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抵制“三俗” 坚持发展创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央视破解迷信的节目 坚决抵制“三俗” 坚持发展创新

坚决抵制“三俗” 坚持发展创新

2024-07-14 08: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前,在广播电视领域,综艺娱乐、新闻资讯、文化科教等几大类型节目都时常可见低俗、媚俗、恶俗现象。“三俗”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既有管理制度不严或执行不到位和从业人员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不高等方面的原因,也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原因――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媒体作为文化产业的那一部分属性越来越受到从业人员的重视,收视率、收听率以及经营创收等经济指标也相应地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影响着许多广播电视媒体发展方向的“无形之手”。

  与此同时,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蓬勃兴起,信息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分散、便捷、跨国界等特点,分流了一部分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传播格局急剧变化,更加剧了许多广播电视媒体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在新的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的剧变中,一些广播电视媒体进退失据,应对失策,主要存在两种错误取向:一种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干脆放弃主流舆论,主动出让阵地,将版面或时间让位给非主流舆论,因而低俗、媚俗、恶俗等现象开始滋生和蔓延;另一种取向则是主观上想要壮大主流舆论,但战略、战术上却被动苦守,不善于因应形势、主动创新,其结果只能是失去受众,后劲不足,难以为继。这两种取向,尽管方式各不相同,却都使主流舆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甚至是边缘化,同时也制约了产业的发展,给了“三俗”现象滋生和蔓延的更大空间。

  两种取向,究其实质,都是没有把握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问题。我们的广播电视媒体具有党和国家的宣传工具以及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的二元属性。

  在这二元属性中,党和国家的宣传工具,也就是喉舌的属性是前提,是基础,它意味着社会效益始终是第一位的。而在致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社会效益方面所要承当的根本职责就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忘记这个根本职责,媒体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失去了生存的根本。当然,广播电视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是非得在“两个效益”之间做“鱼”与“熊掌”的痛苦抉择――放弃或被动苦守主流舆论阵地,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是其主流舆论宣传产生不了经济效益,以至难以为继,换句话说,没有经济效益做后盾,同样会削弱履行根本职责的能力。

  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追求两个效益的高度统一,是广播电视媒体在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的剧变中壮大主流舆论,抵制“三俗”必须始终把握的指导原则。结合宏观的政治学习和理论思考,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其关键举措可以概括为:既不“放弃”,也不“苦守”,而是正本清源与发展创新并重,力求“突围”。

  一、 着力正本清源,对“三俗”现象防微杜渐。

  “正本清源”才能“防微杜渐”,解决“三俗”问题,关键在于查找源头,对症下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自2004年成立以来,就多次着手对集团所属各广电节目中“三俗”现象进行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探究原因,着手整改,建章立制。

  1、严格抽查评审,建立科学的节目进入和退出机制

  集团首先建立健全对各频率频道节目的抽查评审制度,由集团策划评审委员会聘请资深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抽查评审,严把节目导向关。特别是对“三俗”现象易发多发的综艺娱乐类节目,更是重点抽查评审,最近的一次评审抽查的范围就涵盖所有频率频道的综艺娱乐类22个电视栏目和6个广播栏目,对发现的“三俗问题”立即进行整改。

  其次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节目进入和退出机制。集团除了做一些必要的选调工作,把导向正确、制作精良的品牌节目安排在上星频道播出外,还要求地面播出的频率频道加强节目策划,拟订优秀的节目方案报集团策划评审委员会研究论证;同时在集团策划中心内设立质量评估科,通过节目评估体系的运行,结合奖惩制度,对质量高、格调高的节目进行奖励和扶持,使质量差、格调低的节目退出荧屏;对外购节目,要求各级审片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将有问题的节目挡在播出线之外,并适当增加外购节目的存储量,牢牢把握节目的播出的主动权,同时加强了编辑力量进行再创作,真正做到外购节目为我所用。

  2、科学选人用人,加强一线队伍的培养和管理

  集团成立后,秉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团队,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开展了电视专业频道和广播频率领导班子成员竞聘上岗工作,把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组织能力强、作风正派的人推上了中层领导岗位,并于2006年分两批对原先的临时人员进行了考试审核,择优录用,排除了人才队伍中的一些隐患,为抵制“三俗”现象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人事保障。除此之外,集团还建立了严格的宣传管理制度,对出现包括“三俗”现象在内的导向问题,相关责任人包括中层领导、制片人、主持人和记者编辑均实行“一票否决”,坚决调整使用,同时大力加强人员培训,通过节目的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

  二、 坚持发展创新,挤压“三俗”现象生存空间。

  围绕坚持导向、抵制“三俗”,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并不仅仅是“堵与防”,除了积极建章立制、防微杜渐外,更坚持发展创新,着力构建科学优化的广播电视节目体系,以真正意义上的“三贴近”,做到雅俗共赏,从而充分占领舆论主阵地,挤压“三俗”现象的生存空间。

  1、 在新闻节目方面,致力于破解普遍存在的“四难”问题

  “四难”即正面报道难,舆论监督难,典型宣传难,新闻创新难。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明确将新闻宣传整体定位在“构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上,也就是始终把党和政府的意志与人民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起来。

  在正面报道方面,确立“从民生看国计”的报道视角,以普通群众的身边事和切身体会解读党和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内涵和意义;在典型宣传方面,以“人民群众普通一分子”为基点,以“真实鲜活感人、可信可亲可学”为标准,发现和挖掘典型人物身上的主流特征,发挥典型形象的引导作用;在舆论监督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建设性监督原则,用主流舆论的主动介入缓和化解社会矛盾,变问题“曝光”为问题探讨,成为社会进步的建设性而非破坏性因素。

  集团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除了新创办《新闻启示录》等品牌栏目外,还先后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海峡西岸行》、《海峡西岸正春风》和大型英模人物系列专题片《海峡西岸群英谱》;2007年报道全国“两会”的系列报道节目《履职》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评价;目前为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反映开放以来福建经济社会文明进步的系列政论片《跨越三十年》等又在策划和实施中。这些常规栏目和特别节目,用事实说话,用观点引导,强化观众参与互动,吸引了许多观众的注意和兴趣,强化了他们对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爱国爱乡、建功立业的热情。

  2、 在综艺娱乐节目方面,大力倡导高雅艺术和群众艺术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在常规节目方面,推出了《综艺先锋》、《新视觉》、《时尚引擎》等一批优秀栏目;在推广活动方面,大策划大制作,先后举办了《相约东南》、《梨园百花春》、《春风颂》、《闽南语歌曲大赛》等大型综艺娱乐性质的活动,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和健康积极的现代艺术以及富于福建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紧密结合,吸引了大批群众参与互动和收听收看,影响面甚至覆盖港澳台和许多国家的华人社会,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

  3、 在文化科教节目方面,立足传承文化、传播科学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对文化科教节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科学、理性、真实、客观”,坚决杜绝封建迷信和伪科学,不给这些糟粕任何容身的空间。电视综合频道的《发现档案》栏目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科教栏目;最近,集团又在东南卫视新办了人物文化类栏目《闽商纵横四海》、青年励志类栏目《海西点将台》和社会公益慈善类栏目《海峡传情》等三个新栏目;而为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反映福建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建设成就的百集主旋律系列片《文化海西》正在紧张制作中。

  近年来,在营造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舆论氛围和搭建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沿平台方面,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发挥了作为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来闽视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关怀与鼓励,得到了中宣部、广电总局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得到了海内外受众的欢迎。

  坚决抵制“三俗”,坚持发展创新,换来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社会效益方面,集团电视频道在本地收视率的份额接近总额的50%,主要新闻宣传频道、栏目的年平均收视率达2.5%以上,部分栏目年平均收视率在5%以上,甚至超过了同一时段的影视剧,各广播频率的收听率在省内更是遥遥领先;典型宣传专题片《青春无悔》的收视率曾创下4个百分点的良好纪录,新闻评论部的“2005年度感动福建人物”评选活动,参与投票的观众人数达84万多人;2006年度的《海峡西岸群英谱》评选活动,网络直播当天的点击率达到108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经济效益方面,2004年,集团成立头一年,广告收入历史性突破6亿元大关,2005年在全国主流媒体广告总体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再创新高,达到6亿5千万元,2006突破7个亿,创下了历史新高。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的探索和实践表明,广播电视媒体身处新的传播格局之中,面对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的剧变,不应该放弃党和政府宣传工具的本质属性和大众媒体的社会职责,轻易地给低俗、媚俗、恶俗现象让路放行,而应该,也完全可以做到积极应对挑战,坚决抵制“三俗”,坚持发展创新,从而实现两个效益的高度统一。

责编:郭筱紫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