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奥普特研究报告 率先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国内机器视觉龙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奥普特董事长卢盛林 2022年奥普特研究报告 率先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国内机器视觉龙头

2022年奥普特研究报告 率先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国内机器视觉龙头

2024-07-11 02: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奥普特:率先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国内机器视觉龙头

奥普特成立于 2006 年,是国内最早进入机器视觉领域的企业之一,公司于 2010 年通过成为富士康设备供应商进入 苹果供应链,打开 3C 电子下游应用场景;17 年起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新能源相关企业供应体系,下游应用从 3C 电子逐步拓宽至新能源领域。公司于 2020 年 12 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目前公司提供的机器视觉产品已广泛应 用于各类高端装备中,服务于 3C 电子、新能源、半导体、汽车、医药及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及一些科研教学等领域, 并应用于苹果、华为、谷歌、OPPO、CATL、ATL、比亚迪、孚能等全球知名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生产线中。

以光源产品为突破口,逐步实现软硬件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在成立之初,以机器视觉核心部件中的光源产品为突破口, 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将产品线逐步拓展至其他机器视觉部件。奥普特自主产品线已覆盖光源、光源控制器、镜头、 视觉控制系统等机器视觉核心部件,并在相机产品方面完成初步布局。

公司产品覆盖成像和视觉分析两大技术平台: 成像:光源及光源控制器、工业相机、镜头;其中光源产品方面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相机,镜头及相关配件 产品已完成布局并取得了前期的研发和销售成果。 视觉分析:视觉控制器和视觉处理软件;其中视觉处理分析软件包括 SciVision 视觉开发包和 SciSmart 智能视 觉软件已实现 100%自产,同时奥普特也是国内少数完全自主研发算法库的企业之一。

从营收结构来看,光源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相机、视觉控制系统营收占比逐步提升。光源类业务一直是营收占比最 大的板块,随着公司视觉控制系统、相机、镜头等业务的拓展,光源营收占比已从 2019 年的 47.2%下降至 34.7%, 相机占比从 9.6%上升至 16.5%,视觉控制系统从 8.3%提升到 10.4%,镜头从 18.4%降低到 14.4%。

创始人卢治临、卢盛林兄弟合计持股 58.92%,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公司于 2018 年召开股东大会,制定并通过了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全体员工通过东莞千智股权投资公司间接持有公司股 份,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进一步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绑定,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截至 2022 年半年报,创始人卢 治临、卢盛林兄弟分别持股 29.79%,29.13%,合计 58.92%;此外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许学亮持股 7.28%, 员工持股平台千智股权投资持股 5.82%,与卢氏兄弟共同构成一致行动人,共计持股 72.02%。公司董事长卢盛林是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研究生,曾在东莞理工学院任教 7 年,历任讲师、副教授,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公 司研发中起到决定方向的重要作用。

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同步稳健增长。2017-2021 期间公司营收实现稳步增长,从 3.02 亿元增长至 8.75 亿元, CAGR+30.47%;同期归母净利润从 0.76 亿元增长至 3.03 亿元,CAGR+41.3%。在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9.1 亿元,同比增长 44.44%;归母净利润 2.8 亿元,同比增长 28.34%;其中营收已高于 2021 年全年水平。受益于 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和机器视觉行业扩张,公司连续多年实现营收、净利润稳步增长。

公司毛利率领跑国内同行,2021 年业务快速扩张带动销售费用走高。2017-2022Q3 公司毛利率略有降低,但持续维 持在 70%左右水平,显著高于国内同行,对标海外巨头基恩士和康耐视。受人民币贬值等宏观环境影响,2018-2022Q3 公司财务费率为负值,销售费用率显著走高,主要系同期公司下游业务拓展,销售人员同比增长 49.80%,导致职工 薪酬、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等显著增加,同时股权支付亦有影响。

研发投入增长显著,研发费率维持同业高位。从 2019 年起公司研发投入实现快速增长,其中 2021 年同比增长达到 79.36%,主要系同期研发人员数量增长 30.24%,同时股权支付费用亦有影响。2021 年与 2022Q3 公司研发费率均 维持在 15%的水平,属于国内第一梯队,比肩国际巨头康耐视;虽然在研发投入的绝对值上和海外差距仍然较大,但 较高的同业研发费率水平充分表明公司对研发创新的重视和决心。

善用股权激励,重视人才提升公司凝聚力。2021 年奥普特公布了最新股权激励详细计划,以每股 60 元的价格出让共 计37.28万股,涉及员工272人,占公告公司员工总数(截止2021年6月30日公司员工总人数为1736人)的15.67%, 充分彰显公司财散人聚的治理理念。

二、机器视觉: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市场空间稳步增长,产业链国产替代加速

1、老龄化加剧+工业机器人成本下降,加速智能制造转型

人口增长放缓+老龄化加剧,用工成本正逐年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2012 至 2021 年已经从 5.9%下降至 0.34%;此外,老龄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划分标准为 65 岁以上)占比逐渐提 高,同期从 9.7%上升至 14.2%,并预计未来二者剪刀差将会逐渐扩大。人口增长问题同样为制造业带来了诸多影响, 首先是从业人数的快速下滑,根据统计局 2013 年至 2021 年数据,中国制造业从业人数已经从 5258 万人下降至 3806; 而同期制造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从 3.47 万元上升至 5.36 万元,用工成本逐年上升。

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扶持工业智能制造转型。从 2012 年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智能制造以来,中央政府多次 在重要文件中强调智能制造以及发展的重要性,其中在 2021 年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建 议》等文件,其中智能制造与数字化、现代化被反复提及,充分表明智能制造深刻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将有 助于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

工业机器人成本走低,智能制造产值有望实现持续增长。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2015-2021 年工业所用机器人 成本从 4.45 万美元持续下降至 3.2 万美元,下降幅度达 28%。工业机器人的低成本与持续上升的用工成本,共同推 动智能制造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提升。在政策端与成本端的双重发力下,中国智能制造产值规模有望稳步上升;根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计 2024 年将达到 424 亿元,从 2021 年起 CAGR+13.76%。

2、机器视觉是智能制造的眼睛和大脑,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市场空间稳步增长

机器视觉是智能制造核心,近年迎来高速发展期。在工业智能制造进程中,机械凭借精准的分析能力和高效的数据搜 集能力,正在逐步实现对人工的替代。而机器视觉作为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同样发挥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高精度和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对于生产控制系统的集成、信息从生产现场到管理层的贯通也提出更高的 要求,在此过程中机器视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近年来中国工业增加值迅速增长,中国政府与企业纷纷积极加码, 机器视觉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国产替代正逐步实现。

机器视觉是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组合对目标物体进行识别,分析,最终达到特定功能的系统。机器视觉解决方案类型包 括打光方案、光学方案和成像方案,这三类方案主要依靠光源及光源控制器、镜头和相机等硬件完成;而视觉整体方 案则还要结合视觉控制器和控制系统等软件。

根据实现原理,机器视觉可以分为成像与图像处理两部分: 成像主要依赖光源、光源控制器、镜头和相机等硬件:将特定的光源照射在被识别目标上,通过吸收物体的反射 光与透射光,在特定的光敏面上形成图像,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 图像处理主要依赖机器视觉系统等软件:将成像阶段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进一步实现特定功能,相当于人的大 脑皮层。 在机器视觉产业链中,上游主要为光学材料和电子元器件,下游应用领域逐渐从 3C 电子发展至新能源、光伏等新兴 行业,分布较为广泛。目前 3C 电子与新能源为布局热门行业,以奥普特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正积极拓展。

视觉控制系统为代表的软件占据最高单品价值量。根据赛迪智库计算,视觉控制系统在机器视觉的单品价值中占据最 高比重达到 37%,远高于光源、相机和镜头等硬件;因此实现软件国产化是中国制造走向智能制造,获得高价值的必 由之路。

横向:应用场景从早期 3C 电子逐步拓宽至新能源体系。根据 2021 年《机器视觉行业发展报告》数据,3C 电子占据 机器视觉下游 24.79%应用场景,此外锂电池以及电动车等新能源体系的场景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一体化压铸等新型 制造方式对于制造精度以及智能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国内机器视觉代表企业奥普特为例,公司主要下游应用场景便集中在 3C 电子与新能源体系,且后者占比正在快速上升。

纵向:机器视觉在各领域应用深度持续拓展。机器视觉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大多是从要求较高的生产环节的检测开始的。 随着降本增效的市场普及,机器视觉在各个环节中的应用逐渐得到深化,从检测功能衍生至识别、测量、定位等其他 功能。整体而言各个应用场景都可归为四种基本功能:识别,测量,定位,检测。实现难度依次递增: 识别是对目标物体的特征进行抓取,例如颜色,形状等,准确度与速度是衡量识别功能的主要指标。 测量是将识别得到的信息转换成常用的度量单位,然后在图像中计算出目标物体的几何尺寸,对于复杂形态物体 的测量精度是衡量该功能的主要指标。 定位是获取目标物体的位置信息,定位精度与速度是衡量该功能的主要指标。 检测一般指外观检测,例如检测产品是否有划痕,表面是否凹凸不平等。由于检测主要是针对细微损坏,因此对 产品性能要求最高,在四个基本功能中技术门槛也最高。

机器视觉领域长期备受资本关注,当前渗透率较低未来成长可期。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5-2021 年中国机器视觉投 资事件及金额呈快速上升趋势,7 年间投资金额已经从 10 亿元上升至 193.4 亿元,而资本的快速涌入有望在后续持 续推动行业实现创新发展。市场端:根据亿欧智库调研显示,当前 90%制造业企业配有自动生产线,但仅有 40%实 现数字化管理,5%打通工厂数据,使用智能化技术的仅仅只有 1%。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目前国内机器视觉在 工业制造领域中的渗透率整体不到 10%,有大量应用场景尚未被挖掘;例如在最大的下游应用场景 3C 电子中,自动化设备的渗透率整体只有 20%左右。 根据国际机器视觉一线巨头康耐视估算,2020 年全球约 3.6 亿制造业工人中存在 10%的专业视觉质检人员,结合世 界银行发布的制造业人均净收入测算,每年仅视觉检测的人工成本就接近 3000 亿美元,充分表明机器视觉的潜在市 场空间巨大。在前瞻产业研究院估算下,2021~2025 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从达到 98 亿元增长到 193 亿元, CAGR +18.5%;全球市场规模将从 727 亿元增长到接近 1394 亿元,CAGR+ 17.6%。

3、竞争格局:硬件领域国内企业从中低端向高端进军,软件专利上实现初步突破

机器视觉早年由国外垄断,目前国内厂商发展迅速、目前以中高端市场为主。由于涉及到跨多个学科和技术的交叉应 用,机器视觉具备较高的行业门槛,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早年由于欧美等国率先开展工业智能化转型,以康 耐视、基恩士和欧姆龙等为代表的国外企业的先发优势较为显著,在机器视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良好的客户 口碑。而同期早年国内本土机器视觉企业主要是开展产品代销以及系统集成等业务,技术门槛低利润微薄,且企业普 遍规模较小只能从事低端产业链的生产;较高利润水平的中高端市场,仍然由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深厚背景的国外厂 商垄断。 随着“十二五规划”将智能制造推向新的高度,在政策端和企业端的共同发力下,机器视觉依托智能制造实现快速发 展,目前在硬件中低端领域已经实现高度国产化。根据 GGII 数据显示,当前光源、镜头及相机领域国产化率均已突 破 70%,其中光源及光源控制器上,“中国制造”已经逐步开始从中低端进军高端市场。

光源及光源控制器:根据 GGII 数据,2021 年中低端市场国产化率超过 90%,在国内市场上已经涌现出奥普特、 纬朗光电等优质本土企业,其中奥普特在中国市场市占率位居第一;但在国际市场以及国内高端产品上,仍由 CCS、Moritex 以及美国 AI 等外企主导。

镜头:在国际市场以及高端产品上,仍由 CBC、KOWA 与 Moritex 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和施耐德等德国企业占据 优势;而在国内中低端市场,奥普特、福光股份和普密斯等正在加速推进国产化,根据 GGII 数据,2021 年机器 视觉硬件中的中低端市场镜头国产化率已经接近 80%。

相机: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21 年康耐视和基恩士两大机器视觉一线巨头分别占据全球 45%、26%的份额;目 前国内的代表厂商为奥普特和海康威视旗下的海康机器人,主要以性价比占据市场,根据 GGII 数据 2021 年中 低端市场国产化率超过 70%。目前中国企业正在积极推进硬件产品向高端市场进军,国产替代有望加速实现。

图像处理软件与视觉控制器系统:在机器视觉软件层面上,由康耐视、基恩士为代表的外企长期垄断,通过深耕 底层算法已经形成较高技术壁垒。目前本土厂商中仅有奥普特、凌云光等少数企业拥有自研算法库;但奥普特、 凌云光以及天准科技、矩子科技等公司均在近年持续加大软件领域研发投入,软件国产化未来可期。

本土企业在专利技术上已实现初步突破。要实现软件领域的国产替代,除了高效的生产能力之外,率先需要突破的是 专利技术的门槛;近年来奥普特、凌云光以及矩子科技等企业纷纷加码软件投入,在专利上持续取得良好进展。根据 智慧芽数据,截止 2021 年 8 月中国机器视觉专利申请总量占全球的 78.7%,其次是美国占比 14.2%;而同期全球机 器视觉专利申请 CR10 呈现下降趋势,国际品牌的垄断程度正在不断降低。而在技术门槛最高的底层算法上,奥普特、 凌云光等部分本土企业也已经拥有自研算法库,产品自研率不断提高,本土企业正在逐渐摆脱对国际巨头核心技术的 依赖,国产替代有望加速实现。

三、公司:软硬件一体化,从 3C 电子向新能源等下游拓展

奥普特深在硬件上建立了以成像为核心的技术平台,在软件上建立了以视觉分析为核心的技术平台。结合多年技术积 累,目前已经构建以核心技术为基础,技术平台、应用技术为上层的多层次技术体系。 在硬件上:公司以光源及光源控制技术、镜头技术和相机技术为核心技术,对应产品为光源及光源控制器、镜头 和相机。 在软件上:奥普特有自主研发的 SciVision 视觉开发包与 Smart3 视觉控制系统,是国内少有的拥有自主底层算 法库的企业。

布局硬件巩固全产业链覆盖战略,加码软件投入为未来发展核心。当前奥普特对于未来研发布局逐步从巩固硬件优势 转至加大软件投入,深度学习、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将会是后续重点;而工业相机以及镜头等的发展更多是为了提高 配套服务能力以及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巩固公司当前产品可全产业链覆盖的优势。在技术,产品,市场三个维度发 展战略如下: 技术方面:聚焦机器视觉前沿技术领域,重点发展深度学习技术、3D 处理与分析技术、图像感知和融合技术、 图像处理分析的硬件加速等,并持续对已有技术进行升级; 产品方面:不断完善机器视觉产品线,在硬件上完善相机,读码器等产品;在软件上重点开发 3D 重构及分析模 块,深度学习算法模块; 市场方面:巩固已有的 3c 电子与新能源领域,积极拓展半导体,光伏领域的应用场景;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 极开拓日本,欧洲等海外市场。

公司从传统 3C 电子向新能源、半导体拓展。从 2010 年奥普特通过富士康进入苹果供应链体系起,3C 电子就成为了 公司主要下游应用场景和营收来源;随着近年来新能源市场的下游需求激增,公司也积极向新能源等新兴市场拓展寻 求增长机会;2017 年奥普特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的供应体系,2017-2020 年公司新能源收入占比维持在 15% 左右,2021 年占比快速提升至 29%,主要系锂电池产能的加速释放。

1、硬件:具备全产品链解决方案能力,与下游大客户紧密合作

产品与解决方案覆盖全产业链,定制化服务优势显著。奥普特以光源及光源控制器为起点,当前自主产品已覆盖镜头、 相机和视觉控制系统等机器视觉全产业链,并可为客户提供打光、成像等视觉控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由于机器视 觉下游具有应用广泛、场景各异的特点,需求的非标准化一直是机器视觉行业的痛点。而公司凭借产品覆盖全产业链 的特点,相较于国内外同行均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相比于国内企业:可提供更加灵活的定制化服务,下游应用更加广泛,产品质量更高、自研能力更强。 相较于国外企业:优势主要表现在非标定制化的能力、自主研发能力与核心技术的积累、完善的自主产品线、成 本优势、以及奥普特作为本土企业的快速响应能力,在售后服务以及配套销售上具有先天优势。

具备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带动硬件产品销售。奥普特根据自身具备全产业链覆盖的优势,采用镜头与相机类产品外 购与自产并进的方式,在 2017-2019 年的对外销售中,镜头的自产销售额从 0.21 亿元上升至 0.47 亿元;同期外购镜 头销售额从 0.19 亿元上升至 0.5 亿元。在 2017-2020H1 公司的销售额中,由解决方案带动的销售额占比长期维持在 90%以上。

光源是奥普特最核心的业务,部分产品性能已接近世界一线企业。光源在奥普特的主营收入中占据最高的比重,但从 2020 年开始受宏观环境影响,奥普特光源业务营收占比及毛利率有所下滑,其中毛利率从 2019 年的 82.6%下降至 2021 年 73.8%,同期营收占比从 47.2%下降至 34.7%。

在产品性能端:照度、均匀性、稳定性是衡量光源性能的主要指标,奥普特的部分产品性能已接近国际一线企业 CCS: 照度上:在相同工作距离的情况下,奥普特产品更高具有照度值。 均匀性上:以奥普特 OPT-FL200200-W 为例,产品均匀性与日本 CCS 的 TH2-211 较为相似。 稳定性上:以奥普特 DPA2024E-4 对比 CCS 的 PD3-5024-4-PI(A),奥普特一系列自主研发的技术具有比较优势, 如采用恒流驱动方式可实现更精准的控制、响应时间更短、在易用性和安全性上的功能设计也更为周全。此外, 奥普特产品具有短路保护,过流保护等机制,安全性更高。

工业相机在机器视觉中主要完成光电信息的转换,主要可以分为面阵相机,线阵相机,3D 相机与智能相机四类。奥 普特于 2019 年首次推出自有技术的相机产品,目前公司相机产品日趋完善,面阵相机分辨率 0.3MP~600MP 产品全覆盖,包括全局曝光与卷帘曝光;线阵相机分辨率 2K~16K 产品全覆盖。此外,相机业务的毛利率与营收占比逐步提 高。但在高端市场仍然由基恩士、康耐视等国际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工业相机布局进展顺利,营收占比稳步上升。2019-2021 年营收占比快速上升,从 9.6%上升至 16.5%;而毛利率从 2018 年的 37.66%上升至 2021 年 54.95%。随着布局的深入,工业相机业务在公司营收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

镜头多为定制化选择,奥普特已初步实现自产。由于镜头的型号与相机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厂商往往选择镜头与相机 同步开发。工业镜头分类众多,如:按照对应的相机可分为面阵镜头和线扫镜头、按照焦距可以分为定焦镜头和远焦 镜头等。不同的镜头需要根据应用场景定制化选择,且价格差异较大。目前奥普特在镜头领域已实现一定程度自产, 主要包括 Coloretto /Grampus 系列线扫镜头、Cobra /Dolphin 系列定焦镜头、变倍镜头。其中远心镜头由于用量小, 规格多,不利于规模生产,因此为纳入自产范围。2017-2021 年公司镜头毛利率维持在 65%左右的较高水平。

低端镜头国产化率高,但高端镜头仍由海外巨头垄断。海外巨头拥有几十年的技术沉淀,在 2008 年以前基本垄断国 内市场,例如:德国施耐德、卡尔蔡司、日本 Moritex 和 KOWA。但随着国内消费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也 逐步发展并在低端镜头领域不断发展并快速实现国产化,如普密斯、东正光学、凤凰光学等在低端镜头具有一定的竞 争力,但目前高端镜头的垄断格局依然未变。 机器视觉在手机的生产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手机生产的检测过程中,机器视觉可进行耳机孔定位、PCB 板锡焊 检测以及芯片缺陷检测等人工难以完成的工序,以更好地保障手机生产质量,目前已经是世界主流厂商在生产过程中 的检测手段。

奥普特深度绑定 A 客户,供应链壁垒较高。在 3C 电子领域,奥普特于 2010 年进入苹果供应链体系,2017-2019 年 苹果均为奥普特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分别为 17.31%/27.24%/26.00%。此外,奥普特产品还应用于华为,谷歌, OPPO 等全球知名企业的生产线中。苹果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认证体系,对供应商资质认证时间较长,认证标准 严格,对供应商的技术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均有较高要求标准。因此,苹果公司的合格供应商进入壁垒 较高。此外,奥普特与苹果公司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的产品线覆盖手机、平板和耳机等各种产品,双方的合作 已有广泛而深厚的基础。

2、软件:底层算法库是未来行业胜负手,公司为国内少数拥有独立算法库的企业

视觉控制系统门槛较高,底层算法基本由海外品牌垄断。视觉控制系统是将光源,镜头,相机等处理过的信息进行分 析处理,并最终实现机器视觉方案的特定功能,相当于人的视觉皮层和大脑中与视觉神经相关的部分。其技术核心是 图像处理软件,通过算法完成对目标物体的识别,定位,测量,检测等功能;独立的底层算法对于算力有着极高的要 求,因此具有极高的技术门槛极高。根据赛迪智库测算,视觉控制系统的单品价值占 37%,是机器视觉单品中价值量 最高的环节,同时起到了将硬件数据赋能到下游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外国企业占据市场领导地位,奥普特为国内少数拥有独立算法库的企业。由于独立底层算法需要较大的研发投入与较 长的研发周期,深度学习的实现难度较高,国内企业的机器视觉软件一般建立在 OpenCV 等开源算法库或者 Halcon、 Vision Pro 等第三方商业算法库上,因此毛利率普遍不高。目前国内仅有奥普特、海康视觉和创科视觉等极少数企业 拥有独立的底层算法库。

奥普特视觉控制系统产品已实现成熟应用,有望基于新算法特性实现弯道超车。2020 年公司成立奥普特研究院及国 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且在该领域有一系列大型研发项目,其中部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技术水平可达到国家领先。 奥普特的视觉控制系统包括视觉处理分析软件和视觉控制器。其中,视觉处理分析软件产品包括 Sci Vision 视觉开发 包和 SciSmart 智能视觉软件;在公司重点发展的深度学习领域,公司自研的深度学习算法库平台 Sci Deep Vision, 拥有领域自适应、小样本学习和知识迁移等领先技术,集 20 余项关键功能于一体,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能够大幅 提升公司产品的性能与应用场景。

交互性良好是产品的主要优点。奥普特自研的视觉软件 SciSmart 其主要优点包括: 操作简单、交互自然:产品可实现对实物照片进行拖拽完成检验,这在电子制造领域尤其具备显著优势,可以帮 助使用者不用理解工业流程即可完成参数调整,交互更加容易,结果呈现更加自然。 降低编程门槛,缩短开发周期:SciSmart 采用图形化编程替代传统的代码编程,大大降低了编程门槛,从而达 到简单易上手,缩短项目开发周期。 产品功能全面,支持主流品牌数据交互:新开发的 SciSmart3 具有更加丰富的功能模块,集定位,测量,检测等 多种应用场景于一体,同时具有更加高效的非标化定制能力。此外产品兼容市面上可见的主流相机品牌和 GeniCam 协议。支持串口、TCP 等多种通讯模式及主流的通讯协议,能够很好的实现与其他品牌产品间的数据 交互。支持自定义用户运行界面。

3、下游应用:从传统 3C 拓展至新能源等领域,已成功切入重点客户

锂电池产能规模持续扩张,预计 2020 到 2025 年实现高速增长。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数据,中国锂电池产能规 模持续扩张,2021 年达到 327GWH,同比增长 128.67%,而 2022 年产能规模预计将突破 600GWH,直到 25 年实 现 CAGR+79.6%的产能扩张。

在锂电池市场持续火热的背景下,业内企业纷纷大幅扩产,其中蜂巢能源规划到 2025 年产能 CAGR+165.91%为增 幅最大企业,而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已经具备较大体量的企业也规划了 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机器视觉在锂电池生产中的质检环节起重要作用。当下锂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更多的安全隐患也随之 暴露,这使得厂商对于产品缺陷检测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因此在锂电池增产的同时,为了提高检测效率与精准度, 使用视觉检测设备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机器视觉在前段与中段生产中各关键工序的缺陷检测得以被大量应用。

机器视觉检测锂电池相比人工具有显著优势,奥普特产品已实现成熟应用。相较于人工识别,排除了电池检测结果受 检测人员主观意愿、情绪、视觉疲劳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信度高。且在诸多场景中具有十分显著的精准度优势,例 如:涂布机检测:1)检测涂料区两侧的留白宽度;2)检测单双面的留白对齐度。 卷绕机检测:1)负极、正极到薄膜的距离;2)正负极距离;3)精度±0.1mm。 入壳机检测:1)负极极耳方向检测;2)负极绝缘片检测;3)负极极耳位置检测。 极片检测:白斑、压痕、表面褶皱、暗块、表面气泡等。 目前奥普特的机器视觉整体方案已成熟应用于锂电池生产检测中的多个环节,其中在极片和极耳的检测中,可实现速 度达到 120 米/分钟,检测瑕疵种类超 15 种。

奥普特顺利切入头部客户,新能源业务高速增长。奥普特作为机器视觉领先企业,在 2016 年开始布局新能源业务, 2017 年起陆续切入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和蜂巢等锂电池头部企业开始供货;在 2021 年公司新增前五大客户中 有三位来自新能源行业。奥普特同期新能源业务也实现快速增长,2017-2021 年 CAGR+54.73%,而 2022H1 同比增 长达到 132.46%,预计未来将会长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国内锂电各终端产能持续放量,有望开启第二增 长曲线。

率先入局新能源,先发优势显著。相比于国内同行企业,奥普特率先入局新能源行业,成功切入头部客户,新能源营 收占比持续上升,在 2022Q3 公司新能源业务增速领跑同行,稳居国内机器视觉行业布局新能源的第一梯队。在客户 端:由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对供应链合作企业财务审查较为严格,且认证周期较长,而公司在资产周转率、偿 债能力等关键指标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具备先发优势,因此客户壁垒较为显著。

半导体在研项目进展顺利,可应用场景丰富。奥普特积极布局半导体领域的应用,目前共有六项相关在研项目,均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两项实现量产,其余均完成或在测试阶段。且公司产品多应用于半导体生产关键领域,生产环 节包括晶圆生产、芯片封装以及芯片测试工序;具体场景包括脏污检测,IC 芯片定位组装和硅片表面缺陷检测等。根 据公司公告,2021 年半导体业务同样有较大增幅,整体进展较为顺利。

4、对标基恩士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模式,随着下游应用拓展及份额增长,公司未 来成长空间广阔

康耐视与基恩士为世界领先的机器视觉巨头,起步时间早发展迅速,目前共占据了全球一半的市场份额。 康耐视创立于 1981 年,产品集中于工业相机与视觉控制系统,其下游应用十分广泛,包括消费电子,汽车,食 品饮料,制药与医疗设备等。 基恩士创立于 1974 年,产品覆盖机器视觉全产业链,是全球综合性的自动化产品供应商。其直销网络覆盖全球 超过 46 个国家和地区,2001 年首次在中国设立销售网点,全球范围内其客户超过 25 万。 对比来看,基恩士选择产品全产业链覆盖策略,康耐视则是重研发和销售、轻生产的发展战略。

奥普特对标基恩士模式,全产业链覆盖产品提供解决方案。从产品布局来看,奥普特对标基恩士模式,覆盖全产业链 上下游产品,并可以进一步为客户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其产品覆盖全产业链,具有较强的配套销售能力与非 标化定制能力。从基恩士的产品矩阵来看,奥普特均有同类型的产品并且占据价格优势;前者主要服务于高端市场, 而奥普特目前已在国内中低端实现突破。

受益于下游应用范围持续扩展,机器视觉行业具备“长坡”的性质。机器视觉行业经过多年发展,技术及下游应用持 续拓宽,营收来源较为分散且受单一领域影响较小。从早期的生产传感器用于工业产品检测,到现在已发展至汽车、 医药、光伏等行业,涉及技术也从检测扩展至定位、拍照和测量等。受益于下游应用及技术的持续拓展,机器视觉行 业规模及龙头企业营收实现多年稳定增长。

基恩士、康耐视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从 2006 年至 2021 年营收实现多年稳定增长,基恩士营收从 20.29 亿美元增长 至 63.66 亿美元,CAGR+7.92%;归母净利润从 6.39 亿美元增长至 25.57 亿美元,CAGR+9.69%;同期康耐视营收 从 2.26 亿美元增长至 10.37 亿美元,CAGR+10.69%;归母净利润从 0.4 亿美元增长至 2.8 亿美元,CAGR+13.86%。 相比之下奥普特成立较晚,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成长空间广阔。2017-2021 年公司营收从 3.0 亿元增长至 8.7 亿元, CAGR+30.5%;同期归母净利润从 0.76 亿元增长至 3.03 亿元,CAGR+41.3%。公司在规模上与国际领先企业差距 较大,但扩张迅速未来可期。

行业壁垒持续提高,“厚雪”特质不断强化。机器视觉企业通常在技术+客户壁垒上对新进入者形成挑战: 技术壁垒:机器视觉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计算机科学、神经生物学和机械自动化等多学科,技术具有 范围广、要求高、迭代快的特点。当前机器视觉正从 2D 识别向 3D 发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与机械自动化的制 造技术相融合是当下趋势,这些技术具有迭代快、风险高的特点。头部企业凭借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抗风险能 力,快速开发出高品质的新产品抢占市场。 客户壁垒:3C 电子对生产工艺的精细度及技术含量均要求较高,且锂电池下游涉及到安全隐患问题,对相应机 器视觉检测设备的专业性要求同比 3C 电子更高。因此下游客户在供应商选取上较为谨慎,对企业的品牌形象、 财务指标以及管理流程等均有较长时间和较高标准的考核。因此已进入供应体系企业与客户合作关系较为稳固, 新进入者面临较高客户壁垒。 中国在基恩士、康耐视营收的重要来源,市场潜力不断发掘。2017-2021 年基恩士在中国市场营收从 6.8 亿元提升至 12.9 亿元,占比从 11.7%上升至 16.33%,同期康耐视在中国市场营收从 38.4 亿元增长至 68.6 亿元,从 13.77%增 长至 18.85%,二者的中国市场营收均实现了稳步增长。

目前头部企业康耐视、基恩士凭借先发优势,已具备专业的研发团队和经验丰富的销售队伍,已在技术与客户方面铸 造较高壁垒,且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品牌地位,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但随着中国市场的需求潜力不断释放,奥普特凭 借本土优势有望通过国产替代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