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与葛根 花粉(天花粉(瓜蒌根)【葫芦科】)与葛根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藤类植物的根,都有止渴作用,又都是治疗痉病的常用药,在此...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花粉贵不贵 花粉与葛根 花粉(天花粉(瓜蒌根)【葫芦科】)与葛根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藤类植物的根,都有止渴作用,又都是治疗痉病的常用药,在此... 

花粉与葛根 花粉(天花粉(瓜蒌根)【葫芦科】)与葛根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藤类植物的根,都有止渴作用,又都是治疗痉病的常用药,在此... 

2023-11-07 09: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巍巍锟仑,(https://xueqiu.com/6604106891/169431797)

                          

花粉(天花粉(瓜蒌根)【葫芦科】)与葛根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藤类植物的根,都有止渴作用,又都是治疗痉病的常用药,在此对其作用机理做一下分析,以便于用药是取舍。

葛根因《本经》明确记载有“起阴气”的作用,故后世一般认为它性能上行,宣达水谷之津,而消渴自止。对此几乎没有歧义。花粉就不同了,有认为性上行者,如张志聪:“盖得地水之精气,而上达之药也。”“主治消渴身热者,谓启在下之水精上滋,此根之功能也。”邹澍也支持此说。但刘潜江却认为花粉性下行:“至根则味苦,而先有微甘,苦下泄,是金直致其气化于水矣,金水合以致其用,先哲所谓纯阴而润下者也。”我个人认为下行的说法比较合理。虽然说“草木之根,其性上行,实则性复下降”。但这是在同一植株中进行比较有这个规律,不能普遍的说凡是根都主上行,牛膝也是用根,怎么能引药下行呢。根虽然向上供给植物养料,但它本身还要往下扎,所以不能简单的归纳为凡是根皆主升。我们看在小柴胡汤中,半夏与花粉根据渴与不渴选用其一,说明二者有可以相互替代之处,以前曾经讨论过,半夏主要有开结及引阳入阴的作用,柴胡子月发动,半夏午月枯萎,所以在小柴胡汤中柴胡半夏一发一敛,应用的是半夏的敛降作用,但因为半夏性燥,对口渴的患者不适合,就只有寻找它的替代品,张仲景选择了花粉,而没有选择另一味止渴的药物葛根,可能就是因为葛根性上散与半夏的作用不符,其实半夏花粉不仅在收降方面相似,在开破方面也相似。半夏可以开痰散结,花粉可用于疮疡肿毒,消肿散痈。所以半夏花粉相互替代比较合适,是因为它们都有“金”性,与柴胡的“木”性搭配可达到平衡。如果仅为了止渴而选用葛根,柴胡葛根就成了两“木”,尽管历史上也有这样的配伍,但不过是为了发散解表,远远不如小柴胡汤这种枢机的方子有深度。在十八反中半夏花粉同反乌头,这也说明二者有共同的地方。花粉有别名叫瑞雪,更形象的说明了它的润降之性。所以我们认为半夏与花粉都能降,不同之处在于半夏是“燥降”,花粉是“润降”,常根据机体津液的状态选择其一,二者在经方里绝不同时出现。

由上面的论述知道花粉与葛根是一金一木,一降一升,它们治渴的机理有什么不同呢?《本经》记载葛根“起阴气”;花粉“补虚安中”。一个是“起”,相对于是“搬运”的功能;一个是“补”,能够从外部注入水。庄稼生长的用水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天上降水,一是抽河里井里的水灌溉。花粉叫瑞雪,肯定是天空降的水;葛根“起阴气”,相对于抽水机把水调到上面来,但地下水不是无穷无尽的,越抽水位越低。所以古人说,下焦阴虚的忌用葛根,还有“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的说法。因为它不能真正生水,不过是扯东墙补西墙,真正生水靠的是天空的降水,花粉正是这种作用,所以花粉能够“补虚”,这个补虚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补气血,而是补水,补津液。但降水过多又容易生涝灾,古人说脾胃虚寒作泻者不宜服,病于木火之真气不升不达者不宜服。

葛根能够主“诸痹”;花粉能够“续绝伤”。主“诸痹”靠的是升散之性,类似于羌防等药;“续绝伤”一般的解释是:藤蔓之药,能资经脉,故续绝伤。这种说法有道理,但不能突出与葛根等其它藤类的区别。叶天士的解释是:血为阴,阴虚则伤,阴枯则绝,瓜蒌根清润,则虚者滋,枯者润也。这比较能突出花粉的个性。

花粉与葛根又是治痉病的要药,如瓜蒌桂枝汤,葛根汤。我们知道痉病形成是因为血虚筋燥,筋燥由轻到重可分别表现为“项背强几几”,“身体强几几”,“卧不着席”。在“项背强几几”时还算不上痉,只是露出了津液不足的端倪,还不用补水,用葛根起阴气,把下面的水搬上来就行了,所以用葛根汤或桂枝加葛根汤;“身体强几几”时则是全身都缺水,靠搬运解决不了问题了,所以要用花粉补水,用瓜蒌桂枝汤;到了“卧不着席”的阶段津液已经严重亏乏,所以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但既然柔痉用了瓜蒌桂枝汤,“欲做刚痉时”为什么用葛根汤,不用花粉呢?因为它“无汗而小便反少”,没有什么津液损失。花粉只与桂枝汤相配,也是因为柔痉有汗出,津液丢失较多,所以要有花粉生津。而且葛根汤治疗的只是“欲做刚痉”,表现为“气上冲胸,口噤”,如果真到了“身体强几几”的程度,可能也要考虑加花粉吧。从另一个角度看,后背为阳,前胸为阴。所以后背以升为顺,前胸以降为顺,气上冲胸为阴气不降,这或责之于后背的阳气不升,葛根治项背强几几,可以从后背上升,它升的既有阳气也有阴津,津液可以滋润项背的筋脉,后背阳气的上升有利于胸前气机的下降,可以对治气上冲胸。

葛根为豆科藤本植物野葛或甘葛的根。

重识葛根及相关方证——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条文T031

原文: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胡老讲解:

这个项背拘急,这个“几几”是一个状词,这就是脖子能往前伸左右运转不自由,他这项背拘急得厉害。这个字本来是形容小鸟学飞的时候,羽毛未丰呢它飞不起来伸着脑袋那个样子,就叫“几几”那个形状。那么太阳病就是头项强痛而恶寒,就是这一类的太阳病,如果项背强有“几几”的样子,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这个方剂,就是桂枝汤加麻黄加葛根。本来是个桂枝汤证,所以它恶风。我们用这个方剂的时侯也这样子,这个恶寒特别历害,恶寒特别历害当然它也是恶风了。由于它没有汗所以加麻黄,由于它项背强加葛根,它就是这么一个方剂。那么这一段和前面那一段回头一看就知道了,那个讲的“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就根据这一条,这本来是葛根汤证,葛根汤证应该“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这是葛根汤证。那个呢它不是用葛根汤,它用桂枝汤加葛根,桂枝汤它是发热汗出恶风。那么它那个“项背强几几”呢,就“项背强几几”来讲应该是葛根汤证,可是葛根汤证呢,它是无汗恶风,所以那一条啊搁个“反”字。这个“反”字啊就为这两个方剂的一个鉴别点,所以他这个文字啊,我们上次讲也提到了,随便一个字都不是轻易用的,他每一个字都是有所指的。

那么,这个葛根汤这个方剂啊,也属于一个解表方剂。你在临床应用呢,你看他特别提出恶风、恶寒得特别历害,而且葛根这个药它是解肌,这个肌肉,尤其在这个颈背部发痉挛,这个葛根是有特效。这个肌肉痉挛就是肌不和了,肌不和原因有很多,有的由于热,这个热伤津液嘛,津液枯燥,这个组织营养失调发痉挛,也有由于这个热(的)。那么葛根这个药呢,它是一个专务解肌(的药),它治那个肌肉痉挛。

那么冲着个这个方剂啊,它(肌不和)是由于停湿停水的关系,这个湿也能够使肌肉发痉挛。因为他用的是麻黄汤,这个麻黄它就能够使之发汗(而)驱水气,那么配合葛根呢,它又能够解肌,所以这个“项背强几几”是可以好的,是从这个方剂讲。在《金匮要略》有一种痉病,痉病就是这个项背强达到高度了,不光是项背强了,全身都往后使劲了,这个拘急的相当厉害了,(这)个就叫做痉。这个痉病里头也有用葛根汤的机会,它得现太阳病,因为这个方剂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

那么这个方剂最常用了,我们在临床上啊无论是感冒啊或者流感啊,没有汗这个人恶寒特别历害,那个项背强啊,有的就不明显,有的非常明显,无论明显不明显,要是无汗特别恶寒,有考虑用葛根汤的机会。那么这个方剂呢,就很清楚了,刚才我讲了,它是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葛根麻黄,我们上面那个桂枝加葛根汤没有麻黄,那个是有汗出,这个是没有汗。

胡老自注: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若无汗恶风者,宜更加麻黄的葛根汤主之,太阳病的项背强急,即热和湿所致也。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 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方解:葛根甘平,《本经》谓:“主身大热,”其为一解肌除热药甚明。桂枝本为解肌,但肌不和以至项背强几几的高度者,则须加葛根以解之。若更无汗,又须加麻黄以发汗也。

冯老按语:

葛根汤是治太阳伤寒见项背强几几者,此条以下主论麻黄汤加减证治,其实际与桂枝汤加减证治有密切相关,胡希恕老师注解本条时用“宜更加麻黄的葛根汤主之。”恰切地说明了这一关系,说明了中风与伤寒,并不是中风邪和伤寒邪的不同,而是感外邪后出现的症状不同,根据不同的症状,用不同的方药治疗,这样方证的积累,便产生了表证的不同治法,同时也自然渐渐认识到里证的治法,六经来自八纲,是经方发展自然之理。

胡希恕老师对葛根的作用,主要依据《本经》,认为是“解肌除热药”,值得注意,不能认为有治项背强几的特能,不辨寒热虚实而动辄用其治颈椎病、冠心病、痢疾等。

学生的总结和认识:

1. 本条与14条对举,是有“反”字所谓;

2. 联系14条可知,无论表虚还是表实,葛根“解肌”都有缓解项背拘急的特能,那么既然14条有汗出恶风,用桂枝汤加葛根;此条所述之证,无汗恶风,为何不直接用麻黄汤加葛根呢?这是因为筋脉拘急之“项背强几几”不仅是因为邪实踞表,也有津液不布失濡的内因,所以用麻黄发汗,而以桂枝汤健胃生津液,和营卫为底,葛根“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又兼生津舒筋之用,《本经》谓“味甘平,主消渴”有补充津液作用;

3. 既然葛根有生津舒筋的作用,为何《金匮》柔痉治不用桂枝加葛根汤,而用瓜蒌桂枝汤呢?这是因为痉病(病在筋脉,以颈项强急,头摇口噤,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患者往往平素即津液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津伤更甚,葛根力不足以任,而势必以大力生津的瓜蒌不可。即便刚痉津伤甚者亦可于葛根汤中加瓜蒌根,读者可参《经方实验录》葛根汤证案第二则即是;

4. 上面所论的几张方子,若从邪正相争的表证虚实程度来论,可否做如下排序:

自表虚以至表实依次为瓜蒌桂枝汤——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麻黄汤;而津液虚甚又兼表实的可酌用葛根汤加瓜蒌根。(所谓“津液虚”即为正气不足,使筋脉失于濡养;而“表实”之谓,乃就邪正相争的态势而言,人体“动员”大量水气聚集于表欲借发汗的机转解除疾病而又未能实现的这么一种状态,或曰病候,水湿之气停踞于肌肤筋肉。“发表出汗”者即以发汗的形式解除这种状态,“生津”者即补充津液的不足,扶正祛邪两相兼顾,合之曰“解肌”。)

痉病是金匮要略里痉湿喝中讲到的一种病名,现在的语言叫抽,背弓反张。胡希恕在解读时主要观点是无热不痉,说三阳病都有可能出现痉病,他说金匮要略写的很简略,因为在伤寒论里方法已经讲地很清楚,所以在以病名为主的金匮里,说的很简略。抽,这个病如果表现为太阳病有两种,就是刚痉和柔痉,刚痉用葛根汤发汗治疗,柔痉用瓜蒌桂枝汤治疗;如果表现为阳明病就用承气汤;至于出现在少阳,书中没有明文,胡老有个案例是治疗他小孙女的,用小柴胡汤加石膏。这样三阳证,即热症,或者说阳性证的治疗和方剂都有了。他说阴证没有。胡老除了从非热不痉来脉理思路外,主要是从津液行走趋势上解释这个病理。柔痉,汗出,脉浮缓,就是桂枝汤的脉,甚者沉迟,脉缓甚者沉迟是津液虚,造成津液枯燥而发生抽,桂枝汤本为解肌,瓜蒌根生津。刚痉,脉浮紧,上下绷紧,身热恶寒,但是脚寒,要是用葛根汤发汗治疗有效,脉就变成蛇形脉,不那么绷直了,而且腹部会突然觉得胀,这个蛇脉和腹胀不要看作病证,是因为上冲的津液缓和下来到腹中去的缘故。阳明的痉是热甚,津液枯燥,用承气汤急下。急下在实际中好像脉浮数,用下发我们都很担心,因为有说浮数一般看作表证呀,而表证一般不用下法呀,后来也是读到伤寒论有“脉虽浮数可下之”,又听了胡老的解释,这才算用起来踏实多了;但是脉沉小的机会也很常见,可是往往用下发会顾虑,往往这时候用增液承气汤解除顾虑,玄地冬一加就可以考虑下了。有时用药不是病人顾虑,而是大夫顾虑呀。胡老在这里讲了瓜蒌根,讲了葛根,看出来他有个遗憾,就是还想写个有关药用方面的书,可是他已经80多了,感到力不从心了,希望大家有兴趣写点。其实仔细听他的录音不止一处有这样的感慨。我很留意胡老在讲课时的所谓闲言碎语,是用语言难以表明的真心。他说瓜蒌根生津止渴,在瓜蒌桂枝汤里讲,在柴胡桂枝干姜汤里讲,在瓜蒌牡蛎散(与牡蛎散不一样哟)中讲,我们现在滋阴止渴除了玄地冬一般都要加上天花粉,胡老就是在花粉牡蛎配伍止渴中找到依据的。葛根,胡老不同意祛风散邪。他说是发汗药,但是发汗的力量不大,也是解肌的药,和桂枝算是一类,但是有个特点就是对项背拘急有特效。胡老常说不要教条,不要死于句下,要能进伤寒,还要能出伤寒。我们以痉病为引导说说现在的应用。痉,抽,胡老大多提到小孩子,平时我们会听到小孩子发高烧,高烧到抽的地步,用羚羊角粉的实例,但是实际中小孩子这种抽我见到的不多,三日风,五日风,脐带消毒不好而得破伤风,我没见到,听说过。小孩子疳积,发育不良,腹痛很多,遗尿也可以见到,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儿童应诊,但是直接用此三方治疗小儿的机会不多。但是大人颈椎病很多,颈椎恶寒还是很多的,就想到桂枝汤加葛根,葛根汤,甚至肩疼,腰椎疼想到葛根的机会还是很多的,瓜蒌根止渴更是常用的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