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礼漫谈 】说“问名”之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姓名的姓为什么是女生 【古礼漫谈 】说“问名”之礼

【古礼漫谈 】说“问名”之礼

2024-07-14 10: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问女之姓氏说

根据《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贾疏:“言‘问名’者,问女之姓氏,不问三月之名。故下记问名辞云:‘敢请女为谁氏?’郑云:‘谁氏者,谦也。不必其主人之女。’是问姓氏也。然以姓氏为名者,名有二种:一者是名字之名,三月之名是也;一者名号之名。故孔安国注《尚书》以舜为名,郑《目录》以曾子为姓名,亦据子为名,皆是名号为名者也。今以姓氏为名,亦名号之类。”

贾公彦明确指出“问名”是“问女子的姓氏”,而非“三月之名”,又将“姓氏”等同于“名号”,他认为“问名”是“问女子的名号”。在贾公彦所处的时代,“姓”“氏”虽已合并, 但将“姓氏”曲解为“名号”,不免牵强。此外,贾疏又对郑注“谁氏者” 作了解释:“纳采,则知女之姓矣。乃更问主人女为谁氏者,恐非主人之女,假外人之女收养之也。”可知,女子的姓在纳釆礼时就已得知,亦不会在“问名”一节提出。 之所以会问“女为谁氏”,是因为担心女子不一定是主人的亲生女儿,故先问女子姓氏,一方面可了解女子是否为主人亲生,一方面也排除了男女同姓的可能。

清代的孙希旦对孔颖达与贾公彦之说都有辨正,他在《礼记集解》中提到:“愚谓问名者,问女之名,将以加诸卜也。故《曲礼》曰:‘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疏家疑妇人不以名通,故孔氏谓“问其母所生之姓名”,贾氏又谓‘问女之姓氏’,皆非也。既已纳采,固无不知其姓氏之理,而母所生之女,非止为一人,而姓氏者尤非一人之所专也,将何以卜其吉凶乎?”孙氏首先从《曲礼》加以论证:男女在进行婚配之前,是互相不知道对方名字的。其次,他认为注解经文的经学家怀疑在古代妇人是不以名字通行的,所以孔颖达所认为的“问名”是“问女子亲生母亲的名字”,贾公彦所说的“问女子的姓氏”,均不符合“妇人不以名通”这一原则。后又补充到,在纳釆的时候就已知晓女方姓氏,因母亲所生的女儿或许不止一个,姓氏也并非一人所专,用姓氏占卜吉凶,不具代表性。综合得出结论:“问名”是“问女子的名字”。

三、问女之名说

《左传》曰:“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正义》云:“既行纳采,其日即行问名,问女之名,将归卜其吉凶也。”

《春秋左传正义》将“问名”解释为:问即将进行婚配的女子的名字,问名的主要目的是男方家庭用以占卜吉凶。关于古代女子的“名”,钱玄先生在《三礼通论》中提到:“古代士大夫都有名又有字;女子一般有名,可能卿大夫家的女子才有字。名是刚出生三个月后,由父命名。”可见,女子的“名”是确定所指的,即在女子出生三个月后,父亲为其所取的名。又因为“妇人无外事”,没有像男子那样换了一个与“名”意义相关的字。所以,这里的问名是男方家庭想通过女子的名字占卜一下吉凶运势,然后再决定是否纳吉乃至最后的成婚。

另外,后代的《朱子家礼》将纳釆与问名并为一节:“问名者,问其女幼时父母所命之名,将归卜其吉凶,名即《周礼·媒氏》‘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其年月日名焉。’”这里明确指出“问名”不仅是“问女子的名字”,还要求得女子的生辰年月,最后将女子的生辰八字与名字写到纸上由媒人传达给男方,在占卜名字预测吉凶的同时,也能测出男女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

综合以上诸说,我们认为:从孔疏内容来分析,孔疏是将“谁氏之氏”与“问名之名”混为一谈,导致疏中出现了将“问名”解释为“问其女之所生母之姓名”的错误;从贾疏的内容来观察,贾公彦是将“姓氏”等同于“名号之名”来说,可以推断他所说的“姓氏”也就是“名”;从“问名”最本质的目的来看,“问名”是男方用女方之名以占卜吉凶,“姓”不是一人所专属,所以问的一定是女子的名字,因为名字比“姓”更具有专指性。由此,我们也可以窥见古代婚礼所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

首图出自故宫博物院藏《节南山之什图卷》

微刊主编:子璋

文字编辑:子琳 子伃

版式设计:子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