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攀升的离婚率 浅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婆婆溺爱老公影响夫妻感情 持续攀升的离婚率 浅谈

持续攀升的离婚率 浅谈

2024-07-16 16: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8年离婚率

关于2019年离婚率的话题,光新浪微博就有2.2亿次的阅读量和2.45万的讨论,一边是离婚相关话题的讨论度和关注度居高不下,一边是连续15年增长连年创新高的离婚率。

离婚话题热度和 连年攀升的离婚率

二、持续走高的离婚率背后的原因和人群有哪些?

国人对离婚的关注程度说明,我们对自己的“婚事”还是很重视。如此重视“婚事”的中国家庭离婚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

2019年截至三季度离婚主要原因

从上述图片可以清晰的看到,2019年离婚率屡创新高的背后,引起离婚最大的原因还是感情不和,占比离婚原因高达80%。

我们再来看看2018年离婚原因,同样生活琐事是离婚的第一大诱因,占比高达34.21%

2018年离婚主要原因

是不是和我们 想象中的离婚原因不一样?离婚并不是我们以为的穷、酗酒、赌博、家庭暴力、性格不合,而是感情不和和家庭琐事,家庭琐事通常就能造成夫妻双方的感情不合。

了解了近两年离婚的主要原因,我们再来看看主要是谁提出的离婚?

诉讼离婚性别占比

从上图不难看出,女性占比离婚诉讼案的73.4%,这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及普遍,以及女性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权利意识及法律意识增长有关系。

既然感情不合是影响夫妻感情和睦的关键因素,家庭琐事又会引发夫妻感情不合。哪些家庭琐事影响夫妻感情?

家庭琐事无非就集中在:夫妻三观不一致,一方或双方对家庭缺乏责任心,婆媳矛盾,夫妻双方性格难以调和,夫妻无法有效沟通,感情基础薄弱,卫生习惯不一致等。

感情破裂的男女

这诸多原因里唯有婆媳矛盾涉及第三人,其他的原因只存在当事人身上。婆媳关系对夫妻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然婆媳关系如此重要,我们来看看婆媳矛盾产生的根源以及有哪些解决办法。

二、婆媳矛盾产生根源及解决思路

(一)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孝顺理念

1、传统观念中孝顺父母观念

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中,父母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利。大家一定听过,“百善孝为先”这样的古训,也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样的耳熟能详的俗语。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从上学之初就学习的道理。关于孝顺的定义,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即是:尽心侍奉父母,顺从父母意志的意思。

古书中有: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清)李毓秀《弟子规》。

意为要竭力去做讨父母高兴的事,避免去做让他们生气的事。

观看弟子规的人们

2、现实生活中男性对待孝顺的观念

在现实的婚姻生活中,很多男性遇到婆媳矛盾,下意识的会有母亲是长辈,媳妇应该听从父母,同自己一样让着父母的想法。长辈这个词也具有天然的舆论优势,它既代表着拥有丰富人生经验,又代表着对自己有养育之恩,更享有家庭的权威和地位。常让人有种不顺从父母就是不孝的错觉。

一旦有了这样的思想设定,遇到婆媳矛盾,儿子如果帮媳妇说话,显然就会在男性心目中升起一种背叛生养自己的父母的愧疚感,和忤逆父母的内疚感;而委屈与自己同辈的媳妇显然就没有这么强烈的,有违道德的感觉了,权衡利弊之下于是让媳妇做出牺牲换来和平局面也就在所难免了。

历史建筑中的忠孝字画

一些男性会对媳妇说自己妈不容易,要多体谅。可是他们没想明白,自己妈不容易那是养育自己和兄弟姐妹,照顾父亲及全家造成的不容易,这不是媳妇造成的不容易,更不是媳妇的错。

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对于自己的,要求儿媳、女婿体谅对自己没有养育之恩和没有感情基础的公婆、丈母娘等人是强人所难和道德绑架。

委屈自己媳妇,那是委屈另一个母亲,自己孩子的母亲换来的和平。自己母亲不容易,儿子做的事不正是让媳妇又走向了自己妈曾经走过的那条路吗?

3、男性要正确看待婆媳关系

作为儿子,自己母亲有父亲的照顾,有儿子的体谅,可媳妇在这个家里唯有老公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亲人,其他人因为你而结成的亲人关系,她们之间既没有天然的血缘也没有过去几十年相处的感情和情分。

如果儿子一味向着母亲说话,这不有点全家人抱团欺负外来人的感觉吗?我们不能改变也不必去改变父母,可是我们能让媳妇不再重复自己妈的不容易,不必让自己儿子长大后说出,我妈不容易这样的感慨。

给母亲按摩的儿子

婆媳矛盾,需要体谅父母,但也要讲究事实,不能拿身份和年龄论对错。儿子要有鲜明的立场,首先不能让媳妇在这个家孤立无援。老公的对待媳妇的态度就是婆家对待媳妇的态度。儿媳和女婿都是半路成为的一家人,双方一旦和对方家人出现矛盾那是不容易消解的矛盾,而反观自己和父母,媳妇和岳父丈母娘有矛盾不会就此结下仇恨。

4、如何正确处理婆媳矛盾

遇到婆媳矛盾,儿子保护了媳妇,父母虽然不高兴但情绪好转的快,毕竟是自己儿子哪有什么深仇大恨。但是公婆说了儿媳或者儿媳说了公婆情况就不一样了,她们彼此心里都会有过节。

同理老公去媳妇娘家,除了媳妇以外的其他人也都是陌生人,丈母娘和岳父没有养育他,如果他们其中之一直接去指责女婿,女婿心里也会不痛快,如果媳妇再帮腔自己爸妈批评自己丈夫,就会让女婿难以接受,在岳父母跟前更加无地自容。

恩爱的夫妻

家庭里夫妻双方要互相理解扶持,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而不是各为其主,各帮各妈,这不是家人,分明最亲密的仇人。

传统文化中不同时代的人思想不同,同时代的不同人对孝顺父母的看法也不近相同,更不是人人都说的就是真理,我们要学会辩证看待传统文化中孝顺父母的观念。

譬如弟子规中关于对待父母的说教,对父母投其所好的理论,作为现在社会的年轻人,正常的亲子关系不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依靠的吗?教导子女一味讨好父母怎么看都有点不对和过时。

向着自家人是本能,向着别家人是才能。想着另一半的感受,尽自己所能减少她他的委屈,这才是婚姻幸福的基础。

(二)思想观念不同

1、年轻夫妻尤其是女性思想更独立

在父母辈的不懈努力下,年轻人普遍都有受教育的经历。加上各类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应用,年轻人信息接收程度强,知识更新快。思想和眼界的开放程度普遍高于我们的父母辈,这是时代带来的变化,而对于思想独立的追求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得年轻人更具有主见和追求独立的精神。

干扰夫妻的婆婆

尤其是女性更是很明显,她们当中很多人不再把自己的人生囿于生儿育女照顾家庭当中,追求事业和人生价值的女性比比皆是。她们对于家庭经营和子女教育更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自主意识和权利意识较以往更强烈,女性普遍更愿意和老人分开生活。

最典型的当属,老人和年轻人生活在一起,老人免不了催生,生了一胎催二胎;生了女孩催生男孩,婚姻生活的压力倍增,而单独住显然这样的烦恼自然少很多,虽然避免不了,但好过老人在眼前随时提醒。

2、老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普遍存在

其次老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使得老人在为儿女倾其所有娶妻生子后,积蓄无多,未来养老无着落。所以老人更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既能改善原先的生活环境,又能在自己身体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力所能及的为子女多做点,换取子女将来顺利为自己养老。

牵着年轻人的老人

3、儿女要打消父母养老顾虑,父母不有目的养育儿女

当你成年,父母帮忙照顾小家和孙辈是情分,不是本分。他们已经尽到了养育自己儿女的责任,照顾成家的儿女和孙辈不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对于公婆和娘家对我们的照顾我们要心生感激,不能把它作为是否赡养老人的筹码。

快乐的一家

不论父母有没有倾其所有给子女置办家产,帮助子女成家立业。子女对父母的报答养育之恩应该是天然的,自发的。这个就像父母养育孩子一样,是发自真心,无条件的。

父母不因需要子女养老才养育子女,同样子女不因父母出钱出力程度决定赡养的程度。(当然出生后从未尽过养育义务,年老要求养老的除外)

(三)家庭格局变化

1、小家和大家格局的出现

以往的农耕时代,是女主内男主外的生产模式,在这种形式下,大家都住在一处便于劳作,也节省资源和金钱。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锐减,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家庭群居的现象越来越少,年轻人结婚后各自安家。在这个过程中就逐渐有了小家和大家的区别。

小家就是有自己妻子,丈夫,子女,结束工作赶回去的那个家。大家是双方的父母家, 更多是在逢年过节,节假日赶回去的家。

温馨的一家

2、男女双方对小家和大家的认知不同

女性从结婚开始,和父母家就是一次分离,对于父母家和自己家的认知就比较清晰,一个是娘家,一个是自家。

男性结婚后,虽然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可在他的心理上并没有离开家的感受,心理上也没有做好分离的准备。一些年轻人是和男方父母一起居住的更不会有和父母所在家庭的分离感,在他们感觉里自己的成家不是新家庭的成立,而是在原先的家庭基础上的发展壮大。

由于男性结婚后和父母的往来关系以及亲密程度是远高于女方和女方家庭的,男方不容易区分这二者的区别,不论是父母家还是自家在他们心目中都是自己家,一码事。

不停向妻子解释的男人

所以在他们心理上,虽然结婚了,只要有父母在自己还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他们乐于享受父母给予自己的支持和关照。

毕竟谁不想当个宝宝,被照顾,继续享受父母的庇护和荫蔽呢?如果女性结婚后父母能够继续跟着新家去照顾,想必很多女性也很乐意父母在自己身边吧。又能减轻自己的压力和负担,还能和爸妈朝夕相处。何乐而不为。

3、合理的距离促进家庭关系的发展

男女同胞都要分清小家和大家的区别,男同胞不做“妈宝男”;女同胞不做“扶弟魔”,也不当娘家的搬运工。合理的距离,能留给双方舒适的相处空间。同时父母也要明白,小家来源于大家,但不代表大家就能对小家绝对控制,小家就得服从于大家。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养育之恩不代表父母就比子女高人一等。

幸福的一大家

小家和大家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只有小家感情和睦幸福,大家才能繁荣发展,相反大家的繁荣也能促进小家的和睦幸福。

小家是大家幸福的基础,大家是小家幸福的坚强后盾,好的家庭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还是你,我还是我。

(四)年轻夫妻经济及生活独立性差

1、年轻夫妻的经济生活压力大

现今社会生活压力大,很多年轻夫妻结婚之时没有足够的经济储备。基本靠双方父母,尤其是男方父母出资购置房屋等资产及物品。可以说出钱多,牺牲多的一方天然就更具有话语权。

加之部分年轻夫妻不仅经济需要父母的帮扶,生活技能更是欠缺。父母看到儿子媳妇吃饭都成问题,心下更不放心让他们独立生活。

2、双方父母对小家庭过度干预

双方老人的过多参与和时时补位,会使得原本就欠缺技能的儿子和儿媳更没有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家庭里就会出现一种恶性循环,婆婆看儿媳不够格,不能像自己一样挑大梁、担重任,委屈了儿子和孙子,于是事事干预。儿媳妇也嫌婆婆不放心自己,事事插手,自己没机会撒开手锻炼。

相互指责的婆媳

这样的婆媳俩人就会始终处在互相嫌弃,互相看不上的心态当中。

3、经济决定上层建筑 提高自身经济和生活能力

小俩口的经济独立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他们在家庭中的话语权、生活和现状。有足够的金钱,就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媳妇面临生育护理时也可以选择月子中心,聘请育儿嫂,月嫂等,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婆媳矛盾的出现。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让长辈不过多干预自身生活。年轻人首先得做好自我的人生规划,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将自身能力不断转化为生产力,建立合理的储蓄习惯,学习理财知识,为自己积累一定的财富,经济上的独立程度和自由程度是正相关的。

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不论自己将来什么时候结婚,做什么工作,家里是不是自己做家务,都要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求人不如求自己,学会永远比求助来的更加长远和方便。

起早贪黑的上班族

做不做是一码事,会不会是另一码事,不能到了要用到之时才去学,那叫投机。学了才会用,用了才能熟,熟了才能让人放心,自己安心。

自己都不过关,他人不放心让你去练手,插手就是必然。

(五)消费观念不同

1、年轻人消费感性 老年人消费实用

不同时代的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思想观念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消费观念。

比如年轻人对于购物和消费比较随心,父母辈更注重实用,更倾向于购买必要的,能长久使用的。同一样东西更愿意选择价格低廉的,一些吃喝玩乐的纯消费更是一种浪费,家里能够做的就绝不在外面花钱。

2、保持相互尊重 不互相评判

老人在过去吃过苦,也不乏经历过饥荒年代的老人,对于穷苦有深刻的记忆和体会。他们就是在经济发达的现在也随时保有一种危机感,存在要攒着钱以备不时之需的担忧。

为房子省钱

年轻人要理解老人的生活方式,他们不是不懂得享受,而是不敢享受,省吃俭用的习惯贯穿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年养成的习惯并不会因为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善而发生大的改变,尊重他们的选择也尽到我们沟通的义务就好。否则就会出现,年轻人花大价钱买的东西,老人心里不踏实也接受的不舒坦。

老年人也要理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想法。用自己努力赚取的收入去购置自己心仪的物品,品尝向往的食物。既是对自我的满足也是对自身能力的认同,正所谓千金难买我高兴。

就比如小时候喜欢的玩具自己没有,长大了能买起但是找不到当初的那种欣喜和喜悦感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偶尔满足一下自己,无可厚非。而消费的同时也会倒逼赚钱的念头,这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当然花钱也要根据自身能力,量力而行,超前消费,借钱消费不可取。

为车子省钱

(六)家庭权利的博弈

1、婆媳矛盾背后是家庭权利归属的博弈。

老人们普遍有自己当媳妇的时候听从婆婆的经历,当自己当婆婆了自然就有媳妇终于熬到头当家作主的想法。

对于年轻人自己想要当家作主的情况,行为上不习惯,思想上不认同。

其次和儿子一家生活时,自己经手的事情,更愿意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想法去做,如若事事听从年轻人的要求,顺着年轻人的习惯,自己窝火不说还有种任人摆布的憋屈感。甚至还会产生做了一辈子家务还让年轻人给自己下话的尊严受挫感。

而自己一旦事事按照自己习惯的去做,会给年轻人一种不尊重自己,事事随意处置的感觉。婆媳自然就会心生嫌隙。老人嫌年轻人事情多,年轻人嫌老人不尊重人,卫生习惯差。

争吵的婆媳

2、婆媳最好的状态是双方都能拎得清,不随意给对方做主。

比如在婆家,自然婆婆公公为主,在自家自然以小俩口为主,但是不论在谁家彼此保持充分的沟通和尊重很重要,否则就会出现不必要的矛盾。

例如:婆婆不询问媳妇,将不能机洗的衣服丢进洗衣机洗了,婆婆损坏了衣服不说还吃力不讨好,媳妇既生气也损失衣服还不好发作。

此外婆媳之间不要去互相嫌弃。遇事想要按照自己的标准做,最好亲自动手做。如果是由她人做,说给她自己的方法和习惯,让做的人选择按照哪种式来的顺手。强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和习惯做,就会出现他人难受,自己不满意两败俱伤的局面。做的过程中可以多加沟通。

(七)年轻父母责任心缺失

1、年轻父母现状

现今社会,生活压力大,生存成本高,年轻父母在挣钱和照顾孩子方面,更倾向于选择事业。

多数家庭的现状是,年轻夫妻专注挣钱养家,奶奶帮忙带孩子,爷爷留守老家。

说起来不想带孩子的年轻父母都有自己的正当理由"谁不想自己带孩子,带孩子就挣不了钱,挣钱才能养孩子"等。

如今社会年轻人在孩子和事业当中更愿意选择事业,有钱有自由,相比带孩子轻松不少,内里是逃避带孩子的责任,不肯回归家庭。

工作中的男女

2、女性生育护理需求

由于女性相比男性在孕育后代这件事上担负的责任更多更大。十月怀胎,分娩,哺乳,坐月子,这些事情男性无法替代。当女性怀孕后期以及生育后身体和心理都需要人悉心照顾调理。

作为新手父母,他们缺乏过来人的育儿经验,老公对于照顾媳妇孩子力不从心,认为这是女人的事,理应自己妈照顾。

这个时候熟悉这个过程的婆婆以及自己的妈妈作为过来人伺候儿媳妇就显得格外必要和理所应当。

3、自己带孩子 根源上避免婆媳矛盾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至关重要,关乎孩子性格的培养,人格的健康发展。

仔细想想能够和孩子朝夕相伴的,有且也仅有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的这段时间。孩子上学后就只有放学和放假才在家,他也有了交友的需求,老师说的话,甚至比你说都管用。这个时候你不再是他的唯一玩伴和需求,这也是父母和孩子的第一次分离。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孩子就开始有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也逐渐和父母分离了。

玩耍中的孩子

既然赚钱是为了孩子,赚钱的时候不在孩子身边的缺憾无法倒回去弥补。选择在能完整陪伴孩子长大的时候照顾他,陪伴他,这才是真正的为孩子,也许日子过的紧张一点,可看着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比给孩子提供金钱和创造好的物质条件来的更有意义。

孩子需要的才是真正的为他好,大人心目中的为孩子好,不见得就是孩子想要的,那是大人以为的孩子想要的,典型的我要我以为,我不要你认为。

如果真想降低婆媳矛盾,自己带孩子不失是个很好的选择。带孩子既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也是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

一切都是公平的,在你获得好处的同时就会失去一些东西。

比如你把孩子丢给长辈带,自己获得了自由和金钱。但由于年轻人和老人的思想观念差异,势必就会出现你对公婆带孩子不满意,一些行为看不惯的局面,而公婆带孩子过程中自然也会出现对家庭事务的干涉,夫妻关系的影响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婆媳矛盾自然无可避免。

4、男性主动承担起家庭责任 分担家务劳动

最后就是有陪产假的男性,要有足够耐心和责任心,在媳妇生育前后积极承担起相应的家务劳动以及照顾媳妇小孩的义务,就能减少部分婆媳矛盾出现,哪怕婆媳矛盾无可避免,女性作为感性的物种,很容易感动,受到一点回馈也会尽力回报,她会因男方尽职尽责的照顾,主动降低婆媳矛盾的概率作为回报,夫妻间更应该相互体谅。

干家务的男性

男性也要在家庭里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丈夫和父亲缺位,由长辈来代替,必定会产生家庭矛盾。

就跟螺丝和螺帽,各有位置和作用,配合在一起才算事一对,相互体谅考虑才是夫妻,错位就会导致问题的出现。

(八)家庭关系的错位

1、家庭关系的现状

在我国很多家庭中家庭成员的关系存在错位,我们常常能够见到全家人精力和目光都围着一个小孩转。夫妻双方因为对待双方父母的不公平行为而吵架,或者夫妻一方因为在和对方父母发生不愉快没有帮自己解围而和配偶吵架。

在一个家庭里,孩子第一,父母第二,夫妻最后的思想普遍存在。

很多人在成家后把孩子和父母排在最前面,其实这是不对的。

2、年轻夫妻要树立正确的家庭关系

自己第一,夫妻第二,孩子第三,父母第四。

一个人你首先是你自己,为你自己而活,不要把自己拘泥在哪个身份里觉得只有自己一直为家庭付出和牺牲,把自己搞的满腹怨言和委屈。委屈自己爱他人,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怨天尤人的人,他人也会倍感压力。

一个家庭里,丈夫和妻子才是除了自己排在最前的人,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关系也是家庭幸福的基础。夫妻彼此才是他们最应该互相看重的人,他们也是唯一彼此相伴到老的人。

家庭关系图

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孩子年幼时我们呵护他陪伴他长大,他以后会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会把应该给配偶的关心和爱加给了孩子,导致影响夫妻关系,造成夫妻关系的疏远,也影响孩子成年树立正确的家庭关系。

作为子女要体谅各自父母养育自己的不容易,感恩父母的付出。给父母给到应有得关心和照顾,尊重他们拥有自己生活的权利,不把他们当作自己可以随时使唤的人。

3、父母要正确看待孩子和自己的家庭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前半生。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应该是自己丈夫,如果对儿子的关心胜过丈夫,就会产生和母子连心的感觉,无形中过度关注儿子的家庭,母亲的干涉又势必会引发婆媳矛盾和小俩口的矛盾。

夹杂在夫妻间的婆婆

作为父母,要尊重和看中儿子、儿媳选择和看重的人,理解孩子和自己的分离是必然。尊重小家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介入儿女的婚姻关系只会造成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睦,影响夫妻感情和婆媳关系。承认小家的独立和存在,并不等于向子女低头,更不是子女对父母的抛弃,而是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一个爱自己的人,才能学会爱他人,乃至经营好夫妻关系,经营好夫妻关系才能衍生出好的亲子关系,好的亲子关系又能促进夫妻关系。好的夫妻关系即是亲子关系的基础,也是父母关系的基石。

大家各自有亲密也保有自己才是最好的关系

一个家庭里,只有家庭成员各自找准自己的定位,各就其位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家庭也会向着和睦共处的方向欣欣向荣。

(九)子女对老人关心不够,老人缺乏兴趣爱好

1、老人的现状

现在社会大部分年轻人被工作和生活搞得焦头烂额,就会缺少对父母的关心。父母普遍对电子产品不熟练,更不会打游戏。看书不认识多少字,听书不会操作,旅游舍不得花钱经济和精力也跟不上。

老人没有自己的有兴趣爱好,自身价值无处安放,只有在做家务,带孙子时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正在下棋的婆媳

年轻人对于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教会父母学习电子产品的使用,学会使用微信,观看视频,介于眼睛近视和识字不多的老人可以选择教会听书,听音乐软件等。让他们的生活不至于枯燥乏味。有时间多回家看看,抽空打电话和父母聊聊家常。

2、老人们要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兴趣爱好

老人也要将锻炼身体,棋牌游戏、唱歌、烹饪、爬山,逛街出门等活动规划在日常生活中,把空闲时间合理利用起来。重拾自己年轻时候自想学没机会学,想做没能力做的事,既给自己培养了兴趣爱好,也算是弥补了点年轻时的缺憾。

追求生活的妇人

不要怕学不会,年纪大了没意义,意义本身不分年龄性别,做的过程就是种进步和人生体验,总比到自己到离开那天后悔好多事没做要好吧,想做的,想学的赶快去做,让自己心情比以往更加舒畅,人生更加完整这也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所在。

(十)老人喜欢带孙子背后的心理

(一)带孙子实质是老人对自己子女的弥补

过去的条件差,婆婆公公没法给子女好条件,教育观念也没现在先进,只懂的从自己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教育方法和连同自己的经验。对现代孩子的条件的深刻感受和科学育儿理念的接触,回想自己孩子过去条件差,吃穿不好,还没少挨骂,挨打,还会无缘无故的凶孩子,对子女就会心生亏欠之心。

奶奶和孙子

孩子成人了,已经回不去过去了,对待孙子好就有点重走当年自己养育之路的意味,更是弥补自己对子女亏欠的一种方式,那就是尽力对他们的子女好。这也是爷爷奶奶多宠爱娇惯孙辈的原因之一。

(二)老人要正确看待自己和子女的过往

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不论怎样父母在当时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是尽自己所能给予了自己子女最好的,不必心怀愧疚,谁有谁的命运,不可强求也无法弥补,教育孙辈是子女的责任和义务,爷爷奶奶的过度参与和溺爱就会影响父母的教育成果,也会造成儿女以后对自己子女的教育的愧疚。

四、关于婆媳矛盾的几点建议

所有的婆媳矛盾都是因为一家人的关心和在乎而产生。俗话说关心则乱就是这个道理。不在乎就不会关心,关心过度就会越界,越界就会产生矛盾。

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必须清楚的意识到,放手也是一种爱,我们要做孩子的托举者,尽我们所能把他们送到一个更高的地方,接下来就该孩子们上场了。我们也要学会适时退出,重新调整人生的重心和方向。毕竟孩子们也需要时间和过程向父母一样习得一身本领,承担起养家重任。

温馨的 婆媳

父母的一味呵护会剥夺孩子们成长的机会,我要做的不仅要养大孩子,教育好孩子,给孩子更好的平台和更高的眼界,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和父母一样可靠的人,去撑起一个家的责任,这样父母百年之后才能真正放心。

写在最后,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有何种境遇,我们改变不了自己出身和结尾,我们能做的是在有生之年尽自己所能做幸福的制造者和历史的推动者,而不是去遵循守旧观念,造成新一轮的悲剧。我们每个人都值得过更好的人生。

作者简介:我是溪溪谈生活 头条情感学院特训学员 ,晚情财富营特训学员,85后全职妈妈,她天马行空,特立独行;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我,让我的文字温暖你心,伴你前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