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摩崖题刻,浓缩千年精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风海涛意思 鼓山摩崖题刻,浓缩千年精华

鼓山摩崖题刻,浓缩千年精华

2023-08-26 0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古往今来,鼓山神奇独特的景观形象给文人墨客们强烈的视觉灵感,他们以山石为纸,以锤凿为笔,在自然赋予的天地间显露诗情画意,化岁月流逝为历史永恒,留下了无数摩崖杰作。

据统计,文人墨客在绝顶峰、灵源洞、白云洞、舍利窟、达摩十八景等处,留下600多段石刻,上起北宋,下迄当代,前后延续近千年,字体篆、隶、行草、楷俱全,堪称东南碑林,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理学家朱熹也曾在鼓山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石刻,还有一段高山流水的佳话。

相传朱熹多次到福州讲学,与知州赵汝愚结为师友。一次,朱熹到福州拜会赵汝愚,没想到他已到四川。于是,朱熹来到赵汝愚建的鼓山水云亭,留下题刻。3年后,赵汝愚再次入闽,看见题刻深为感慨,留下诗刻。后来,朱熹再临鼓山,也被赵汝愚诗作感动,在绝顶峰石崖上镌刻“天风海涛”。

图:落落亲妈的老情人

鼓山灵源洞前的蹴鳌桥下,靠西山壁上藏着一个巨大的“寿”字。该石刻为楷书,字高4.15米,宽3.05米,为南宋著名理学大家朱熹所书,同时也是福建省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之一。

现存题刻最早的是宋庆历六年(1046年)蔡襄等人游览的题字,文:“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孟秋八日游灵源洞”共二十四字,楷字,字径达40厘米。

“忘归石”三个大字,字径约70厘米,笔力遒劲,也是蔡襄所书。他的这些题刻,被专家认为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据说,蔡襄任福州知府时爱游鼓山,经常流连忘返。有一次,游玩得兴趣勃勃,竟忘了时间,暮色苍茫还没有下山的意思。经提醒,才想起来该回去了。于是,写了笔力遒劲“忘归石”三个颜体楷书大字,字径约70厘米,刻在灵源洞蹴鳌桥东端岩壁上。

“国师岩”也是蔡襄所书。“国师岩”的“国师”指的是五代时高僧神晏禅师。神晏为鼓山涌泉寺方丈。传说一日闽王王审知来访,神晏仍在灵源洞安禅。王觉得神晏无礼,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神晏听罢仍闭目安禅,却冉冉升空,意在不享闽王之土。闽王忙道歉,拜神晏为“国师”,此地因称“国师岩”。

“喝水岩”为宋嘉祐六年(1061年)施元长所题。据悉,喝水岩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900多年前,涌泉寺祖师神晏法师在此诵经,嫌洞下涧水喧哗,便大喝一声把流水止住。至此,涧水改道从东侧半山观音阁石壁涌出,原来的溪涧也就干涸了。

因这个传说,竟然引起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无数文人骚客就“到底该不该喝水”展开了诗词辩论,有人写诗认为祖师不该为外力所困,“喝水”多此一举;有人则出来打圆场,写下“无水亦佳”;还有人质疑传说的真实性,一代高僧,怎么可能因为流水声而动了禅心......也正因这个无从考证的传说,滋长出这一壁又一壁的书法石刻,为喝水岩披上了迷人的神话与文学面纱。

图: 丁香物语_北京

在观音阁东侧石门岩上,刻有郭沫若于1962年11月游鼓山涌泉寺诗:“节届重阳日,我来访涌泉。清风鸣地籁,凝雨湿山川。浮岭多松柏,依崖有杜鹃。考亭遗址在,人迹却萧然。” 这也是攀爬鼓山时不可错过的石刻之一哟~

身处密林石阶中歇息时,抬头看看历经千年风雨后留存于世的石刻题字,欣赏古人书法的精美,感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不失为一种身心灵“如沐春风”的洗礼。

图: 老K的历程

找个时间,一起去观摩一番这些千百年间留下的摩崖石刻,感悟藏于其中的历史遗痕吧~

来源:鼓岭旅游度假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