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奥匈帝国是指哪 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

2024-03-22 03: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奥匈帝国(德语:Österreich-Ungarn;匈牙利语:Ausztria-Magyarország)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是由内莱塔尼亚(即奥地利部份)和外莱塔尼亚(即匈牙利部份)共同组成,其创立的法理依据来自《1867年奥匈折衷方案》,1918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而解体。

Quick Facts 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皇室领地以及匈牙利圣史蒂芬王冠领 Die im Reichsrat vertretenen Königreiche und Länder und die Länder der heiligen ungarischen Stephanskrone(德文)A birodalmi tanácsban képviselt királyságok és országok és a magyar Szent Korona országai(匈牙利文), 首都 ...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皇室领地以及匈牙利圣史蒂芬王冠领 Die im Reichsrat vertretenen Königreiche und Länder und die Länder der heiligen ungarischen Stephanskrone(德文)A birodalmi tanácsban képviselt királyságok és országok és a magyar Szent Korona országai(匈牙利文)1867年—1918年[1][2] 奥地利与匈牙利国旗 奥匈帝国纹章(1867年-1914年) 格言:"Indivisibiliter ac Inseparabiliter"“不离不弃”国歌:官方(奥地利)国歌:《帝皇颂》德语:Gott erhalte, Gott beschütze匈牙利国歌:《赞美歌》匈牙利语:Himnusz非官方的民用商船旗(1869–1918)1914年的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奥地利)[3]布达佩斯(匈牙利)常用语言官方:德语、匈牙利语、克罗地亚语 [4] 非官方 捷克语[5]、波兰语、克罗地亚语、罗马尼亚语[6][7]、斯洛文尼亚语、斯洛伐克语、乌克兰语、卢森尼亚语、意第绪语、塞尔维亚语、波斯尼亚语[8][9]宗教罗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逊尼派(1908年后)政府立宪制二元君主国政合国奥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国王 • 1848-1916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1916-1918 卡尔一世/查理四世 奥地利首相 • 1867-1871 弗里德里希·费迪南德·冯·贝斯特(首)• 1918 海因里希·拉马西(末) 匈牙利宫相 • 1867-1871 卡尔·威廉·菲利普(英语:Karl Wilhelm Philipp)(首)• 1918 亚诺斯·哈迪克(英语:János Hadik)(末) 立法机构奥地利帝国国会匈牙利王国议会• 上议院奥地利贵族院匈牙利贵族院• 下议院奥地利众议院匈牙利众议院历史时期普奥战争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1867年折衷方案 1867年3月1日• 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1918年10月28日• 斯-克-塞国独立 1918年10月29日• 塞尔维亚吞并伏伊伏丁那 1918年11月25日• 解体 1918年[1][2]11月11日• 解体条约1 1919年及1920年 面积1910年[10]676,615平方公里1914年676,615平方公里人口• 1907年 48592000• 1910年[10] 51390223• 1914年 52800000 货币莱茵盾奥匈帝国克朗(1892-1916) 前身 继承 奥地利帝国 匈牙利王国 德意志-奥地利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罗马尼亚 西乌克兰 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 意大利王国 塞尔维亚王国 巴纳特共和国 今属于    奥地利 波黑 克罗地亚 捷克 匈牙利 义大利 蒙特内哥罗 波兰 罗马尼亚 塞尔维亚 斯洛伐克 斯洛维尼亚 乌克兰 1)《圣日耳曼条约》签于1919年9月10日;《特里亚农条约》签于1920年6月4日。Close

奥匈帝国的皇室为哈布斯堡王朝,其宪法也明确将奥地利和匈牙利定义为两个平等的主权国家,但国际社会普遍视奥匈为同一国。奥匈两国的地方政府在立法、司法、行政、海关、铸币、护照和用词等领域上均享有近乎独立的自治权,唯独税收、外交和国防这三项事务需要统一上交给中央政府管理。

以经济方面的国力来说,奥匈帝国是19-20世纪的列强之一,超越了当时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它的版图横跨中欧、东欧和南欧,面积为欧洲第二大,仅次于俄国[11][12];人口为欧洲第三多,稍逊于俄罗斯和德国;其家用电器、照明设备以及发电机装置的出口量也能达到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之后[13][14];机械制造业体系是世界第四强,仅低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尤以军火工业最为发达[15]。

奥匈还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国内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超过人口的50%,故奥匈的12个民族代表需要时刻聚在一起才能决定国家的事务该怎么做。在奥匈刚成立时,欧洲的民族主义就已经发展得风起云涌且纠纷不断,奥匈统治下的各个民族也都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理论。民族众多代表语言也多,而奥匈并无一个全国通用的标准语,两个奥匈国民如果不是同一民族的话就无法用语言沟通,导致士兵们在战争时也经常听不懂上级的指令,这成为了该国军力低下的主因。虽然奥匈在民族问题上举步维艰,但在它存续的50年间,整个国家都在努力开创多元化的生活环境给各族国民享用,这使得奥匈的经济飞速发展,不仅早早实现了近代化,还让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

在政治和外交上,奥匈的海外殖民成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在中国天津有一块奥租界(曾计划殖民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但尚在初始阶段就解体了。)。不过奥匈一直坚定的和德国站在一派,两国在各种方面的互补性极佳,使得德国也愿意在军事上协助奥匈。这加速了欧洲列强们在结盟上的两极分化,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扩展成三国同盟,形成亲德奥意和英法俄这两大阵营,间接酿成第一次世界大战。1908年,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16],为帝国存在期间少有的领土扩张,酿成波斯尼亚危机[17],间接为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埋下祸根。事件中,皇太子约瑟夫·斐迪南大公被19岁的塞尔维亚王国[18]的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杀,此举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匈帝国最终于1918年因为一战战败而解体,进而灭亡。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而在奥匈帝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国家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等;亦有部分领土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继承[19]。

国名 正式名称: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皇室领地以及匈牙利圣斯蒂芬王冠领(德语:Die im Reichsrat vertretenen Königreiche und Länder und die Länder der heiligen ungarischen Stephanskrone;匈牙利语:Birodalmi tanácsban képviselt királyságok és országok és a magyar Szent Korona országai) 清朝官方对奥匈帝国的译名:奥斯马加(为匈牙利语Ausztria-Magyarország之音译) 建立 起因 主条目:1867年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

1867年2月建立奥匈帝国的原因是民族主义,在此之前,奥地利帝国(1804年-1867年)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而且是能凌驾于普鲁士之上,左右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步伐的中欧霸主。虽然德国地区和意大利地区从来就不是奥地利的领土,但是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一直透过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以及作为德意志邦联的永久主席国的方法来完成它在德国和意大利的霸权,与此同时,当时的匈牙利、捷克、克罗地亚和罗马尼亚也在奥地利的版图之内[20]。

但是到了19世纪中叶,奥地利帝国的国力被大幅削弱,1859年的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使奥地利丧失了米兰和伦巴第-威尼斯这两个地区,也让意大利名正言顺的统一;1866年的普奥战争迫使它被排除于德意志邦联之外,除了奥地利自己,其馀德意志小国均被普鲁士王国收入了北德意志邦联之中;俄国的小波兰地区,和被法国保证中立的瑞士也不再听从哈布斯堡皇室的指挥。

当奥地利帝国的外交环境遇到巨大的失败之时,其国内的匈牙利王国也趁机对哈布斯堡皇室发难,想在奥地利国内一片混乱之际获取独立。匈牙利的马扎儿民族是奥地利帝国中人口第二多的民族,而且它的面积就占了帝国的约二分之一,匈牙利的军事贵族们对帝国的众多非德意志人地区宣传民族主义思想,造成了空前的叛乱。其实匈牙利人在此前就已经对奥地利表示过抗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奥地利在俄罗斯帝国的支持下对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镇压,前一代奥皇斐迪南一世在这场革命中甚至以“主动退位”的形式来保全自身的名誉。

匈牙利的特殊性

面对性格剽悍的匈牙利军人,也为了防止这么一个威胁性强的国家脱离奥地利独立,新皇弗朗茨·约瑟夫选择与匈牙利谈判,寻求一个可以符合匈牙利军事贵族和奥地利皇室利益的解决方案[21]。一些奥地利的政府官员劝告弗朗茨·约瑟夫不该这么做,因为只和匈牙利谈的话,无疑会让奥地利的其他的少数民族们寒心,弗朗茨也担心一个自治权太高的匈牙利会引起不良后果,让少数民族认为奥地利过于软弱。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少”数民族并不代表他们的民族数量真的很少,而是指无法像主流民族一样拥有平等参政权的民族,在当时的奥地利,除了匈牙利人之外第二大的少数民族是斯拉夫人,包括波兰人、乌克兰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

为了建立一个让各方代表都满意的政府,奥匈的议员们提出了以下各种解决方案,其中顺序为帝国内地位高低的排序[22][23]:

二元帝国方案一(德意志人+匈牙利人) 三元帝国方案一(德意志人+匈牙利人+捷克人,安德拉西设想的方案) 三元帝国方案二(德意志人+匈牙利人+所有斯拉夫人,费迪南大公设想的方案) 五元帝国方案一(德意志人+匈牙利人+捷克人+克罗地亚人) 五元帝国方案二(德意志人+匈牙利人+奥地利帝国境内捷克人与波兰人+匈牙利帝国境内克罗地亚人与罗马尼亚人) 七元帝国方案一(德意志人+匈牙利人+捷克人+克罗地亚人+波兰人+罗马尼亚人+塞尔维亚人) 七元帝国方案二(德意志人+匈牙利人+捷克人+波兰人+克罗地亚人+罗马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和乌克兰人等所有其馀民族)

以上这些方案,除了第一种,其馀都因为匈牙利人的阻挠而无法实现。奥地利人虽然不喜欢匈牙利一家独大,但他们也担心给予太多民族自治权的话会控制不住局面,让其他少数民族更有金钱和时间去进行独立运动;而匈牙利人则担忧其他民族会把自己和奥地利人的权力瓜分走,让匈牙利人自己在革命中流的血被别的民族免费窃取。同时,弗朗茨·约瑟夫也是一名保守主义者,他非常重视在从玛利亚特蕾莎时期就开始的奥匈友谊,况且匈牙利的贵族几乎和军事将领重合,不拉拢这些人的话,造成的镇压成本过高。在谈判中,匈牙利的军事贵族们对已经到手的利益寸步不让,明确表示只肯接受一个他们自己与奥地利之间的二元结构。

于是,在万般妥协之下《1867年奥匈折衷方案》出台,一个围绕著奥地利-匈牙利的特殊二元制国家得以诞生[24]。为了安抚匈牙利军事贵族们还很强烈的反奥情绪,奥皇特地前往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加冕,根据马扎尔游牧民的传统仪式来登基为匈牙利国王,还在仪式中公开宣布了匈牙利王国可以拥有近乎独立的主权。此后,布达佩斯就设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议会,这个议会可以自由立法,其法律可以畅通无阻的在圣史蒂芬王冠领中执行,且可以无视奥地利方面的法律。除了上述的匈牙利军事贵族,其他有钱的市民阶层、学者、艺术家、音乐家、甚至工人阶级都可以在议会中享受民主制所带来的好处;而克罗地亚王国因为其特殊历史原因,也可以拥有一个其独立于匈牙利的第三议会;而匈牙利境内其他少数民族,例如罗马尼亚人、斯洛伐克人、塞尔维亚人和乌克兰人,他们的待遇则比旧奥地利帝国时期的更差,基本在政治上无权。

外交政策转向及吞并波斯尼亚 主条目: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外交部长经常进行磋商,奥匈帝国的各类外交政策也需要他们两人的共同同意[25]。

奥地利部分和匈牙利部分地区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态度也稍不相同。布达佩斯的政治家非常害怕帝国的扩大会使得匈牙利选民的比例和影响变小,因此选择谨慎扩张的道路;而奥地利方面则希望透过经济殖民的方式控制前哈布斯堡领土[26]。虽然奥利和匈牙利的外交政策时常不合,但帝国的中央政府与德国在1879年结成德奥同盟、与义大利在1882年结成三国同盟,则同时受到奥匈两政府的欢迎,因为这可以方便奥匈对付来自俄罗斯的威胁。由于德国的前身普鲁士,并没有对奥匈帝国的前身奥地利帝国要求过割地赔款,加上奥匈将俄罗斯看作最大威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奥匈更加喜欢和德国人结盟。

第一任匈牙利人的首相安德拉西为了解决奥匈在意大利的领土缺失,调转矛头,将侵略的目标转移至孱弱的奥斯曼帝国身上。奥斯曼土耳其在此时已经被欧美戏称为“欧洲病夫”,是一块巨大的权力真空地带,故奥匈想取奥斯曼而代之,让自己成为巴尔干半岛的新主人。按照《1878年柏林条约》,奥匈帝国于1878年8月占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在统治了三十年后,于1908年10月正式并入帝国。这块叫作波斯尼亚地方最终成为奥匈共管的“直辖领”,税收会直接交给中央政府的财政部,奥匈双方的政府都没办法动到税款。为解决这个复杂的情况,一些维也纳的政治家考虑将这块地区与帝国南部的克罗地亚、以及南斯拉夫人的居住地合并,升级为帝国的第三个组成部份,以法兰兹·斐迪南大公最为积极[27]。他这么做的原因是当地的克罗地亚人更加亲近奥地利,而非匈牙利,组成三元帝国的话可以变相削弱匈牙利的权力。

不过,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的这一举动也造成它和俄罗斯的严重对立,自誉为东正教的守护者,又想光复君士坦丁堡的俄罗斯帝国从此再也无法修复和奥匈的关系,之后两国就在巴尔干半岛上展开了长期的外交博弈。最终,德意志帝国也在此冲突中屡屡偏袒奥匈,促使俄国更加依赖和法国联盟来面对德奥同盟,间接引出第一次世界大战[28][29]

大事记 主条目:奥匈帝国大事记 1867年:奥匈帝国妥协。加利西亚和克罗地亚的自治。 1878年:奥匈帝国获得土耳其占领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领土(直至 1918年)和新帕扎尔领土(直至 1908年)。 1879年:奥匈帝国与德意志帝国结盟。 1882年:意大利加入同盟。 1897年:奥地利实行普遍的、间接的男性选举权。 1907年:所有24岁以上男性的直接男性选举权在奥地利生效。 1907年:奥地利第一次直接普选选举。 奥地利和匈牙利之间的新妥协。 1908年: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1912年: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结成联盟对抗奥匈帝国。 1914年: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在萨拉热窝被波斯尼亚塞族恐怖分子暗杀。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引发了连锁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5年:奥匈帝国宣布愿意割让的里雅斯特地区。 英国、法国、俄罗斯和意大利之间秘密签署了《伦敦条约》:意大利改变立场,以获得的里雅斯特作为激励。 1916年:在战争中,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在统治 68年后去世。 1917年:新皇帝查理一世试图与法国单独讲和,但没有成功。 1918年:卡洛斯向德国吉列尔莫二世发出电报,宣布联盟结束。 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宣告成立。 10月31日,匈牙利分离。 11月3日,奥匈帝国与同盟国停战。 11 月 7 日,波兰共和国宣告成立(获得奥地利加利西亚地区)。 11月16日,匈牙利共和国宣告成立。 12月1日,帝国南部地区与塞尔维亚和黑山合并,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王国。 12 月 24 日,罗马尼亚接收特兰西瓦尼亚领土。 1919年:圣日耳曼条约和特里亚农条约签订后,奥匈帝国彻底解体。 政府结构

奥匈帝国有三个不同的政府:奥地利政府匈牙利政府和一个位于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匈牙利和奥地利各有各自的议会和自己的首相。皇帝的权力理论上是至高的,但实际上是有限的。皇帝的中央政府负责陆军、海军、外交和对外贸易。奥匈帝国内的一些地区如加利西亚和克罗地亚享受特别地位,它们拥有自己的特殊政府形式。

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地区的共同政府由一个共同部长会议组成,这个共同部长会议的成员包括三个部长(财政、军事和外交),两个地区的首相[30],一些大公和皇帝本人。

两个议会各派出一个代表团,各六十人分别对共同部长会议的财政计划及其他议案讨论,这样每个地区政府对共同政府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过总括来说,议会的联席是没有甚么真正的权力,因为它仅能互相提出照会,在奥、匈两代表团两次照会均无法达成共识时,才分别进行表决,由始至终它都不能对中央的事务进行共同辩论及质询。

行政上,最终共同政府的部长仅对皇帝负责,而非议会及人民,而皇帝本人有权对外交和军事政策作最后决定。两个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权力交叉往往导致摩擦和低效率。尤其军队在这方面受到阻碍。尽管军事是中央政府的职权范围,但奥地利和匈牙利政府有“征兵、提供驻扎地、运输和补给,以及负责军队人员民事的和非军事事务的责任”。因此每个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决定有很强的影响力,而每个地方政府都使用每一个机会来扩大它们自己的权力。

两个地区之间奥地利部分占总人口的约57%以及主要经济资源。从1867年开始两个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最大的争执是关于每个政府向中央政府交纳多少费用的问题。在帝国组成初期,奥地利部份负担帝国总体开支百分之七十,匈牙利部分负担百分之三十。这个问题每十年进行一次协商,而每次协商都造成很大的争议。尤其是从1900年代中开始(1906年4月)匈牙利的议会中民族主义者占多数和组织政府开始,这个争议问题造成了一个持久性的宪法危机。1907年10月和1917年11月,这个问题在一个“始终如旧”的基础上暂时获得解决,匈牙利负担比率仅上升到36.4%。[31]

领土 Quick Facts 奥匈帝国正式名称 ... 奥匈帝国正式名称 汉语: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地以及匈牙利圣斯蒂芬王冠领 德语:Die im Reichsrat vertretenen Königreiche und Länder und die Länder der heiligen ungarischen Stephanskrone 匈牙利语:A birodalmi tanácsban képviselt királyságok és országok és a magyar Szent Korona országai 义大利语:I Regni e le Terre rappresentate nel Concilio Imperiale e le Terre della Corona di Santo Stefano 英语:The Kingdoms and Lands Represented in the Imperial Council and the Lands of the Holy Hungarian Crown of Saint Stephen Close 领土构成

奥匈帝国建立在1867年折衷方案使匈牙利脱离奥地利、恢复独立国格的基础之上。为了回避这一事实,帝国发明了“内莱塔尼亚(Cisleithanien)”和“外莱塔尼亚(Transleithanien)”两个术语,分别指代奥地利和匈牙利。这两个术语得名于两国国界的莱塔河,位于维也纳东南方。

奥地利或内莱塔尼亚的正式名称为“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皇室领地(Die im Reichsrat vertretenen Königreiche und Länder)”,由奥地利世袭领地(Österreichische Erblande)、波希米亚王冠领地(Länder der Böhmischen Krone)、达尔马提亚王国、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王国、布科维纳公国组成,其中奥地利世袭领地和波希米亚王冠领地又细分为若干部分。内莱塔尼亚的领土如今分属奥地利、捷克、波兰、乌克兰、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黑山、意大利等国。

匈牙利或外莱塔尼亚的正式名称为“匈牙利圣史蒂芬王冠领(Länder der Heiligen Ungarischen Stephanskrone)”,由匈牙利王国、克罗地亚与斯拉沃尼亚王国、阜姆市组成。外莱塔尼亚的领土如今分属匈牙利、斯洛伐克、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乌克兰、波兰等国。

1902年,帝国在中国开辟天津奥租界(Konzession von Tientsin),是帝国唯一的海外属地,1917年被北洋政府收回。

1908年,帝国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设为奥地利和匈牙利共管区域。

另外,1878至1908年间,帝国占领并实际统治了奥斯曼帝国的波斯尼亚和新帕扎尔两地。

奥匈帝国行政区划 奥匈帝国内的王国及国家:内莱塔尼亚[32]:1. 波希米亚,2. 布科维纳,3. 克恩滕,4. 克雷恩,5. 达尔马提亚,6. 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7. 奥地利滨海地区,8. 恩河以下奥地利,9. 摩拉维亚,10. 萨尔茨堡,11. 上下西里西亚,12. 施泰尔马克,13. 蒂罗尔,14. 恩河以上奥地利,15. 福拉尔贝格;外莱塔尼亚[32]:16. 匈牙利,17. 克罗埃西亚-斯拉沃尼亚;共管区:18.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 行政区划 奥地利(内莱塔尼亚) 奥地利世袭领地(Österreichische Erblande) 奥地利大公国(Erzherzogtumen Österreich),包括 恩河以上奥地利大公国(Erzherzogtum Österreich ob der Enns) 恩河以下奥地利大公国(Erzherzogtum Österreich unter der Enns) 施泰尔马克公国(Herzogtum Steiermark) 蒂罗尔亲王级伯国(Gefürstete Grafschaft Tirol),法理上包括 福拉尔贝格地方(Land Vorarlberg) 萨尔茨堡公国(Herzogtum Salzburg) 克恩滕公国(Herzogtum Kärnten) 克雷恩公国(Herzogtum Krain) 奥地利滨海地区(Österreichisches Küstenland),包括 戈尔兹与格拉迪斯卡亲王级伯国(Gefürstete Grafschaft Görz und Gradisca) 伊斯特利亚侯国(Markgrafschaft Istrien) 的里雅斯特帝国自由市(Reichsunmittelbare Freistadt Triest) 波希米亚王冠领地(Länder der Böhmischen Krone),包括 摩拉维亚侯国(Markgrafschaft Mähren) 上下西里西亚公国(Herzogtum Ober- und Niederschlesien) 达尔马提亚王国(Königreich Dalmatien) 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王国(Königreich Galizien und Lodomerien) 布科维纳公国(Herzogtum Bukowina) 匈牙利(外莱塔尼亚) 匈牙利王国(Magyar Királyság) 克罗地亚和斯拉沃尼亚王国(Horvát-Szlavón Királyság) 阜姆自由市(Fiume Város) 1900年奥匈帝国诸城市之风貌 维也纳Vien 布达佩斯Budapest 布拉格Prag 伦贝格Lemberg 的里雅斯特Trieste 克拉考Krakau 格拉茨Graz 布隆Brünn 塞格德Szeged 苏博蒂察Szabadka 德布勒森Debrecen 切尔诺维茨Czernowitz 萨格勒布Zagreb 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 莱巴赫Laibach 萨拉热窝Sarajevo 人口统计 地区和人口 More information 地区, 领土 (km2) ... 地区 领土 (km2) 人口 奥地利帝国 300,005 (≈48% ) 28,571,934 (≈57.8% ) 匈牙利王国 325,411 (≈52% ) 20,886,487 (≈42.2%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 51,027 1,931,802 新帕扎尔桑贾克(截至1909年)[33] 8,403 135,000 Close 匈牙利王国境内的各类传统服装(19世纪末) 城市规模

资料来源:奥匈帝国1910年人口普查。[34]

More information 排名, 城市名 ... 排名 城市名 人口 1. 维也纳(奥地利首都) 3,668,322人 2. 布达佩斯(匈牙利首都) 2,883,630人 3. 布拉格/布拉哈(波希米亚首府) 2,032,026人 4. 布隆/布尔诺(摩拉维亚首府) 1,951,886人 5. 克拉考/克拉科夫(加利西亚城市) 1,825,737人 6. 的里雅斯特(滨海地区首府) 1,529,510人 7. 伦贝格/利沃夫(加利西亚首府) 1,026,113人 8. 格拉茨(施泰尔马克首府) 751,781人 9. 塞格德(匈牙利城市) 518,328人 10. 苏博蒂察(匈牙利城市) 394,610人 11. 德布勒森(匈牙利城市) 190,764人 12. 切诺维兹/切尔尼夫齐(布科维纳首府) 87,100人 Close 语言

在奥地利帝国部分(Cisleithania),1910年的人口普查记录日常使用的语言,犹太人经常使用德语作为使用语言。36.8%的人口将德语作为母语,超过71%的居民平常使用德语。

在匈牙利王国部分(Transleithania),人口普查主要以母语为基础,48.1%的人口将匈牙利语作为母语。但不包括克罗地亚 - 斯拉沃尼亚自治区,匈牙利王国超过54.4%的居民以匈牙利语为母语(包括犹太人)。

Quick Facts 奥匈帝国语言分布 ... 奥匈帝国语言分布 德语 24% 匈牙利语 20% 捷克语 13% 波兰语 10% 罗塞尼亚语 8% 罗马尼亚语 6% 克罗地亚语 5% 斯洛伐克语 4% 塞尔维亚语 4% 斯洛文尼亚语 3% 义大利语 3% Close More information 语言, 人数 ... 语言 人数 % 德语 12,006,521 23.36 匈牙利语 10,056,315 19.57 捷克语 6,442,133 12.54 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 5,621,797 10.94 波兰语 4,976,804 9.68 罗塞尼亚语 和 乌克兰语 3,997,831 7.78 罗马尼亚语 3,224,147 6.27 斯洛伐克语 1,967,970 3.83 斯洛文尼亚语 1,255,620 2.44 义大利语 768,422 1.50 其他 1,072,663 2.09 总数 51,390,223 100.00 Close 蒂罗尔的传统服饰 1900在波希米亚王国布拉格的游行 More information 领地, 主要语言 ... 内莱塔尼亚语言使用(奥地利帝国)(1910年普查)[35] 领地 主要语言 其他语言(超过2%) 波希米亚 63.2% 捷克语 36.45% (2,467,724) 德语 达尔马提亚 96.2% 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  2.8% 义大利语 加利西亚 58.6% 波兰语 40.2% 乌克兰语  1.1% 德语 下奥地利 95.9% 德语  3.8% 捷克语 上奥地利 99.7% 德语  0.2% 捷克语 布科维纳 38.4% 乌克兰语 34.4% 罗马尼亚语 21.2% 德语  4.6% 波兰语 克恩滕 78.6% 德语 21.2% 斯洛文尼亚语 克雷恩 94.4% 斯洛文尼亚语  5.4% 德语 萨尔茨堡 99.7% 德语  0.1% 捷克语 西里西亚 43.9% 德语 31.7% 波兰语 24.3% 捷克语 施泰尔马克 70.5% 德语 29.4% 斯洛文尼亚语 摩拉维亚 71.8% 捷克语 27.6% 德语   0.6% 波兰语 戈尔兹和格拉迪斯卡 59.3% 斯洛文尼亚语 34.5% 义大利语  1.7% 德语 的里雅斯特 51.9% 义大利语 24.8% 斯洛文尼亚  5.2% 德语  1.0% 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 伊斯特利亚 41.6% 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 36.5% 义大利语 13.7% 斯洛文尼亚语  3.3% 德语 蒂罗尔 57.3% 德语 42.1% 义大利语 福拉尔贝格 95.4% 德语  4.4% 义大利语 Close

More information 语言, 匈牙利本部 ... 外莱塔尼亚语言使用(匈牙利王国)(1910年普查) 语言 匈牙利本部 克罗埃西亚-斯拉沃尼亚王国 人口数 % 人口数 % 匈牙利语 9,944,627 54.5% 105,948 4.1% 罗马尼亚语 2,948,186 16.0% 846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