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一千多年前的鉴真和尚和日本唐招提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奈良鉴真和尚住持的寺庙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一千多年前的鉴真和尚和日本唐招提寺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一千多年前的鉴真和尚和日本唐招提寺

2023-07-29 17: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此处的行基是药师寺的僧侣。他站在街头传教,有时还施药救人。他的身影仿佛和在印度各地行走、传教弘扬佛法的释迦牟尼的身影重叠在了一起。行基的所作所为是僧侣本来所应有的,并不违背释迦牟尼的教诲。但是,在奈良时代,僧侣也处于国家的管理之下,是严格的律令体制的一员。从国家层面来看,行基的所作所为很成问题。

所谓的律令制度,是指中国隋唐时期开始的以法律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规定国民由国家管理,每年要依据自己的身份和年龄向国家上缴赋税。如果农民都放弃自己的工作成为私度僧的话,会导致税收变少,动摇律令制度。因此,有必要在早期就引入成为僧侣的正式资格,也就是受戒制度。

戒律分为两大种类。一是在家也可受的菩萨戒,一是为僧侣而受的具足戒。比丘的具足戒有250条,比丘尼的具足戒有348条。受具足戒时,必须要有三师七证也就是三师(得戒和尚、羯磨和尚、教授和尚)和七个证人在场,其中证人负责见证仪式、认可受戒之人有资格成为僧侣。但是,由于当时日本没有三师七证,所以决定从中国聘请过来。

鉴真东征

奈良时代,日本每隔二十年向唐朝派遣一次使节,这些使节就被称为遣唐使。遣唐使坐船去唐朝,在沿岸放下船员和短期留学生,只有代表团前往都城长安。代表团中除了有要去拜见皇帝的大使,还有要在长安等地学习先进的文化学问、佛教和政治等知识,在二十年后等下次的遣唐使到来再归国的留学生们。

733年,第九次遣唐使被派遣到唐朝,其中也包括了普照与荣叡。他们被下达了把三师七证带回日本的密令,于入唐后第九年也就是742年10月拜访了在扬州的鉴真。他们拜访鉴真时的情形,还有鉴真一行困难重重的航行都详细记录在《唐大和上东征传》中。这本传记由淡海三船(722 -785,别名文屋净三)根据鉴真的弟子思托所写的传记改写而

来,改写后的内容让日本人更容易理解。

鉴真(688-763)是扬州江阳县人。在长安的实际寺受具足戒后成为正式僧侣,在洛阳和长安学习佛法,之后回淮南传授戒律。被称为江淮地区最德高望重的高僧。普照与荣叡去扬州的大明寺拜访当时为百姓传授戒律的鉴真,向鉴真诉说了日本没有传授戒律之师一事,请求鉴真赴日传授戒律。鉴真问自己的弟子们有没有人愿意去日本传教,弟子们都默不作声。不久后,他的得意门生祥彦开口道:“我听说去日本必须越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往往去了百人却连一个人都到不了那里,所以我们才都不回应您。”鉴真道: “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诉说了东征的决心。听到这些话的二十一名弟子也提出要跟随鉴真去日本。

但是,鉴真的东征之行困难重重,直至十二年后的753年12月才成功来到日本,其间共经历了五次失败。在唐朝时,中国人私自出国是被禁止的,所以鉴真的东征计划必须要秘密进行。第一次和第四次东征因为内部告密而失败,第二次则是在出发后不久就触礁,第五次航行尤为令人感到心酸,船只在长期漂流后到了海南岛,他们不得不再回到扬州。最终抵达日本时,鉴真已经六十六岁了。旅途中荣叡和鉴真的多名弟子先后去世,鉴真自己也双目失明。

东大寺的鉴真一行人

抵达日本后,鉴真一行人进入平城京,被安排住在当时最大的寺院东大寺中。圣武天皇对鉴真来日本盼望已久,他把日本的授戒之事完全委托给鉴真,自己在754年3月于东大寺大佛殿前从鉴真处受了菩萨戒。(图1)光明皇后、其女孝谦天皇及四百四十多名僧侣也一起受了戒。还有八十多名僧侣舍弃旧戒,从鉴真处重新受戒。圣武天皇为了在东大寺内建授戒作法的地方,把大佛殿前盖的戒坛的土移到大佛殿的西面,建了戒坛院。于第二年即755年在戒坛院北侧建了唐禅院作为鉴真一行人的住处。756年5月,鉴真被任命为当时象征僧侣最高地位的大僧都。

图1

东大寺曾两次着火,现在的戒坛院是江户时代的建筑。内部有戒坛,上部安置着宝塔和四天王像。四天王像雕刻于奈良时代,在江户时代从东大寺的三月堂移到戒坛院。在戒坛中安置宝塔和四天王像的这一形式,保存了鉴真时代戒坛的样子。鉴真在宝塔中安置了释迦牟尼遗骨化作的舍利子,并在宝塔前举行授戒仪式,也就是在佛教创始人释迦 牟尼面前进行授戒。可以从中看出鉴真想要更加接近释迦牟尼所处的时代。而且,这三千粒舍利子是鉴真带到日本的,之后被他带去了唐招提寺。

移居唐招提寺

两年后的758年8月,鉴真从大僧都解职,获得大和上这一称号。此时的鉴真已到了七十一岁的高龄,天皇也许是考虑到他的年纪才想让他从官职中解放出来,专心于教导后辈吧。但是,鉴真已经感受到了在东大寺这一官寺里活动的局限性,弟子们也开始对这里的生活和自己的理想之间差距太大而感到不满。当时有许多人听说鉴真的大名后,从日本各地来到东大寺想学习戒律,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得到在这里学习的机会,只能空手而归。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聘请鉴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确立僧侣制度,进而限制私度僧和僧侣的数量。所以,每年出家的人数都是固定的。在东大寺这一官寺中没有自由学习佛教的环境。

在鉴真珍藏的经书《梵网经》中有这样的说法:当有人为了学习佛法远道而来时,必须迎接并礼拜供养他们,还要为他们处理好衣食住行的问题并提供药品。如果鉴真放任现在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的话,他自己也就犯戒了。所以鉴真离开了东大寺,开始摸索建立所有想学习戒律的人都可以自由来访的寺院。不久后,天皇知道了鉴真的打算,并把平城京西边的土地赐予了他。这里以前是新田部亲王这一皇族所居住的地方,之后因为亲王的后代有谋反的嫌疑,这处宅邸被国家没收了。宅邸里还留有的部分建筑,一并给予了鉴真。759年8月,鉴真移居到了这片土地,从唐朝来的僧侣大都跟随鉴真去了那里。还有一部分的僧侣留在东大寺,继续进行授戒之师的工作。

鉴真时代的唐招提寺

鉴真在唐招提寺度过了四五年的时光,于763年5月6日去世,享年七十六岁。鉴真时代的唐招提寺十分质朴,这主要出于唐招提寺不是官寺而是私寺的缘故。一般的私寺是由贵族发愿而建的氏寺,在经营上有贵族的支持。但唐招提寺不是贵族建的氏寺,所以只能依靠人们的援助。

在835年的《招提寺建立缘起》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创建之初的唐招提寺里殿堂和其中所安置的佛像的情况。让我们参照这本书来看看唐招提寺在创建之初是什么样的吧。

据书中记载,可以确认的是鉴真时代的唐招提寺中有三个禅房、一口井、三个仓库、一个绢索堂、一座讲堂和一个食堂。井和仓库是新田部亲王以前所使用的。如今在唐招提寺院落内的东北角有一口井和在奈良时代建的宝库及经楼这两个床架式房屋(图2)。

图2

禅房和绢索堂是藤原清河家捐赠的建筑,三个禅房中一个是鉴真住的地方。当时绢索堂里供奉着金色的不空绢索观音像和八部众像。藤原清河曾在752年作为第十次遣唐使的大使入唐。在归国时,鉴真一行就在当时的副使的船上。副使的船安全抵达了日本,但是清河所乘的船却在漂流后又回到了唐朝。清河的家人可能是盼望着他早日归国,就把禅房和绢索堂捐献给了和他有缘的鉴真。然而,清河最终也没能够回到日本,在唐朝去世了。

图3

图4

虽然清河家捐献的建筑没有保存下来,但是唐招提寺里还留有两座不空绢索观音像(如今被称为传宝生菩萨立像和传狮子吼菩萨立像)(图3、4)。两座等身大木雕都由材质良好的榧子木雕刻而成,没有上色而是选择保留了木头的原色。两座木雕的身躯丰满,表情和同时代的日本佛像有着不一样的氛围。有一种说法是佛像是由和鉴真一起来日本的僧侣所雕刻。

图5

根据《招提寺建立缘起》记载,绢索堂里供奉着一座金色的不空绢索观音像,和如今木头原色的传宝生菩萨立像和传师子吼菩萨立像不符。但是奈良时代的不空绢索观音像在唐招提寺中流传至今这点值得重视,这两座佛像应该和绢索堂有关联。此外,唐招提寺里还有传药师如来立像(图5)和二天立像(图6、7)流传至今,它们的材质、样式与传宝生菩萨立像和传狮子吼菩萨立像十分相似。

图6

图7

食堂是僧侣们用餐的地方,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根据《招提寺建立缘起》记载,食堂是当时一名叫做藤原仲麻吕的权贵布施给唐招提寺的。书中并没有记载布施的具体时间。仲麻吕在764年谋反,被天皇所诛。有人认为食堂是在他死后被国家没收再捐献给唐招提寺的,但是考虑到食堂是僧侣们生活初期必不可少的建筑,所以应该是仲麻吕生前布施的。

图8

此外,讲堂(图8)也是在鉴真生前就有的这一说法十分有说服力。鉴真的弟子所写的《延历僧录》中记载道:奈良时代的第一学者淡海三船拆了皇居的九间屋子布施给唐招提寺,建成了讲堂。因为能布施皇居建筑物的人只有天皇,所以三船应该只是负责来唐招提寺布施的人。因为这段缘分,三船从鉴真处受了菩萨戒。

综上所述,鉴真时代的唐招提寺里只有僧侣生活必不可少的禅房、井、食堂、讲经的讲堂、做佛事的绢索堂和仓库,大都是人们捐献的。因为唐招提寺不是氏寺,鉴真和智识(支持寺庙和僧侣们的信众)们一起齐心协力,努力整顿伽蓝,建设僧侣们能自由到访求学的寺院。

戒律的元典《梵网经》中写道,“舍心”对菩萨(指修行者和智识)来说很重要,“舍心”就是舍弃一切,变得无为(不被任何事物束缚的心)、无相(空、无我的境界)。从鉴真处受戒的皇族和贵族们为了鉴真成了唐招提寺的智识,舍心支持寺庙。

唐招提寺伽蓝完成

在鉴真圆寂后,唐朝来的僧侣义静和法载以及胡国人(中国以西国家的人)如宝先后担任住持继续经营唐招提寺。

图9

就唐招提寺伽蓝中最重要的金堂(图9)到底建于何时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已经争论多年。根据《招提寺建立缘起》记载,金堂是如宝所建。从如宝于815年去世这点反推,他随鉴真来到日本时应该还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因此,可以认为如宝负责的金堂应该是在距鉴真时代久远的奈良后期或者是平安时代初期(8世纪后期-9世纪前期)建造的。

图10

但是,在金堂中安置的主佛卢舍那佛坐像(图10)用了脱活干漆这个奈良时代前期到中期(8世纪前期一中期)的技法,而且佛像的样式也是奈良时代中期的风格,这一点让问题变得十分复杂。而且根据《招提寺建立缘起》记载,卢舍那佛坐像是由如宝的师兄法载雕刻的。如果卢舍那佛坐像是和金堂一起建造的,那么金堂一定建于奈良时代中期。

最后这个问题由奈良文化遗产研究所进行的年轮年代测定(通过调查木材的年轮推测砍伐时间的方法)解决了。调查了金堂的各种建材后,发现了三根在781年被砍伐下来的木材。由此可以认为金堂是在几年后完成的。所以金堂很可能是在卢舍那佛坐像之后建造的。那么金堂建成之前卢舍那佛坐像安放在哪里呢?这始终是个谜。

根据《招提寺建立缘起》记载,如宝还建了钟楼、经楼、回廊和一部分的禅房。在他去世前几年即810年,平城天皇捐献了五重塔给唐招提寺。至此唐招提寺的伽蓝完成。

唐招提寺的寺院规模在鉴真去世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鉴真时代的唐招提寺只制备了戒律学习所必要的设施,还都是由智识捐赠的。在鉴真去世后,唐招提寺中又建了金堂、五重塔、回廊、钟楼、经楼等,努力凑齐七堂伽蓝。剩下的弟子们也许是想把鉴真发愿建造的寺庙,就这样一直延续到后世吧。鉴真发愿以来,伽蓝足足花了五十年左右才建成。主要是因为这里不是国家经营的官寺,也不像氏寺那样有有力的资助人。唐招提寺伽蓝的建成可谓是极其艰辛。

唐招提寺的美术——雕刻

正如最初所述,唐招提寺是奈良时代美术的宝库。当我站在金堂这一奈良时代末的建筑前时,我切实地感受到了这一点。金堂中以主佛卢舍那佛坐像为中心,东边是药师如来立像,西边是巨大的千手观音立像,被包围在梵天立像、帝释天立像、四天王立像之中。这九尊佛像在金堂建立之初就一直被安置于此处。只有唐招提寺是如此,其他古代佛堂中的佛像都没有保存得如此完好。

之前也写到过,卢舍那佛坐像采用了脱活干漆技法,佛像主体的高度(这里指坐高)是3.04米。脱活干漆技法是先用粘土做出大致的形状,之后反复贴上麻布并涂上漆进行固定,最后取出内部的粘土。7世纪到8世纪中期日本经常用这种技法制作佛像。卢舍那佛坐像袒露右胸和右肩,结与愿印和无畏印,身躯厚实,衣服的褶皱也雕刻的十分自然。鼻梁高挺,目光锐利,双唇紧闭。光圈后有千体佛,表现了卢舍那佛世界(莲花胎藏世界海)中有一千个世界,每个世界中都有佛和菩萨。这尊卢舍那佛坐像是奈良时代脱活干漆技法制成的佛像中,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

图11

而药师如来立像(图11)和千手观音立像(图12)则是用木心干漆技法制成的。木心干漆技法要先用木材做出大致的形状,之后反复贴上麻布并涂上漆进行固定。木心干漆技法不需要拔出木心这点和脱活干漆技法有很大差别。这种技法出现于奈良时代,一直被使用到平安时代初期。用这种技法时,可以减少贴麻布的次数,也可以把锯屑和漆搅拌在一起制成糊状物,用于制出佛像的细节。

图12

药师如来立像高3.36米。距今五十多年前,在其左掌发现了796年(平安时代初期)铸造的货币。也就是说这座佛像是平安时代的作品。此外,千手观音立像高5.35米,这座巨像在金堂的诸佛像中也极为引人注目。实际上有一千只手这点也十分少见(现在有九百五十三只手)。这尊佛像的特征是下巴窄小,脸颊饱满,眼睛细长。这种表情是806年空海把密教从唐朝传到日本后常在佛像上看到的特征,所以千手观音立

像也很有可能是进入平安时代(794-1185)后才被雕刻的。

图13

梵天立像(高1.86米)(图13)、帝释天立像(高1.88米)(图14)和四天王立像(高1.85-1.88米)等木雕比等身稍大一些,在他们的部分盔甲和头发等地方用上了锯屑漆。和唐招提寺的其他木雕如传药师如来立像、传宝生菩萨立像和传狮子吼菩萨立像等相比,它们的动作僵硬,表情晦涩。根据《招提寺建立缘起》记载,这六尊雕像也是如宝负责的,所以应该和金堂一样都是8世纪末到9世纪所造。也就是说,都是奈良时代晚期或者是平安时代初期的作品。

图14

总而言之,金堂中的佛像从大小、制作技法到制作的时期都不一样。特别是被安置于东西方位的药师如来立像和千手观音立像的大小区别特别引人注目,肯定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才会如此放置。此外,卢舍那佛、药师如来和千手观音这三尊佛像的结构由来还未曾可知。

图15

在唐招提寺的雕像中,在日本美术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鉴真和尚像(图15)。鉴真那静静地闭着双目行坐禅的姿态,是用脱活干漆法制作而成的。鉴真的雕像可谓是日本肖像雕刻史上的最高杰作,雕像细节到让人觉得胸口还在随着呼吸而动,表情让人感受到鉴真的德高望重和慈爱之深。根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这座雕像是预感到鉴真即将圆寂的弟子们所造的。作品无疑是在鉴真生前或者即将离世时被雕刻的。纵观日本史,没有比鉴真和尚像更古老的雕刻或绘画作品,可能是在这以前没有制作肖像的习惯。而中国在得道高僧圆寂后会制作其雕像在寺内供奉,还有一些僧侣的遗体会被涂上漆固定后做成塑像。鉴真和尚坐像就继承了这样的中国雕刻传统。

鉴真和尚像被安置于唐招提寺内北侧的御影堂中。为了让鉴真和尚欣赏到日本和中国的美好河山,1980年东山魁夷创作隔扇画并供献给了御影堂。

唐招提寺的美术——金龟舍利塔

正如之前所说,鉴真从中国带了三千粒舍利子到日本,用其举行了受戒仪式。到日本后舍利子原本置于东大寺,在鉴真移居到唐招提寺时被一起带了过去。鉴真应该是出于想把唐招提寺建成一座学习戒律的寺院而把舍利子带过去的。

当迁都京都之后,平城京中的寺院大多荒废了,唐招提寺也是如此。但是在12世纪兴起了复兴唐招提寺、恢复受戒仪式的运动,其原动力是出于对三千粒舍利子的信仰。13世纪中期,一名叫觉盛(1195-1249)的僧侣恢复了受戒仪式,而且仪式完全按照鉴真当初举行的过程,在三千粒舍利子前进行。如果三千粒舍利子没有在唐招提寺中并一直流传到13世纪,那么也就没有戒律复兴,没有唐招提寺伽蓝的重建了。三千粒舍利子可谓是唐招提寺的另一个主佛。

三千粒舍利子被收在微黄透明的琉璃瓶内,琉璃瓶则被收在铜制鎏金的金龟舍利塔中。这个琉璃瓶应该是鉴真从唐朝带来的。舍利塔采用了瑜祗塔这一龟背宝塔的形式,这种样子的塔在密教经典中有所记载,其中的龟代表驮着须弥山的大龟。这座舍利塔大概被制作于戒律复兴开始顺利进行的13世纪中期,是日本舍利塔中最美、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结语

来奈良旅游的中国游客近年来不断增乡,大多在奈良公园和鹿玩耍,在东大寺参拜大佛之后就离开了奈良。我希望大家也能去唐招提寺看看,希望来自鉴真故乡中国的各位能去看看这个美丽的寺院。我相信只要走进寺院内,大家就会对自然和古代建筑的协调着迷,并惊叹于佛像的庄严。唐招提寺之所以在这一千二百六十年间从未停过香火,是因为日本人不忘鉴真和尚的恩情,想把鉴真的教诲流传到后世。唐招提寺的历史就是中日友好的历史。

来源:佛像雕塑艺术

jcxbwg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