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之后不写诗?原作者50年前反思:我可能错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奥斯维辛是什么意思 奥斯维辛之后不写诗?原作者50年前反思:我可能错了

奥斯维辛之后不写诗?原作者50年前反思:我可能错了

2024-07-12 00: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 环球交叉点

昨天,《长江日报》发了篇评论,引发热议。除了不合时宜地比较“武汉加油”与“风月同天”,结尾处的一句引用,更引来众多批判。“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

为什么大家批评这一引用?这句话本身又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就来啰嗦两句。首先纠正一下,“残忍”一词翻译得不太准确。这句话的德文原文是:Nach Auschwitz ein Gedicht zu schreiben, ist barbarisch。翻译过来应该是: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这句话的作者是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

不过,据说他一辈子的学术成果,都不及这句话出名。此句最早出现在1949年的《文化批判与社会》一文当中。要理解这句话,自然要放在上下文中去读一读。这段话的全文是:“社会越是成为总体,心灵就越是物化,而心灵摆脱这种物化的努力就越是悖谬,有关厄运的极端意识也有蜕变为空谈的危险。文化批判正面临着文明与野蛮的辩证法的最后阶段: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这也是对这样一种认识的侵蚀:今日写诗何以是不可能的。绝对的物化曾经把思想进步作为它的一个要素,而现在却正准备把心灵完全吸收掉。只要批判精神停留在自己满足的静观状态,它就不能赢得这一挑战。”大家都能准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吗?反正我读了三遍,只能说因为看不懂我都无法节选,只能整段复制了,这哲学家说话吧,的确是蛮有深度的。

别说你我看不真切,由于此段所表达的意思相当晦涩,学者们也是仁者仁见智者见智。美国批评家斯坦纳的理解是,诗人是该言说还是沉默,语言能否满足他的要求,这才是真正的问题。英国学者布衣的理解是,无法找到语句表达奥斯维辛那机械化了的,没有灵魂的,大工业方式的残忍。此外,诗歌是欢娱和美的产物。因此,集体屠杀无法以诗歌表现。额。。。。。。。看完学者们的解释,怎么似乎还是有点云里雾里。

媒体上还有更通俗的解释:并不是诗歌本身是残忍的,而是一个写诗的灵魂,要经历他们所曾经历的磨难,去感受那些磨难,让语言经历洗礼。Anyway,如何解释先放一边。阿多诺的这句话其实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最大的反证,来自于具有犹太血统的德国诗人——保罗·策兰。

1948年,策兰发表了《死亡赋格》一诗,这首诗以奇谲的隐喻、冷峻的描写、沉郁的反讽,描摹出纳粹集中营里犹太囚犯的痛苦和悲惨的命运,从而强烈控诉了纳粹的邪恶本质。节选几句如下:“清晨的黑色牛奶 我们在傍晚喝它我们在正午喝 在早上喝 在夜里喝我们喝呀我们喝我们在空中掘一座墓 那里不拥挤”诗歌发表之后,震动德语诗坛。甚至有评论说,策兰的《死亡赋格》,是对阿多诺的“名言”的最好回应。策兰本人也呼吁说,诗歌和文化应该要回应不可避免的厌世状态,也就是说,奥斯维辛之后,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作。

由于争议颇多,阿多诺不得不几度解释了他的“名言”,并最终做出修正。1966年,他在自己的代表作《否定的辩证法》一书中写道,“长期受苦更有权表达,就像被折磨者需要叫喊。因此关于奥斯威辛之后不能写诗的说法或许是错的。”

“darum mag falsch gewesen sein, nach Auschwitz liesse kein Gedicht mehr sich schreiben。”

——Theodor W。 AdornoNegative Dialektik(1966)

由此看来,引用意思晦涩且充满争议的“名言”,必须慎之又慎。

当然了,最后再说一句,人们批评《长江日报》的引用,重点在于如此类比极其错误。奥斯维辛是波兰西南部的一个小镇。1940-1945年间,纳粹德国在这里修建了二战期间的最大的集中营。在这个“臭名昭著”的集中营里,数百万人被囚禁被折磨,约110万人遭遇黑手,悲惨遇难。因此,奥斯维辛集中营又被称为“死亡工厂”。用人类历史上最惨痛和最耻辱的事件来做类比?简直就是荒谬至极!

本文作者系新浪国际旗下“地球日报”自媒体联盟成员,授权稿件,转载需获原作者许可。文章言论不代表新浪观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