的婚恋之变。

结婚人数连续9年下降 跌幅近半

10月13日,民政部发布《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我国结婚人数已连续9年下降。去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83.5万对,比上年下降10.6%。结婚率为4.8‰,比上年下降0.6个千分点。

  从民政部公布的近十年数据来看,我国结婚人数自2013年达到最高1346.9万对后,自2014年起连续9年呈下降趋势。

  其中,2019年结婚人数跌破1000万对;2021年,结婚登记数量为763.6万对,跌破了800万对大关;2022年,结婚登记数量更是减少到683.3万对,跌破700万对大关,较上一年减少80.3万对。与2013年最高峰相比,9年来,我国结婚人数下降了49.3%,跌幅近半。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表示,结婚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晚婚人群增加,其次是适婚年龄层人群减少。随着年轻群体受教育水平提升、结婚成本上涨、婚姻观念变化、住房经济压力和职场竞争压力加大等,不少人选择了晚婚甚至极少数人选择不婚,使得从短期数据来看,我国结婚人数在减少。

  今年以来,这一趋势仍未扭转。9月15日,民政部网站公布了2023年二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全国结婚登记数量为178.1万对,与一季度相比,减少了36.6万对。

初婚年龄变晚 渐向30岁靠拢

  2022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据《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2022年,我国结婚登记人口中,20-24岁人群占比为15.2%,比上一年下降1.3个百分点。

  25-29岁人群占结婚人口37.24%,比上一年提升1.96个百分点,自2013年以来,连续10年成为占比最高的年龄段。

  30-34岁人群和35-39岁人群,占结婚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2010年,30-34岁人群占结婚人口比重为11.3%,2022年为20.72%。

  35-39岁人群占比从2010年的6.6%,上升至2022年的9.14%。

  2022年,40岁以上人群占结婚人口比重为17.7%,虽然比2021年有所降低,但仍比2010年提升了4.8个百分点。

  从2010年以来结婚人口年龄结构来看,我国结婚年龄尤其是初婚年龄大幅推迟,可以说全民进入“晚婚”时代。

  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显示,1990年我国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3.59岁,女性为22.15岁;2000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上升到25.11岁,女性上升到23.28岁;到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与十年前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相比,增加了3.78岁。

  2019年,中国30-34岁男性未婚比例为18.16%,女性未婚比例为8.7%,低于不少发达国家。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指出,预计我国晚婚的趋势仍会持续,平均初婚年龄或向30岁靠拢。

  不过,中国的未婚同居率不断上升。据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出生队列为1980-1984年男性的未婚同居率为33.33%,女性为26.79%;出生队列为1985-1989年男性的未婚同居率为37.99%,女性为33.13%。

去年离婚率为2‰,呈平稳下降趋势

  据《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我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287.9万对,比上年增长1.4%,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210万对,法院判决、调解离婚77.9万对。离婚率为2‰。

  另据民政部2023年上半年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离婚办结人数从去年同期的101.2万对,增至131.9万对。

  虽然离婚人数同比仍在上涨,但总体来看,近年来离婚率呈平稳下降趋势。2020年我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有433.9万对,离婚率为3.1‰,比上年下降0.3个千分点;2021年,自“离婚冷静期”政策正式施行后,离婚人数明显下降,离婚率下降为2‰,比上年下降1.1个千分点,直至2022年,我国离婚率仍保持为2‰。

  各省市新公布的数据也有映照。合肥市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全年离婚预约登记31349对,实际办理离婚登记16807对,约47%的夫妻申请离婚后,放弃办理离婚登记。

  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律师方洁介绍,“离婚冷静期”对于冲动离婚、虚假离婚的阻止以及离婚协议的磋商有积极意义。2021年是“离婚冷静期”政策实施元年,当这一政策逐渐被适应,未来的离婚数据变化可能会更加平稳。

  此外,子女(特别是年幼子女)对维持婚姻稳定也具有积极作用。其中,0岁子女对婚姻的保护作用最大,1-5岁其次,6-12岁再次,13岁以上影响最小。

“七年之痒”已缩成“五年之痒”

  我们经常听到“婚姻有七年之痒”的说法,“七年之痒”确实存在吗?

  有调查发现,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呈明显的“倒U形”曲线,即离婚风险随结婚时间推移而逐渐上升,但在到达顶点后持续下降。一般来说,离婚风险在婚后第7年达到顶点,与“七年之痒”的说法吻合。

  也有数据显示,“7年之痒”如今已变成“5年之痒”,婚后3-5年出现危机比例最多!

  2020年河南离婚诉讼大数据分析显示,离婚主力人群集中在30-40岁的夫妻中,他们婚龄为5-10年,子女年龄为5-10岁。40岁以后起诉离婚人数随年龄增长呈下降态势。如果将“七年之痒”扩大解释为婚姻的危险期,以上数据肯定了婚姻中确实存在“七年之痒”。当婚姻经历过激情燃烧的岁月趋于平淡,如果夫妻不重视经营,婚姻确实会进入危险期。

  “‘七年之痒’只是大家的习惯性表述,目前这个时间已提前至5年左右。”婚姻危机干预志愿者张渝成介绍,目前,结婚5年左右离婚的年轻人,约占离婚总数的30%。他认为,年轻人在包容和尊重他人方面做得不够好,也缺乏解决矛盾的技巧和对婚姻的责任心;再就是孩子出生后,关于下一代教育方面的分歧、事业方面的压力,很容易导致家庭矛盾激化。

  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等单位发布的《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也印证了“七年之痒变五年之痒”这一观点。报告显示,婚后3年至5年,夫妻双方的幸福感、婚姻满意度都达到最低值。婚龄3-5年的调查者中,有11.1%的人表示下辈子不要和对方在一起,更有8.9%的人决定下辈子干脆不结婚。

  不过,不管“七年之痒”还是“五年之痒”,只要夫妻双方携手迈过这道坎,感情就会慢慢“回温”。正像心理专家所说,“婚姻之痒”实际上是一个台阶和分水岭,过了这个岭,双方感情的深度会跃上一个新台阶,出现“质”的变化,完成从“激情”到“深情”的转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