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和渔父:捍卫理想与顺应现实,两种对峙千年的人生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如何看待屈原的自沉 屈原和渔父:捍卫理想与顺应现实,两种对峙千年的人生观

屈原和渔父:捍卫理想与顺应现实,两种对峙千年的人生观

2024-05-28 04: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两千多年前,汨罗江畔,一个孤高的贵族曾在这里伫立良久。他一身风尘,却自带蕙草幽兰的芬芳。

无言的江水,映照了他惊世的才华和满腔的困惑。除此之外,天地间静寂得再听不见一声同类的回响。

不知在无人的江风草泽边,他已踱步过多少回,挣扎过多少回。那年五月初五,屈原,还是选择了告别这个浊世,沉入一江水。

在他身后,有一篇《渔父》流传于世。

据说被放逐的屈原独步江畔,遇一渔父。渔父见他形容枯槁很是诧异,问到:“为何你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说:“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肮脏迷醉,为何你要洁身自好、自命清高?”

屈原说:“刚洗过头必要弹弹帽子,刚沐浴完必要抖抖衣裳,怎能以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

渔父莞尔一笑,摇桨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江水摇橹边,两种人生态度赫然对峙。最终,沉没的是独守清白的坚贞傲骨,漂流下去的是与世推移的圆融通达。

孰高孰低?我回答不出。

千年以来,屈原和渔父抛出的人生命题,被身处相似境遇的人们反复叩问。是不为瓦全的执着,还是难得糊涂的自洽?

世事皆有正确答案,唯有回到人生态度上,没有谁可以评判他人的选择。

因此,世人既缅怀屈原的清高,又赞叹渔父的处世。没有几个人想成为圣人、伟人,但人人都想过好这一世。

屈原般的坚贞孤傲,让一个人名垂千古;渔父般的与世推移,却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根源。

所以,逝去的天才终究只是拿来凭吊,渔父的智慧却久久发人深省。

许多人说,屈原和渔父是儒家入世思想和道家出世思想的两种代表。我认为,入世和出世并非截然对立。

屈原虽却执迷入世的理想,却潜藏出世的性情;渔父虽怀抱出世的心态,却有着入世的手段。

正因为这样的两面性,才有了千年争议:可爱的人格伴随着致命的弱点,豁达的心胸充斥着一丝油滑。

于是,生不逢时的理想主义塌陷于性情的软肋,而在一片污秽的超然处世中,夹杂了随波逐流和事不关己。

或许我们都曾是追求理想的屈原,在人生这叶飘摇的扁舟上,执拗地对抗着风浪,直至成为明哲保身的渔父。不再为了心中的正义坚持,只愿随小舟漂流过完这一生。这样的成长,不知是悲是喜。

我只希望,看似自洽的渔父,不会成为大多数人自我放逐的伪装。渔父的灵魂,在于生命的柔软与张力,而非连同生命与灵魂也一起扼杀。

其实这世上有许多的渔父,进可浊,在世俗之中推波助澜;退可隐,辟一方安静角落径自栖居。要避免这世间的更多麻烦,毕竟容易。只是不知在所谓的“出世”背后,是否也有一颗恬然的心。

而屈原,仍然是千古一人。

历史一次又一次地重现着这种选择:当理想与现实夹道相逢,太多的人,还是放弃了追随内心的脚步。这便是,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难以两全的人世间。

但是,一个只有渔父而没有屈原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缺少的,将是一种青春与生命的回响。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之前,中国文化史上只有《诗经》而不见诗人。屈原之后,历史长河中开始留下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与个体的声音。

后世皆知:他属于文学,不属于政坛。

屈原自己却不知道,不知道他存在于那个时代的意义并非救国救民,而是以生命为范本,开启一个诗的篇章,留下一种永久的、熠熠闪耀的精神人格。

这种留存,正是通过他绝望的仕途与失意的人生,才得以实现。

没有低落的人生,也就没有高尚的诗歌和文学。这是一种打破时空阻隔的美的力量,恒久不息地荡涤人心。

因此,两千多年后,我们依然缅怀他——诗人屈原。

世人想像渔父那样顺水推舟毫不费力地活着,但当理想的光芒,哪怕以悲壮的形式短暂闪过,人们还是为之震慑。我们可以取笑它,却不能漠视它。

因为,理想,在任何时代都是那样稀缺的东西。

-END-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洛水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