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富:精准预报就是气象人的初心和使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气预报精准的 林新富:精准预报就是气象人的初心和使命

林新富:精准预报就是气象人的初心和使命

2024-01-14 09: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牢牢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精神实质

(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重大政治任务

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要求全党,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从2019年6月1日开始,不划阶段、不分环节,用半年的时间,分两批开展主题教育。

(二)深刻认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大意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对我们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团结带领人民在新时代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推向前进,对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 “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 “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奋力开创重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首先,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迫切需要。其次,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第三,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第四,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把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的迫切需要。

(三)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1.根本任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市广大群众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

2.总要求。“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总要求。

3.主线。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突出的主线,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最大的实际,体现到主题教育全过程各方面。

4.目标任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是“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

5.措施方法。中央要求此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 贯穿全过程。

二、气象工作体现“以人民服务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

(一)气象工作是民生工作

气象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业,气象服务领域越来越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然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气象工作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气象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切、人民群众的高度关心、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1.气象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条明确: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当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

2.气象工作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产生活与气象息息相关。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对气象预报服务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气象预报作为国家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和“公共品”。

3.气象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气象灾害占各类自然灾害的70%以上,我国每年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大约达4亿人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3%,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各类自然灾害交织发生、影响叠加,更加剧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二)气象预报是防灾减灾救灾的“第一信息”

《国家气象灾害的应急预案》明确:“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信息,并与公安、民政、环保、国土资源、交通运输、铁道、水利、农业、卫生、安全监管、林业、电力监管、海洋等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气象及气象次生、衍生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实现相关灾情、险情等信息的实时共享。”“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灾害发展趋势,有关责任人员应立即上岗到位,组织力量深入分析、评估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尤其是对本地区、本部门风险隐患的影响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做好启动应急响应的各项准备工作。”

也就是说,一旦出现气象灾害,气象部门很快就可以根据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的程度作出未来的预估,马上通知各个部门提醒各行业、社会各个层面,按照各自的职责迅速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响应行动,从而作出预警,起到一个“消息树”和“发令枪”的作用。从气象防灾减灾角度来说,各级政府是主要的组织者和承担者,他们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结论有效地动员整个社会参加气象防灾减灾,更有效地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动员机制,从而有效的防范气象灾害。

(三)气象工作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防灾减灾是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全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平均命中率分别达80.3%、76.5%、71.2%。2018年我国建立了分辨率为5公里的实况分析和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7%,暴雨预警准确率提高到88%,强对流预警提前量达38分钟。台风路径预报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汛期降水和温度气候预测准确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十二五”期间,我国在气象防灾减灾领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国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由20世纪90年代年均5000人左右下降到近五年的年均2000人以下;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的3.4%下降到目前的0.6%。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防灾减灾体系继续完善,防灾减灾瓶颈也以科技为抓手实现突破。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方面,“十二五”期间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2018年国省气象影视灾害现场直播和短视频浏览量超过1亿人次。全国“两微一端”气象新媒体服务覆盖人数超6.9亿。气象服务满意度首次超过90分,再创新高。

三、气象人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一)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充分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要求,坚守人民立场,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担当履职,切实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强化气象业务保障能力

1.夯实气象观测业务基础。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的基础,除了确保现有观测设备运转、做好气象装备运行监控和数据质量控制、补充气象装备应急储备数量等工作外。还应当通过各种途径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防御提供全天候无缝隙的观测信息,为预报服务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一是利用个人、车辆、船只、公开场所等社会资源,采集气象观测数据源,构筑更高密度的观测网络,收集更为丰富的实时天气情况大数据。二是借助物联网、微芯片、移动互联、无线传感等技术,使得气象观测的社会化更强。

2.加强通信网络保障能力。气象预报和服务等工作离不开通信网络的支撑。我们要做好包括气象数据通信、高性能计算、数据存储与处理、网络安全管理等气象通信网络工作,确保各项气象业务服务工作正常开展。 

3.拓展预警信息覆盖面。根据灾害可能影响范围,及时精准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智能化地将精准预报提供给每个人,满足个性化需求。

4.丰富气象服务产品。基于机器学习、物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不同用户个体与单位开展用户画像,更精准地把专业化气象信息送达特定人群,使得用户获得定制的天气预报、灾害预警、气象影响等。

(三)提高预报预测核心业务能力

人民群众关心气象工作,实际上关心的还是气象预报是否准确、及时。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和要求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要求服务领域更宽、内容更丰富。在服务的领域上,不仅涵盖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而且延伸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服务的内容上,人们不仅关注温、压、湿、风等气象要素,而且需要提供关于天气影响的服务,这就要求气象部门准确地判断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二是要求服务更精细、发布更便捷。现在气象信息更新的频率越来越高,需要10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更新一次;信息传递更便捷,不仅通过传统媒介,也通过网络、微信、微博以及手机客户端提供天气信息。三是要求服务更智能、更贴心。现在,公众要求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用户走到哪里,气象部门就服务到哪里。

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提高预报预测精准度作为气象业务的核心,下大力气科研攻关,千方百计提高预报预测的精准度。推动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气象智脑”发展,为智能网格预报的无缝隙时空协调、灾害性天气的智能识别、精准精细的预警预报以及气候预测等提供新动能。努力做出更精细、准确的天气预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气象的需求,把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气象工作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准。

(四)融入地方经济社会促发展

一是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保障改善民生,实施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行动方案。充分发挥气象在自然灾害防御中“有卜先知”的先导性作用和第一道防线作用,尤其是深入推进农村气象防灾减灾。

二是围绕污染防治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及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建设智慧生态气象服务体系,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行动。

三是围绕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制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气象行动方案,切实保障现代农业发展,助力深度贫困精准脱贫,施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强基行动。

四是围绕重庆“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制定和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气象行动方案。

五是围绕军民融合发展,实施军民融合气象行动方案。

六是围绕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驱动发展,制定和实施智慧气象行动方案。构建“天枢”智能探测系统、“天资”智能预报系统,“知天”智慧服务系统、“御天”智慧防灾系统。

七是加快推进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建设。

(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首要任务。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健全落实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找准政治建设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强化党建和业务工作的融合促进。

2.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常抓不懈的政治任务。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3.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继续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工作组织体系建设,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行动。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气象干部队伍。

4.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强化作风建设,加大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加大深入基层调研和联系群众工作力度,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继续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管理办法。持续深化政治巡察,强化巡察和审计问题整改落实。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问责。

5.以党建带群建,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工作。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准确 及时 创新 奉献”的气象人精神,持续推进气象部门文明创建工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