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区竹笋产业农合联的实践与启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奉化的主要产业 奉化区竹笋产业农合联的实践与启示

奉化区竹笋产业农合联的实践与启示

2024-07-10 22: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奉化区竹笋产业农合联成立三年多来,积极打造竹笋产业综合服务体系,带领笋农增产致富,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引领共同富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合作联动,构筑起共富的基石。组织形态上以生产者(种植者、加工企业)、经销者(线上线下经销商)、服务者(提供科技服务的科研机构、金融、保险等服务组织)为主体,构建起集全区竹笋产业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智能化流水加工基地、电商服务平台和竹文化科普展示馆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目前共有会员71家(人),形成了集技术指导、信息共享、农资供应、信用服务、产品营销等功能于一体的竹笋产业农合联实体化运作新格局。

(二)强化示范引领,牵引好共富的方向。借助龙头企业“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和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银龙竹笋合作社现有竹笋种植面积1.5万余亩,主要经营雷笋、毛笋、笋制品及其它农产品,年销售额2300余万元。通过“合作社服务设施建设和品牌营销项目”“竹笋产业及林下经济示范区项目”等实施,带动了20多个雷竹专业村。协助主管部门制定《绿色雷竹生产技术规程》,推动全区竹笋产业标准化生产。

(三)强化科技创新,铸就成共富的引擎。先后建立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奉化服务站、市林联竹子研究所服务机构,并与10多所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合作,每年举办科技沙龙,竹笋技术研讨会和农技培训,受训会员300余人次,研发了“雷笋覆盖栽培”、“毛竹春笋冬出”等一系列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同时,不断延伸产链条,建立“鲜笋热泵烘干”、“油焖笋加工”,“羊尾笋加工”三条现代智能化生产流水线,年加工消化鲜笋近100万公斤。

(四)强化品牌营销,开辟出共富的渠道。申领了笋加工食品生产许可证(SC认证)和食品销售许可证,“奉化雷笋” 成功注册为国家工商局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溪口雷笋” 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有机雷笋”获第十二届中国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等进一步打响了奉化特色农产品品牌。依托会内线上线下经销商,建立了一支20余人的销售队伍。线下组织收购,将鲜笋和笋制品打入宁波、杭州、上海等大型商超。线上通过“奉农优选”直播和山丁丁、天猫“溪口旗舰店”等电商平台推介销售外,83名具有农产品经纪人资质的会员经过销售培训后,各自在抖音推荐鲜笋和笋制品。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形式,提高了奉化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区油焖笋等产品年销售额达5亿。

(五)强化信用服务,安插上共富的翅膀。通过区农合联、农商银行、罗蒙村镇银行等服务平台,推出“农信盈”“笋农贷”等信贷服务,获得授信2000万元,会员等级评定率达100%,累计社员贷款资金总额达200多万元,极大降低农户的融资成本;与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合作,探索涉农保险业务,推出雷竹风力气象指数保险等农业保险产品,为竹笋产业发展注入活水。

二、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合作共赢。竹笋产业以“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试点契机,整合产业相关的生产经营主体,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成、办不好”的问题。

二是坚持头雁领航。充分发挥好像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合作组织在带动科技种植、品牌建设、助力农民致富等方面的带头作用和榜样力量是重中之重,是促进整个产业提升发展,引领农民共同富裕的坚实力量。

三是坚持全链服务。竹笋产业农合联的成立破解了竹笋产业种植经营分散,生产标准不统一、产品附加值低、生产主体与市场衔接不足等问题,促进了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延伸了产业链条,降低了流通环节的费用,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市场对接,让农民分享到全产业链带来的增值收益。

四是推动经验复制。竹笋产业农合联的成功实践,为奉化区其他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壮大,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范例。其他特色产业可以因地制宜的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符合本产业发展需要,通过提高产业组织程度,构建产业生产、加工、流通标准化体系建设,形成一个一体经营和服务产业的利益共同体,把产业做得更大、更强、更优,让共富之路越走越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