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常见服装纹样简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如意纹样的特点 明代常见服装纹样简析

明代常见服装纹样简析

2024-02-15 04: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历16朝,享国276年,期间种种服装纹样,皆本文解说范畴,巾冠鞋履配饰等,暂不表述。明代纺织业空前繁盛,技术日新月异,衣料品类丰富,可达数十余种,其中不乏传世珍品,精美细致之程度,于纹饰上尤其直观。沈从文先生曾指出:中国服饰研究,文字材料多,和具体问题差距大,纯粹由文字出发做出的说明和图解,所知实难全面。故本文旨在通过讲解明代各类代表纹饰,辅以实物画像等,多方求解,帮助读者对明代纹饰体系产生更加明了清晰的认知。

(一)杂宝纹

杂宝纹,成型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后各朝皆广泛用于织物瓷器漆器金属器等领域的装饰,元代普及,明清盛行。早在《大藏经》便有此词出现: 渚上丰饶,多有衣被饮食,床卧坐具,及妙婇女神。种种杂宝,无物不有。 其顾名思义,可理解为由细碎繁多的宝物为素材组成的花纹,多取材于佛道故事或民间传说等,亦有些化用谐音以图吉祥。布局均衡饱满,图案意义丰富具有故事性,印证了明代图案艺术的成熟和社会审美世俗化、求奢趋异的时代风尚。

目前学术研究对使用杂宝纹的织物少有涉及,界定模糊,此篇以《中国美术大辞典》(2002年版)定义“传统装饰纹样之一,指任意择用两种以上的宝物组成吉祥纹样。常无定式,故称。”

此类纹样无常定之事,可任意组合择用,明代多作辅纹,围绕织物主纹排列,呈散点状均匀分布或组合成图案分布,以选用二至八样组合成图案为多见,八样组合即可为八宝纹。此称谓需与佛教八宝(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的八吉祥纹以及道教暗八仙(葫芦,扇子,花篮,渔鼓,荷花,宝剑,洞箫,玉板)区别,不可混用。此处笔者选用几个较具代表性的花纹作为范例帮助理解

龟背纹

为六角形连续状几何纹样,古时占卜炙烤龟甲,推算吉凶,龟甲纹路遂被推崇,抽象,成为吉祥之纹。

《中国传统服饰图案与配色》

铜钱纹

通“全”,亦称“古钱纹”,象征富足,也受古代巫文化中厌胜钱的影响,有镇压邪祟的寓意,可单独使用,两两套合的双钱亦有出现,取“富贵双全”之吉祥意义。

《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苏淼

常州王洛家族墓 杂宝折枝花绫织金襕折裥单裙

银锭纹

取材于古代银锭造型,历史上银锭的形状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金代银纹厚度均匀,两边呈弧度且大头、中间束腰,较可信之说法其型来源于金章宗完颜璟承安二至五年所铸之“承安宝货”。

作为最古老的杂宝纹样之一,银锭纹象征招财进宝。亦可取“定”之谐音,与其他图案组合,表达更具体的吉祥寓意。

常州王洛家族墓 杂宝玉兔衔灵芝寝单线描

方胜纹

造型为两菱形嵌套,样式简明,有优雅祥瑞,永结同心之意。方胜之方,取其型,一方面表示其造型方正而非圆曲,另一方面则为图案构成元素之间并列且对称的关系,如《说文解字》言“方,倂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而方胜之胜为古代汉族妇女束发或佩于腰间的饰物。《山海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中国应用菱形几何图案的历史,新石器时代便以有之,千年传承演变,置魏晋南北朝时期,方胜纹已于典籍见诸记载,唐宋更盛极一时,明清随杂宝纹的流行,愈发频繁应用于诸多领域。

百度孔府旧藏墨绿地妆花纱蟒衣

灵芝纹

灵芝其物,盖面纹理似若云纹。中国传统观念中认为灵芝汲日月之灵气、天地之精华,祥瑞物也,有延年益寿、 吉祥美好等寓意,故灵芝亦称仙草,不少古籍对它的记载都充满了神秘色彩,因而,灵芝的图样自然而然的被吸纳入杂宝纹体系中,广泛用于中国古代工艺品或建筑装饰等领域。

常州王洛家族墓 杂宝玉兔衔灵芝寝单线描蓝地红灵芝云纹两色罗经面

如意纹

因样式取自中国古代搔仗器物 “如意”的造型而得名,取“顺心如意、趋吉避凶”的吉祥主题,明清服饰纹样应用中多省略杖柄,带柄造型仅偶有出现。

观目前如意纹起源演变之学说,主张纷繁,中国起源说较受认可,以廖琼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如意纹乃是商周云雷纹演变走向成熟分化的结果。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纹纹样从萌芽时期进入了初期的发展阶段。最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卷草如意纹”与“云气如意纹”两大早期代表性如意纹饰。其后隋唐至中国近代,如意纹在卷草如意纹和植物如意纹的基础之上吸收外来元素,多元发展,并在建筑、服饰等领域中广为应用,走向了成熟。其中,宋元时期如意纹在建筑中的应用和明清时期如意纹在服饰与瓷器中的应用尤为显著。

常州王洛家族墓 杂宝玉兔衔灵芝寝单线描黑地红四合如意连云纹两色罗经面

犀角纹

取型于犀角,造型多采用简化的手法,宋金器物装饰上常有出现与之相关的图案纹样。犀角自古被中国人视为灵物,南朝宋人刘敬叔云“生犀不敢烧,染之有异香,沾衣带,人能与鬼通此纹样中心大都具一白线,相传可感应灵异,通达鬼神,人们祈求来自上天的神力相助,起到避邪镇凶、祛病免灾、保祐平安的作用。亦有心灵相通之意,正是诗之所表“心有灵犀一点通”。

常州王洛家族墓 杂宝玉兔衔灵芝寝单线描褐色地团龙杂宝纹织金纱经面

珊瑚纹

中国珊瑚文化历史悠久,珊瑚一直被视为吉祥安康之物,又称“瑞宝”,成为人们寄托表达幸福与永恒美好愿景的吉祥物。珊瑚亦佛教七宝之一,“珊瑚是海中珊瑚虫凝结 而成树状,有万色缤纷之象”。在宋以后各代纺织品上,珊瑚纹皆是杂宝纹的成员之一。

常州王洛家族墓 杂宝玉兔衔灵芝寝单线描蓝地棋格暗花纹团龙杂宝织金罗经面

宝珠纹

宝珠纹又称为火珠。据目前较为普遍接受之说法,宝珠纹形象来佛教摩尼宝珠,传说具五彩光芒,可普照须弥山四大部洲等等一切众生,解贫困痛苦,是指能 如自己意愿而变化出种种珍宝之宝珠,有除病、去苦等功 德。“宝珠具有月相,是美的象征”是民间传承的一种普遍认 识。多与火焰 造型结合,火焰的形状、动势变化各异,形成多样化的宝珠 造型。

蓝地黄杂宝云纹两色纱经面

卷书纹

取材于中国古代书卷,可单独使用,亦可两相交合,加入万字纹,取“万卷书”意的情况也有出现,反映出古人对文化知识的崇拜和读书人对金榜题名的梦想。一说为金锭纹,笔者浅薄,未经史文,不敢妄表。

常州王洛家族墓 杂宝玉兔衔灵芝寝单线描蓝地红杂宝云纹两色罗经面

蕉叶纹

蕉叶纹饰之起源,最早可见于商周晚期青铜器,其与商周蝉纹类似,均尖头宽尾,呈倒三角状,两腰长过底边,且呈弧线内收,形似芭蕉叶。目前两者区别并无统一的界定标准。

明代之芭叶纹承袭旧制,纳入杂宝纹体系后依然多见于器物之上,在瓷器等门类应用最为广泛,作为织物纹样逐渐融合创新,演化出多变的表现形式。芭蕉其叶中空,不实不坚,自古便是无数文人墨客诗中意向,冬死夏生,轮回往复,象征生生不息的活力,叶谐音“业”,托大业有成之美意,反应出当时历史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夙愿的渴求与表达。为社会各阶层所喜爱。

江苏泰州明墓森森庄 花缎夹袍M2-3(局部)

(二)织成纹样之官服纹 赐服纹织成:

关于“织成”定义,故宫博物院陈娟娟老师认为“在明代高级纺织品中,有一种按衣服款式设计的服料,只要按照服料上面织出的裁缝暗线边标记剪裁缝接,就能做成成衣,每一匹可以制成一件或两件成衣,称为织成料。”织成最早出现约在汉代,在历代丝绸发展的过程中其定义可能稍有出入,明代多妆花工艺制作,按衣服结构裁片布置花纹。本文仅针对织成料主纹进行说明。

黄地桂兔纹妆花纱 清宫旧藏

官服纹

补子 乃明代一饰有官员品级徽识的布片。与其他官服有所不同,此样衣物于前胸后背各缀有一块形式、内容和意义相同的补子,可称为胸背织成。补子之起源上可溯至蒙元时代。 内蒙古正蓝旗羊群庙出土元代石雕便有花卉纹补子。同时在元代确也发现一些实例,如山东邹县李裕庵墓中出土的一件男袍,胸前背后都织“喜上眉梢”图;甘肃漳县元墓中亦有刺绣方补的发现。元代其他方形绣花织物更不在少,但没有作为补服出现,其纹路多作花卉状,并非作官阶标识之用,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明史·舆服志》:洪武24年 规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和背后各缀一块方形的补子,文官绣禽,武官绣兽,一至九品各有区别。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 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 ,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一品狮子,二品狮子,三品虎豹, 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文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

赐服纹(蟒 麒麟 斗牛 飞鱼)

赐服纹 非官服制度,仅为皇帝赏赐作用,却于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

蟒纹

蟒 原指大蛇,《尔雅注》说:“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为明代赐服之级别最高者,仅于龙次之,《明史·舆服志》记载:“赐蟒,文武一品官所不易得也。”通过爪数来区分龙蟒的说法流传较广,实则未免偏颇,历史中非皇室服五爪的例子并不少见,朝鲜王朝实录记载:昔予服四爪龙衣,后闻朝中亲王服五爪龙,予亦服之,以待天使,其后帝赐五爪龙服。自武宗朝开滥赐之风后,龙蟒界限愈发模糊,为甚者的“蟒龙纹”仅以穿着者的身份加以区分,样式上完全与龙纹无二。

香色芝麻纱绣过肩蟒女长衫 山东博物馆

飞鱼纹

飞鱼是仅次于蟒的一种赐服,大多赐二品以上的官员,也做仪仗之用。《明实录》中常见以飞鱼服赏赐边关将领的记载。

飞鱼形象,一般认为源自古印度神兽摩羯与山海经文瑶鱼融合而来,生鸟翼、能在海上飞翔。后世其形象不断变化,明代飞鱼纹样,主体似龙形,双足四爪鱼尾,双翼时有时无。尾似鱼形,生双岔为鉴别飞鱼最大特征。

缂丝红地海水 云纹飞鱼补

斗牛

斗牛为次于飞鱼的第三等赐服,一般授予三品以上的官员。

如飞鱼非鱼一样,斗牛亦非牛,而是斗宿与牛宿的想象产物。《名义考》记载:“斗牛如龙而觩角。” 觩,即为弯曲状,异于龙蟒。其样蟒形、鱼尾、头双角向下弯曲如牛角状。

斗牛补青罗袍 孔府旧藏

麒麟纹

麒麟纹本为明代部分贵族公服之纹,但因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种种美德之兽,明代皇帝亦将麒麟服作为一种赐服,赏赐给四、五品的大臣,锦衣卫、指挥侍卫也服麒麟。

明代麒麟纹为龙首龙身,头有双角,脊背常为齿状,足部为牛蹄,此为明代麒麟纹与其他赐服纹最甚之差别。

明大红直径纱地盘金彩绣柿蒂过肩麒麟服

窠,是对丝绸主题纹样外轮廓的称谓。《说文解字》有:“窠,空也。穴中曰窠,树上曰巢。”,作密集集中之意。明代服装中有大量应用织成料的案例,以织成料的主题纹样外轮廓作为分类依据,可分为:柿蒂窠型织成、团窠型织成、胸背方型织成、裙襕织成四种类型。

柿蒂窠

柿蒂花作为代表性纹样,有着浓厚的佛教意味,是源自佛教的吉祥物,被视作后世云肩的雏形。

日本妙法院藏丰臣秀吉赐服传世 明鉴

日本妙法院藏丰臣秀吉赐服传世明鉴

团窠

最早见于洪武时期,使用数量上有严密等级约束,纹样以龙蟒凤为多见。

鲁荒王墓出土 明鉴

鲁荒王墓出土明鉴

方形胸背

其使用贯穿明朝始终,早期承蒙元遗风,晚期不乏僭越情况。

孔府旧藏传世 明鉴

孔府旧藏传世明鉴

裙襕

其形制可分为单襕、双斓、多襕3种,襕宽不等。其流行不晚于明中期。

单襕织成 明鉴双襴织成多襕织成尾声

“人是有的,没有声音,寂寞的很。——人会没有声音么?没有,可以说:是死了。倘要说的客气一点,那就是,已经哑了。”这是鲁迅先生在《无声的中国》中的话,斗胆套用过来,“文化是有的,无人所知,可以说是死了。”要恢复这多年不为人所知的“死文化”,这必是如宗教上之奇迹般难的事,须得有一群人殚精竭虑的宣讲,一群人大刀阔斧的创新,许多群人来记住 来传播,故此感谢阅读到此处的每一个人。我们的博物馆中埋藏的不是死的,朽烂的,属于贵族的文化遗址;而是属于这个民族几千年来所有人民的,依然可以枝繁叶茂的文化巨木。

编撰:谖

参考文献:

嘉兴王店明代李氏墓出土服饰形态及成因  刘鹤  余美莲 嘉兴学院

明代岁时节日服饰应景纹样艺术特征与影响因素  梁惠娥  张书华  江南大学

杂宝纹的界定及其在明清服饰中的运用  宋天颐卞向阳  《丝绸》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方胜纹解读  吴卫  陈雅  《包装学报》

浅谈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中的如意纹  刘晓立  江南大学

江苏泰州森森庄明墓发掘简报  王为刚  泰州博物馆

小议杂宝纹  曹贝贝

六朝时期如意纹艺术符号初探  郝鸣  吴卫  湖南工业大学

常州明代王洛家族墓出土裙襴纹样研究 华强1  华沙2  1.常州大学书画艺术研究院  2.上海大学定陵地宫出土的袍料匹料  化蕾  十三陵特区办事处

明鉴  蒋玉秋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

明会典

明实录

中国传统服饰图案与配色  邹家勉  苏煜  崔进山孔府旧藏明代服饰中所见的纹样  吕健  周坤  山东博物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