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算法各种评价指标介绍及用Python实现二分类的ROC曲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如皋读什么 分类算法各种评价指标介绍及用Python实现二分类的ROC曲线

分类算法各种评价指标介绍及用Python实现二分类的ROC曲线

#分类算法各种评价指标介绍及用Python实现二分类的ROC曲线|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参考网址: https://blog.csdn.net/lz_peter/article/details/78054914 https://blog.csdn.net/xyz1584172808/article/details/81839230 https://blog.csdn.net/Orange_Spotty_Cat/article/details/80520839 https://blog.csdn.net/Orange_Spotty_Cat/article/details/80499031

对于分类器,或者说分类算法,评价指标主要有precision,recall,F-score1,以及ROC和AUC。本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原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用python分别实现二分类的ROC曲线。

1 基本概念

混淆矩阵是评判模型结果的指标,属于模型评估的一部分。此外,混淆矩阵多用于判断分类器(Classifier)的优劣,适用于分类型的数据模型,如分类树(Classification Tree)、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等方法。

在分类型模型评判的指标中,常见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混淆矩阵(也称误差矩阵,Confusion Matrix) ROC曲线 AUC面积 1.1 混淆矩阵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混淆矩阵,混淆矩阵是ROC曲线绘制的基础,同时它也是衡量分类型模型准确度中最基本,最直观,计算最简单的方法。

一句话解释版本:

混淆矩阵就是分别统计分类模型归错类,归对类的观测值个数,然后把结果放在一个表里展示出来。这个表就是混淆矩阵。

以分类模型中最简单的二分类为例,对于这种问题,我们的模型最终需要判断样本的结果是0还是1,或者说是positive还是negative。

我们通过样本的采集,能够直接知道真实情况下,哪些数据结果是positive,哪些结果是negative。同时,我们通过用样本数据跑出分类型模型的结果,也可以知道模型认为这些数据哪些是positive,哪些是negative。

因此,我们就能得到这样四个基础指标,我称他们是一级指标(最底层的):

1.1.1 一级指标

真实值是positive,模型认为是positive的数量(True Positive=TP) 真实值是positive,模型认为是negative的数量(False Negative=FN):这就是统计学上的第一类错误(Type I Error) 真实值是negative,模型认为是positive的数量(False Positive=FP):这就是统计学上的第二类错误(Type II Error) 真实值是negative,模型认为是negative的数量(True Negative=TN) 将这四个指标一起呈现在表格中,就能得到如下这样一个矩阵,我们称它为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

混淆矩阵

预测性分类模型,肯定是希望越准越好。那么,对应到混淆矩阵中,那肯定是希望TP与TN的数量大,而FP与FN的数量小。所以当我们得到了模型的混淆矩阵后,就需要去看有多少观测值在第二、四象限对应的位置,这里的数值越多越好;反之,在第一、三象限对应位置出现的观测值肯定是越少越好。

1.1.2 二级指标

但是,混淆矩阵里面统计的是个数,有时候面对大量的数据,光凭算个数,很难衡量模型的优劣。因此混淆矩阵在基本的统计结果上又延伸了如下4个指标,我称他们是二级指标(通过最底层指标加减乘除得到的):

准确率(Accuracy)—— 针对整个模型 精确率(Precision):理解为(real=1/predict=1)的样例 灵敏度(Sensitivity):就是召回率(Recall),可理解为(predict1 and real =1 /real=1) 特异度(Specificity) 我用表格的方式将这四种指标的定义、计算、理解进行了汇总:

评价指标

通过上面的四个二级指标,可以将混淆矩阵中数量的结果转化为0-1之间的比率。便于进行标准化的衡量。

在这四个指标的基础上在进行拓展,会产令另外一个三级指标

1.1.3 三级指标

这个指标叫做F1 Score。他的计算公式是: 2/F1=1/P+1/R 计算得:

image.png

其中,P代表Precision,R代表Recall。

F1-Score指标综合了Precision与Recall的产出的结果。F1-Score的取值范围从0到1的,1代表模型的输出最好,0代表模型的输出结果最差。

1.1.4 实例

当分类问题是二分问题是,混淆矩阵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计算。当分类的结果多于两种的时候,混淆矩阵同时适用。

一下面的混淆矩阵为例,我们的模型目的是为了预测样本是什么动物,这是我们的结果:

预测结果

通过混淆矩阵,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Accuracy

在总共66个动物中,我们一共预测对了10 + 15 + 20=45个样本,所以准确率(Accuracy)=45/66 = 68.2%。

以猫为例,我们可以将上面的图合并为二分问题:

image.png

Precision

所以,以猫为例,模型的结果告诉我们,66只动物里有13只是猫,但是其实这13只猫只有10只预测对了。模型认为是猫的13只动物里,有1条狗,两只猪。所以,Precision(猫)= 10/13 = 76.9%

Recall

以猫为例,在总共18只真猫中,我们的模型认为里面只有10只是猫,剩下的3只是狗,5只都是猪。这5只八成是橘猫,能理解。所以,Recall(猫)= 10/18 = 55.6%

Specificity

以猫为例,在总共48只不是猫的动物中,模型认为有45只不是猫。所以,Specificity(猫)= 45/48 = 93.8%。

虽然在45只动物里,模型依然认为错判了6只狗与4只猫,但是从猫的角度而言,模型的判断是没有错的。

(这里是参见了Wikipedia,Confusion Matrix的解释,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fusion_matrix)

F1-Score

通过公式,可以计算出,对猫而言,F1-Score=(2 * 0.769 * 0.556)/( 0.769 + 0.556) = 64.54%

同样,我们也可以分别计算猪与狗各自的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值。 ————————————————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CSDN博主「Orange_Spotty_Cat」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Orange_Spotty_Cat/article/details/80520839) sklearn可以直接调用方法进行混淆矩阵的绘制与相应指标的计算,有需要的可以留言,我写个demo。 下面我们开始本文的重点ROC与AUC。

1.2.ROC与AUC

ROC曲线与AUC面积均是用来衡量分类型模型准确度的工具。通俗点说,ROC与AUC是用来回答这样的问题的:

分类模型的预测到底准不准确? 我们建出模型的错误率有多大?正确率有多高? 两个不同的分类模型中,哪个更好用?哪个更准确? 一句话概括版本:

ROC是一条线,如果我们选择用ROC曲线评判模型的准确性,那么越靠近左上角的ROC曲线,模型的准确度越高,模型越理想;

AUC是线下面积,如果我们选择用AUC面积评判模型的准确性,那么模型的AUC面积值越大,模型的准确度越高,模型越理想;

1.2.1 ROC曲线的定义

ROC就是一张图上的曲线,我们通过曲线的形状来判定模型的好坏。

那么要想了解一个曲线代表什么意思,首先最好搞明白曲线的横轴与纵轴分别代表什么。

ROC曲线

横轴(False positive rate): 假正率,False positive rate,简称FPR。FPR可以被理解为:predict=1 and real = 0/real = 0。其计算公式为:

image.png

纵轴(True Positive Rate)的计算: 真正率,True Positive Rate,简称TPR。 TPR可以被理解为:(predict=1 and real=1)/real=1 其计算公式为:

image.png 1.2.4 ROC曲线的解读

FPR与TPR分别构成了ROC曲线的横纵轴,因此我们知道在ROC曲线中,每一个点都对应着模型的一次结果。

如果ROC曲线完全在纵轴上,代表这一点上,x=0,即FPR=0。模型没有把任何negative的数据错误的判为positive,预测完全准确。这是真正的大牛模型,我是做不出来了。 如果ROC曲线完全在横轴上,代表这一点上,y=0,即TPR=0。模型没有把任何positive的数据正确的判断为positive,预测完全不准确。平心而论,这种模型能做出来也是蛮牛的,因为模型真正做到了完全不准确,所以只要反着看结果就好了嘛。 所以如果ROC曲线完全与右上方45度倾角线重合,证明模型的准确率是正好50%,错判的几率是一半一半。 因此,我们绘制出来ROC曲线的形状,是希望TPR大,而FPR小。因此对应在图上就是曲线尽量往左上角贴近。45度的直线一般被常用作Benchmark,即基准模型,我们的预测分类模型的ROC要能优于45度线,否则我们的预测还不如50/50的猜测来的准确。

所以,回到下图。从整个图上看,红色的ROC线更靠近左上方。因此,红色线代表的SVM分类器的表现要整体优于蓝色线代表的LDA分类器。

1.2.5 ROC曲线的绘制

我们已经知道,ROC曲线中的每一个点就能代表一次预测的结果。那么整条ROC的曲线是如何绘制的呢?

答案就是:ROC曲线上的一系列点,代表选取一系列的阈值(threshold)产生的结果。

在分类问题中,我们模型预测的结果不是negative/positive。而是一个negatvie或positive的概率。那么在多大的概率下我们认为观测值应该是negative或positive呢?这个判定的值就是阈值(threshold)。

ROC曲线上众多的点,每个点都对应着一个阈值的情况下模型的表现。多个点连起来就是ROC曲线了。

1.2.6 AUC的定义与解读

AUC的英文叫做Area Under Curve,即曲线下的面积,不能再直白。它就是值ROC曲线下的面积是多大。每一条ROC曲线对应一个AUC值。AUC的取值在0与1之间。

AUC = 1,代表ROC曲线在纵轴上,预测完全准确。不管Threshold选什么,预测都是100%正确的。 0.5 < AUC < 1,代表ROC曲线在45度线上方,预测优于50/50的猜测。需要选择合适的阈值后,产出模型。 AUC = 0.5,代表ROC曲线在45度线上,预测等于50/50的猜测。 0 < AUC < 0.5,代表ROC曲线在45度线下方,预测不如50/50的猜测。 AUC = 0,代表ROC曲线在横轴上,预测完全不准确

2.ROC曲线在Python中的实现

写了一个很简单的,大家运行一下就知道了

def test_draw_roc():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roc_curve,auc y_test=[0, 0, 1, 1] scores=[0.1, 0.4, 0.35, 0.8] fpr,tpr,threshold = roc_curve(y_test, scores) print('y_test:%s, scores:%s'%(y_test, scores)) print('fpr:%s, tpr:%s, threshold:%s'%(fpr,tpr,threshold)) plt.plot(fpr,tpr) plt.show() test_draw_roc()

结果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y_test为实际的标签,可以看到标签有2类,0和1 scores为预测的值 roc_curve(y_test, scores)计算在每个threshold下的TPR和FPR。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