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时代: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与培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如何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教育时代: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与培养

新教育时代: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与培养

2024-07-16 05: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创新性思维培养成为高中教学中的一大热点和难点,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教学,从教师的转变、课堂培养模式、具体教学中的培养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应该如何培养。

  关键词:创新思维;课堂教学;实验教学

  引言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早在2006年1月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首次提出的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关键就在于教育创新,要培养大量具有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人才。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生已经明白创新的重要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学生思维受到的束缚也在增加,这会影响到创新思维的发展。我国的高考综合能力测试,也不再纯粹只考查学科知识,而是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十分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但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研究还很不够。教师在教学中也很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创新思维。高中物理创新思维是在已有物理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事实中形成新概念、建立新规律、完成新理论的思维过程.对学生而言,学生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方法等,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思维。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不可企及的设想,而是切实可行的。

  一、中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困难

  对中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中肯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我们必须针对这些具体的困难逐个加以研究并解决,才能使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只是一句空话。可能的困难因素有:(1)缺乏创新欲望与兴趣: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给自己将来的奋斗目标定位就是参加高考、考大学,他们几乎将所有可利用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课本知识和题目练习上,完全成了“为了考试而学习”,忽略了自己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2)缺乏创新意识: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模式,当面临外界事物或现实问题的时候,就会不假思索地把它们纳入特定的思维框架,并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这就是思维的惯常定势。(3)缺乏创新的勇气:不可否认,部分中学生是有创新动机的,他们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认识与看法,也希望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可是他们对科学的崇尚意识与参与行为之间却存在着很大反差。一方面他们思考一些问题与现象,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他们在行动上迟迟不予以实施,他们的思考总是较为浮浅,仅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却不加以深思,不久后就弃之不顾,半途而废了,他们缺乏继续探索下去的勇气。

  二、中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原则

  (1)个性化原则: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必须遵循个性化原则。对不同学生须因材施教,注重其个性发展;(2)系统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必须制定系统的方案及实施策略,前后必须高度统一;(3)实践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在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方式,这就要求实施中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三、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最大动力,是促进学生学习、创新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自觉的去发现,去探求新的知识。如何吸引学生使其对课堂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可通过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科技制作、科学发展史、科学发明故事、前沿高科技、新技术及其联合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以图、形、声、像等媒体演示,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知识的来源、能力培养的渠道远不止是课堂,他们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如在软件应用的水平甚至要超过老师。要树立师生平等、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到授业解惑者,而应该是学生创新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作者,教师不能把学生当做知识的接收器、存储器,而是把他们看做是共同的学习者和研究者。课堂上要营造起和谐平等的氛围,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转变教师观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课堂上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能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教材上或自己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树立创新的意识。

  五、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概念是从物理现象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是物理定律、公式和学说等的基础,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物理概念不仅仅是个结果,更是一个得到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运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经历观察、实验等复杂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在概率波的教学中,前面有光电效应及康普顿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而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又证明了光的波动性,那么光这种物质是如何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的呢?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留作课后思考,一些同学就能得出,可能光子是像小鸟一样起伏的飞翔,从而导致其既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的,而这恰好是牛顿当初提出来,后来又被否定了的结果。

  再比如在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我们会引入永动机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前提出永动机的概念,然后展示几种历史上曾经设计的永动机模型,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款永动机,甚至是去尝试制作一款永动机,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再对其一一否定,从而加深学生对能量守恒的理解。

  六、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我们总是通过实验现象得出一些结论,或者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些结论。实验情景和实验研究过程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观察、思维、操作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因此在高一、高二物理学生实验中应增加探索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要鼓励学生对实验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或改进方案。当然,创新首先要从教师做起,不完全迷信教材,不完全迷信经验,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静电屏蔽试验中,教材所给的是用铁笼子罩住验电器以后,用手摇式起电机起电后,将其中一个小球靠近铁笼子时不会有明显的感应现象,而去掉铁笼子再靠近验电器,则能观察到明显的起电现象。但事实是由于起电机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小球距离较近,所以去掉铁笼子仍然很难观察到明显的感应现象,但如果我们将起电机换成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实验现象会特别明显。再比如,在高二时,我们定的其中一个学生的研究性课题是“制造磁悬浮列车”,当初有一组同学选了这个课题之后花了大量功夫去做之后,得到了非常理想的结果。起初他们用普通磁铁,但是发现很难掌握平衡,后来加了“轨道”,但是仍然容易翻车,再后来网上购买了有自动平衡程序的装备之后终于可以让磁悬浮汽车平稳的飘起来。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将有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的分组实验,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设计成探索性实验,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在实验设计的操作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七、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以利学生全面发展

  改革过去追求高分、高升学率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形成行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方式。(1)在课堂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中加强能力类、应用类、情景类、开放类、综合类试题的开发和应用;(2)加强课堂效果的全面评价和过程评价。除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外,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意志、良好的科学态度、勇于实践的精神应及时予以评价,以此鼓励和引导每一位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

  八、小结

  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了高中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的势在必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方面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引导和培养,解放学生的思想,使其思维始终不受过多束缚,从而保持和发展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邓丽娟.《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思考》,高等函授学报,第18卷第1期

  [2]龚逸尘.《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6

  [3]李衣康.《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第26卷第1期

  韩见同 杨培红 胡军 胜唐永 忠王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