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终极战役:围攻奥斯曼帝国前首都埃迪尔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奥斯曼帝国的领土面积是多少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终极战役:围攻奥斯曼帝国前首都埃迪尔内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终极战役:围攻奥斯曼帝国前首都埃迪尔内

2023-12-29 19: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穆罕穆德五世

这次局势下,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黑山四国受到鼓舞,准备联合起来(组建了所谓的巴尔干同盟)对昔日的宗主国下手。

1912年10月8日,黑山向奥斯曼帝国宣战,10月14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也共同对土耳其帝国发出最后通牒,所谓和平条件十分屈辱。奥斯曼帝国无法容忍昔日臣属的忤逆,于三天后向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宣战,第二天,巴尔干同盟成员希腊也向奥斯曼帝国宣战。至此,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全面打响。

巴尔干战争中的土耳其士兵

奥斯曼土耳其虽拥有昔日帝国的威名,但此时已经虎落平阳。它在巴尔干地区能动员的总兵力约为43万人,而巴尔干联盟中,仅保加利亚出动的军队就达45万人,整个联军总兵力达75万人左右,对比相当悬殊。加之列强中仅德国对奥斯曼帝国较为友善,其余大国均不愿干预,很快,奥斯曼军队便开始节节败退,丢失大片领土。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围攻埃迪尔内

面对北、南、西三线作战,奥斯曼帝国军队不得不采取了某种“空间换时间”的策略,主动放弃了一些领土。但除了首都伊斯坦布尔以外,帝国欧洲部分还有一座历史名城是无论如何不能主动放弃的,那就是帝国曾经的首都——埃迪尔内(Edirne)。

我在2019年夏天拍摄的埃迪尔内塞利米耶清真寺

如今的埃迪尔内,是土耳其埃迪尔内省省会,也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边境城市(距离保加利亚15公里,距离希腊约5公里)。我在2019年夏天造访过这里,干净、美丽、淳朴的中等城市(市区人口不到20万),古迹众多,游人却相对稀少。很多国人恐怕未必听说过埃迪尔内的大名,它还有一个显赫的拉丁语名字——阿德里安堡(Hadrianopolis),因为兴建这座城市的人正是罗马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哈德良(117年-138年在位)。378年,改变罗马帝国历史进程的阿德里安堡战役爆发于此,这里也是罗马皇帝瓦伦斯殒命之处。

对土耳其人而言,埃迪尔内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政治意涵,因为在1453年夺取君士坦丁堡之前,埃迪尔内曾长期作为帝国的首都(1365-1453年)。这里有土耳其旧皇宫、皇家陵园,还有土耳其伟大建筑师科查·米马尔·希南16世纪的代表作——塞利米耶清真寺。

1912年11月3日,10万保加利亚军队由尼古拉·伊万诺夫(Nikola Ivanov,1861-1940)将军率领,兵临埃迪尔内城下,惨烈持久的埃迪尔内大围攻打响了。尽管他们携带了多达424门火炮,却沮丧地发现埃迪尔内是块不折不扣的硬骨头。土耳其守军约有55000人,火炮340门,主将为阿卜杜拉帕夏,副将为苏库鲁帕夏。虽然兵力、火力都处于劣势,但因为埃迪尔内的重要性,奥斯曼帝国斥巨资打造了复杂、牢固的城防体系,并且特意聘请德国军事专家设计、指导,号称固若金汤。

保加利亚人尝试发起强攻。埃迪尔内的城防工事设计严密合理,多层工事可以互相提供交叉火力掩护,并布置了大量火炮。土军士气高昂,保加利亚人在强攻中损失惨重,不得不放弃速战速决的想法,转而挖掘战壕,开启了长期围困。

土耳其埃迪尔内主将阿卜杜拉帕夏

11月6日,战场风云突变。47000名塞尔维亚士兵在斯泰帕·斯特潘诺维奇(Stepa Stepanović,后晋升为塞尔维亚陆军元帅)将军领导下以急行军速度抵达埃迪尔内,加入了保加利亚盟军的战斗。他们还带来了72门火炮与大量给养。

开赴埃迪尔内战场的巴尔干联军火炮部队

斯特潘诺维奇向尼古拉·伊万诺夫表示将奉他为联军主帅,听候调遣。4万多生力军迅速被派上前线,极大增强了保加利亚部队的实力与士气。巴尔干联军完全掌控了埃迪尔内战场主导权,但土耳其军队依旧顽强坚守阵地,期待中的崩溃并未发生。令双方头痛的惨烈拉锯战不得不开始了。

塞尔维亚部队主帅斯泰帕·斯特潘诺维奇

有些类似于日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绞肉机,保塞联军与土军常常仅仅为了数百米的阵地,便要展开反复争夺。土耳其人拥有德国工程师设计的一流工事,极大地抵消了联军兵力与活力优势。但联军也有自己的“新式武器”——塞尔维亚人第一次在巴尔干大规模运用了机关枪。而联军出动的空军飞机原本只是侦察机,但随着战事吃紧,飞行员们私自在座舱里携带了手榴弹,侦查敌情时顺便投掷到土耳其阵地上。这也是巴尔干地区历史上首度飞机直接参战。虽然破坏并不大,但对土耳其人的心理无疑是种打击。

埃迪尔内大围攻战场示意图

战事从1912年冬一直僵持到了1913年春天。然而,埃迪尔内并没有成为“斯大林格勒”。5个月的战斗中,土耳其军队蒙受了巨大的消耗,战斗力不断下降。3月末,联军统帅们经过商议,决定采取新的战法彻底打破僵局。他们的选择是夜袭。

土耳其炮兵在还击,背后的塞利米耶清真寺隐约可见

3月24日,筹划已久的夜袭开始了。盟军为此做了精心准备:参与夜袭的精锐部队在攻击前,所有的枪炮全部盖上了遮布避免反光,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专门组织的一批轻装炮兵以骡马拉载,跟随第一线突击步兵行动,随时提供火力支援;攻击前盟军还采用了当时的高科技手段——全面干扰土耳其军的无线电通讯,使得后者遭遇夜袭后指挥陷入了混乱。

最终,联军的夜袭获得了奇效。3月24日晚,经过彻夜战斗,他们成功夺取了埃迪尔内全部外围工事。第二天他们继续野战,顺利突破了埃迪尔内城防。(参见“埃迪尔内大围攻战场示意图”城内的两只红色剪头。)3月26日清晨,苏库鲁帕夏发掘保加利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已经涌入城内,为了保住麾下将士的性命,他明智地选择了投降。埃迪尔内失守了。

攻克埃迪尔内城外工事的保加利亚士兵

土耳其人被攻占的炮台。

五个月的漫长战斗,保塞联军付出了伤亡万余人的代价。土耳其方面死伤13000余人。然而,幸存的4万多守军全部沦为俘虏。帝国前首都被攻陷,5万多精锐守军全军覆没,令整个奥斯曼帝国心惊胆战,它已经没有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了。

尾声

随着埃迪尔内的失守,为了保住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帝国不得不屈辱求和。1913年5月30日,在列强见证下,奥斯曼帝国与巴尔干联盟四国签署了《伦敦条约》。土耳其正式放弃除伊斯坦布尔周边地区以外的全部欧洲领土——这意味着它丧失了83%的欧洲领土和69%的欧洲人口,可谓丧权辱国。

1913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的各国疆域,咖啡色为土耳其帝国,埃迪尔内已归保加利亚所有。

奥斯曼帝国日薄西山,而保加利亚王国似乎异军突起。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四盟国中,保加利亚提供兵力约占60%,战果也最为辉煌。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期间,大量新闻记者亲临第一线进行报道,摄影技术和无线电通讯的发展令世界得以在第一时间了解详尽的战况,同时也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的摄影记者

一位英国记者称赞保加利亚说:“不到500万人口的国家,在14天内征集了40万士兵,4周内深入敌境160英里,击败了2000万人口的对手……”

保加利亚的确值得骄傲。而战后该国政府野心膨胀,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激昂,这就为此后的灾祸埋下了种子。

或许有细心的读者会产生疑问:既然保加利亚夺取了埃迪尔内,为何如今它依然归土耳其所有?

这就不能不谈到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观——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昔日亲密盟友因分赃不均反目成仇,大打出手。而奥斯曼土耳其借机开战了绝地反击,苏库鲁帕夏有了一雪前耻的机会,并成功收复了埃迪尔内。

其中的精彩故事,就留待下回分解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