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北京之:神乐署,另一座“金銮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太和殿有多宽 寻古北京之:神乐署,另一座“金銮殿”

寻古北京之:神乐署,另一座“金銮殿”

2023-03-13 09: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但祭天大典一年就一回,算上其他祭祀活动拢共也没多少次,所以道士们还是比较清闲的,除了参加典礼、日常排练之外就没什么事儿了。闲暇之余他们就在观中种些花草,道教人士又喜欢研究药石之学,顺便配些草药;开始时,道长们免费给百姓看病,免费送药,因此神乐观的口碑极佳。但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免费送也送不过来,于是就在神乐观里开了药店,而且是好几家,比如保合堂、保龄堂、育生堂、广德堂、天德堂等。有些负责祭祀的官员们也喜欢在神乐观赁房居住,平常有亲友走动、顺便赏花儿观景。渐渐的神乐观名气也来越大,来游玩、买药的人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发展成北京的一大庙会。《帝京岁时纪胜》中就说:“帝京午节入坛内、神乐观前摸壁赌墅、陈疏肴酌余酒喧呼于夕阳之下、竟日忘归”,这种繁盛一直维持到清朝初叶。

乾隆年间,由于神乐观游客过多、疏于管理,发生了私入天坛禁地的案件,引起乾隆的不满。于是乾隆八年将神乐观改称神乐所,乾隆二十年又改为神乐署,不但取消了庙会,还遣散了原有的道士,并且禁止在院中种植花草;但那些药铺早就成了老字号,在民间颇有口碑,因而得以保留。此后的乐舞生改由八旗子弟中俊秀者充任,有近500人;北京百姓称他们为“假老道”,因为他们没有固定身份,参加活动时穿官服或礼服,回到道观又穿上道袍;但外面又有私宅,妻妾成群,确实不是真正的道士。

所谓的另一座“金銮殿”就是神乐署的正殿,因为它最初就叫太和殿。所以不是真有俩金銮殿,只是同名而已。但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同名也是不行的,就跟避圣讳一个道理,地名或人名都不能跟皇帝用同一个字儿,一个道观(或称礼乐机构)怎么敢和八宝金殿同名呢?这里头有点儿“误会”,因为皇宫里的大殿在建设之初并不叫太和殿,而叫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才改为太和殿。但同时神乐署太和殿并没改名儿,疏忽了;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才发现这个问题,于是赶紧将神乐署太和殿改名为凝禧殿,等于两座太和殿共存了28年。

神乐署为两重殿宇的三进院落,大门朝东,五开间的前殿即凝禧殿,是排演祭祀大典的地方,也是这里最重要的建筑,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左右,在整个天坛建筑群中也是最大的殿(比祈年殿大)。此外还有后殿,原名玄武殿、后改称显佑殿,供奉玄武大帝以及诸乐神;殿后还有袍服库、典礼署、奉祀堂等,东西跨院也有正伦堂、候公堂、协律堂、教师房等建筑。当年除了药铺还有大量的茶棚、酒楼等,围墙内甚至还有一座关帝庙。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关注我,更多北京文化与诸君共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