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虚无与荒诞,是我年轻的生命中最大的问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如何摆脱虚无主义拥抱积极的心态 如何摆脱虚无与荒诞,是我年轻的生命中最大的问题

如何摆脱虚无与荒诞,是我年轻的生命中最大的问题

#如何摆脱虚无与荒诞,是我年轻的生命中最大的问题|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开始思考,我是否是小镇做题家...

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小镇做题家。虽然我出生在中国西北最南边的小县城,虽然我历经各种选拔考试12岁就去外面读书,虽然我的同学一直都会对我说考试你怕什么,你不是最擅长吗,但我一直没有对小镇做题家的境遇共情过。因为我自诩聪明,认为自己不是依靠自己考试能力,而是理解能力,适应能力等诸多会和聪明划上等号的能力。也因为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仅仅会做题,我精力充沛地参与各种学生活动,担任所谓能够证明你不是只会死学习和做题的小孩的各种职位,然后奔波,还要获得最好的成绩,这就是被唯成绩论蒙蔽双眼的简单总结的从前的人生。

 

真正认识到做题家的身份是在现在,在读研的现在。我好像失去了所有魔力,所有能够轻而易去地将所有事情组织起来,然后用最漂亮的方式完成的能力。我变得思维迟钝,再也写不出优美的语句,也再也没有办法轻巧地否定努力的作用。而这时候,最可笑的是,我想要的努力的时候,努力,真的没有用了。我一遍一遍地进行重复性的工作,但始终没有能够获得想要的成果。于是,我自诩的聪明,以及我认为我最大的本领“耐心”跨越时空对我进行了狠狠地嘲讽。原来,在没有题目的世界里,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像无头苍蝇一样去寻找答案,只会是一场空。

小镇做题家是最会寻找“正确答案”的人

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的理解了,小镇做题家不是会做题的人,而是擅长寻找既定题目答案的人。小镇做题家并不是那些通过做题获得好成绩,然后考上好大学的人。这些人的标签不是努力,不是呆板,不是没有课余生活,而是只会“正确”。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下,小镇做题家是个现象,是一部分人,是一个历史的切片。这群人坚信通过教育能够改变命运,于是,早慧地全然参与到教育的游戏规则中,既存在一套既定的对错判断,你做对,你就能够获得好的成果,你做错,你将没有成果,甚至连机会都没有。于是“如何做对”成为小镇做题家最核心的思考问题。这个思考本身没有问题,但这个思考的隐性逻辑是,我愿意接受你为我设定的任何规则和对错逻辑。

于是,等到某个时间段,或许是大学本科,又或许像我一样到了研究生,猛然发觉并不存在所谓的人生试卷,你也不需要把题做对,因为已经没有悬在空中的对错准则。于是,你一直引以为傲的在规则中游龙的能力瞬间就消失了。而你从来没有在从前的人生思考过,除去规则,于你而言,还有什么,或者换个问题,如果不做这套题,你的人生还会不会一样灿烂。

批判性思维能够解决小镇做题家的困境吗?

人们总是在提出,批判性思维是这套教育体系的破解方法。但是,诡谲之处就在于,作为做题思维最深刻的践行者,我很早就预判自己不能被教育体系所影响,然后开始对批判性思维进行各种研究。但方法论如果只是作为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质上,它依旧为正确和错误的判断所服务。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是行不通的,它如果能本身作为利刃破除规则,那么是有用的。批判性思维在你初中的时候就告诉你,你看看你正在被支配的这套教育体系,只是你生活中很小的方面,人的全方位发展并不能通过简单的切割来完成,这样只会将人格解构,你可以不用遵守这套规则,你今天捏的小泥人已经能让你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那么或许是有用的。

认可小镇做题家身份后,我又能做什么?

我在做什么。是彻底和身份割席,藐视一切规则,然后我开始陷入了漫长的虚无之中,既然没有任何规则可以告诉你正确与否,也不存在所有的正确,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弥漫进一片荒芜之中,一切生命的线条都是随机波动的,最终却以一种缠成一团的方式紧紧捆住你的手脚,你要窒息了。这就是虚无,什么都没有,却什么都有,像毒气蔓延,将你慢慢杀死。

 

我写下过无数次的问题,如何摆脱荒诞,如何摆脱虚无。然后扎进虚拟世界里寻找答案,我曾短暂的寻找到过加缪,以一种很真切的方式告诉我,虚无感可以转化为悲壮感。推着石头不断向上攀登,石头滚落,人沉默着继续去做同样的事情。在一段时间内,这是我的慰藉,我安慰自己,意识到虚无和荒诞本身以及重新拾起热爱生活的勇气,是一种充满英雄主义般的激情澎湃的事情。澎湃与虚无相撞,撞出一点生活的火花,足以支撑我再往前走一点。但是,在你的荒芜足够吞没火花的时候,我无法以一种打鸡血式的热情,让自己继续走下去。

 

如何摆脱虚无与荒诞,是我年轻的生命中最大的问题。

但你发现了吗,我还是那个做题家,还在寻找正确答案。这个世界在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以一种奇异的方式在我眼前展开。我所热爱的、我所倡导的、我所厌恶的、我所批判的。或许这个问题认识到的那一刻,就戛然而止了。这是一种理论,是一个认识世界的方式。包括教育体系、小镇做题家、荒诞,都是认识的结构。

唯一存在的理由是帮助你认识你的生活。而真正需要抓住的,也是唯一能抓住的只有感受。

 

所谓感受,是自身对于实在的感受,还有对这类认识实在的理论的感受。此时,我脑海中闪过的意象是我认为我是小镇做题家时困住我的围栏,然后是我要彻底拆掉围栏后陷入的虚无主义。或许,从来不曾存在那个篱笆。或许,思考是可以欺骗感受的。或许批判性思维是为了告诉感受,有很多不同的思维过程,你要选择哪一种。或许没有对错,只有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选择那粒散落在生活的地毯上自己最想要的豆子,然后一粒一粒收集起来。最后,所有的都会走向灭亡。

 

至此,我已经不在寻找走出荒诞和迷茫的方式,我也没有再感受到荒诞和迷茫。因为我不在迷茫时慌忙的寻找答案,而是继续生活,继续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自己判断后觉得我可以做的事情。

记录一下,我通过这个过程零碎的联想到了一些东西。

1.辩证法。人终究的思维过程,会以辩证的方法展开。

2.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3.黑塞的《悉达多》让我看到执着于找到答案,然后出世,傲慢的认为自己找到了答案,然后入世,最后,忠于自身,肉体在尘世,而精神已经出世。

4.坦然接受自己的感受,是克服虚无的第一步。

 

意识到如幽灵般穿梭于生活的荒诞感,是认识生活的第一步;接受荒诞和迷茫可能时刻会突袭,是接纳生活的第一步;允许生活是荒诞的、迷茫的、无聊的、不确定的、复杂的、无规则的,并且不再执着于寻找解决方案,是拥抱生活的第一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