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七季第十三期辩题「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你会怎么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奇葩说第七季是哪一年 《奇葩说》第七季第十三期辩题「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你会怎么选?

《奇葩说》第七季第十三期辩题「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你会怎么选?

2024-02-04 08: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奇葩说》终于迎来一道特别合我心意的题。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无论贫穷富裕,每个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各位导师和辩手的发言都非常精彩,这才是《奇葩说》该有的模样。瑞思拜!

这一场也让我确定,黄执中已经不那么在乎输赢了,他放弃了刻意讨好观众,只想把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大家。他会去用心挖掘辩题中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直指辩题的核心。哪怕这些东西听起来很刺耳。

这一季黄执中没有拿过一次MVP,虽然好几次,他们队取得胜利,都是因为黄执中才得以力挽狂澜。

我尊敬他。黄执中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辩手了。

这个议题,我有比较多的想法,所以跳过点评选手这一部分,直接探讨辩题。

这一次,我自始至终都坚定地站在正方:要告诉孩子家庭不富裕。

首先,什么叫“不富裕”?

“不富裕”的定义非常宽泛。“贫穷”当然是不富裕,中产阶级也可以叫“不富裕”。李诞分享的那个故事很有意思,虽然荒诞,却很真实。家里有私人飞机的富豪依然可以感觉不富裕,因为旁边有更豪的土豪,开两架波音747私人飞机,让他的小飞机看起来像个玩具。

富裕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词。月薪5000元当然称不上富裕,月薪1万呢?算富裕吗?月薪2万呢,算不算富裕?月薪5万呢?

同样是月薪一万,生活在北上广和生活在小县城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国企工作和在金融、计算机行业任职的感觉又不一样。财富这个东西,很难通过量化去界定富裕还是不富裕,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

不知道读者中有没有觉得自己家很富裕的。就我个人来说,我就不觉得自己富裕。因为我也常常需要在欲望中进行取舍:为了买这个,只能放弃买那个。

所以没必要妖魔化“不富裕”这个词。我会大大方方地告诉孩子,咱们家不富裕,同时也客观地给孩子说:

虽然咱们家不算富裕,但也不算很穷。有很多人比我们有钱,吃得、用得、住得比我们更好。也有很多人不如我们,收入不如爸爸妈妈高,住得不如我们好。

有钱是没有止境的,没有必要去跟别人攀比,自己过得舒服就可以了。

对于你喜欢的东西,我会在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你,但也不可能样样都给你买。

这就是我所定义的“不富裕”。这并非是为了辩题而刻意扩大“不富裕”的外延,而是我实实在在就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家不富裕,没有能力让孩子随心所欲地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这并不丢脸。

其次,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会不会让孩子变得自卑?

说实话,孩子会不会自卑,主要看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自己对没钱这件事感到自卑,那么孩子也会自卑。父母自己很坦然,那孩子也绝不会太自卑。

这和父母告不告诉他家里富不富裕,贫不贫穷没有关系。

举个例子。

设想一下,如果一对父母,从来不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但是,孩子每次要买东西,父母就训斥孩子不懂事,攻击孩子不知道好好读书,就知道买买买。

孩子提出金钱上的要求,比如要报班什么的,父母就发脾气。

父母不许孩子和有钱人家的孩子在一块儿玩,只许孩子和家境不如自己的孩子一起玩。

父母也不允许孩子接受别人的好意。别人请孩子吃饭,吃零食,给孩子买东西,父母都会不高兴:你那么有钱怎么不去扶贫?你是不是看不起我?是不是觉得我们家穷,才给我孩子买东西?是我买不起吗?

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不会自卑?

当然会。

哪怕父母不明说家里不富裕,孩子也会明白,金钱这个东西是个魔鬼,只要一谈钱,父母就不开心。久而久之,孩子对金钱也会变得很敏感。他会格外关注物质上的东西,别人一提起钱,他就会像父母那样,敏感又自卑。

相反,如果父母坦然地告诉孩子:是的,我们家不富裕,但是这没啥丢人的。孩子就会变得很阳光。

《感谢贫穷》的作者王心怡,曾经这样说:因为家里很穷,他们姐弟穿的都是亲戚的旧衣服。母亲总是对她说:家里穷,衣服不图多么好看,干净,保暖就很好了。

有一次,有个男生嘲笑她穿得那件“袖子长出一截,土得掉渣的棉袄”。王心怡哭着回到家,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不要理他,踏实做事就好。

王心怡家很穷,这是事实。但是她的妈妈并不自卑,而是很坦然地告诉孩子,不用理会别人的嘲笑,咱们只有努力把事做好就行。王心怡的自卑就被化解了。她依然长成了一个非常阳光,乐于助人的少女,还考入了北大。

设想一下,如果王心怡的妈妈是一个非常自卑,避讳和孩子谈钱的母亲,又会怎么样?心怡在外面受了同学的嘲笑,她一定不会回来和妈妈说,因为说了也只会再挨一顿骂,或者惹妈妈伤心。

经年累月,孩子只能自己去舔舐那一道道伤口。这个伤痕就会越来越深。

很多自卑的父母,避讳和孩子聊钱,聊经济。

慢慢地,孩子会明白,钱这个东西是禁区,在家说不得。但是家里条件又确实不那么好。那双破球鞋是客观存在的。老师,同学们的异样眼光,甚至只是不经意地一瞥,都会让孩子感到痛苦。

这才是造成孩子自卑最大的原因——他的痛苦,没有人可以倾诉。

关于钱,父母不自卑,孩子即便自卑也是一时的。

反之,父母因为钱感到自卑,孩子就一定会自卑。

另外,不要试图把现实和理想割裂开,完美的童年是不存在的

很多人会害怕,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会让孩子过于在意金钱,打破了孩子美好的童年。

这一点我很赞成刘擎教授的观点。完美的童年,在这个年代已经不存在了。

以前的孩子在田里奔跑,放学后肆意地玩耍,不知金钱为何物,犹如活在乌托邦之中。

现在的孩子,哪怕是农村的留守儿童,也接触了手机,也不会再享受单纯地撒尿和泥巴的快乐了。

城里的孩子就更不用提了。他们要背负沉重的学业负担,早早明白了现实世界的残酷:不好好读书,就要掉队,就没有光明的未来。你很难再看见,小学生成群结队地在外面玩耍,好不容易完成了作业,他们宁愿去换20分钟玩手机的时间。

哪还有什么完美的童年?

怎么,你想让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不告诉他真实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吗?

这更残酷。

虽然大多数孩子都被关在屋里学习,但好歹人家父母愿意和孩子交流,孩子还有一扇玻璃窗可以看看外面。你光让孩子学习,生活的真相啥也不告诉孩子,孩子相当于被关在一个铁笼子里,两眼一抹黑。你觉得12年后,给他放到人间,他就能和世界无缝接轨了吗?

做梦!

就像黄执中说的,不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并不能保护孩子有一个理想的童年,只会让孩子感到深深的隔阂。

父母以为自己为孩子做了牺牲,扛住了生活的重担,但在孩子眼里,这就是不亲密、不接纳、不信任。

一个不能谈钱的家庭,亲子关系是不可能民主的。因为父母打心底里就不认可孩子是和父母一样平等的个体,可以畅所欲言地进行交流。

这样的父母多半认为孩子就像个小宠物,吃饱穿暖,学习好就可以了。

“不富裕”的背后,是让孩子节制物欲

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并不是说就让孩子觉得家里很穷。而是要告诉孩子,物欲没错,但是需要节制。家里不能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欲望。

很多并不富裕的家庭,明明收入不高,却倾尽所有给孩子买手机、电脑、球鞋。父母不愿意拒绝孩子的物质要求,宁愿让孩子保留“我们家不穷,我们家很有钱”的幻觉。

这些孩子往往会成为所谓的“富养的贫二代”。

可是父母没办法永远满足孩子的要求啊!今天咬咬牙,给孩子买一双AJ,明天卖卖血给孩子换个高端智能机。总有一天孩子要长大的,他要新房子,要爱马仕了怎么办?他不觉得家里穷,他也不觉得自己家不如别人啊!

他从小就想要什么能得到什么,你怎么能让他突然明白钱来之不易,要节约,不能随便买买买?

这个时候父母拿不出钱,他要怎么办?

父母发愁,有人欢喜,数不清的消费贷都是为从像这样,从不说“我们家不富裕”的家庭孩子准备的。

“我们家不富裕”,这句话父母迟早要说。迟说不如早说。

说这句话的时候,不要带着情绪,如实告知就好了。

别小看孩子。

至于该如何跟孩子交流金钱观,建议看看这本书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