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晋”之源 太原“古”县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太原古县城全貌图片大全 晋祠“晋”之源 太原“古”县城

晋祠“晋”之源 太原“古”县城

2024-04-24 21: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到山西已有多次了,这次登绵山,逛平遥古城,最后预留两个半天,转转煤炭大省山西的省府太原。太原不是一个旅游城市,人们所知道的旅游点很少,上网才知的这里有比较热点的晋祠,还有一个不冷不热的古县城。但当下网上唱红的是山西博物馆和植物园,后来才知古县城里有个跟电影拍摄有关的网红打卡地。为此我竟然在8月17日 在35度炎热的大中午,从太原植物园里面步行3公里,在很少有行人走过的晋阳大道、官亭街上,光着膀子走到了太原古县城。我感觉,今天的夏天比往年都热,平日里行走我是很少出汗的,今年几乎都是汗流浃背,衣服都侵湿了。

两天行程,第一天太原南站---酒店----晋祠--太原植物园----太原古县城------第二天一早,骑行太原街头--大南门地铁站---太原站---双塔寺----五一广场首义门---山西宾馆----纯阳宫----迎泽大街----迎泽大桥-----博物馆---漪汾桥------府西街------晋商博物院---府西街地铁站---酒店---太原南站。中午离开太原,中途浏览中国煤矿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馆

太原站。站前有804、856、308三班公交到达晋祠公园。 太原南站,站前有79公交到达晋祠公园,太原古县城

众所周知,山西简称“晋”是来源于“晋国”,今之晋祠是在北宋中期,先有圣母殿,而后在历朝的增建过程中,逐渐形成今日之形制和规模的。 太原市区到晋祠距离不近,有公交车通往但需消耗一个多小时的很长时间。17日上午赶到太原南站,网上定的民宿不太合适,退订并赶往中心区域靠近地铁附近,已经是中午10点了,急忙找个酒店,放下行李,打车来到了晋祠,但快到时道路拥挤,人山人海,不得不半路下车。原来我赶上了晋祠这里最重要的日子,恰逢庙会,恰逢晋祠重要殿堂--圣母殿主,圣母阴历七月初二生日。 晋祠景区有前面的晋祠公园,中间的晋祠博物馆和后山天龙山组成。

1、为谁而建?  最初是 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后扩建,附带上了纪念周朝母后,也就是唐叔虞之母邑姜。 2、唐叔虞是谁?,是灭商(朝)立周(朝)的周武王的三儿子,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王位)的弟弟。本名叫姬虞,亦称叔虞(虞行三),因封为诸侯国唐国的国君,史称唐叔虞。 3、缘何为他?   诸侯王叔虞带领唐国百姓兴修水利,改良农田,发展农业,使百姓逐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成为唐人爱戴的封建郡主。 4、母后是谁?    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干女儿邑姜。 5、当时的历史状况?春秋战国时期,灭商(朝)立周(朝)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继位,叔父周公旦摄政.,此时诸侯国唐国内乱,周公旦平叛并灭亡其诸侯国唐国后,把唐地(今山西翼城)封给叔虞,让叔虞成为唐国国君。 6、初建时间? 换位了?   (前11世纪)时期,为纪念唐叔虞建了晋祠,原址本不在此地,因太原地震,古悬瓮山崩塌,古晋祠被毁,当时考虑到古晋祠及其所在的山水环境毁坏后,晋祠乃重新选址,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复建,在现圣母殿位置。北宋年间有大规模建设,先在晋祠位置上建立圣母殿(1023-1032),后在1267年,把真正的晋祠再建于圣母殿的北面,坐北朝南,真正的好位置。 7、现主体建筑群初建时间?, 正殿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崇宁元年(1102)重修; 献殿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 金人台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 唐叔虞祠移位此地为南宋;1267年 对越坊,水镜台,钟鼓楼始建于明代。 南、北两翼的建筑,台骀庙始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 水母楼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 昊天神祠原为关帝庙旧址,清代改建。 8、【唐】与【晋】?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全国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唐】国便是其中之一。唐是夏、商时期的一个小国,后归附周,但不久发生叛乱被周公灭掉了。接着周成王封其幼弟叔虞于唐,后人称其为唐叔虞。到了叔虞的儿子燮父时便改国名【唐】为【晋】,所以“唐”是“”晋“”国源头所在。  唐国君主唐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因原名唐国的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而【唐】仍在李氏家族中沿用,唐高祖李渊的爷爷李虎死后被追认为“唐国公”,李渊的爸爸李昞继承了这个爵位,李昞死后李渊继承。618年灭隋后,就把爵位中的【唐】定位国号,称为【唐朝】(618-907年)。 注意;三国之后的晋朝(265—420年)与春秋时期的晋国(前1040-403年)有根源但不是一个国度。 9、现在主殿怎么是圣母殿而不是唐叔虞祠?    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1023一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母以子贵”,在汾东王祠址重建邑姜祠为正殿,诏封邑姜为“昭济圣母”,庙额“惠远”,自此,圣母邑姜成为晋祠供奉的主神。 10、改扩修建时间?     后期东汉,南北朝,隋, 唐,宋,元,明,清,民,新中国时期都有改建的。 11、周,唐,晋是国还是朝?  本文中是【西周朝】(前1046---771)时期的诸侯国“”唐国“”后改名为“晋国”。与晋朝(265--420)和唐朝(618--907)不能混搭.。晋国王是诸侯王(国君),晋朝王位是晋王 12、山西的简称“晋”的来源?唐叔虞之子改国号为“晋”。从此开始晋国辉煌波澜的历史,因山西地处晋国故地,所以山西别称晋。 13、山西有名人吗?追溯到上古,尧舜禹都是山西人,春秋战国时期的晋文公,荀子,蔺相如,三国的关羽张辽,北宋的司马光文彦博。山西五千年来可谓人才辈出。

晋祠三绝三宝三匾三老三台三泉三顶三奇: 1、三绝::“宋彩塑侍女像”,“古柏齐年周柏”,“难老泉”。 2、三宝: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 3、三匾:难老、对越、水镜台这三匾。 4、三老:周柏,唐槐,木雕蟠龙 5、三台:水镜台,金人台,读书台 6、三泉;难老泉,鱼沼泉,善利泉 7、三顶: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 8、三奇;母石狮在东,两殿祠换位,一水三七分

博物馆外围的大公园,很大,还有许多“景点”,仿冒【晋祠】门铭牌,仿冒【鱼沼飞梁】的十字桥,大家千万不要被晋祠公园给迷惑, 99%的精华都在晋祠博物馆,

公园门口的“晋祠”牌楼

十字桥,与博物馆内的“鱼沼飞梁”没有多少区别的

唐园,原以为“晋”是有“唐”国度转化而来,但进去后发现个唐园不是公元前10年西周时期唐国,却和公元600多年的李世民的唐代有关(相隔600多年了)

群仙会的砖雕,有九仙,除了大家熟知的八仙之外,另一位则是文曲星。

飞龙阁。重建于公元2007年,四角攒天顶,二层三檐,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周围栏,整体建筑座落在假山石洞上,有登高远眺之意,游人又可穿行而过。

龙兴晋阳雕塑群。为纪念太原建成2500周年而塑的李世民及其群臣的青铜群雕,2003年8月落成。 中间骑马者为唐太宗李世民,左侧为国舅长孙无忌,右侧为李绩,前面为尉迟恭,最北侧两位前是魏征,后为马周。这组铜像讲述着李世民的戎马一生,也展示了唐王朝与建成的历史渊源。 李世民自晋阳起家,武则天还真是来过晋阳的,只是以皇后的身份随唐高宗李治来的,而武则天称帝后,就将晋阳称为北都了,这就是晋阳称为北都的由来。 在晋国六卿专权的激烈角逐中,深谋远虑的赵简子为了使历经苦难的赵氏家族避免重蹈“下宫之役”的复辙,命令家臣董安于在远离其他五卿势力范围的悬瓮山下、晋水之滨建造城池,因其位于晋水北方,而称之为晋阳。这一年,是公元前497年,距2003年整整2500周年。

庙会节目,不倒翁唐朝小姐姐

舞龙

舞狮

公园观光车线路

上,下生寺,上寺有钟,下寺有鼓。

迎曦门

晋文公文化博物馆,宏伟的高台建筑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晋文公思想”是古代先贤走向宏大精深的必经部分,是民族演绎璀璨思想的重要奠基,厚重而独特。

这里的古建筑看多了,但感觉有些特点,尤其在屋檐上,总结一下, 硬山顶;两面坡,不悬出,结构要点在于,左右两边屋檐与山墙平齐。硬山由于礼制等级太低,屋顶通常使用一般的青瓦,而不使用筒瓦或者琉璃瓦。通常用于民居 悬山顶;两面坡,悬出墙,左右两边屋檐皆挑出于山墙。悬山的等级比硬山高,所以它的屋脊比硬山华丽得多,有时还会排列有脊兽。屋顶上铺盖的瓦片也可以使用除青瓦外的其他类型的瓦片 歇山顶;四面坡,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所以又称九脊殿。歇山顶一般用于五品以上官员的居所的正堂,以及等级较高的宗教建筑,

水镜台,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后台为明代建造(戏台部分),前台是清代补建

清代补建的卷棚上悬正额“水镜台”,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

水镜台的前部,上悬匾额“三晋名泉”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后部位戏台

水镜台的两个圆窗造型是西游记一个小庙的原身构思。《西游记》二郎神和孙悟空斗法的时候,孙悟空变成了一个寺庙,当然后边有个旗杆的那个,就是在这取得景。

金人台,为镇水而建。金能生水,有金则水旺。 1089年铸了第一尊铁人,即现立于东南角这位(头为1926年补铸)。(左下角,前左边)  1090年铸第二尊,立于东北角,但早已被毁,现在所看到的是1913年补铸的。(右上角,前右边) 1097年铸第三尊,即西南角这位。(左边) 1098年铸第四尊,即西北角这位(头为1423年补铸) 这样,10年之内铸齐了四尊金人。千年都没有锈蚀,是因为其中加入了铬和镍的成分,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合金。 其中三尊铁人均为本地匠人所铸,而西南隅的铁人是嵩山的金火匠人所铸,有不同的铸造特点,能看出铁人酷似外来户。

台中央建有一明代琉璃小阁

第一尊铁人,1089年铸成

“对越”坊,属功德坊,建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对越”二字出自《诗经·周颂·清庙》中:“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为报答,“越”为宣扬,意为报答宣扬祖先的高尚功德。

“对越”匾相传由明大原县举人,书法家高应元所书,被誉为“雄奇之笔”。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建于明朝的对越坊,三门四柱单檐歇山式,斗拱繁复又不失精巧,雕琢细致,整体神韵气度非凡,左右两边是钟鼓楼。

献殿为金代建筑,是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

献殿内屋顶上的文字,金大定八 ......建      1955年......修

晋祠三绝之一的周柏位于圣母殿北侧,传说是唐叔虞封晋时亲手栽种,树龄已有2800年左右,因呈卧倒的姿态,又称“卧柏”。令人称奇的是,唐朝时卧柏下又长出一棵翠柏,撑住了倾斜的古柏,这株翠柏被称为“擎天柏”,树龄亦在千年以上。 这里,千年古树竟然有26株,超过300年的也有六十多株。年纪大了,营养和水分必须要跟得上。尤其是圣母殿旁的这株周柏,因为周围建筑密集,不经意间夺去了它的生存空间,这可能是致命的。于是专家找到它的主根,有意识地将其引向生长条件好的地方。一番努力过后,80株古树名木大多叶色返青,枝体向好。

一棵翠柏支撑着这棵周柏,解读成,因为翠柏大概是仰慕年岁已高,德高望重的先辈,义不容辞地撑住了倾斜的古柏,让双方的干杈交错相容,自然天成。因此这株翠柏被称为“擎天柏”,那颗称为“卧龙柏”。古柏已成为不老的象征,而老柏树靠在年轻柏树上的形象也被老百姓解读成“老有所依”,

和千年周柏,翠柏合影,我这个周伯也图个吉利,长寿,老有所依

“鱼沼飞梁”。其始建年代不是特别清楚,但北魏的时候已经就有了,距今有1500多年了,北宋时期重修。其独特之处就是,天朝现存古桥中唯一的一座十字形桥梁,立交桥的鼻祖。古人以圆形为池,方形为沼,此方形池中多鱼,所以取名“鱼沼”。现在我们看见的其实是桥的“改进版”原桥体还有,但在洋灰水泥板下了,即过去的桥是木桥。

周柏唐槐

在晋祠内南北各有一个八角亭。亭下各有一泉,北为善利泉,南为难老泉,加上中间的鱼沼,构成晋祠三大神泉。只可惜,鱼沼和善利泉均早已干涸,仅剩难老泉。泉水自悬瓮山下的岩层中涌出,潜流十多米,从水塘西岸半壁的石雕龙口注入溏中,看似白练飞舞,听如鸣琴合奏,构成晋祠八景之一的“难老泉声”。泉水温度为18℃,冬温而夏凉,碧玉般清澈,不分旱涝,奔涌不息。嗨,那已是过去的说法了。

难老井,难老泉井里早些时候是有泉水翻滚的,我外面龙头喷流水量很大,正好冲到石僧头部位置,所以头部光亮,后来泉水越来越细,到后期就是人工水了,很遗憾

史记中陈知白县令“三七分水”的完美分水技术,中流砥柱定乾坤!张王两家三七分!晋水流域村民就利用晋祠泉水种植水稻,灌溉农田。很久以前,晋水流域南北两方的村民,为争用水权常常引起纠纷。 晋祠里面的难老泉长流不竭,泉水自地下约五米的岩石中涌出,清澈见底。从难老泉源头出水口处,砌石为塘,中横石堰,凿十孔,每孔方圆一尺,把水分为十份,一座分水塔的小石塔(张郎塔),泉水在这里被三七分,三个孔的水向南流(有引导),七个孔的水向北流。 三七分数是按北渠张姓人跳入油锅捞铜币多少决定的,张捞起7枚

从难老泉流出的泉水,甘洌清凉,在圣母殿右侧特地修有一石雕龙首,清泉涌出后经龙嘴泻入池中,很多游客都接来或饮用、或洗脸,沾点福露;在下面的汇水池站立一个小和尚以钵接水,泉水经过汇水池的十孔涵洞而流泄在外,又分为南北两渠向东流人汾河,并在晋祠内多处地点汇积为潭,从此养育了这一方百姓。

善利泉

鱼沼泉,

圣母殿大殿在建筑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两侧柱子比最中间的柱子依次高2厘米,从而形成了“飞檐”的视觉效果,这一点与南方建筑通过斗拱来达成飞檐手法不同。 八条蟠龙 圣母殿是晋祠楹联匾额最为集中的地方,共有楹联10副、匾额16块,“三晋遗封”匾,慈禧太后御笔亲题。 殿内44尊侍女、太监彩塑,都是北宋时期制作的,至今有近900年历史。,除了精湛的彩绘技术之外,

门狮子的摆放,雄狮居东,母狮居西。因为古代男尊女卑,文东武西,母狮闭口(也有张口的)爪下小狮,公狮张口,爪下绣球,圣母殿的狮子与一般所见完全相反,母狮居东方尊位,雄狮居西方,并且母狮张口雄狮闭嘴。这就说明圣母殿是以女人为尊的

圣母殿是晋祠最主要和最古老的建筑,殿内供奉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塑像头戴凤冠、身着蟒袍,面部静谧慈祥。每年农历七月初二,当地民众都会举行盛大仪式祭祀圣母。 巧合,我们来到这正是7月17日,农历七月初二,幸亏我们来到晚点,快11点了,贡品都上齐了,(早到人多也是看不见的)但还是交通拥挤,人山人海,否则,纪念仪式及庙会会耽误浏览时间的。

晋祠最大亮点是圣母殿内43尊宋代彩塑侍女群,被称为晋祠三绝之一。

能够为我们提供北宋宫廷侍女和太监们的妆容、表情、神态,服饰等,来断定当时的历史背景,人物职位,也是具有非常大的史料价值的

北宋侍女像 每一位导游在解说圣母殿时,都要提示游客看一个雕像,红发鬓的侍女,人称“面目表情半哭半笑”这个在许多宣传画册中出现。2003年邮票还有这个“歌舞侍女”雕像了 即最著名的是右数第二尊头扎红饰唱花旦的侍女,梅兰芳大师曾天天到晋祠,对着她前后看了三个多月才离开。这位侍女含羞带笑,喜溢眉梢,大概是刚刚唱罢,受到了圣母的夸奖。可是从侧面看去,隐约可见其红肿的眼睛和含泪的眼角,生活的辛酸及艺人的苦楚被她强压于心中却又不自觉的展露无疑。

圣母殿前两尊高约4米的站殿将军分立左右。这两尊宋代原塑虽历经千年颜色褪尽,却依然威猛,圣母殿由于不是佛家的庙宇,所以供奉的不是哼哈二将或天王,而是《封神演义》方弼和方相。古代用以驱疫避邪和出葬时开道的神像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为纪念唐叔虞而修建。唐叔虞,姓姬,名虞,字子于,是周朝时期周武王的第三个儿子,人称叔虞,也是周成王的幼弟,成王即位后,实行土地分封制,叔虞就被分封到了今天的山西曲沃、侯马一带,原为唐国。唐叔虞在位期间,这个诸侯小国被他治理的可以说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他去世后,由儿子燮父即位,燮父改唐国为晋国,所以唐叔虞也是晋国的第一任诸侯。

唐叔虞祠,这里元代泥塑乐伎像,供14尊。为治国有方的唐叔虞歌功颂德 这组乐伎像乐器配备非常的完善,一侧是管弦乐,另一侧为打击乐。这些乐伎像最初是摆放在校尉营内的关帝庙当中,也是在当时为了更好地保护不可再生的文物,搬迁到了享堂的内侧,这组乐伎像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组元代的女子乐伎像。

宋代,唐叔虞祠自现在晋祠圣母殿的位置,迁到了馆内的北部区域。在这里,有300年历史的皂角树,

手拿玉圭、身穿蟒袍的男子,就是唐叔虞。在唐叔虞下方的香案之上,是祭祀用到的三足鼎和簋,鼎的多少象征着祭祀主的身份,天子用的是九鼎,而唐叔虞仅次于天子,用的是七鼎。

山西博物馆展示

山西博物馆展品

此亭是为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二十年(646年)所撰并书的《晋祠之铭并序》一碑而建的。 唐碑亭又名“贞观宝翰亭”,原仅一间,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邑令周贾奉命,扩建为三间。

右面为真,碑文模糊,左边为假,但字迹清晰

此碑是唐朝建立后,李世民为酬谢叔虞神恩,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而建。文一千百零三字,行书体,劲秀挺拔,飞逸洒脱,骨格雄奇,刻工洗炼,是仅次于《兰亭序》法帖的杰作,可谓行书楷模。

舍利生生塔,位于奉圣祠内,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年间重建。据传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其中一颗舍利子埋于此 塔下 ,乾隆帝重建此塔时,发现 塔下 有许多舍利子,清代皇帝原本就信奉佛教,见此情景还不是要憧憬一下“佛门有灵,生生不竭”, 现存古塔重建于清乾隆十六年 (1751年)。该塔高38米,塔身呈八角,分七级,每层均绕以琉璃勾栏。

三圣祠内的药王(管药),龙王(管水),仓王(管粮),这都是一生三大需呀,拜佛了能保证身体健康,生活不愁了吗?

水母楼。水池岸边有水母楼是奉祀晋源水神的祠堂,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官,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王琼祠,纪念明代四朝重臣,祠门悬挂“”山高水长“”,太原古县城里也有王琼的祠堂

古树,年轮也是千年以上了

台骀庙”dài,治理汾水有功,张氏起源说法,导游会让姓张的前来拜,捐钱

胜瀛楼

胜瀛楼及周边古槐树 这里有一怪,导游特别多,年轻的,年大的,满地拉客,导游词雷同,说是野导吧,酷似都带着工作牌,虽然他说起来是很便宜,40-50元,讲的全是野史传说,去的都是中心地段,面积不大,而且走得飞快。其实在这里根本不用请导游,晋祠博物馆有个指示牌上面,就有一个微信号,关注这个微信号之后,就有50多个景点的介绍,把晋祠博物馆里边的所有的景点都给你介绍完了,而且不花一分钱。

对外地人来说,太原古县城就是个鸡肋,大部人的对此不感兴趣,因为附近有知名度很高的平遥古城,当然还有晋祠,所以一路游下来,往往缺席这个不知名,离城区不近的古城       这个古县城位于山西太原市晋源区,创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按资历,比故宫还“年长”31岁。当地人都管它叫“古县城”,有“凤凰城”的美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发展,仅有0.86平方公里的古城内部空间捉襟见肘。于是,破旧的城墙被拆毁,垃圾成堆的城壕被填平,仅余下西、北两个城门以及少许断壁残垣,城内大部分古建筑也“受伤”不轻。“城”内环境拥挤,道路破烂,污水横流。      2011年,太原市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遗存的明太原县城历史文化街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修缮工程正式启动,迁出不少当地居民,并广泛收集过去的老物件,包括东城门上的‘“”东汾聚秀’匾。     2018年11月,最后一户人家也签下了搬迁协议。      2021年,古县城内主体建设工程基本完工,正式对外开放,600多岁的古城“重现”眼前。 改造后的太原古县城是晋阳古城的延续,是晋阳文脉的传承,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太原古县城10:00-22:30;关门时间20:30(东西南门)60以上免票。这里夜景好,北门有灯光秀 门票:逛古城不收费,县衙30元,登城墙20元,影视拍摄点20元。 这里是电影满江红电影的取景地!(有戏服可以租的)!推荐大家下午去,拍一拍照,打卡电影名场面。晚上还会有超美的烟花秀,值得一观!

刚来站在城墙外,感觉刚刚离开过,和附近的平遥古城十二分相像

城墙东西长约1120米,南北宽约670-740米。长墙总长3732米。城墙底座宽13米,上口外宽9.28米、上口内宽8米。外墙高13米,内墙高12米。有城楼4座,角楼4座,望楼37座,官翅敌楼1座。       东南城墙上还有八角魁星阁1座,由豆青色砂岩石条组成,内填夯土外包青砖,外围有护城河环绕,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军事防御系统。城内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天然落差13米。东南角最低洼地带自然形成了一个泉水湖泊——金牛湖。太原古县城分设四门——北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外曰“奉宣”、内曰“德化”,南门曰“进贤”,东门曰“观澜”,西门曰“望翠”;四门门额反映的都是县城山川水秀,自然风光。其中,北门奉宣匾额和西门望翠匾额为古城最古老的匾额,有着646年的历史。 明太原县城从始建到兴盛再到衰落,历经坎坷磨难,但是城内的九街十八巷的城建格局保留下来。

转了半天,发现关键地没去呀,【满江红】影视基地呀,快到眼皮底下了,不知道了,两次路过,很近了,我原以为60岁后免票不花钱呀,其实65以上才免票了,时间富裕,攻略作了,但没突出重点记忆呀,遗憾是遗憾,但是,看了他人照片后也不遗憾,同类“五进院”大院这几天去过了好几个,不足为奇了,只不过看不见拍片的“”遗留物“”道具,兵,器,服装,交通工具,而已,对了,还有张大的题字(沈腾),我写的都比他好看,其实都是媒体宣传过度,吸引游客而已

我从南门进,开小车浏览一小时后,又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走了一段重复路,又有许多路没走到。

上图是2023年的西门和瓮城墙,下图是2005年的维修前的西门和瓮城墙

2005年的西门

西门门洞

电瓶车,500元押金,78元/小时租金,速度8公里/小时,太慢了,几乎接近快走的速度了,好在想多走点,省点膝盖,

太原县衙衙门位于古县城十字街东路北,南向;县衙是封建社会地方行政长官形式职权场所,也是县官及吏员、差役办理公务之处,是地方权力的象征。始建于明初,其后历任多有增修。 按照“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狱房居南”设计。

古城老照片,拍摄时间大约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 在明清两朝既有太原府城,又有太原县城,但行政级别不同,具有隶属关系。因此,这里特别提示是“太原古县城”,原宋朝建的太原府城,估计在现小店区一带。而公元前497年建设的“晋阳城”,应该在西依悬瓮山、东临汾河地带的晋祠一带了,后灾后异地重建(1961年考古工作者在太原市南的古城营村,发现了春秋晚期董安于所筑的晋阳古城遗址。当时所存的晋阳城南城墙残长626米,宽30米;西城墙残长2700米,其中有900米高出地面约7米)。

古城的四个门洞我都经过了,穿越了东门和西门洞,但他们的区别我却记不住了,难免搞乱的

东门城楼

北门城楼

2023年的北门

晋阳福塔,城中最高建筑吧

在十字街的交汇处耸立着一座比鼓楼还气派的三层重檐建筑,市楼。(有点和魁星楼相像)至于为何叫市楼,这里是古城两条主干道的交汇,是繁华的商业区,如今这里还遍布了各种美食,在这里一定要尝尝山西的特色,各种面食应有尽有。 古城楼,有两个建筑极为酷似,就是市楼和魁星楼,都是高大雄伟建筑,主要是一些网友游记把市楼写成了魁星楼,一个在十字路口(市楼),一个在文庙旁(魁星楼),匆忙而过,我认为我经过的是“市楼”魁星楼我也有经过和照片,第二层与市楼截然不同,魁星楼层高底,不是在街中心的。市楼层高高

    文庙位于县城东街中段路北,南向;明朝修建,此后历经增补修缮。文庙历来是县学所在,直至清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后,县学才停,此次修复也是在原有县志地方志等基础上恢复了县城文庙的原貌。保留了文庙里的历史建筑。 后面高塔为魁星楼,魁星楼在城上东南隅,六角形,崇三丈,此次重修也是恢复魁星楼原始建筑面貌,登楼夺魁,《汉书》记载:魁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主宰文运。魁星楼是古代村庄里供奉魁星的圣地,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以祈求在科举考试中榜上有名。所谓“魁星点状元”,就是如此。

古城示意图,可惜没带眼镜没看透,遗失了一下重点区域,

古城的门楼牌坊很多,这也是古建筑必备之一吧,当关键是要理解牌楼上的牌匾文字含义,这反应出当时历史的状态,建牌楼纪念什么。

网红墙,挺好的广告创意,又有文艺范,又有时代感,更是记忆深刻的品牌宣传

鼓楼也名谯楼,在古时有两个作用,一是报时,所谓晨钟暮鼓;二是警报信号,起提醒作用。

鼓楼门洞,远处是市楼

察院,是太原县办理刑名案件、勘核词状、提讯囚犯之衡门, 明太原县城由太原县署、否定分部、安检司、检察院各司职组成,兼有独立和事务的四个行政、民政、军事、监察机关的治所。

段氏宗祠;太原县城段氏于明洪武四年(1371)为避抽丁之举,从怀仁县段家沟迁居城内东街东北隅,是太原县城内明清两代至今的望族大户。凤城东街今仍存有段氏宗祠和段氏旗杆院,其中段氏旗杆院是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丁丑科一等进士段程式的故居,为晋源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畏三旧居

五天在山西旅游,目标总是要找一个值得去的地方看看,其实前提也是知道这里都是仿建的,但这里也包含一些内涵让我前来,看后虽然也觉得没有什么,但还是在在家无聊和有地去之间,选择有点能去的地方,我知道主持建造、太原古县城,恢复【晋阳古城】的原太原市耿市长,被称为“造城市长”,而他自我总结是“留遗产不留遗憾”,“宁骂一时不骂千秋”,而当你在山西旅游时,发现几个招引游客的网红景点【古城】居然都是他主持建造的,有【王家大院】,【榆次老城】【常家大院】【大同古城】,这些我大部分都去过,相当吸引外地人前来呀,打造文化名城,造就旅游名都,有人流入才能进财呀。 作为一方主政官,目的应该不是为了自己晋升,而是要给这个地方留点什么,作为后发展的源泉。比如原天津的市长留下来“三环十四射“”的路网雏形,给大城市今后发展提供了动力源。如果没有这些主政官的作为,眼光只是看外,看经济发展,我们估计天天除了打拼赚钱就是在家无聊了。 晋祠有明清老建筑,有与山西的“晋”有关的历史,值得去,古先城是老晋阳城的原味,虽古迹不多了,但也值得了解。当然,去过了附近的平遥古城再到这里,就有另一种滋味了。 弓米弓,2023年8月24日 写于天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