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 “光影百年”故宫老照片特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婉容1930年照片 故宫博物院 “光影百年”故宫老照片特展

故宫博物院 “光影百年”故宫老照片特展

2024-06-16 11: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三部分「兴业图强」突出新兴的「事物」,以反映社会变革的实景和实物照片为主。在晚晴至民国初期实施的系列新政中,选取了「创练新军」、「新式教育」、「兴办工厂」、「修建铁路」等强国重策,以新军、文武学堂、新兴重要企业和中国自造铁路的典型实例照片,体现国人自强不息的多方探索,展示中国新经济初起的振奋局面。

第四部分「禁宫新生」突出新兴的「院」,以反映故宫建院初期历史场景的照片为主,包括「博物馆阜成」、「院务活动」、「机构与展览」和「文物南迁」四组,前附「古物陈列所」一组。它们首开皇宫社会化的先例,完成了故宫博物院从「宫」到「院」的过渡和变革,代表着方兴未艾的近代博物馆、图书馆的发展潮流,见证了故宫博物院的「昨天」。

四个单元的多组内容,只能选用三百件展品,即每组少则四、五件,多则十几件,因此很多史实只能「点到为止」,真是挂一漏「百」。如「兴业图强」单元,除新军和新式教育两部分外,还有晚晴新经济中四大行业中的三个:工业、金融和交通,只有商业未及。金融方面的《户部造币总厂全图》相册,反映清末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造币中心的状况,只能展出四十一幅中的四幅。当时的军事工业带动了民用工业的兴起,是中国新工业的源头,因此选择了分布于屮国东西南北的四家军工企业的照片册:《四川兵工厂各厂机器图》、《广东制造军械厂各厂机器图》、《江南制造总分局各厂机器图》和《北洋机器制造局各厂机器图》> 总共有八百三十三幅影像,也只能精选十二幅,可略窥清代军事工业重镇之一斑。

故宫藏老照片的「老」字,道出了它们多方面的特殊价值。「物以稀为贵」,贵在它的历史信息可能独一无二,因此稀缺性值得特别重视。现今存世的老照片总量并不算少,但是复本量多寡不一,决定其价值高下,故宫所藏者珍稀程度相对较高,兼有孤稀之件,或为原装特制之作。如《慈禧太后七旬大寿全身像》,观众可能见到过类似场景的照片,但清宫藏有特制巨幅照片,带有雕花相框,纵一百O八点三六厘米、横八十六点六六厘米,上方覆有明黄色丝质垂帘,配有大型铜质挂钩,堪称精美硕大的艺术佳作,应能代表当时影像制作的最高水平,在宫外尚未见到,此次特辟展区展示,以嚮观众。

故宫藏老照片的学术性和历史文献价值,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先就影像本身而言,故宫藏封建社會取后一座帝王陵寝——光绪帝和隆裕皇后的崇陵建造的纪实照片,其中《崇陵工程全影》有四十四幅,《崇陵图》有十六幅,完整、清晰地记录了一九OO年至一九一三年间,崇陵工程从测量、施工到竣工的全过程,是一部影像版的崇陵工程《实录》。再如京张铁路是中国历史上自筹资金、自行设计修建完成的第一条铁路。张家口是著名的「旱码头」,是通往蒙古、俄罗斯以及欧洲的必经要道。当年政府从这条路获得的税收收入成为最重要的税源。为了牵制蒙古向沙俄靠拢,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亲自主持、设计了京张铁路,凭借一丝不苟、科学务实的精神和勇于开拓创新的勇气,克服了技术人员缺乏、外部势力阻挠、高山深涧、狂风怒号等无数难题,终于提前两年于清宣统元年(一九O九年)九月廿四日全线建成通车。作为表彰,清政府组织拍摄了《京张路工摄影》系列纪实照片,全程记录了京张铁路两百公里沿途各站景点、修筑路段实景、举行通车庆典场面以及当时使用的铁道运输车辆设备等,对于研究中华民族志士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历史以及中国铁路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这部相集不止一册,其他藏家已将其申报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值得特别重视的,还有影像周围的各种文字信息,或题写或印制,或后人整理时加注,一般是在照片下方、边框或背面等处,涉及拍摄者姓名,照相馆名称(中文、英文或中英对照),拍摄对象的职衔、姓名,拍摄日期、地点以及拍摄背景等等,如十九世纪末佚名摄《大臣官弁亲兵照像护卫等附》相册照片共五十四幅,其中第三幅《晚清官员九人》,有工楷标注:「直隶候补道刘含芳、分省补用道罗丰禄、分省补用道黄建笎、直隶津海关道周馥、江苏候补道张翼、直隶候补道潘骏德,直隶候补道袁保龄、天津府知府汪守正、直隶候补道盛宣怀。」再如清佚名摄《光绪三十二年厘正官制大臣之相》(原题),即清廷明确宣示预备立宪「先行厘定官制」之时,被任命的官制编纂大臣的合影,记注有礼部尚书戴鸿慈、军机大臣瞿鸿機、大学士那桐、学部尚书荣庆、直隶总督袁世凯、大学士世续和左度御史寿耆,下排有两江总督端方、吏部尚书奎俊、工部尚书陆润庠、刑部尚书葛宝华、公载泽、兵部尚书徐世昌、户部尚书张百熙和铁良,此类确凿无误的历史信息,可以避免时过境迁无人辨识的遗憾。

再如进呈官员所加的文字,如《光绪三十三年秋季近畿陆军第一第六两镇在涿州附近演习战守图》相册照片共四十幅,第八幅照片题注并按语:「北军步队九月二十六日午前由良乡城南大十三里宿营地向涿州城北杨胡同屯陆续前进图。谨按,往者招募兵勇,纪律未娴,以致兵行过者户闭门关。今遵国家定制,首重纪律,所过州县,父老欢迎,虽拾芥捡草之夫,莫不随从来往,兵民一家,讴歌欢洽,所谓王者之师也。奴才凤山恭注。」这段话显示出按照外国军制训练的新军与旧日绿营的腐败有着明显区别,有助于理解照片内容和此期军队的建设。

故宫很多照片可据可考,文字记注起了很大作用,可补史书之不足。如清末政府大力整顿和强化军事之时,措施之一就是考察国内军工企业,所以考察内容甚为详细。在《四川兵工厂各厂机器图》照片册封面上,印有一行「臣朱恩绂跪进四川兵工厂各厂机器图」字样。经查,朱恩绂是清末官员,清光绪一九0七年任金陵制造洋火药局总办,一九0九年赏赐三品卿衔,十一月奉旨先后考察了四川机器局、广东制造军械厂、江南制造局、湖北兵工厂、北洋机器局等东西南北中五大兵工厂,至一九一一年初考察结束。其考察内容包括:各局厂沿革、生产概貌、经费状况、存在问题等,对每个局厂的考察结果都形成奏疏,并组织拍摄、制作纪实性系列相册进呈,包括厂景和生产器具等装潢形式和题签基本统一。由此可知,这些军工企业的拍摄时间是在一九O九至一九一O年间。其中广东制造军械厂一组照片,封面一角清楚地印着「羊城十八甫黎镛摄影」字样,这在此类照片帖册中较为罕见。黎镛是广州一家著名的照相馆,能拍摄大幅的生活照和团体像,也应邀赴工厂拍摄厂景和机器等正规进呈作品。

老照片质地脆弱,存世数量有限,且有不同程度老化,虽然展件数量「挂一漏百」,仍可见证百年前的建筑沿革、人事变幻,王朝更替和社会变迁,弥足珍贵。作为研究清史、近代史、民国史、故宫博物院院史的翔实的第一手图像史料,它们提供了大量历史教科书之外的新信息、新知识,以及值得关注研究的大量史实细节,原汁原味地还原了百年来的风风雨雨。

1860年 大清门全景

1860年 天安门金水桥

1860年 午门

20世纪初 午门

午门为紫禁城正门,也是四座城门中最为高大宏敞的一座,主楼两侧各有形若朱雀展翅的方亭与之呼应。旧时,皇帝在午门前举行颁朔,献虏等重要礼仪。皇帝出巡祭祀等出入中门,伴击鼓鸣钟,尽显皇权威仪;皇帝大婚喜轿入宫和殿试三甲出宫也走中门,以示优崇。

20世纪初 太和殿

太和殿是整个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殿宇,凡皇帝登基,大婚,册封皇后,上皇太后徽号,命将出征以及万寿,冬至,元旦“三大节”等,皇帝均御太和殿;清初,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殿试”在这里举行;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殿试改在保和殿后,宣布考试结果的“传胪”典礼仍然安排在太和殿内。

20世纪初 中和殿

中和殿是三大殿终体量最小的一座,凡遇到“三大节”等重大朝会,皇帝先至中和殿升座,诸大臣等行礼毕,皇帝方由中和殿御太和殿。每年的“亲耕礼”,皇帝要先在中和殿阅视农具与祝版。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并举行隆重的奏书存放仪式等。

20世纪初 保和殿

保和殿是皇帝赐宴宗室王公大臣与外藩使节的场所。顺治康熙二帝曾一度以保和殿为寝宫,顺治皇帝大婚的洞房也曾设在这里。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以后的“殿试”多在此举行。

20世纪初 乾清宫

明至清初,乾清宫为皇帝临朝理政和生活起居的宫殿。自清雍正朝起,皇帝寝宫移至养心殿,乾清宫仍未帝王朝视和举行节庆大典的重要宫殿之一,是皇帝召见大臣,接见外藩使节和筵席的场所,皇帝在“三大节”时多御此殿受后妃宗室贺。

20世纪初 乾清宫明间

乾清宫明间设皇帝宝座,屏风、御案、仙鹤等一应俱全。殿内左右“列图史、玑衡、彝器”。昔日帝王御殿时,文武官员按官阶文东武西立于殿内外东西两侧。

20世纪初 交泰殿东侧面

清代每逢元旦及皇后诞辰,皇后于此升座,接受宫中妃嫔、命妇的朝贺。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阅视采桑的用具。照片中交泰殿东侧阶下,沿后三宫台基建有—排旧时值事人员的“他坦”房,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另外乾清宫东西三间后檐下有矮墙一道,与今日格局不同。

20世纪初 交泰殿明间

“无为”匾额原系康熙帝所书,乾隆帝禅位第二年,乾清宫、交泰殿被火焚毁,当年进行重建,照片中的匾额为乾隆帝所摹写。匾额下有乾隆御笔《交泰殿铭》,“二十五宝”就存放在宝座周围的宝函内。

20世纪初 交泰殿内自鸣钟

交泰殿内陈设有计时器二座,分别是殿内东侧的铜壶滴漏和西侧的大自鸣钟,均制作于嘉庆年间。此大自鸣钟为宫中计时的标准,有太监专门负责上弦、洒扫。旧时,此钟报时后神武门鸣钟鼓,城外钟鼓楼亦随之响应。

1922年 交泰殿匾额及门神

1922年 坤宁宫

坤宁宫在明代是皇后寝宫,清代改为萨满祭祀场所。旧时,坤宁宫日日进行祭祀礼,分为朝祭和夕祭;另有春秋大祭、求福祭等。每岁腊月二十三,坤宁宫祀鼋,届时要奏请皇帝于佛前、神前、鼋前拈香行礼。坤宁宫东间曾是康熙、同治、光绪帝大婚时的洞房,1922年溥仪大婚也将洞房设在这里。照片中坤宁宫搭设着彩棚及灯笼,显示一派喜庆之气。

1922年 坤宁宫内萨满祭神处

清代坤宁宫改建祭祀场所以后,将明间宫门封死,改在东次间开门,西侧室内砌满族传统的炕床与煮肉大锅,又设供案于殿内。照片中的坤宁宫安装了电灯。

20世纪初 钦安殿内景

20世纪 养性斋庄士敦书房

庄士敦,英国人。1919年,他应邀至紫禁城担任逊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备受溥仪的敬重。

20世纪初 堆秀山

堆秀山原为明代观花殿旧址。山上筑亭名"御景",是帝后重阳登高赏景之处。堆秀山中藏储水缸,与山下两座水法连通,可上演双龙吐水的景观。照片中可见婉容等人在堆秀山上合影。

1925年 承乾宫

承乾宫为明清两代后妃居住地,清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20世纪初 永和宫抱厦

永和宫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改今名,为长久和谐之意,对应于西六宫的长春宫名。明清两代皆为后妃居住。明崇祯帝的田贵妃、清康熙帝德妃(雍正帝母亲仁寿皇太后)、道光帝静贵妃(奕诉之母)及光绪帝的瑾妃曾居此宫。照片中的永和宫抱厦下挂有鹦鹉,生活气息浓厚。

20世纪初 斋宫

斋宫是清帝在祭天地、祈谷、常雩大祀礼前,在紫禁城内斋戒的地方。清雍正九年(1731),在明代宫殿的旧址上建起斋宫,自此,清代皇帝在大祀前会先斋宿于此。斋戒日,斋宫丹陛前恭设斋戒牌和铜人。皇帝与陪祀大臣佩戴斋戒牌,不作乐、不饮酒、不食辛辣、不入内寝,以示虔敬。

20世纪初 九龙壁

九龙壁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皇极门外,是—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改建宁寿宫时烧造。纵贯壁心的山崖奇石将九条蟠龙分隔于五个空间,象征着天子“九五之尊”的身份地位。

20世纪初 皇极殿

皇极殿是宁寿宫区的正殿,初建于清康熙年,取名宁寿宫。乾隆四十一年(1776)仿乾清宫规制改建,改名皇极殿,作为乾隆帝归政后当太上皇时临朝受贺之殿。乾隆帝做太上皇之后,曾在皇极殿举办“千叟宴”。

20世纪初 皇极殿明间宝座

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在皇极殿度过了六十岁寿辰;光绪三十年 (1904),光绪帝在此接见了美国、奥匈帝国等九国使臣。

1925年 畅音阁大戏台

畅音阁在宁寿宫区的中部,是紫禁城中最大的戏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成,嘉庆年又增建扮戏楼。阁高20余米,从城墙外也能望见楼阁的绿琉璃瓦顶。高阁分上、中、下三层,分别为福、禄、寿台。此阁朝北,与帝后等赏戏的阅是楼相对。每逢年节,宫中即在此开演大戏。

1922年 养心门

养心殿初建于嘉靖年间,一直是皇帝的便殿。自清雍正朝起,这里作为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处,遂成清代皇帝实际上的正寝。养心殿是清代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更适宜皇帝起居活动的场所。其中最著名的是雍正皇帝的“勤政亲贤”室、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以及东暖阁的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处。照片为养心殿前的琉璃门养心门。

20世纪初 养心殿明间

养心殿明间设御座,周围陈设香筒、几案、屏风、翎扇等,屏风两侧置书橱。匾额“中正仁和”系雍正帝御书。周围匾额上书有清代历朝皇帝的圣训。

20世纪初 养心殿东暖阁

养心殿东暖阁是清帝引见官员、批阅奏章之处。1861年“辛酉政变”后,清廷在东暖阁东侧西向设御座,引见时同治帝坐于前(西),慈安、慈禧两太后坐于后(东),中间悬挂帐幕,此即著名的“垂帘听政”处。

20世纪初 养心殿卧室

20世纪初 体顺堂西间陈设

体顺堂位于养心殿后殿东,为清代皇帝住在养心殿时,皇后侍君之处。照片中的“一堂喜气”匾,系慈禧太后御书。

1920年 建福宫花园延春阁

建福宫花园又称西花园,是紫禁城中的四座花园之一。清乾隆七年(1742)利用乾西五所之西四所及其以南的狭长地段修建而成,是一座集庄严大气与玲珑秀美于一身的宫殿园林,初建时为乾隆皇帝“备慈寿万年之后居此守制”之所。1923年6月花园中大部分建筑毁于大火。

1923年6月 建福宫花园火后残迹

1923年6月26日晚9时,建福宫花园敬胜斋火起,大火很快延烧到南邻的延晖阁,高大的延晖阁掉落的构件又引燃了周围殿座。由于建福宫花园地处内廷北侧,建筑密度大,附近又没有可以利用的水源,在很短的时间内花园的中路和西路就陷入了火海。大火烧至28日,共焚毁建筑上百间。贮存其中的大量珍玩、典籍、宗教法器被焚毁,损失不可胜计。

1923年6月 坤建福宫花园延春阁火后残迹

20世纪初 漱芳斋

漱芳斋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清乾隆皇帝即位后,改乾西二所为重华宫,遂将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作为重华宫宴集演戏之所。乾隆年间,皇帝每岁新正先至西苑阐福寺拈香,然后到漱芳斋开笔书福。逢万寿节、圣寿节、中元节、除夕等重要节日,常侍奉皇太后在后殿进膳、看戏,并赐宴于王公大臣。宣统帝溥仪逊位后,仍于此处传戏。

20世纪初 储秀宫

储秀宫为慈禧太后的寝宫,咸丰六年(1856),时为懿嫔的她在储秀宫的后殿丽景轩生下了载淳(同治皇帝)。清光绪十年(1884),慈禧太后重新入住此宫。逊帝溥仪的皇后婉容也曾生活于此。

20世纪初 储秀宫浴室

照片中的雕花卉八方罩内摆放着一只浴缸和洗脸盆,这里是皇后婉容日常洗浴之处。

20世纪初 长春宫内景

长春宫原为乾隆帝孝贤皇后的寝宫,清末慈禧太后曾居住于此。逊帝溥仪的淑妃文绣亦曾在此生活,照片中的座椅上摆放着数个洋娃娃,正是文绣摆弄的玩具。

20世纪初 长春宫卧室

长春宫卧室内床帐前摆放着一张洋式铁床,屋顶上悬挂着电灯,这里是文绣休息的地方。

20世纪初 西二长街嘉祉门

20世纪初 重华宫东间陈设

殿内寿字立轴上方悬挂着慈禧太后御书“笃礼崇义”匾,北墙上挂一黑漆金字挂屏,上刻御书《陪幸临渭亭遇雪应制》诗。殿内多宝格炕几后面,张挂着雪景行乐题材的通景屏。

1922年 雨花阁

雨花阁位于内廷外西路春华门内,是宫中数十座佛堂中最大的一处。清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皇帝采纳蒙古三世章嘉国师呼图克图的建议,仿照西藏阿里古格的托林寺坛城殿,在原有明代建筑的基础上改建成雨花阁,并于其中供奉西天梵像。雨花阁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藏密四部神殿,对于研究藏传佛教具有重要的意义。

20世纪初 慈宁宫花园宝相楼

宝相楼位于慈宁宫花园北部,明代原为咸若馆东配殿,清乾隆三十年(1765)改建为楼式建筑,是园中主体建筑咸若馆的东配楼,清代为皇太后、太妃们的礼佛之所。宝相楼体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显密兼修的修持特色,清宫档案中称之为"六品佛楼”。

20世纪初 澄瑞亭东侧面

照片中的澄瑞亭内檐曾悬满匾额。尚可辨认出“鱼跃莺飞”、“与物皆忘”等字样。亭中三人自左向右依次为文绣、婉容、唐石霞(溥杰之妻)

1860年 北海琼华岛拍摄紫禁城全景

1860年 北海琼华岛东面

1860年 琼华岛南面

1860年 大高玄殿习礼亭

1904年 西苑海晏堂

西苑海晏堂是一座西洋巴洛克风格的“西洋楼”,仿照长春园海晏堂建造,是慈禧太后来西苑游幸和接见外国公使夫人的场所。照片中的海晏堂前水池两侧设有“十二生肖”铜像,其手中各执一盏电灯,用于计时。1912年,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曾在此设宴欢迎孙中山。

1907年 颐和园十七孔桥

菲尔曼•拉里贝摄

十七孔桥横卧昆明湖上,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是清代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的石桥。菲尔曼•拉里贝,法国人,1905-1910年在华期间,拍摄了大量照片。

20世纪初 北海西天梵境前琉璃牌坊

西天梵境又称大西天,在北海北岸。明代时为经厂,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扩建。照片中的琉璃牌坊砖石发券、四柱三间七楼。周身琉璃贴塑、坊额处的斗拱均为雕镂精致的仿木结构。此帧为着色照片。

20世纪初 颐和园长廊

颐和园长廊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长廊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南麓,东起邀云门,西至石丈亭,面向昆明湖,是连接山水的纽带。廊上绘有图案1.4 万余幅,被称为“天下第一廊”。此帧为着色照片。

1913年 梁鼎芬崇陵种树照

由于经费困难,崇陵工程中没有植树项目。崇陵建成后,清廷遗老梁鼎芬倡议皇室后裔捐资,为崇陵栽植松、柏等树四万余棵。

20世纪初 太庙

太庙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为明初皇帝合祀祖先的场所,清代因循之。其位置符合《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筑布局巧具匠心。太庙为大祀之所,举凡登极、亲政、监国、大婚等,均需择吉祭告太庙。每年皇帝生辰、忌辰、清明、岁暮亦需至太庙致祭。照片中的太庙广场整齐排列着品级山。

20世纪初 从景山中峰北望

此帧照片的近景是寿皇殿建筑群,远景为皇城北门地安门、万宁桥、鼓楼、钟楼。一条南北贯通的北京城中轴线清晰可见。照片隐约可见北京内城北侧城墙。

20世纪初 景山五亭

景山,又称煤山、万岁山,成山于金元时期。明代营建紫禁城时,用拆除元朝宫殿的渣 土和挖掘护城河河道土方堆积在山上,清代始称景山。景山五峰上建五亭,分别是万春亭、观妙亭、辑芳亭、周赏亭、富览亭,五亭内供奉着五方佛。整座景山,山林苍翠,环境肃穆。照片显示当时护城河北岸曾有一排东西连通的长房,为景山官学所在地。

20世纪初 祈年殿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为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始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乾隆十六年(1751)修缮。其建筑形制独特,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

20世纪初 圜丘坛

圜丘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之坛,位于天坛南半部,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清代朝廷祭祀,分大祀、中祀、群祀三个等级,圜丘居于大祀之首。每逢冬至,皇帝亲祀,是清代最隆重的祭祀礼仪。

20世纪初 由中海北望琼华岛

照片中琼华岛上永安寺白塔、善因殿、庆霄楼清晰可辨,稍近的团城被全景摄下,北海北岸几组宗教建筑如阐福寺山门后三层大殿、极乐世界后万佛楼等都十分清晰。

20世纪初 福陵明楼

福陵为“盛京三陵”之一,俗称东陵,位于沈阳旧城东北二十里的天柱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皇后的陵墓。皇家陵寝清代皇陵分为入关前的“盛京三陵”和入关后的东陵、西陵。这些照片拍摄时间都在清末民初,不仅呈现了清代皇陵百余年前的样貌,还完整地记录了光绪帝崇陵的兴建过程。

20世纪初 昭陵明楼宝顶

昭陵为“盛京三陵”之一,俗称北陵,位于沈阳旧城西北约十里的郊区,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皇后等的陵墓。

1907年 泰陵石牌坊

菲尔曼•拉里贝摄

1907年 昌陵石像生

菲尔曼•拉里贝摄

1913年 崇陵全图侧面

1909年 崇陵工作第二图

照片中的白色柱状物,是工程开始之初,施工人员为标示陵寝主要建筑位置和实际高度而提前垒砌的“线墩”。题注:“崇陵工作第二图。北至石台五供,东至马槽沟,南至隆恩殿月台,西至马槽沟。”

1913年 石牌楼

《崇陵图》第四帧

1913年 隆恩殿

《崇陵图》第六帧

1913年 明楼正面

《崇陵图》第九帧

1913年 金券门

《崇陵图》第四帧

1913年 崇陵东侧面全相

《崇陵工程全影》相册照片共44帧,摄于1913年,此为第36帧。

1913年 崇陵牌楼正面相

《崇陵工程全影》第九帧

1913年 崇陵隆恩殿正面相

《崇陵工程全影》第二十八帧

1913年 崇陵方城明楼正面相

《崇陵工程全影》第三十二帧

1913年 妃陵全相

《崇陵工程全影》第三十二帧

1913年 梁鼎芬崇陵种树照

由于经费困难,崇陵工程中没有植树项目。崇陵建成后,清廷遗老梁鼎芬倡议皇室后裔捐资,为崇陵栽植松、柏等树四万余棵。

1903年 慈禧太后像

裕勋龄摄于颐和园

1903年 慈禧太后扮观音像

裕勋龄摄 左起:崔玉贵、慈禧、李莲英。慈禧于七旬大寿前的夏季,自比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装扮成观音模样拍摄了数组照片。李莲英扮为善财童子,双手合什站立于其右侧。李莲英,原名李进喜,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省大城县)人。九岁入宫,为清末最有权势的大太监之一。

1903年 慈禧太后扮观音像

左起为四格格(庆亲王奕劻的四女)、慈禧、李莲英。慈禧头顶牌上楷书“普陀山观音大士”。

1903年 慈禧太后等在颐和园排云殿前留影

裕勋龄摄 左起:光绪皇后、俊寿、德龄、慈禧太后、崔玉贵、四格格、元大奶奶、莉莉、路易莎• 皮尔森、容龄

1903年 慈禧太后等在颐和园仁寿殿前留影

裕勋龄摄 慈禧左边是李莲英,右边是四格格。

1903年 慈禧乘舆前往仁寿堂

1903年6月 慈禧太后等在颐和园乐寿堂前留影

裕勋龄摄 左前为崔玉贵,右前为李莲英。慈禧太后左一为光绪皇后,左二为瑾妃,右一为四格格。照片上有“二品顶戴候选道勋龄、馨龄(勋龄之弟)进呈”字样。地上卧着的黑色长毛狮子狗就是慈禧最喜欢的“海獭”。

1903年7月16日 慈禧太后等人乘平底船像

裕勋龄摄于中海 左四起为元大奶奶、四格格、隆裕皇后、三格格、慈禧太后、静芳(顺承郡王福晋,光绪皇后妹)、二格格、李莲英、瑾妃、德龄、莉莉(勋龄之女)、俊寿(慈禧的德语翻译)、路易莎•皮尔森(裕庚夫人)、容龄。香炉里插的是个寿字,背后屏风上还有个签上面写着“普陀山观音大士”。

1903年7月16日 慈禧太后扮观音像

裕勋龄摄于中海 关于本次照相,光绪二十九年(1903)内务府档案记载为:“七月十六日海里照像,乘平船,不要篷。四格格扮善财,穿莲花衣,着下崖绷。莲英扮韦陀,想着带韦陀盔、行头。三姑娘、五姑娘扮撑船仙女,带渔家罩,穿素白蛇衣服,想着带行头。红绿亦可。船上桨要两个。着花园预备带竹叶之竹竿十数根。”

1903年 慈禧太后与庆亲王女儿等合影

裕勋龄摄 左起为四格格、二格格(奕劻的二女)、慈禧太后、元大奶奶(慈禧太后内侄媳)、三格格(奕劻三女)。庆亲王的几个女儿经常陪伴慈禧太后游玩及拍照。

1903年9月9日 慈禧太后与外国公使夫人合影

裕勋龄摄于颐和园乐寿堂 1903年7月底,慈禧太后下令杀害进步记者沈荩,引起国内外舆论哗然,为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于重阳节当日在颐和园乐寿堂接待外国公使夫人及家眷。慈禧太后右侧为当时美国驻北京的特使埃德温·赫德·康格的妻子。

慈禧在颐和园乐寿堂与外国公使夫人合影着色照

1903年 慈禧太后在颐和园赏雪

清光绪(1875〜1908) 隆裕皇后像

隆裕皇后(1868〜1913),叶赫那拉氏,名静芬。光绪十四年(1888)入宫,十五年 (1889)被光绪帝立为皇后。三十四年(1908)光绪帝去世,宣统帝即位,尊其为皇太后,上徽号“隆裕” 1912年主持颁布《清帝逊位诏书》。1913年去世。

20世纪初 隆裕太后与幼年溥仪合影

摄于紫禁城建福宫花园

20世纪初 隆裕太后与太监合影

中坐者为隆裕太后。

1913年2月 隆裕太后国民哀悼会

照片中为追悼会上太和殿广场情景。

1913年2月 隆裕太后国民哀悼会

摄于紫禁城太和殿 设于太和殿的灵堂中,有隆裕太后遗像及“女中尧舜”的牌匾。牌匾题字源自国 民政府副总统黎元洪唁电,称隆裕太后为“德至功高,女中尧舜”。

1913年2月 隆裕太后国民哀悼会

照片中场景为灵堂上“禅念”的喇嘛留影

1913年2月 隆裕太后国民哀悼会

照片中为隆裕太后出殡时的纸人及纸马情景。

清光绪(1875〜1908) 瑾妃像

瑾妃(1873〜1924),他他拉氏,与胞妹珍妃同为光绪帝妃嫔。光绪十五年(1889)入宫。宣统即位后,尊其为“兼祧皇考瑾贵妃”。溥仪逊位后,小朝廷为之上徽号“端康皇贵太妃”。1924年去世,谥为“温靖皇贵妃”。

20世纪初 端康太妃像

20世纪初 端康太妃像

20世纪初 端康太妃像

20世纪初 端康太妃与族人合影

中坐者为端康太妃。

20世纪初 端康太妃与太监合影

20世纪初 端康太妃与唐石霞观鱼留影

摄于延禧宫 中为端康,右为唐石霞。

20世纪初 端康太妃与婉容、文绣等人合影

摄于御花园前排为端康太妃、后排左二为婉容、左三为文绣、左四为唐石霞。

20世纪初 端康太妃与宫女摘花留影

摄于御花园 左为宫女,右为端康太妃。照片右下角印有“北京电话西局贞记照相馆二三八一护国寺街西口路北”字样。

20世纪初 端康太妃与婉容、文绣及溥仪弟妹等人合影

左二起:韫英、韫颖、文绣、韫娱、端康太妃、溥任、韫馨、婉容、韫和、韫娴。照片右下角印有“东华TungHua Photographer PEKING北京东安市场丹桂市场内路西”字样。

1914年 载沣与家人合影

摄于醇亲王北府左一为载洵(载沣之弟),左二为载洵夫人,左三后立者为载涛夫人,中坐者为李佳氏(奕譞侧福晋),左十四为刘佳氏(载沣生母),右一为载涛(载沣之弟),右二后立者为载沣,左六后立者为载沣福晋瓜尔佳氏。照片右下角有“同生北京廊坊头条 K.J.Thompson Peking”标记。

清晚期 载沣与幼年溥仪像

本张照片为翻拍宣统帝即位时的宣传图画,图中载沣、溥仪的面容俱为真实相貌上的艺术再加工。

清晚期 载沣与幼年溥仪溥杰

1911年 溥仪像

20世纪初 庄士敦 溥杰 润麟 溥仪 在御花园

20世纪初 溥仪和庄士敦溥杰润麟在养心斋楼上

20世纪初 溥仪在紫禁城屋顶上

20世纪初 溥仪分身着色照

1917年 溥仪像

1917年,人称“辫帅”的安徽督军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拥戴溥仪进行了为期十一天的复辟。照片为复辟期间,溥仪正襟危坐在乾清宫龙椅上。

20世纪初 溥仪像

20世纪初 溥仪像

20世纪初 溥仪像

20世纪初 溥仪像

20世纪初 溥仪像

20世纪初 溥仪像

20世纪初 溥仪便装坐像

1924年 溥仪与泰戈尔在紫禁城御花园四神祠前

20世纪初 溥仪和父亲及弟弟妹妹合影

20世纪初 溥仪和日本人合影

20世纪初 溥仪等人在开滦矿务总局

1922年 婉容像

郭布罗•婉容(1904〜1946),字慕鸿,号植莲,清逊帝溥仪的妻子,照片为1922年其与溥仪结婚时拍摄。

20世纪初 婉容像

20世纪初 婉容像

20世纪初 婉容像

20世纪初 婉容及随侍太监

20世纪初 婉容在宫里骑自行车

20世纪初 婉容着色照

20世纪初 婉容坐像

20世纪初 婉容和她的英文老师

20世纪初 端康和婉容在建福宫

20世纪初 溥仪婉容合影

20世纪初 溥仪婉容合影

20世纪初 溥仪婉容合影

20世纪初 溥仪和婉容在把玩相机

清晚期 溥仪生母瓜尔佳氏像

苏完瓜尔佳氏(右)(1884〜1921),荣禄之女,名幼兰,载沣嫡福晋,溥仪和溥杰的生母。因与端康太妃发生矛盾,吞鸦片烟自尽,享年37岁。

20世纪初 溥仪兄弟姐妹九人合影

中坐者为溥仪、后排左起为韫和(载沣次女)、溥杰(载沣次子)、韫颖(载沣三女),前排左起为韫娱(载沣六女)、韫娴(载沣四女)、溥任(载沣四子)、韫馨(载沣五女)、韫欢(载沣七女)。照片右下角印有“M.Kishi 天津日本租界 永乐”字样。

20世纪初 文绣像

额尔德特•文绣(1909〜1953),字蕙心,自号爱莲,1922年与溥仪结婚,封号淑妃。1931年离婚。照片红签上书“端恭之女额尔德特氏十五岁”。本帧为在溥仪婚前上呈以供其挑选配偶的照片。照片右下角印有“容光Yung Kwang北京廊坊头条”字样。

清晚期 包衣选秀中待选秀女合影之一

清廷的选秀分为八旗选秀和包衣选秀,包衣选秀的参加者被称为“内府三旗秀女”,被选取者即成为宫女。

1922年 文绣像

照片为1922年其与溥仪结婚时拍摄。

20世纪初 文绣像

20世纪初 文绣像

20世纪初 溥仪、婉容及双方弟妹合影

摄于紫禁城御花园 左起:溥仪、铁格格(毓崇之妹)、润麒(婉容之弟)、韫颖、婉容、韫和、韫英。照片右下角印有“东华TungHua Photographer PEKING北京东安市场丹桂市场内路西”字样。

20世纪初 载沣与溥仪兄妹合影

后排左起:韫英(载沣长女)、载洼、溥杰;前排左起:韫馨(载沣五女)、韫颖(载沣三女)、溥任(载沣四子)、韫娱(载沣六女)、韫欢(载沣七女)、韫和(载沣次女)、韫娴(载沣四女)。照片右下角印有“东华TungHuaPhotographer PEKING北京东安市场丹桂市场内路西 ”字样。

20世纪初 溥仪大妹韫媖像

爱新觉罗•韫媖(1908〜1925),载沣长女,溥仪大妹。嫁郭布罗•润良(婉容之兄),因病早逝。

20世纪初 溥仪三妹韫颖像

爱新觉罗•韫颖(1913〜1992),乳名佩格,字蕊秀,号秉颖,英文名“Lily”。载洼三女,溥仪三妹。嫁郭布罗•润麒(婉容之弟)。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照片右下角有“Joseph”字样。

20世纪初 婉容、文绣、唐石霞合影

摄于紫禁城御花园 左起:文绣、婉容、唐石霞。

20世纪初 溥杰像

爱新觉罗•溥杰(1907〜1994),字俊之,载沣次子,溥仪二弟。曾赴日本留学,并于“伪满洲国”任宫内府侍从武官。新中国成立后获得特赦,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务。

20世纪初 溥杰与溥仪合影

1925年 出宫后的溥仪夫妇等人合影

摄于天津 1924年,鹿钟麟带兵进入紫禁城,逼迫溥仪离开皇宫。溥仪于次年移居天津日本租界。照片为此期间拍摄。左二起为韫颖、韫和,右五为溥仪、右六婉容。照片右下角印有“M.Kishi天津日本租界永乐”字样。

20世纪初 溥仪打高尔夫球像

摄于天津静园 照片右下角印有“M.Kishi天津日本租界永乐”字样。

20世纪初 溥仪郊游像

摄于天津

20世纪初 婉容与玩跷跷板的溥仪留影

摄于天津 左为溥仪,站立者为婉容。

20世纪初 溥仪与弟妹合影

左起为韫和、溥仪、韫颖、溥杰。

20世纪初 溥仪与网球爱好者合影

照片右下角印有“YAMAMOTO PHOTO STUDIO, TIENTSIN"字样。

1925年 出宫后的溥仪夫妇等人合影

摄于天津 鹿钟麟带兵进入紫禁城,逼迫溥仪离开皇宫。溥仪于次年移居天津日本租界。照片为此期间拍摄。左二起为韫颖、韫和,右五为溥仪、右六婉容。照片右下角印有“M.Kishi 天津日本租界 永乐”字样。根据1932年日本人中岛比多吉的《执政日常放送词》,叙述溥仪的日常生活:“执政阁下对于运动,喜散步、网球、高尔夫球、乒乓球及弹子戏等。前寓天津时时作郊外散步,或高尔夫球戏。”溥仪寓居天津时的许多照片可以印证其说法。

1863年 奕譞与卫兵合影

梁时泰摄于南苑神机营清同治二年

爱新觉罗•奕譞(1840〜1891),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光绪帝生父。道光三十年(1850)封醇郡王,同治十一年(1872)封醇亲王。光绪十六年(1890)病逝,谥号贤。此照片为故宫博物院现存可以查证年代最早的照片。照片记载了24岁的奕譞在北京南苑军营的形象。

清晚期 奕譞与卫兵合影

清晚期 奕譞

1885年4月15日 奕譞到天津大沽口炮台检阅海军

清晚期 奕譞与福晋合影

左坐者为奕譞嫡福晋叶赫那拉氏,为慈禧胞妹,光绪帝生母。

清晚期 奕劻像

爱新觉罗•奕劻(1838〜1917),乾隆帝曾孙,晚清宗室大臣。光绪二十年(1894)被慈禧封为庆亲王。曾与李鸿章一道代表清廷签订《辛丑条约》。照片右下角印有“铸新北京琉璃厂中间海王邨公园内”字样。

清晚期 恭亲王奕訢

1868年 恭亲王奕訢

清晚期 载沣像

爱新觉罗•载沣(1883〜1951),自号“书癖”,又名“载静云”。醇亲王奕譞第五子,光绪帝同父异母弟,宣统帝之父。光绪十六年(1890)袭封醇亲王。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监国。宣统三年(1911)辞去摄政王职。1951年病故。

1901年 载沣与张翼、荫昌等人合影

摄于香港 光绪二十七年(1901),慈禧太后任载沣为“头等专使大使”,任前内阁侍读学士张翼、精通德语的副都统荫昌为参赞,一同出访德国,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向德皇道歉。照片为载沣此行途经香港时的留影。中坐者为载洼,右四为张翼,左五为荫昌。

1901年 载沣与港督亨利•布莱克及其家眷合影

摄于香港 前排左三为载沣,左二为亨利•布莱克。

1901年 载沣与港督亨利•布莱克合影

摄于香港 载沣赴德途经香港时,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一个身着中国贵族华贵丝绸服装、头戴清朝最高品紫红色顶戴花翎、羞怯而略带孩子气的少年,在香港登陆。在码头上他受到了总督亨利•布莱克爵士的欢迎。”照片即为此时他与港督亨利•布莱克的合影。

清晚期 朱益藩、陈宝琛与溥仪合影

摄于紫禁城御花园养性斋 朱益藩(1861〜1937),字艾卿,号定园,江西萍乡莲花人,曾任溥仪的上书房师傅。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陶庵,福建闽县人。任毓庆宫授读,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左起:朱益藩、溥仪、陈宝琛。

清晚期 四官员合影

清晚期 五官员合影

清晚期 清官员像

1878年 李鸿章像

1896年 李鸿章像

摄于上海 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 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曾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清晚期 军机大臣张之洞

清晚期 统领北洋水师直隶天津总兵丁汝昌像

丁汝昌(1836〜1895),字禹廷,安徽省庐江县人,光绪十四年(1888)出任北洋海军提督。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的威海卫战役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失败后,服鸦片自尽。

1886年 奕譞、李鸿章、善庆合影

梁时泰摄于天津海光寺行辕 清光绪十二年(1886),醇亲王奕譞奉旨巡视北洋水师,途径海光寺与时任直隶总督、 北洋大臣李鸿章及正红旗汉军都统善庆合影留念。左起:善庆、奕譞、李鸿章。

清晚期 山东巡抚张曜像

张曜(1832〜1891),字朗斋,号亮臣,祖籍浙江上虞。光绪十一年(1885)任山东巡抚。光绪十七年(1891)治理黄河时卒于任上,追赠太子太保,谥勤果。

20世纪初 太监在养心门内的住所

20世纪初 宫女在寿康宫院内的住所

20世纪初 太监张谦和像

张谦和,清末太监,负责照顾溥仪的生活及指导其宫中的礼节。

清晚期 坐着的太监

20世纪初 太监戏班合影

20世纪初 内殿外随侍王振勃像

故宫博物院藏《宣统十五年七月内廷随侍太监照相册》,共298帧,此帧为第69号。旁有“年十四岁大城县人”字样。

20世纪初 长春宫小太监姜进寿像

故宫博物院藏《宣统十五年七月内廷随侍太监照相册》,此帧为第71号。旁有“年二十四岁南皮县人”字样。

20世纪初 储秀宫总管张谦和像

故宫博物院藏有小朝廷时代宫中太监总管名册,共195帧,此帧编号为第45号。照片右下角印有“容光Yung Kwang北京廊坊头条”等字样。

20世纪初 储秀宫首领瑞福像

故宫博物院藏有小朝廷时代宫中太监总管名册,此帧编号为第46号。照片右下角印有“容光Yung Kwang北京廊坊头条”字样。

20世纪初 太监与宫女

20世纪初 宫女与小太监合影

20世纪初 张玉春像

张玉春为晚清宫女。照片后书:张玉春初侍慈禧,曾赴西安。慈禧死后服侍隆裕,最后侍端康。

20世纪初 三名宫女合影

20世纪初 八品首领太监高顺、太监王三元、太监张喜合影

20世纪初 路途中跪送溥仪的小太监

20世纪初 养心门前人物合影

照片中人物身份不详。

19世纪80年代 晚清官员九人

自左往右:直隶候补道盛宣怀、天津府知府汪守正、直隶候补道袁保龄、直隶候补道潘骏德、江苏候补道张翼、直隶津海关道周馥、分省补用道黄建芫、分省补用道罗丰禄、直隶候补道刘含芳。

19世纪80年代 晚清官员三人

自左往右:统领奉军记名提督左宝贵、总统铭字马步全军记名提督刘盛休、统领楚军马队记名提督徐邦道。

19世纪80年代 步队亲兵

自左往右:蓝翎长广林、额外蓝翎长护军立恒、护军校双林、额外蓝翎长成福、护军校文英、蓝翎长广成。

1906年 光绪三十二年厘正官制大臣之相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廷明确宣示预备立宪“先行厘定官制”,任命载泽等14人为官制编纂大臣,此帧即为当时诸人的合影。自左往右,上排:左都御史寿耆、大学士世续、直隶总督袁世凯、学部尚书荣庆、大学士那桐、军机大臣瞿鸿禨、礼部尚书戴鸿慈,下排:户部尚书铁良、户部尚书张百熙、兵部尚书徐世昌、镇国公、刑部尚书葛宝华、工部尚书陆润庠、吏部尚书奎俊、两江总督端方。

1905年 马克心快炮打靶瞄放

1907年 北军步队行进照

《光绪三十三年秋季近畿陆军第一第六两镇在涿州附近演习战守图》第8帧,照片题注:“北军步队九月二十六日午前由良乡城南大十三里宿营地向涿州城北杨胡同屯陆续前进图。谨按,往者招募兵勇纪律未娴,以致兵行过者户闭门关。今遵国家定制首重纪律,所过州县父老欢迎,虽拾芥捡草之夫莫不随从,来往兵民一家,讴歌欢洽,所谓王者之师也。奴才凤山恭注。”

1908年 无线电信

《太湖秋操照片》相册照片共180帧,此为第40帧,原题作“十月二十五日南军无线电信之景况"。

1905年 保定一镇军官序立

《北洋陆军保定一镇暨京镇兵操照片》相册照片共44帧,此为第31帧,原题作“保定一镇统制统领统带参谋等官序立”。

1908年 两步队冲锋前进

《太湖秋操照片》第81帧,原题作“十月二十六日两军步队冲锋前进之景况”。

1908年 轻气球释放

《太湖秋操照片》第175帧,原题作“十月二十五日气球初起之景况”。

1910年 目兵沙盘演习

《庚戌校阅第一镇摄影》两册共105帧,此为上册第27帧。

1910年 陆路炮队训练

《庚戌校阅第二镇摄影》两册照片共120帧,此为上册第55帧,原题作“陆路炮队场操单炮教练”。

1910年 过山炮队射击

《庚戌校阅第二镇摄影》上册第55帧,原题作“混成支队对抗演习东军过山炮队在冯庄西端射击”。

1910年 步队训练

《校阅陆军第三镇摄影》第37帧,原题作“步队场操单人教练(跪)”。

1910年 检查步队器械

《校阅陆军第二混成协摄影》相册照片共60帧,此为第12帧,原题作“检查步队军器军械”。

1910年 步队器械体操

《校阅陆军第一混成协摄影》相册照片共60帧,此为第21帧。

1910年 步队走排

《校阅陆军第二混成协摄影》第9帧。

19世纪80年代 水师驾驶学生伏案图

清光绪六年(1880)设立北洋水师学堂,开设“英国语言翻译文法”、“几何、代数、平弧三角八线”、“级数重学”、“天文推步地舆测量”等学科,还设有观星台,以利于学习天文。当时的北洋水师学堂,曾被推崇为“实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船之本”。它为李鸿章经营的北洋水师充实了技术人才。

19世纪80年代 水师学生习用测仪器图

题注:“按仪器所以测天文星辰部位以定方向,教习指授学生用镜向盘中水银,使可测视。”

20世纪初 北洋陆军速成学堂各科学生序立

原题作“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马炮洋文各科学生序立”。北洋陆军速成学堂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之前身,存在时间为1902〜1923年。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

19世纪末 水师学生操枪图

19世纪80年代 武备学堂各生伏案图

20世纪初 烟台海军学堂

烟台海军学堂是清末设在山东烟台的海军学校。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北洋海军帮统兼“海圻”舰长萨镇冰创设于烟台海军练营内,1905年建成新学堂。学堂课程设置效法英制,有物理、化学、微积分、国文、历史、地理等基础课,还设有航海术、航海天文、枪炮、水雷及游泳等专业技术课。烟台海军学堂是甲午战后清政府新建海军学校中成就最高的一所。

20世纪初 南洋海军学生扒桅

清光绪十六年(1890)九月江南水师学堂在南京成立,1909年改为南洋海军学堂,为南洋海军第一所学堂。鲁迅先生曾于1898年考入该所学校。照片中的桅杆为学生训练之用,高达60米,为学堂之标志。

20世纪初 北洋大学堂学生场操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月,盛宣怀在天津创办北洋大学堂,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堂。学校的一切设置,皆仿照美国哈佛、耶鲁大学等著名学府。学校所需的图书、标本、仪器等,都尽量从美国购置,仅西方杂志一项,就经常保持有一百余种,且均为世界理工权威学术期刊,这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20世纪初 天津初级师范学堂学生序立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天津初级师范学堂建立。地址在天津城内西北角。学堂设有完全科、本科、简易科三种,为天津及河间二府培养小学堂师资。光绪三十三年(1907)简易科废除,增设优级理化选科,为中学堂及初级师范学堂培养理化教员,学校也改名为天津两级师范学堂。该学堂还办有附属小学堂。

20世纪初 天津公立女学堂教习学生序立

清光绪三十年(1904)袁世凯在天津设立,后成立公立女子高等学堂及女子小学堂。

20世纪初 直隶农务学堂春耕教种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直隶农务学堂成立,校址在保定西关灵雨寺霍家大院。学校 购置校园周围民地100余亩,作为学堂实习、试验场地。光绪三十年(1904)改为高等农业学堂,成为我国最早的高等农业学堂。

1906年 学部考验评定留学生榜

光绪二十八年(1902)九月,清政府就通令各省选派留学生,待学成回国,经过考核, 分别赐给“进士”、“举人”、“贡生”出身,优秀者并予以任用。

20世纪初 中国留学生合影

清晚期 《清末人物照》

本相册26帧,主要为清末官员,留日学生。

1902年 留日学生夏循垲

夏循垲(1879〜1952),字爽夫,号蕊卿,浙江杭州人,早年留学日本。1914〜1917年任农商部参事,1918〜4924年任四川实业厅厅长。

1909〜1911年 制造分局

《江南制造总分局各厂机器图》第1帧。

1909〜1911年 枪子南厂机器房

《北洋机器制造局各厂机器图》第45帧。

1909〜1911年 无烟药厂

《江南制造总分局各厂机器图》第183帧。江南制造局于光绪十九年(1893)设无烟药厂,为中国最早的无烟药厂。

1909〜1911年 机器北厂

《广东制造军械厂各厂机器图》上册第188帧。广东制造枪弹厂建成后,不断试制新品。光绪三十四年(1908)仿制成麦特森式8毫米轻机枪,这是中国制造轻机枪的开始。

1909〜1911年 枪厂外面

《广东制造军械厂各厂机器图》上册第1帧。

1909〜1911年 百磅冷水机

《江南制造总分局各厂机器图》第104帧。江南制造局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来源,主要依靠外国进口,同治六年(1867)至光绪三十年(1904)向英、美、德等国购买机器设备共耗银200余万两。

1909〜1911年 试枪机

《广东制造军械厂各厂机器图》上册第164帧。光绪三十三年(1907)仿制成的德国1904年式6.8毫米毛瑟枪(时称光绪三十三年六厘米八新式五响无烟快枪)。

1909年 铜壳引长机

《四川兵工厂各厂机器图》第199帧。

1909年 提酒精机

《四川兵工厂各厂机器图》第231帧。机器上有“大清国四川机器局制大德国柏林蜀赫厂造”铭文。清光绪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1900〜1901),四川兵工厂耗银12.6万余两从德国购买各种机器。

1909年 厂房及办公房

《四川兵工厂各厂机器图》第1帧。原题:“枪厂、洋楼、弹厂、监工办公房。”

1909〜1911年 枪厂机器

《广东制造军械厂各厂机器图》上册第2帧。

1909〜1911年 户部造币总厂全图

《户部造币总厂全图》第一帧

1909〜1911年 马力汽机西面

《户部造币总厂全图》第三十帧

1909〜1911年 户部造币总厂头门

《户部造币总厂全图》第二帧

1909〜1911年 化验成色药水器具

《户部造币总厂全图》第十五帧

1909年 西直门车站

西直门火车站为詹天佑自选址、设计和监造。其建成对北京城市形态、功能的演进有着巨大的影响。照片为《京张铁路形胜图》上卷第12帧。

1909年 战沟26号桥

《京张铁路形胜图》上卷第35帧。位于南口和东园之间,是5孔桥,建于光绪三十二年 (1906),全长29.2米。詹天佑设计此桥时,特意在桥墩上端增筑一个三角块,以增加抵御洪水能力,十分坚固。

1909年 怀来河56号桥由东首北面侧望景

《京张铁路形胜图》上卷第84帧。位于康庄和怀来站之间,建于光绪三十四年 (1908),全长213.36米。后被淹没于官厅水库下。

1909年 青龙桥车站

《京张铁路形胜图》上卷第55帧。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车站题字“青龙桥车站”为清末官员冕钧所书。20世纪80年代,詹天佑墓迁于此处。

1909年 青龙桥车站西上下火车同时开行由南望景

《京张铁路形胜图》上卷第80帧。詹天佑设计的著名的“人”字形线路,两辆火车同时开 出,十分壮观。

1909年 五桂头山洞北口适过火车景

《京张铁路形胜图》上卷第48帧。全长45.72米,位于现在八达岭高速公路弹琴峡山洞 附近,火车进山洞之前鸣笛放气,十分壮观。

1909年 八达岭山洞北口

《京张铁路形胜图》上卷第65帧。这是当时中国铁路少有的长而大的山洞,全长一千多米,詹天佑完全以人力开洞,仅用一年半完成,首创我国自行开凿千米以上山洞纪录。

1909年 马力机车

《京张铁路形胜图》下卷第39帧。美国MALLEE机车,2个导轮,2组8动轮及2从轮,是当时牵引力最大的机车。

1909年 头等客座

《京张铁路形胜图》下卷第44帧。

1909年 煤车

《京张铁路形胜图》下卷第55帧。煤车上有“载重二十吨皮重二吨”字样。为解决京张铁路行车用煤,詹天佑专门开办了鸡鸣山煤矿,并修建了支线铁路。

1909年 张家口商界欢迎

《京张铁路形胜图》下卷第71帧。原题:“张垣观成商界欢迎。”宣统元年(1909),邮传部尚书徐世昌等在詹天佑陪同下,乘火车从北京到张家口往返查勘验收京张路全线工程。为庆祝通车,八月初七日(9月20日)在张家口车站举行茶会,八月十九日(10月2日)在南口举行通车典礼。

1909年 南口茶会专车

《京张铁路形胜图》下卷第72帧。

1909年 验道专车人员合影

《京张铁路形胜图》下卷第82帧。

20世纪初 东华门及“古物陈列所”牌匾

1937年5月27日 古物陈列所同仁欢迎内政部长蒋作宾合影

摄于武英殿前 蒋作宾(1884〜1942),字雨岩(雨严),湖北应城人。时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

1925年 清室善后委员会封条

照片上封条日期为民国十四年(1925)一月三日。

20世纪初 维持治安的军警列队进入神武门

1925年 清室善后委员会同仁进行点查工作的情景

20世纪初 故宫博物院创建时全景

20世纪初 李煜瀛题“故宫博物院”牌匾

故宫博物院开院典礼时的匾额,为李煜瀛手书的颜体大字。李煜瀛(1881〜1973), 河北高阳县人,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题字时任清室善后委会委员长、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理事长。

20世纪初 午门及”故宫博物院”牌匾

20世纪初 故宫博物院分院太庙东门

故宫博物院于1930年接收太庙,并悬挂“故宫博物院分院”匾额。

1925年 故宫博物院同仁欢迎易培基到院就职

摄于正阳门火车站 易培基(1880〜1937),字寅村,号鹿山,湖南善化(今长沙)人。伯25年10月始任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兼古物馆馆长,1929年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20世纪初 故宫博物院同仁在绛雪轩招待江庸等人留影

摄于绛雪轩 江庸(1878〜I960),字翊云,晚号澹翁,四川璧山(今重庆市璧山区)人,曾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

1930年10月1日 故宫博物院同仁在绛雪轩招待外宾合影

摄于绛雪轩

1930年5月20日 故宫博物院于御花园举办游园会时神武门外的情景

为推广院内丰富的展览内容,故宫博物院于1930年5月20日及10月21日举办两次游园会,招待外交使节团及北平市军政要人、各机关人员和社会贤达。

1930年5月20日 故宫博物院举办游园会时北上门前等候游客的人力车及汽车

北上门位于神武门前,于1956年拆除。

1937年5月27日 故宫博物院同仁欢迎内政部长蒋作宾

摄于故宫博物院御花园

1928年 故宫博物院同仁欢迎张继、李宗侗纪念合影

照片原题:“欢迎张溥泉、李玄伯合影。”张继(1882〜1947),字溥泉,曾任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

1926年 古物陈列所同仁欢迎瑞典皇太子

摄于武英殿前 位于照片正中者为瑞典皇太子,名为奥斯卡•弗雷德里克•威廉•奥拉夫•古斯塔夫•阿道夫 (1882〜1973),时任瑞典科学研究委员会会长,亦是著名考古学家和中国文物收藏家。

20世纪初 文献馆库房内文献、档案堆积情形

20世纪初 内务府造办处外景

造办处为清宫制造皇家御用品的专门机构,所存档案是清宫日常活动的重要原始记录, 现今完整地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20世纪初 内务府造办处内景

20世纪初 清史馆所藏文献

20世纪初 内阁大库实录库内景

1931年 文献馆同仁整理内阁大库档案

1931年1月6日,文献馆开始整理内阁大库档案,以内阁大库为临时办公处。

20世纪初 图书馆正门寿安门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最初设立于1925年建院之时,位于寿安宫内。曾设图籍、掌故二部,掌故部后改为文献部,之后又独立为文献馆。图书馆设立善本及殿本书库等,负责对清宫旧藏图书的版本审定、编目及陈列工作。

20世纪初 图书馆寿安宫殿本书库

1930年5月16日 图书馆同仁欢迎江瀚馆长合影

摄于故宫博物院寿安宫 照片原题:“故宫图书馆欢迎江叔澥馆长摄影。”江瀚(1857〜1935),字叔澥,福建长汀人。曾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维持会会长。

20世纪初 图书馆阅览室

20世纪初 太庙图书馆分馆正门

1935年,图书馆为方便读者计,将馆藏复本移至故宫博物院太庙分院,成立分馆。

20世纪初 太庙图书馆分馆阅览室

20世纪初 文渊阁《四库全书》陈列

20世纪初 古物馆第五陈列室瓷器陈列

古物馆始设于1925年建院时,负责院内除图书及档案以外文物的分类、编目、保管及展陈事务。

20世纪初 古物馆第六陈列室书画陈列

20世纪初 古物馆第九陈列室瓷器陈列

20世纪初 承乾宫清代瓷器陈列

故宫博物院于1930年设大规模专门陈列室两处,此即为其中之一。

20世纪初 养性殿乐器陈列

20世纪初 颐和轩盔甲陈列

20世纪初 同顺斋钟表陈列

20世纪初 太极殿原状陈列

20世纪初 长春宫西配殿原状陈列

1933年2月 第一批古物南迁文物箱在太和门前广场集中

1933年2月 第一批古物南迁太和门前广场文物箱搬运情况

1933年3月 第三批古物南迁太和门前广场文物箱装车情况

1933年3月 第三批古物南迁午门前文物箱装车情况

1933年3月 第三批古物南迁太和门前广场文物箱装车情况

20世纪初 易培基

易培基,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任期1929〜1933)兼古物馆馆长。

20世纪初 马衡

马衡(1881〜1955),字叔平。1934年4月就任故宫博物院第二任院长(任期1934〜 1952)。

20世纪初 蒋介石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时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照片下方印有“萃光TSUEHKWANG武昌WU CHANG”字样。

20世纪初 汪精卫

汪精卫(1883〜1944),本名兆铭,字季新,笔名精卫。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曾任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由易培基代)。照片左下角印有“太芳Taifang北平前外廊坊头条电二三三六”字样。

20世纪初 鹿钟麟

鹿钟麟(1884〜1966),字瑞伯。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常务次长,代理军政部长。曾 任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照片左下角印有“太芳Taifang北平前外廊坊头条电二三三六”字样。

20世纪初 张学良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时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照片右下角有“BJoseph"字样。

20世纪初 张璧

张璧(1885〜1948),字玉衡。1924年协助鹿钟麟驱逐溥仪出宫。时任北平警察总 监。曾任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

20世纪初 于右任

于右任(1879〜1964),字诱人。时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院长、监察院院长。

20世纪初 宋子文

宋子文(1894〜1971),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

20世纪初 黄郛

黄郛(1880〜1936),字膺白,号昭甫。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

20世纪初 李宗侗

李宗侗(1895〜1974),字玄伯。时任故宫博物院秘书长(任期1926〜1933)。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