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由75部电影构成的戛纳片单,回顾女性力量75年银幕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娜塔莎雷尼埃 一份由75部电影构成的戛纳片单,回顾女性力量75年银幕史

一份由75部电影构成的戛纳片单,回顾女性力量75年银幕史

2023-04-14 06: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

玛拉帕加之墙

(1949)

第3届主竞赛单元

导演:雷内·克莱芒

推荐语:在早期的戛纳电影中,这部属于导演风格化比较明显的作品,但对于女性的刻画还是能看到有几分刻板印象,作为历史沿革的一部分,可以当做参考来看看,具有一定的史料意义。

/3/

彗星美人

(1950)

第4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约瑟夫·L·曼凯维奇

推荐语:一代传奇玛丽莲·梦露成名作,集结旧坞时代多位女星绝代风华,剧情与戏外片场生态形成奇妙互文,讲述野心勃勃的名媛们互施手段抵达巅峰的上位史。一花开尽百花杀,以惊人的反转,戳破娱乐工业的幻梦。

/4/

朱丽小姐

(1951)

第4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阿尔夫·斯约堡

推荐语:自戛纳设立最高奖“金棕榈”以来首部获此殊荣的女性主角电影,表面上是千金小姐为爱奔逃的悲情逸事,实则无处不透视着关于两性与权力关系的审慎思考。

/5/

花开骑士

(1952)

第5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克里斯蒂昂-雅克

推荐语:《花开骑士》中的女主角已经渐渐摆脱了花瓶的形象,有着自己对于爱情的想法与追求,整部电影美好、纯净,给人很舒服的感觉。

/6/

孤凤奇缘

(1953)

第6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查尔斯·沃尔特斯

推荐语:16岁的天真少女,为了理想背井离乡,游走在由赤裸的男性凝视构成的社会当中,仍旧保有希望与热爱。作为成长题材作品视角新颖,不回避,不刻奇。

/7/

白色驯鹿

(1952)

第6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艾瑞克·布隆伯格

推荐语:入选1995年联合文教科组织牵头组织,芬兰电影档案馆自选出最能代表本国文化的“影史15佳”,改编自拉普兰传说故事,以男人为食的女性生物不断进行形态的跃迁,常被认为是恐怖片发祥作之一,存留住美妙的北欧光影。

/8/

恋文

(1953)

第7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田中绢代

推荐语:作为全世界女性电影工作者的先驱,日本导演田中绢代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作品来到了戛纳电影节,她本人亦是日本电影界横跨默片和有声片时代屹立不倒的演员。她的首部导演长片,就把视角聚焦到了战后普通日本女人的生存困境中,深刻而有力量。

/9/

大家庭

(1954)

第8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约瑟夫·海菲茨

推荐语:这一年戛纳诞生了六位最佳女演员,但是来自于《大家庭》这部电影。影片改编自柯切托夫的长篇小说《茹尔宾一家》,反映造船工人茹尔宾一家三代的劳动和生活。作为一部群像戏,每一位女演员的表演都不可或缺,所以每个人都获得了奖项的认可。

/10/

伤心泪尽话当年

(1955)

第9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丹尼尔·曼

推荐语:18岁开始酗酒的女演员,在命运的激流中无处立足,尝尽人间疾苦。当她回首萧瑟处,还能不能实现救赎,走出生活的泥淖?代替朱迪·加兰出演本片苏珊·海沃德,凭借生动的演出斩获戛纳影后。

/11/

卡比利亚之夜

(1957)

第10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推荐语:纵是出身烟柳巷的女子,也有追求爱情明月的柔情眼光。大师费里尼与夫人朱丽叶塔·马西纳的通力合作,使得作品绽放出对于女性的深切关怀,让二人首次入围戛纳便获得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特别提及和影后的荣誉。

/12/

生命的门槛

(1958)

第11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推荐语:戛纳舞台上空前的盛况——出演本片的四位女性共享“最佳女演员”奖项。融合了早年伯格曼偏于纪实的影像风格,与女权作家乌拉·伊萨克松为剧作带来的心理学体察,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产房内的女性群像,颇有四两拨千斤的精准力道。

/13/

雁南飞

(1957)

第11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

推荐语:追随着热恋中的女子穿越战火的身形,将破碎的土地、崩坏的人伦挥就一张浮世绘。调度构图无不巧夺天工,甫一问世便技惊四座。不仅是女性的史诗,也是生存的追问。

/14/

琴声如诉

(1960)

第13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彼得·布鲁克

推荐语:法国银幕女神让娜·莫罗与“左岸派”代表人物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首度合作,围绕一场由杀人案件展开的奇遇与情愫进行描写,深具印象派的美感。

/15/

长别离

(1961)

第14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亨利·柯比

推荐语:杜拉斯接连两年进军戛纳主竞赛的编剧作品,继影响力巨大的《广岛之恋》后再度为电影量身定做剧本。一位独守家门多年的咖啡店老板娘,在流浪汉身上努力地辨认着爱人的模样,绝望而又顽强。

/16/

烽火母女泪

(1960)

第14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

推荐语:坚强的母女离开了赖以生存的故乡罗马,艰险地躲避着身后战火的吞噬,却无奈地投身于另一张黑暗的巨口之中。新现实主义的辉光加持,主演索菲娅·罗兰获得当年戛纳、奥斯卡双料影后,成为史上首位获此荣誉的非英语片女演员。

/17/

圣女贞德的审判

(1962)

第15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罗伯特·布列松

推荐语:法国历史代表形象之一“圣女贞德”第四次被搬上大银幕,生命力依旧澎湃,以简约却丰厚的电影语言复现了贞德孤独地走上火刑场的全程。“当我制作《圣女贞德的审判》时,我要求我挑选的女孩一刻也不要想她曾经或可以是贞德,仅此而已。”布列松如是说。

/18/

蜜的滋味

(1961)

第15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托尼·理查德森

推荐语:入选英国电影协会评选的“20世纪最受喜爱的100部影片”,探讨诸如婚前性行为、跨种族爱情、LGBTQ等多个尖锐的社会议题,为推动思想变革浪潮起到重要作用,女男主角包揽当年戛纳表演类奖项。

/19/

杨贵妃

(1962)

第15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李翰祥

推荐语:首部在戛纳获得重要奖项(技术大奖)的华语女性题材电影,以室内华丽明快的彩色摄影为人称颂,成为当年全港戏院上座首席。虽被《综艺周刊》的戛纳专栏评价“过度依赖大场面,人物深度不如早年沟口健二与邵氏拍摄的同名之作”,却也向世界展示了一番中国传统剧目之美。

/20/

女旅客

(1963)

第17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安杰伊·蒙克

推荐语:波兰电影能匠安杰伊·蒙克遗作,仅一部时长62分钟、尚未完成的残片,便将集中营里一位女囚的曲折故事娓娓道来,征服影评人挑剔的口味,获得“费比西奖”。有的缺憾,在历史的淘洗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21/

砂之女

(1964)

第17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敕使河原宏

推荐语:大胆而怪诞的表现手法,描摹出痴缠的女子身形,在荒蛮中竭尽释放原始欲望,深层次构建人性关于生存与尊严的困境,《电影旬报》将之选入“20世纪最佳100部日本电影”。

/22/

(1971)

第24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卡罗利·马克

推荐语:一老一少两位女性角色,遥遥守望着身在囹圄中的亲人,呈现出极权环境下的诗意表达,于主竞赛单元、一种关注单元、天主教人道主义精神奖三项均有斩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理的“匈牙利影史15佳”中排行第8。

/23/

幻象

(1972)

第25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罗伯特·奥特曼

推荐语:一个住在乡下的妻子,应付着逐渐裂变的人格,将女性自我意识而产生的幻象与恐怖的视听氛围巧妙结合。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剖析形式,不断被后世以大卫·林奇为代表的惊悚片导演所广泛借鉴。

/24/

伽马射线效应

(1972)

第26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保罗·纽曼

推荐语:“伽马射线”,如同一场社会效应的比喻,揭示的是同处于战后创痛中的母女三人所不同的精神面貌。影片的导演、扮演“母亲”和“小女儿”的演员便是现实中的一家三口,奉献出了极具生活化的细节塑造。妈妈乔安娜·伍德沃德一举登上戛纳影后的宝座。

/25/

恐惧吞噬灵魂

(1974)

第27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推荐语:在法斯宾德一贯晦涩的作品序列中,本片属于特殊的存在,它以通俗的方式讲述一位60岁的清洁女工艾米与身份年龄、文化背景皆差距巨大的阿拉伯劳工相恋,想方设法取悦着周遭两个阶层的故事。男主演亦是法斯宾德当时的伴侣,有理由相信,“艾米”正是导演某种程度的化身。

/26/

侠女

(1970)

第28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胡金铨

推荐语:华语武侠丰碑之作,于山川溪流的叠影中显露无量气韵,更将蒲松龄笔下“杨慧贞”坚毅飘逸的身影永久镌刻在银幕空间之上,上映5年后入围戛纳,仍旧令人心驰神往。

/27/

饲养乌鸦

(1976)

第29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卡洛斯·绍拉

推荐语:“你饲养的乌鸦,长大以后会来啄你的眼睛”,片名所引用的西班牙谚语便暗示了宿命般悲情的亲情关系,多位女性拼凑起来的再生家庭,因离心离德,受不得强风吹拂。女童稚嫩的眼光,透视着弗朗哥时代遗落下的残影。

/28/

三女性

(1977)

第30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罗伯特·奥特曼

推荐语:宛如呓语一般,以充满迷离色彩的笔触,解构了多个都市少女在相互羁绊的关系链条中不断转换的面向,描绘出一条奇幻的生育之路。

/29/

编织的女孩

(1977)

第30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克洛德·果雷塔

推荐语:伊莎贝尔·于佩尔蜚声国际的起点,她在当中饰演恬静敏感的女孩,爱之深,伤之切,因难以承受分手带来的难过而住进精神病院。演技或许还有些许稚嫩,然而天赋的真挚与坦诚,已悄悄在眉宇间凝现。

/30/

不结婚的女人

(1978)

第31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保罗·马祖斯基

推荐语:被家庭消磨的姐姐,历经十六年感情的坎坷,终于决定奔赴自由,不依附,不盲从,以独立的心智重新投向生活的怀抱。是对男性主导的社会关系发出的挑战之歌,细腻的韵脚,掀动女性解放的思潮。

/31/

艳娃传

(1978)

第31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路易·马勒

推荐语:一场拍卖童贞的社会祭典,以雏妓与中年男子的结合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救赎。打从上映以来,影片因涉及恋童情节而饱受争议,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导演以峻冷的目光,凝视着这朵风月之花的生长。

/32/

诺玛·蕾

(1979)

第32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马丁·里特

推荐语:改编自历史真实人物,讲述一位在美国南方小镇的纺织厂工作的女工为维护自身权益,奋起组织工会,继而促进了女性平权运动的历史进程。女主角莎丽·菲尔德表演精湛,不仅凭借影片获得戛纳、奥斯卡、纽约影评人三座影后大奖,还是80年代好莱坞唯一的“双冠影后”。

/33/

着魔

(1981)

第34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安德烈·祖拉斯基

推荐语:戛纳历史上的又一传奇——伊莎贝尔·阿佳妮靠《四重奏》与本片同时获得影后奖项。在于鬼才导演祖拉斯基的合作中,她演绎出了更为癫狂、更加极致、更加分裂的形象,歇斯底里的呐喊与勾魂夺魄的美貌,足以令众生颠倒。

/34/

受难记

(1982)

第35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推荐语:新浪潮旗手戈达尔与于佩尔的强强联合,动用媒介自反的手法,呈现了一部名为《情欲》的影片在拍摄的片场诞生的纪实碎片,仿佛镜像一般,折射出女人从商品世界中挣脱的行迹,被理论家劳拉·穆尔维称作导演本人的“新女性三部曲”之首。

/35/

留给女儿的日记

(1984)

第37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玛塔·梅萨罗什

推荐语:这位来自匈牙利的创作者,带着曾经被西方世界禁止两年的私人影像日记,在戛纳实现了女导演所获奖项的重大突破(评审团大奖),并被英国国际电影年鉴评选为影坛五大导演之一,是为世界女性电影史上璀璨的一笔。

/36/

情陷夜巴黎

(1985)

第38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安德烈·泰希内

推荐语:法国“国宝级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大红前的惊艳亮相,在镜头前袒露自己赤诚的身体,正如她所诠释的一段段滚烫的爱情。有人说她飞蛾扑火,有人说,情人的迷恋才是她盛放的火种。

/37/

奥利安娜

(1985)

第38届 金摄影机奖

导演:芬娜·托雷斯

推荐语:戛纳表彰最佳长片首作的导演奖项上极其稀少的女性得主,交错的时空,牵起数十年间的家族情感羁绊,摄影优美考究,富有质感。

/38/

罗莎·卢森堡

(1986)

第39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玛加蕾特·冯·特罗塔

推荐语:史上第二位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女导演,与搭档默契的女演员巴巴拉·苏科瓦再度携手,再现了政治领袖“红色罗莎”恒久斗争的一生,并收获戛纳影后的奖项肯定。比起“施隆多夫前妻”的称呼,玛加蕾特自身的名字就足够在史册中闪耀。

/39/

去听美人鱼唱歌

(1987)

第40届 青年电影奖

导演:帕特丽夏·罗兹玛

推荐语:美洲女导演在戛纳建功之风愈演愈烈,女性影人的创作思路随之拓宽。本片借用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探讨女主人公生活中的趣味和情愫,被麻省理工大学列进建议本科生观看的片单当中。

/40/

无声的岁月

(1988)

第41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克里斯·门杰斯

推荐语:主演芭芭拉·赫希凭借本作与前一年《害羞的人》,成为戛纳仅有的连庄影后。影片记述了一桩真实事迹,透过十三岁女孩清澈的视角,烘托出南非黑白种族隔离制度的无当和残忍。参演本片的3名女演员均获得表演奖,其中的乔迪·梅年仅13岁,琳达·缪希则突破了南非裔女性在戛纳获奖的纪录,不失为一段佳话。

/41/

我的二十世纪

(1989)

第42届 金摄影机奖

导演:伊尔蒂科·茵叶蒂

推荐语:金熊奖得主茵叶蒂的长片首作,以其灵动的超现实主义视听方法,解构了一对孪生姐妹花所面临截然不同的人生况味,以及巧合般的重逢,从而勾勒出时代的棱角。女导演的想象力,正沐浴着各界电影爱好者的掌声与欢呼,自由放飞。

/42/

黑雨

(1989)

第42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今村昌平

推荐语:善于“讴歌蛆虫”的双金得主今村昌平,在年逾耳顺的岁数拍摄了一部空前温暖与慰藉的影片,克制的表达,把毁天灭地的核灾比喻成落在少女肩头的黑色雨滴,颇有其师小津安二郎的遗风。

/43/

死之棘

(1990)

第43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小栗康平

推荐语:用相对平等的两性视角探讨婚姻与夫妻关系的本质问题,在彼时日本男性话语权主导的社会体系中有着极大的进步意味,出自男导演之手更是难能可贵。影片不仅在戛纳有所斩获,在本国内更是引起了巨大的讨论,包揽当年电影学院颁出的5个奖项。

/44/

两生花

(1991)

第44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推荐语:同样貌、同姓名、同年龄的两朵完全独立的鲜葩,于远隔千里的角落各自绽放,却又互通有无。“世另我”的奇妙即视感,带来的是跨越时空的陪伴与鼓舞。年仅25岁的伊莲娜·雅各布,凭借迷人的双面演出取得戛纳影后之冠。

/45/

善意的背叛

(1992)

第45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比利·奥古斯特

推荐语:这是一部由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编剧的电影,剧情改编自伯格曼父母的婚姻故事。电影中塑造的母亲安娜是天使的化身,有着优越的家境,过着公主般的生活,还是一位勇敢的女性。在爱包裹长大的安娜,心性也像孩童一样,什么都不懂,却依靠本能追寻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46/

钢琴课

(1993)

第46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简·坎皮恩

推荐语:一个女人如何才能获得独立的精神人格?著名导演简·坎皮恩在《钢琴课》中做出了这样的讨论,并凭借该片斩获了当年的金棕榈奖。导演对女性困境有着深刻的理解,《钢琴课》便拍出了女性在父权制下挣扎的过程,那是一种无声的抗争。

/47/

玛戈王后

(1994)

第47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帕特里斯·夏侯

推荐语:在群星璀璨的1994年,《玛戈王后》像一颗珍珠,闪耀着别样的光芒。影片改编自大仲马的名著,荣获这一年戛纳最佳女主角(维尔娜·丽丝)和评审团大奖,而伊莎贝尔·阿佳妮饰演的玛戈王后同样是影史上非常经典的悲凉女子形象。

/48/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1995)

第48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张艺谋

推荐语:张艺谋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塑造了“小金宝”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风月女子形象。身世凄苦的她,长大后虽然穿梭在歌舞升平的风月之地,但依然向往纯真的爱情,但却无法摆脱时代的困宥。外婆是美好的象征,但幸福时光总如白驹过隙,在现实生活里,更多的无奈纷至沓来,令人伤怀。

/49/

秘密与谎言

(1996)

第49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迈克·李

推荐语:这一届斩获金棕榈的影片,布伦达•布莱西恩获最佳女演员奖,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母亲形象。辛西娅这个母亲和东方式的母亲有很大区别,对于亲情是有几分疏离感的,感情的表达也有几分笨拙,但内心仍是善良的。

/50/

禁忌的女人

(1997)

第50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Philippe Harel

推荐语:影片刻画了米瑞尔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米瑞尔(伊莎贝尔·卡雷 饰)是一个23岁的漂亮姑娘,和这个时代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她年轻而美丽,执着又热烈,对于未来有着无尽的憧憬和幻想,对于爱情也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51/

两极天使

(1998)

第51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埃瑞克·宗卡

推荐语:在长久以来的贫穷生活中,伊斯达(艾洛迪·布歇饰)一直履行着她笑对人生的原则,在找工作的时候,她与名叫玛丽(娜塔莎·雷尼埃 饰)的同龄女子相识了,惺惺相惜的两人一见如故。玛丽一样有着开朗快乐的外表,可是在内心里,玛丽是绝望而悲观的。影片成功塑造了伊斯达和玛丽这样两个截然不同性格的底层女子形象,两位演员同时斩获当年的最佳女演员奖。

/52/

罗塞塔

(1999)

第52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让-皮埃尔·达内 / 吕克·达内

推荐语:对于在贫穷中挣扎的人们,活下去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18岁的罗塞塔(艾米莉·德奎恩饰)就是这么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子。达内兄弟的《罗塞塔》塑造的这个人物不仅帮女演员拿下了当年的影后,还为戛纳历史贡献了一个极为真实的底层女孩形象。

/53/

黑暗中的舞者

(2000)

第53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拉斯·冯·提尔

推荐语:这应该是最不“女性”的女性电影。拉斯·冯·提尔当然不仅仅只是想讲一个女人的故事,影片实质还是对于虚伪制度的批判,但当中塑造的塞尔玛这个形象太独特了,因患有先天性疾病,她的视线正日趋模糊。还好她还有另一个纯粹属于音乐的世界,其间的美好与安静,足以抵挡现实的心酸与艰难,可惜现实比她想象得还要残酷。同样的本片获得了当年的金棕榈,而主演比约克也获得了影后殊荣。

/54/

钢琴教师

(2001)

第54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

推荐语:伊莎贝尔·于佩尔的“封神之作”,她在电影中饰演了一个优雅的钢琴老师,外形独特、气质出众,但其实却被欲望困扰着。在高度压抑的母爱控制下,她的世界变形,对爱与性的追求也偏离轨道。通过这位钢琴老师的故事,其实能走入许多“性压抑”女人的内心世界。

/55/

一无所有

(2002)

第55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迈克·李

推荐语:这是迈克·李继《秘密与谎言》后又一部女性题材的电影,讲述了在漫长而又乏味的婚姻生活中,佩妮(莱丝利·曼维尔 饰)感到自己的人生走入了谷底,收银员的工作让她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她觉得自己看不到任何希望。这时他的儿子生病了,在照顾儿子的过程中,家庭的裂缝正在弥合。一部温暖又真实的女性家庭图鉴。

/56/

紫蝴蝶

(2003)

第56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娄烨

推荐语:娄烨镜头下的乱世女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在《兰心大剧院》还没诞生的时候,《紫蝴蝶》给出了答案。电影塑造了丁慧这样一个坚毅的女子形象,同时内心又对爱情有着极度的向往。小人物的爱恨情仇一直是娄烨电影的主题之一,而在这部影片中,他的诗意与章子怡精湛的表演擦出了亮眼的火花。

/57/

清洁

(2004)

第57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推荐语:提到《清洁》,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张曼玉的戛纳影后荣誉,也可能是她与导演阿萨亚斯的情史,但其实这部电影最动人的,是影片中传递出的平凡女人面对生活的勇气。一个伤痕累累,有着不堪过去的女人,该如何重新找回人生的意义?《清洁》会给到我们答案。

/58/

青红

(2005)

第58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王小帅

推荐语:在众多入围戛纳的华语电影中,青红这个角色应该是最能代表一代中国普通女性的。她对家庭充满反抗和叛逆,但残酷的现实渐渐磨平了她的棱角,最后只能活在“中国式”的悲剧之下。大银幕上的高圆圆不仅仅是美得不可方物,她的清纯之美为青红的悲惨经历铺上了更令人唏嘘的底色。电影不仅要歌颂那些美好的故事,更应该记录下一个时代的真实。

/59/

回归

(2006)

第59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

推荐语:在这一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最佳女演员奖一口气给了六个人,而且都是同一部电影中的演员,可以想见这是一部多么好看的女性群戏。雷蒙黛(佩内洛普•克鲁兹 饰)和他的酒鬼丈夫、年轻女儿共住,生活却不像别人平静。雷蒙黛有个姐姐索尔(劳拉•杜纳丝 饰),小时候两人和父母生活贫寒。父母在一场火灾后遇难后,两姊妹就搬到了马德里生活,为着各自生活已经渐渐疏远。然而,一场意外和一个鬼魂,打破了两姐妹平静的生活。可以说《回归》是非常成功的女性主义群像图鉴,回归的不仅仅是亲情,更是女性们那颗勇敢的心。

/60/

密阳

(2007)

第60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李沧东

推荐语:李沧东是韩国著名的“诗人导演”,在《密阳》中,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受伤的女人如何与自我和解的故事。申爱(全度妍 饰)带着儿子来到亡夫的故乡——小城密阳。她在那里希望和儿子寻找一段崭新的人生。一天灾难不幸降临到申爱和儿子身上,她几乎丧失了继续生存的勇气,直到宗教给了她精神救助。但很快申爱又陷入自我矛盾的分裂中,转而不信任宗教并报复性地攻击。到最后申爱才发现,能够帮她走出困境的,只有她自己。

/61/

罗尔娜的沉默

(2008)

第61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让-皮埃尔·达内 / 吕克·达内

推荐语:又是达内兄弟的作品,这对可爱的法国老头真的很善于捕捉女人心境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这部的女性视角与《罗塞塔》是一脉相承的,但剧情比《罗塞塔》要更加复杂,因为它还涉及到一个达内兄弟非常关注的议题:移民生存问题,“边缘人”罗尔娜的目标可能都谈不上找寻幸福了,她需要先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

/62/

明亮的星

(2009)

第62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简·坎皮恩

推荐语:这是女性导演简·坎皮恩继《钢琴课》之后又一部美轮美奂的电影,她选择在真实的历史中寻找人性的感动,于是她找到了著名诗人济慈和他的爱人。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可能都有一个了不起的女人,济慈背后的那个女人叫芬妮。虽然二人家境悬殊,但对文学的追求与热爱使两人走到了一起。艾比·考尼什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帮助爱人追逐梦想的青年形象。

/63/

合法副本

(2010)

第63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推荐语:阿巴斯镜头下的女子会是什么样子?《合法副本》就讲述了一个展现当代女子爱情观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的风韵少妇与一位作家展开了关于爱情、婚姻、自由的讨论,女人面对爱情的思维方式也得到了极致的展现。比诺什凭借本片获得了戛纳影后荣誉。

/64/

女人之源

(2011)

第64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拉杜·米哈伊列亚努

推荐语:一部彰显女性力量的电影。故事发生在今天的北非和中东间的某个小村落。自古以来,顶着烈日去深山挑水的重担一直落在村里的女人身上。新婚的Leila建议女人们向男人“开战”:如果他们不去挑水,便再也无权享受鱼水之欢。事实证明,抗争永远是女人最有力的武器。

/65/

山之外

(2012)

第65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

推荐语:蒙吉是一位关注女性生存状况的罗马尼亚导演,早在《四月三周两天》中就很早抛出了聚焦女性生育的议题。在这部《山之外》中,她用更大的格局讲述了两个女人的故事,一个叫做阿丽娜,另一个叫做维克琪雅。她们在同一个孤儿院长大。成年之后,维克琪雅觉得修道院是自己心灵的庇护所,于是便去做了一个修女;而阿丽娜则去了德国。她们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但是她们的命运却因为一桩意外而重新连结到了一起。

/66/

阿黛尔的生活

(2013)

第66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阿布戴·柯西胥

推荐语:一提到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阿黛尔与艾玛的大尺度性爱戏,这段戏码在当时来说称得上是惊世骇俗。不过《阿黛尔的生活》能被奉为同性电影经典,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于青春期女孩真实心理的深度挖掘。从一个女孩的性向认知,到自我认知,三个小时的时间,我们陪着阿黛尔一点点找到真实的自己,到最后会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阿黛尔。

/67/

妈咪

(2014)

第67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泽维尔·多兰

推荐语:《妈咪》是加拿大导演泽维尔·多兰执导的第五部剧情长片,与多兰五年前在戛纳导演双周单元惊艳亮相的首作《我杀了我妈妈》构成对照,同样讲述单亲家庭中狂躁而又深刻、依赖而又隔膜的母子关系。但不同于《我杀了我妈妈》的高度自传属性,《妈咪》更加宽厚和温暖,情绪更加饱满,几乎可以看作是多兰为自己首作年少轻狂做出的一份愧意表达,当中安娜·多尔瓦尔饰演的“妈妈”,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8/

卡罗尔

(2015)

第68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托德·海因斯

推荐语:《卡罗尔》同样是近年来非常重要的同性题材作品,鲁妮·玛拉凭借“特芮丝”一角获得了这一届的影后。电影根据中篇女同小说《盐的代价》改编,之所以叫“盐的代价”,因为在故事发生的17世纪,“盐”还有另一个意思,表示女性的情欲。而在本书中它隐喻了女主们的处境:没有爱情就像没有盐的肉;那么为了这份爱,你愿意付出多少代价?这也折射出了不同时代女性对于爱情的理念。

/69/

美国甜心

(2016)

第69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

推荐语: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青春电影,尤其是通过一位女性导演的视角,来讲述处在青春期成长中的女孩故事,就更加贴近真实。对于很多观众来说,青春片的主题总是大同小异,很难拍出新意,但《美国甜心》中“斯塔”这个人物形象,也许会带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70/

之后

(2017)

第70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洪常秀

推荐语:这个片单怎能少得了“最会拍女人”的洪常秀?在《之后》中,她一如既往地,执着于把金敏喜的美呈现在大银幕上。那一年他一连拍了三部电影,其中属这部《之后》质量最高。因为这是一部对女性的生活细节刻画得极为细致的电影,他用作者化的风格,将角色一个个摆放在观众面前,至于面目,需要观众去根据生活阅历去自行雕琢,这也是“洪氏电影”的魅力所在。

/71/

小妈妈

(2018)

第71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谢尔盖·德瓦茨沃伊

推荐语:影片讲述一名叫Ayka的年轻女工诞下、抛弃并最终试图找回自己孩子的故事。影片关注亚洲女性在莫斯科的生存处境,紧密跟随Ayka的脚步,透过她的生活轨迹勾勒出作为群体的中亚人民面临的现实问题。

/72/

燃烧女子的肖像

(2019)

第72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瑟琳·席安玛

推荐语:这应该是近年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导演视角下的同性题材作品,在豆瓣上获得了8.7的高分,而两位主演在出演这部电影前,还并没有太高的知名度。导演用油画般的笔触,为观众们还原了一场古典时代的炽热爱情,两位女主角都有着大胆追爱的勇气,即便是在充满礼教束缚的时代,也渐渐萌发了禁忌的暧昧情愫。

/73/

菊石

(2020)

第73届 入围作品

导演:弗朗西斯·李

推荐语:2020年的戛纳电影节比较特殊,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这一年戛纳没有举办线下放映,所有的入围影片以“官方入选”的形式进行了公布。这部《菊石》从质量上来说,应该本身就是放在主竞赛当中,两位主演自然也应该是影后的有力竞争者。由于前一年《燃烧女子的肖像》火遍全球,所以很多人都会抱着比较的心态来看待,但其实《菊石》的感情更加静水流深,表演也更加细腻。

/74/

(2021)

第74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朱利亚·迪库诺

推荐语:《钛》注定是一部改变戛纳风向的电影,也是改变世界各大电影节的开始。作为导演朱迪亚的第三部长片作品,《钛》助力她在39岁这一年就摘下了金棕榈的最高荣誉。这是一部惊世骇俗的影片,里面充满着各种奇思妙想的性与暴力的元素,挑战着观众的道德底线。但《钛》的出现也意味着,女性创作者不仅仅只会拍一些生活流的影片,同样可以有大胆与先锋的表达。自《钛》之后,威尼斯与柏林也相继将最高奖颁给了女性创作者,女性电影人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75/

好戏登场

(2022)

第75届 主竞赛单元

导演:凯莉·莱卡特

推荐语:虽然今年的入围的影片我们身在国内还没有机会看到,但仍然有一些女性导演和女性题材的作品值得关注,其中《好戏登场》格外受人瞩目。导演凯莉·莱卡特获得了今年的“金马车”荣誉,即“纯粹的电影天才”,对于女性创作者来说,这是莫大的肯定与荣誉。而《好戏登场》也早早就被认定是今年金棕榈最有竞争力的种子选手之一。今年能否再有女性创作者的作品登顶最高奖?让我们拭目以待。

撰文:二十二岛主、废话队长

编辑:朱凡 Juvan Zhu

关注 VOGUEfil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