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体源流译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太上说常清静经静善媛 炁体源流译注

炁体源流译注

2024-07-03 21: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老子传节录

老子者,楚之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生于周定王三年,生而皓首,故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亦云柱下史,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耶,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遂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所终。

 

 

太上老君清静经叙

昔鸿濛分判,阴阳始列。轻清上浮者为天;重浊下凝者为地;清浊相混者为人。盖人秉乾坤而交以成性;受阴阳而感以成形;得五行之化育,而五脏、五德、五灵,由斯而全焉;列三才之品,为万物之灵。世间难得者,人也;人生难得者,道也。夫人与天地同才,而不能与天地同长久者,何也?皆因不知消长之理也。人与佛仙同体,而不能与佛仙同超证者,何也?皆因不知先天之道也。既不知消长之理、先天之道,则天堂路塞、地狱门开矣。

太上老祖,道成天上,位证清静,意欲人人修道,同亨清静。故著清静之经,演长生之诀,流传天下,化醒原来。其经至简至易,极妙极元。真度人之宝筏,劈旁之斧钺也。若有善缘得遇,便是三生有幸。须当盥手恭读,过细体阅。不看之时,高供神堂,则有丁甲守护,更能镇宅驱邪。早晚跪诵,并可消灾解厄,积德感天。自有明师相遇,低心求指经中之元,下气恳传先天之道。照经修炼,功果圆满,丹书下诏,脱壳飞升。在儒成圣,在释成佛,在道成仙。逍遥清静,浩劫长存。庶不枉已投东一转,亦不负太上度人之婆心也已。是为叙。

 

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公曰:吾得真道者,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宫。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