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式四份”:北京城的最早记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津宣布封城 “一式四份”:北京城的最早记忆

“一式四份”:北京城的最早记忆

2023-05-19 15: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

“一式四份”:北京城的最早记忆

陈光鑫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合同或公文“一式N份”的说法。关于北京最早的可靠文字记载就是这样的“一式四份”,而且我们至今可以见到。最早的北京故事从此讲起。

1.一罍一盉惊现世

克罍、克盉的现世过程可以说是劫后余生。在北京房山琉璃河镇,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发现了众多西周墓葬和遗迹。1986年,在这里发现了一座特别的墓。古人建造大型陵墓时,常在地面和墓室之间修甬道,称为“墓道”。当时全国已发现的西周墓葬中,最多带有两条墓道,墓道的数量反映了墓葬的等级,这座墓却有四条墓道,让发掘者们兴奋不已。

但当进入墓室时,大家的心情却降到了谷底,考古学家殷玮璋先生回忆:“当我们看到直径三米多的盗洞直达椁室时,一度感到灰心。因为盗墓者进入椁室以后,重要的随葬品是极少幸免被劫的。”即使如此,发掘工作还要继续。这时,角落里的两件青铜器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泥土和锈迹让这两件铜器乍看起来有些“潦草”,但稍加清理,一罍一盉庄重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殷玮璋先生曾感叹:“在这两件铜器被发现时,竟使大家忘记天上飘下的雪花和脚下冰冷的冻土所带来的寒意。”改变北京建城史的国宝克罍、克盉现世了!

后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北京举办了考古新成果展览。琉璃河考古队送展了这两件铜器,立即引起轰动。为此,考古学权威杂志《考古》编辑部组织十多名专家笔谈,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写道:“(克罍、克盉)明确记述了周王封燕的史实,为进一步推定它是燕国早期都城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古史大家李学勤先生指出:“琉璃河新出克罍、克盉铭文,是近年所发现最重要的西周金文之一。”各位专家一致肯定了二器的价值。通过克罍、克盉,我们有机会走近北京最早的记忆。

2.四段铭文互印证

克罍、克盉产生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之际。商代末年,商王朝自称“大邑商”,商王以孔武有力标榜自己的千秋功业。而远在“西土”(今天陕西西安、宝鸡一带)的周人自称“小邦周”。

商纣王远征东方异族,国力日益衰退。周人趁机联合周边部族讨伐商王朝。据现藏国家博物馆的利簋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短短一天,周人就攻入商王朝的都城。

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成王继承王位,周公摄政,主持国家大事,但内外交困,内有召公、成王的猜忌,外有纣王之子武庚造反。周公开始了二次“征商”,但面临一个重要问题:自称“小邦”的周人如何统治“大邑商”的遗产?为此,周公尝试采用“分封制”巩固征商的成果,在东征的过程中分封东土各地,以诸侯的方式实现对地方的统治,同时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

成王成年后,周公归政成王,召公辅佐成王,延续周公时期的政策,继续分封诸侯,以防止殷遗势力东山再起。召公封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召公,姬姓,名奭,因采邑在召地而得名召公。从出土材料看,召公曾奉成王之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故在王朝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成王也尊称召公为“太保”。

为表彰召公对王朝的功绩,成王决定分封召公于燕,但当时召公年事已高,王朝事务也不允许他长期在燕地居住,故取折衷的办法,令召公的长子克到燕地称侯,克的后代也就世代为燕侯。

这次分封既是一项荣誉,也是一个挑战。燕地距西周腹地路途遥远,而且当地的殷商势力非常顽固,要想实现在燕地称侯,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所以,对周王而言,实现这次分封是一项伟大的功绩,可以实现对燕地的有效控制,真正扩大王朝的版图,所以对召公和克给予厚望。

召公长子克带着周王和召公的使命,踏上了征途。经过艰苦跋涉,他来到燕地,与当地土著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实现了对燕地的控制,有文字记载的北京历史从此展开。

完成了父亲和成王的嘱托,克作为第一任燕侯,要让这一功绩世代流传,当时只有把这件大事铸造在青铜器上。如何讴歌这段峥嵘岁月呢?再华美的词章都不如真实记录有力,燕侯克决定把成王对召公的册命实录铸造在铜器上。

这件事对燕侯克,对整个召公家族,都是一件太过重要的事件,这件铜器的铸造不能有半点儿闪失。要想不出意外,和今天一样,最稳妥的方式就是留取“备份”。看来克也是个谨慎人,他命人铸造了一罍、一盉两件铜器,每件铜器的盖内壁和器身内壁都铸有一段相同的文字,每段43个字,四篇铭文相互印证。

这43个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这样的——王对太保说:“您要按时明祭,您的美酒要献给您的君主,我要报答您的功绩,命克为燕侯,、羌、马、、雩、驭、微、克、、匽等地,接受他们的土地和官吏。”做这件宝尊来进行祭祀。

工匠铸造好这一盉、一罍,献给燕侯,克把这两件铜器供奉在祖庙当中,向祖先禀告自己的功绩。回想起从西土到燕地一路的艰辛,也许他会向自己的子孙讲述那段峥嵘岁月,希望子孙后代看到这两件铜器,能够追忆起家族的荣光。

这两件铜器凝聚了燕侯克一生的功绩,在人生即将落幕之时,他决定把这两件铜器带到坟墓中,一直陪伴左右。克的子孙以及燕国的大臣们也许能够理解他的决定。

经过多年精心修建的宏伟大墓终于迎来了他的主人,在众人的注视下,墓口被封上,人们希望燕侯克能在这里安静地长眠。事与愿违,不知过了多少年,盗墓贼发现了这座大墓,面对众多珍奇异宝,一时真是难以取舍,一次次的盗掘几乎掏空了燕侯克的安眠之所,很多珍贵的宝藏难逃厄运,唯独这两件不显眼的铜器幸运地逃过劫难,对燕侯克来说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

3.千年谜团终得解

据一些古书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燕国就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都城。近代,随着疑古思潮的兴起,人们开始怀疑“召公封燕”真的发生过吗?燕国最早的都城在北京吗?古书中的记载受到了质疑,克罍、克盉的出现解开了这些谜团。

司马迁《史记》中说:“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千百年以来,召公与燕国的关系一直争论不休,这两件铜器的出现,证实了召公封燕的史实,同时也纠正了司马迁的一个疏忽,“封召公于北燕”的不是周武王,而是周成王,这同时印证了《左传》中的一句话:“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成王对稳定周王朝的功绩不容忽视。

第一代燕侯是谁?这也一直存在分歧,有人说是召公,有人说是燕侯旨,克罍、克盉的出现,证明第一代燕侯是克。

燕国最开始封在何地?近代史学大家曾有不同看法。陈梦家认为燕国始封于“渔阳县东南六十里”,即今天津蓟州一带。王国维认为燕始封于今河北涞水县。傅斯年提出燕初封在河南郾城,顾颉刚也认为燕一开始在今河南,后来慢慢迁徙到今河北境内。克罍、克盉的现世确定了燕国始封地就在今北京。

四篇一模一样的铭文,犹如后世公文的备份,不仅给予我们新知,还引发新的思考,引领我们不懈地探索下去。(作者单位: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