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3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文辐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浙江省温州市2023

浙江省温州市2023

2024-07-02 05: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2023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市高一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地理试题(A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1.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2.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3.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卷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地球化”是人为将天体表面改造为类似地球环境的工程。“地球化”后的天体将更加适宜人类居住。不少科学家认为与月球相比,火星更容易“地球化”。图为某日太阳系部分天体相对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 科学家们认为火星更容易“地球化”,主要依据是其与地球( )A. 运输成本较低 B. 昼夜更替相近C. 公转方向一致 D. 距日远近相似2. 该日温州某同学讲行月相观测,拍摄的照片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地球大气层上界的太阳辐射。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部分月份天文辐射量及光伏发电量图。完成下面小题。3. 图示天文辐射年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太阳高度 C. 大气运动 D. 海拔高度4. 与8月份相比,该电站4月份发电量不同的主要原因有( )A. 晴朗天气多 B. 太阳高度 C. 地面反射弱 D. 海拔高度北京时间2023年11月23日20时06分,新疆哈密市伊州区(43.11°N,94.24°E)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 此次地震震源所圈层( )A. 富含硅酸盐类矿物 B. 全球范围厚度均匀C. 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 是岩浆主要发源地6. 关于甲、乙两种地震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为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 甲为纵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C. 乙为横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 乙为纵波,进入地幔速度加快新生代造山运动造就了喜马拉雅山脉。2023年5月,喜马拉雅山地区再次发现中生代爬行动物喜马拉雅鱼龙的化石。下图为一套连续沉积的地层及各代地层可能包含的化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 出土喜马拉雅鱼龙化石的地层及对应地质年代特征,正确的是( )A. ①气候寒冷干燥 B. ②裸子植物繁盛单细胞生物化石C. ③末期恐龙灭绝鱼类化石 D. ④哺乳动物出现三叶虫化石8. 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A. 造成鱼龙灭绝 B. 标志着中生代结束C. 减少地质灾害 D. 加剧当地地表侵蚀陆地流域蒸腾和蒸发的水汽在流域内及周边形成的降水称为再降水。某学者对黄河中上游地区蒸腾和蒸发的水汽进行追踪,下图为这些水汽形成的再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9. 形成图示再降水量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水循环环节是( )A. 地表径流 B. 蒸发 C. 水汽输送 D. 下渗10. 图示现象对降水区的影响为( )A. 减少了水分蒸发 B. 降低植被覆盖率C. 加强了风力侵蚀 D. 增加地下水资源1976年3月8日下午,“吉林陨石雨”的母体在地球大气层内因空气的强烈挤压和摩擦而爆裂,分离出各种质量的陨星坠落地面。下图为我国科学家还原的“吉林陨石雨”飞行轨迹图。完成下面小题。11. “吉林陨石雨”母体开始爆裂,同高度的大气具有的特点为( )A. 对流运动很显著 B. 以晴朗天气为主C. 地面为主要热源 D. 大气被高度电离12. 从“吉林陨石雨”母体中分离出来的陨星在下落过程中,沿途经过的各层大气温度( )A. 持续升高 B. 持续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额温枪原用于测量人体散发出的红外辐射。温州某中学生在晴朗的午后,用额温枪对学校花坛边缘未受荫蔽的落叶和瓷砖分别进行了多次测温,图为测量结果。完成下面小题。13. 造成落叶和瓷砖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为( )A. 光照强弱 B. 颜色深浅 C. 成分差异 D. 仪器误差14. 该同学欲利用额温枪探究太阳辐射对地面温度的影响,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 )①测量时间②测量角度③测量高度④气象条件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下图为北京和温州的两位同学于同一天拍摄的行道树照片。完成下面小题。15. 拍摄照片的季节与拍摄地对应正确的是( )A. 甲,夏季,北京 B. 乙,冬季,温州 C. 甲,夏季,温州 D. 乙,冬季,北京16. 两地选取行道树品种不同,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 水分 B. 热量 C. 土壤 D. 喜好下图为2021-2022年安徽省各市人口净流入数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7. 图示时期,安徽省各市人口净流入数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生态环境②交通条件③经济水平④地理位置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18. 根据图示数据,人口流动对安徽省西部地区的影响包括( )A. 改善年龄结构 B. 加剧人地矛盾C. 加剧人口老龄化 D. 提高环境承载力城市街道峡谷是建筑区被街道切割形成的形似峡谷的景观。图1为晴朗的一天某城市(35°N)一街道峡谷内近地面大气温度与南北两侧地面温度变化图,图2为当日11时该街道峡谷内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9. 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 )A. 北侧地面温度、南侧地面温度、近地面大气温度B. 北侧地面温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南侧地面温度C. 南侧地面温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北侧地面温度D. 近地面大气温度、南侧地面温度、北侧地面温度20. 下图中能表示该街道峡谷当日14时气温分布状况的是( )A. B.C. D.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2023年10月4日至5日台风“小犬”在台湾省登陆前后的卫星遥感影像图。完成下面小题。21. 预测台风路径所需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地理信息系统 B. 航天遥感 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 航空遥感22. 受此台风影响,台湾省可能发生的灾害有( )A 洪涝 B. 地震 C. 海啸 D. 风暴潮下图为长江口沿31.5°N纬线断面冬季、夏季海水盐度分布图,靠近陆地一侧为近岸,靠近海洋一侧为远岸。完成下面小题。23 长江口海水盐度( )A 远岸水平差异较小 B. 冬季垂直差异较小C. 近岸垂直变化剧烈 D. 夏季水平变化均匀24. 形成长江口表层海水盐度冬、夏季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 海水温度 B. 洋流性质 C. 气候特征 D. 入海水量下表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地草原不同海拔土壤剖面相关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海拔(m) 坡度(°) 腐殖质层厚度(cm)1572 15 741592 56 561609 54 281621 20 471635 22 2225. 据表推测,该地腐殖质层较厚的位置( )A. 坡度大,降水多 B. 海拔高,温度低C 坡度小,侵蚀少 D. 海拔低,土层厚26. 该地腐殖质层较厚,主要影响因素有( )A. 植被类型 B. 人类开发 C. 风沙活动 D. 降水特征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2分)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温州某同学暑假随父母前往马达加斯加旅游,图1为马达加斯加略图,图2、图3分别为该同学在甲地附近及贝马拉哈国家公园拍摄的两幅景观图。任务一:了解自然环境出行前,该同学查阅马达加斯加气候资料,下表为该同学记录的甲地各月多年平均降水量数据。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降水量(mm) 136 101 51 12 4 3 2 2 2 8 20 61(1)在下图中绘制出甲地降水量统计图____。下列生活用品中,该同学在甲地附近旅游时需优先准备的是____和____。①雨伞②遮阳帽③羽绒服④驱蚊液(2)甲地附近植被季相变化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说明图2中树木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具备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____。任务二:体验生命坚韧贝马拉哈国家公园内怪石嶙峋,树木根系多分布在岩石表面,紧紧抓住岩石,二者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人们不禁感叹:这里的树木多么顽强啊!(3)形成图3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简析图3所示区域植被稀疏的主要自然原因____。任务三:探究人地关系塔那那利佛是马达加斯加的首都,是该国最大城市、经济和交通中心。(4)马达加斯加首都人口稠密,从气候、人口迁移的角度简析其主要原因。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白洋淀为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湖泊之一,湖水仅能通过东北部出口流入大清河。白洋淀对减少周边平原地区的洪涝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图1为白洋淀所在的大清河流域示意图。材料二:为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当地在湖水唯一出口处修建了人工水闸,并实施了生态输水。图2为上述措施实施后部分年份白洋淀湖水补给、消耗量变化图。(1)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改善会使雄安新区的昼夜温差____(填“增大”或“减小”)。仅考虑热力性质的变化,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夜晚湖区与城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将会____(填“加强”或“减弱”),白天湖区与城区之间近地面的风更易吹向____(填“湖区”或“城区”)。(2)图1所示地区的降水具有____、____的特点,极易引发洪涝灾害。简析白洋淀对减少周边平原地区洪涝的必要性____。(3)根据图2信息,出口水闸的修建直接影响了水循环中的____环节,旨在____(填“增加”或“减少”)白洋淀出湖水量。简述修建出口水闸对白洋淀水体的影响____。(4)根据图2信息,2011-2015年间,白洋淀的水量变化为____。推测进一步加大生态输水后,白洋淀湖水补给、消耗量与湖泊水量的变化____。2023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市高一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地理试题(A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1.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2.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3.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卷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地球化”是人为将天体表面改造为类似地球环境的工程。“地球化”后的天体将更加适宜人类居住。不少科学家认为与月球相比,火星更容易“地球化”。图为某日太阳系部分天体相对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 科学家们认为火星更容易“地球化”,主要依据是其与地球( )A. 运输成本较低 B. 昼夜更替相近C. 公转方向一致 D. 距日远近相似2. 该日温州某同学讲行月相观测,拍摄的照片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1. B 2. B【解析】【1题详解】与月球相比,火星离地球远得多,因此运输成本较高,A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月球昼夜交替的周期远大于地球,而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似,即昼夜交替周期相似,这是科学家认为火星更容易“地球化”的主要依据之一,B符合题意;月球与火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一致:自西向东,C不符合题意;月球与地球距离太阳远近大致相等,而火星公转轨道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外,距日距离明显大于地球,D不符合题意。故选B。【2题详解】根据图中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判断,此日从地球上看月球,可以看到月球的大部分白昼,月相应为凸月,读图可知,该月相在下半夜处于上中天,且月相凸面朝向东,在日出之前该月相处于天空较高位置,与图2中照片相吻合,与图①、③、④的月相形态等特征不同,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地球大气层上界的太阳辐射。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部分月份天文辐射量及光伏发电量图。完成下面小题。3. 图示天文辐射年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太阳高度 C. 大气运动 D. 海拔高度4. 与8月份相比,该电站4月份发电量不同的主要原因有( )A. 晴朗天气多 B. 太阳高度 C. 地面反射弱 D. 海拔高度【答案】3. B 4. A【解析】【3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地球大气层上界的太阳辐射,因此大气运动、海拔高度对天文辐射没有影响,排除CD;纬度位置在年内不会有明显季节变化,因此纬度位置不是图示天文辐射年内变化的影响因素,排除A;一年中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有明显变化,使得正午太阳高度高的夏季天文辐射强,使得正午太阳高度低的冬季天文辐射弱,B符合题意。故选B。【4题详解】读图可知,与8月份相比,该电站4月份发电量较大。材料信息表明,该地位于北方地区,4月份处于春季,降水稀少,晴天多,而8月份当地正处于雨季,晴天相对较少,4月份与8月份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差异不大,因此4月份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比8月份强,因此晴天天气多可能是该电站4月份发电量高于8月份的主要原因,A符合题意,排除B;地面反射对光伏发电量影响不明显,排除C;当地海拔高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会是不同月份发电量不同的原因,排除D。故选A。【点睛】影响地表太阳辐射量的因素:纬度和季节因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大气透明度、天气与气候、地势高低、污染程度、大气密度等。北京时间2023年11月23日20时06分,新疆哈密市伊州区(43.11°N,94.24°E)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 此次地震震源所在圈层( )A. 富含硅酸盐类矿物 B. 全球范围厚度均匀C. 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 是岩浆主要发源地6. 关于甲、乙两种地震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为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 甲为纵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C. 乙为横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 乙为纵波,进入地幔速度加快【答案】5. A 6. D【解析】【5题详解】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较高,地壳厚度应大小平均厚度,而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仅10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所在图层为地壳。地壳主要由岩石构成,富含硅酸盐类矿物是构成岩石的主要成分,因此地壳富含硅酸盐类矿物,A正确;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比海洋地壳厚,陆地上海拔越高往往地壳越厚,B错误;地壳温度较低,并不呈液态或溶融状态,C错误;岩浆主要发源地在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并不在地壳,D错误。故选A。【6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乙两种地震波中,甲地震波传播速度低于乙地震波,且甲地震波在地下2900千米处传播速度降为0,根据这些特征判断,甲地震波为横波,乙地震波为纵波,BC错误;读图可知,甲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慢于乙地震波(纵波),A错误;读图可知,乙地震波传播速度快,在各圈层均能传播,应为纵波,图中显示,该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中间层次——地幔传播速度明显加快,D正确。故选D。【点睛】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70千米;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5-10千米。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新生代造山运动造就了喜马拉雅山脉。2023年5月,喜马拉雅山地区再次发现中生代爬行动物喜马拉雅鱼龙的化石。下图为一套连续沉积的地层及各代地层可能包含的化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 出土喜马拉雅鱼龙化石的地层及对应地质年代特征,正确的是( )A. ①气候寒冷干燥 B. ②裸子植物繁盛单细胞生物化石C. ③末期恐龙灭绝鱼类化石 D. ④哺乳动物出现三叶虫化石8. 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A. 造成鱼龙灭绝 B. 标志着中生代结束C. 减少地质灾害 D. 加剧当地地表侵蚀【答案】7. B 8. D【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地层④→①由老到新变化,根据图各代地层中可能包含的化石可知,④为前寒武纪,③为古生代,②为中生代,①为新生代。由材料可知,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属于中生代爬行动物化石,对应地层②,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存在单细胞生物化石,B正确;①新生代寒冷期、温暖期交替出现,A错误;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属于②中生代时期,C错误;小型哺乳动物出现在②中生代,新生代繁盛,D错误。故选B。【8题详解】新生代造山运动造就了喜马拉雅山脉,随着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外力作用加强,加剧当地地表侵蚀,D正确;喜马拉雅鱼龙属于中生代爬行动物,其灭绝因素主要是气候环境的剧烈变化,不只是山脉的隆起,A错误;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B错误;山脉的隆起使地质灾害增多,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①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②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陆地流域蒸腾和蒸发的水汽在流域内及周边形成的降水称为再降水。某学者对黄河中上游地区蒸腾和蒸发的水汽进行追踪,下图为这些水汽形成的再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9. 形成图示再降水量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水循环环节是( )A. 地表径流 B. 蒸发 C. 水汽输送 D. 下渗10. 图示现象对降水区的影响为( )A. 减少了水分蒸发 B. 降低植被覆盖率C. 加强了风力侵蚀 D. 增加地下水资源【答案】9. C 10. D【解析】【9题详解】读图可知,再降水量在图示区域大致呈中间多、周围少,降水最多的区域偏西。再降水是陆地流域蒸腾和蒸发的水汽在流域内及周边形成的降水,从影响蒸发的各种因素分析,图示区域的蒸发量并不具有“中间多、周围少,蒸发最多的区域偏西”的特点,因此图示区域蒸腾和蒸发的水汽应经水汽输送环节进行了区域重组,从而形成图示区域再降水空间分布格局,C符合题意,排除B;读图可知,区域内再降水量分布与区域内地表径流量(如河流密度、河流径流量大小)不呈相关关系,排除A;区域下渗与再降水量多少关系不明显,排除D。故选C。【10题详解】图示区域的再降水增加了当地降水量,降水量部分会下渗,因此增加了当地地下水资源,D符合题意;再降水量会增加地表水源,从而也会增加水分蒸发,也会增加下渗,改善土壤含水量,从而增加植被覆盖率,同时也会抑制当地的风力侵蚀,排除ABC,故选D。【点睛】水循环类型:根据发生领域不同,分为海洋循环、陆地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1976年3月8日下午,“吉林陨石雨”的母体在地球大气层内因空气的强烈挤压和摩擦而爆裂,分离出各种质量的陨星坠落地面。下图为我国科学家还原的“吉林陨石雨”飞行轨迹图。完成下面小题。11. “吉林陨石雨”母体开始爆裂,同高度的大气具有的特点为( )A. 对流运动很显著 B. 以晴朗天气为主C. 地面为主要热源 D. 大气被高度电离12. 从“吉林陨石雨”母体中分离出来的陨星在下落过程中,沿途经过的各层大气温度( )A. 持续升高 B. 持续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答案】11. B 12. D【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吉林陨石雨”母体爆裂分离点高度接近20千米,应在平流层中,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温度结构稳定,不利于产生对流运动,A错误;平流层以水平运动为主,加上水汽和尘埃含量极少,不利于成云致雨,以晴朗天气为主,B正确;平流层中臭氧含量较高,臭氧可以直接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因此平流层的热源不是地面,C错误;大气被高度电离的层次在高层大气,不在平流层,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读图可知,“吉林陨石雨”母体爆裂分离点高度接近20千米,应在平流层中,平流层向下气温降低,平流层之下为对流层,对流层向下气温升高,因此陨星在下落过程中,沿途经过的各层大气温度先降低后升高,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均厚度约12千米,低纬度厚、高纬度薄)、平流层(处于12千米与50千米高度之间)和高层大气(高度50千米以上)。(1)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3)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大多数人造天体也在此层运行。额温枪原用于测量人体散发出的红外辐射。温州某中学生在晴朗的午后,用额温枪对学校花坛边缘未受荫蔽的落叶和瓷砖分别进行了多次测温,图为测量结果。完成下面小题。13. 造成落叶和瓷砖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为( )A. 光照强弱 B. 颜色深浅 C. 成分差异 D. 仪器误差14. 该同学欲利用额温枪探究太阳辐射对地面温度的影响,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 )①测量时间②测量角度③测量高度④气象条件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答案】13. C 14. D【解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落叶测温数据低于瓷砖,主要是落叶和瓷砖成分差异,瓷砖比热容小于落叶,白天瓷砖的温度增幅较大,C正确;由材料可知,两者都是在未受荫蔽的条件下测量的,光照条件相同,A错误;与颜色深浅关系不大,B错误;该仪器能够正常使用,两者的测量误差也是相同的,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太阳辐射有明显的日变化特点,为探究太阳辐射对地面温度的影响,可以选择不同的测量时间,①正确;太阳辐射对地面温度的影响不会因为测量角度、测量高度造成较大的差异,②③错误;气象条件不同,太阳辐射变化较大,对地面温度的影响较大,④正确。故选D。【点睛】红外测温枪则利用光学系统,把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聚焦到红外探测器上,红外探测器将采集到的红外辐射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数据处理及校正,最终准确推算出被测人体温度,并以数字方式显示输出。下图为北京和温州的两位同学于同一天拍摄的行道树照片。完成下面小题。15. 拍摄照片的季节与拍摄地对应正确的是( )A. 甲,夏季,北京 B. 乙,冬季,温州 C. 甲,夏季,温州 D. 乙,冬季,北京16. 两地选取行道树品种不同,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 水分 B. 热量 C. 土壤 D. 喜好【答案】15. D 16. B【解析】【15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甲、乙两图为同一天拍摄的行道树照片,甲图中树叶繁茂,乙图中树叶基本落光,如果拍摄时间为夏季,北京和温州都应该树叶繁茂,与图示景观不符,排除AC;温州位于南方地区,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北京位于北方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如果图片拍摄于冬季,则甲应为温州,乙应为北京,D符合题意,排除B。故选D。【16题详解】行道树品种选取一般会首先考虑适合当地气候的地带性植被,北京选择落叶阔叶林作为行道树,主要是因为北京冬季寒冷,不适合常绿阔叶林生长,温州选择常绿阔叶林作为行道树,主要是因为当地冬季相对温暖,适合常绿阔叶林生长,因此热量条件是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B符合题意;两地地带性植被差异主要由热量差异导致,因此水分和土壤条件不是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排除AC;喜好不属于自然因素,排除D。故选B。【点睛】在大尺度上,植被的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特别是其中热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两者的组合状况。受气候影响,植被形成带状分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形成不同的植被带。在中尺度上,受地形的影响,植被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变化,形成山地垂直植被带。下图为2021-2022年安徽省各市人口净流入数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7. 图示时期,安徽省各市人口净流入数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生态环境②交通条件③经济水平④地理位置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18. 根据图示数据,人口流动对安徽省西部地区的影响包括( )A. 改善年龄结构 B. 加剧人地矛盾C. 加剧人口老龄化 D. 提高环境承载力【答案】17. B 18. C【解析】【17题详解】目前影响人口流动和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以省会合肥为代表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这些地区吸引人口流入或迁入的能力强,因此人口净流入数量多,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口净流入数量少,甚至呈负值,③符合题意;受合肥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辐射较强的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人口净流入数量多,因此地理位置也是影响人口净流入数量的主要影响因素,④符合题意;与安徽净流出地区相比,净流入数量多的地区在生态环境方面不占优势,生态环境不是导致各市人口净流入数量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①不符合题意;目前安徽各地交通条件均有明显改善,交通条件不再是人口净流入数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18题详解】读图可知,安徽省西部地区以人口净流出为主,流出的人口大多为相对年轻的劳动力人口,因此有可能加剧安徽省西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改善年龄结构,C正确,A错误;安徽省西部地区以人口净流出为主,不会加剧人地矛盾,B错误;环境承载力主要与资源水平、开发资源水平密切相关,与人口净迁出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和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经济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条件的优势程度、自然资源、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收入的差异、就业、交通、区域开发等。(3)政治因素: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等。(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城市街道峡谷是建筑区被街道切割形成的形似峡谷的景观。图1为晴朗的一天某城市(35°N)一街道峡谷内近地面大气温度与南北两侧地面温度变化图,图2为当日11时该街道峡谷内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9. 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 )A. 北侧地面温度、南侧地面温度、近地面大气温度B. 北侧地面温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南侧地面温度C. 南侧地面温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北侧地面温度D. 近地面大气温度、南侧地面温度、北侧地面温度20. 下图中能表示该街道峡谷当日14时气温分布状况的是( )A. B.C. D.【答案】19. B 20. C【解析】【1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图中街谷呈东西走向,该地位于35°N,因此街谷北侧受太阳辐射影响更强,吸收太阳辐射多,北侧地面温度更高;街谷南侧受太阳辐射影响更弱,南侧地面温度较低;近地面大气温度大小居于两者之间。因此,北侧地面温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南侧地面温度,分别对应曲线①②③,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图2为当日11时该街道峡谷内气温分布图,当日14时气温比11时高,且北侧温度高于南侧,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由于现代化城市高楼林立、街道狭窄,改变了光照强度的分布,在同一街道和建筑物的两侧,光照强度会出现很大差别。如东西向街道,北侧受的光远多于南侧。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2023年10月4日至5日台风“小犬”在台湾省登陆前后的卫星遥感影像图。完成下面小题。21. 预测台风路径所需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地理信息系统 B. 航天遥感 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 航空遥感22. 受此台风影响,台湾省可能发生的灾害有( )A. 洪涝 B. 地震 C. 海啸 D. 风暴潮【答案】21. AB 22. AD【解析】【21题详解】预测台风路径首先需要获得台风移动的原始数据,这个由航天遥感完成,航天遥感获得的台风原始移动图像数据后,需要把庞大的数据信号输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可以预测台风移动路径,AB符合题意;卫星导航系统不是预测台风路径所需的主要信息技术,排除C;台风活动区域,大气非常不稳定,不利于使用航空遥感进行监测,且航空遥感的监测范围较小,排除D。故选AB。【22题详解】台风引起的直接灾害通常由狂风、暴雨、风暴潮三方面造成,暴雨易造成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的洪涝灾害,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6米,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AD符合题意;地震是内力作用所致,台风不会引发地震灾害,排除B;一般台风的力量不足引发海啸的产生,排除C。故选AD。【点睛】台风引起的直接灾害通常由狂风、暴雨、风暴潮三方面造成:一是狂风,台风风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二是暴雨,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三是风暴潮,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6米,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另外台风的这些灾害极易诱发城市内涝、房屋倒塌、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下图为长江口沿31.5°N纬线断面冬季、夏季海水盐度分布图,靠近陆地一侧为近岸,靠近海洋一侧为远岸。完成下面小题。23. 长江口海水盐度( )A. 远岸水平差异较小 B. 冬季垂直差异较小C. 近岸垂直变化剧烈 D. 夏季水平变化均匀24. 形成长江口表层海水盐度冬、夏季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 海水温度 B. 洋流性质 C. 气候特征 D. 入海水量【答案】23. AB 24. CD【解析】【23题详解】读图可知,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海面等盐度线总是远岸比近岸分布比较稀疏,表明远岸海水盐度水平差异较小,A正确;图中显示,冬季垂直方向上的海水等盐度线大多垂直分布,表明表层海水盐度与底层海水盐度相似,垂直差异较小,B正确;图中显示,无论冬季还是夏季,近岸垂直方向上的海水等盐度线大多垂直分布,表明近岸垂直变化并不剧烈,C错误;读图可知,夏季海面等盐度线密疏随离陆地的远近变化较大,表明夏季海水盐度水平变化并不均匀,D错误。故选AB。【24题详解】读图可知,长江口离陆地相同距离的地点,夏季海水表面盐度明显低于冬季,从而导致部分海域的海水盐度垂直变化也有明显差异,这是因为长江流域夏季降水明显多于冬季,使得长江口入海水量夏季明显大于冬季,河流淡水的稀释作用夏季明显大于冬季,由此可知,形成长江口表层海水盐度冬、夏季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气候特征、入海水量,CD符合题意;夏季长江口水温高于冬季,仅考虑温度因素,应夏季海水蒸发强,盐度高,这与实际情况不同,因此海水温度不是导致冬夏差异的影响因素,排除A;流经长江口附近的洋流性质变化不大,不会导致当地海水盐度如图示的冬夏差异,排除B。故选CD。【点睛】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河流径流注入多少、洋流、水域的封闭程度等。下表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地草原不同海拔土壤剖面相关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海拔(m) 坡度(°) 腐殖质层厚度(cm)1572 15 741592 56 561609 54 281621 20 471635 22 2225. 据表推测,该地腐殖质层较厚的位置( )A. 坡度大,降水多 B. 海拔高,温度低C. 坡度小,侵蚀少 D. 海拔低,土层厚26. 该地腐殖质层较厚,主要影响因素有( )A. 植被类型 B. 人类开发 C. 风沙活动 D. 降水特征【答案】25. CD 26. AD【解析】【25题详解】读表可知,腐殖质层厚度最厚的地点坡度最小,这可能是坡度小,坡面径流的流速慢,腐殖质层受侵蚀少所致,C符合题意,排除A;表中数据表明,当地腐殖质层厚度大致由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减少,这可能是坡面物质向下移动使得海拔低处土层较厚所致,D符合题意,排除B。故选CD。【26题详解】表中数据表明,该地腐殖质层整体上较厚,这可能与当地草原植被(材料信息)密切相关,草原植被生长更新快,补给土壤的有机质多,A符合题意;当地处于华北地区,当地的草原植被形成应与当地降水较少相关,同时降水较少,对腐殖质层冲刷流失较少,这也是当地腐殖质层较厚的原因,D符合题意;人类开发容易破坏腐殖质层,使得腐殖质层变薄,排除B;风沙活动对当地腐殖质层直接影响不大,甚至风沙活动因不利于植被生长而使得腐殖质层变薄,排除C。故选AD。【点睛】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残体,其中高等植物为主要来源。原始土壤中最早出现在母质中的有机体是微生物。随着生物的进化和成土过程的发展,动、植物残体及其分泌物就成为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在自然土壤中,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如树木、灌丛、草类及其残落物,每年都向土壤提供大量有机残体。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周转受微生物的制约,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环境条件,都会影响有机质的转化,特别是气候条件对有机质积累影响较大。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2分)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温州某同学暑假随父母前往马达加斯加旅游,图1为马达加斯加略图,图2、图3分别为该同学在甲地附近及贝马拉哈国家公园拍摄的两幅景观图。任务一:了解自然环境出行前,该同学查阅马达加斯加气候资料,下表为该同学记录的甲地各月多年平均降水量数据。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降水量(mm) 136 101 51 12 4 3 2 2 2 8 20 61(1)在下图中绘制出甲地降水量统计图____。下列生活用品中,该同学在甲地附近旅游时需优先准备的是____和____。①雨伞②遮阳帽③羽绒服④驱蚊液(2)甲地附近植被季相变化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说明图2中树木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具备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____。任务二:体验生命坚韧贝马拉哈国家公园内怪石嶙峋,树木根系多分布在岩石表面,紧紧抓住岩石,二者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人们不禁感叹:这里的树木多么顽强啊!(3)形成图3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简析图3所示区域植被稀疏的主要自然原因____。任务三:探究人地关系塔那那利佛是马达加斯加的首都,是该国最大城市、经济和交通中心。(4)马达加斯加首都人口稠密,从气候、人口迁移的角度简析其主要原因。【答案】(1) ① 或 ②. ② ③. ④(2) ①. 明显 ②. 树干粗大/茎粗,便于储水/蓄水/储存养分;叶面积较小/小叶/冠小/树皮硬,减少蒸腾/减少水分流失;根系发达/根系深,便于获取地下水/获取水分。(3) ①. 流水溶蚀/溶蚀 (作用)/喀斯特溶蚀 ②. 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缺乏/下渗强;地形崎岖,雨季降水多,流水侵蚀强, 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淋溶作用明显,土壤肥力低/土壤贫瘠。(4)该国纬度较低/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气温高;首都海拔高,气候较凉爽/温度较低,适宜人类居住;经济发达,人口迁入多/人口容量大。【解析】【分析】本题以马达加斯加略图、该同学在甲地附近及贝马拉哈国家公园拍摄的两幅景观图、甲地各月多年平均降水量数据表格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植被的因素、喀斯特地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小问1详解】根据该同学记录的甲地各月多年平均降水量数据资料,以月份为横坐标,以降水量为纵坐标,绘制甲地的降水量柱状统计图,如图:也可使用其他合理图例表示降水量,如折线图:甲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太阳辐射强烈,需要准备遮阳帽,全年高温,蚊虫较多,需要准备驱蚊液;该地区分旱雨两季,若旱季区旅游,则不需要准备雨伞;该地位于热带地区,气温较高,不需要准备羽绒服。小问2详解】由甲地各月多年平均降水量数据和甲地在马达加斯加岛的分布位置分析可知,甲地属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植被季节变化大。图2中树木为猴面包树,树干粗大,储水量大,树干木质松散,形似海绵,利于湿季储水;树皮坚韧结实不但利于储水,而且能够减少水分散失;根系发达,利于旱季从很深的底下吸收地下水。图片中树冠较小,枝叶较少,可以减少旱季水分蒸腾。所以抗旱能力强。【小问3详解】图3石林景观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溶蚀作用。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流水溶蚀、侵蚀作用强,地表崎岖,土层薄,土壤贫瘠,土壤肥力低,地表水易渗透,地表水缺乏,植被稀少,石漠化现象严重。【小问4详解】读图可知,该国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地处热带,热带气候分布面积较广,全年气候炎热;马达加斯加首都位于岛屿中部地区,海拔高,气候较凉爽,适宜人类居住;首都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人口迁入多。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白洋淀为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湖泊之一,湖水仅能通过东北部出口流入大清河。白洋淀对减少周边平原地区的洪涝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图1为白洋淀所在的大清河流域示意图。材料二:为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当地在湖水唯一出口处修建了人工水闸,并实施了生态输水。图2为上述措施实施后部分年份白洋淀湖水补给、消耗量变化图。(1)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改善会使雄安新区的昼夜温差____(填“增大”或“减小”)。仅考虑热力性质的变化,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夜晚湖区与城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将会____(填“加强”或“减弱”),白天湖区与城区之间近地面的风更易吹向____(填“湖区”或“城区”)。(2)图1所示地区的降水具有____、____的特点,极易引发洪涝灾害。简析白洋淀对减少周边平原地区洪涝的必要性____。(3)根据图2信息,出口水闸修建直接影响了水循环中的____环节,旨在____(填“增加”或“减少”)白洋淀出湖水量。简述修建出口水闸对白洋淀水体的影响____。(4)根据图2信息,2011-2015年间,白洋淀的水量变化为____。推测进一步加大生态输水后,白洋淀湖水补给、消耗量与湖泊水量的变化____。【答案】28 ①. 减小 ②. 减弱 ③. 城区29. ①. 降水量大 ②. 多暴雨/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 ③. 周边地区地势低平/地形平坦/地处平原;周边地区洪水多发;周边地区人口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受洪灾影响大;白洋淀面积大,调蓄能力强/蓄洪能力强。30. ①. 地表径流 ②. 减少 ③. 增加水量;扩大水面/增加水深/湖泊面积增加/水域增加;水质恶化/水体恶化。31. ①. 先增后减 ②. 补给增加,消耗量中蒸发增加,下渗增加,湖泊水量增加。【解析】【分析】本题以白洋淀所在的大清河流域示意图、生态补水措施实施后部分年份白洋淀湖水补给、消耗量变化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河流与湖泊的水文水系特征、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量平衡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小问1详解】白洋淀为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湖泊之一,为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当地在湖水唯一出口处修建了人工水闸,并实施了生态输水。白洋淀对雄安新区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其生态环境的改善会使雄安新区的昼夜温差减小。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城市热岛效应逐渐明显,城市风环流形成;湖区与城区之间也有湖陆风环流存在,夜晚的陆风由城区吹向湖区,与城市风风向相反,陆风环流将会减弱;白天的湖风由湖区吹向城区,与城市风风向相同,风力加强,更易吹向城区。【小问2详解】图1所示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少雨,夏季多暴雨,且降水集中,由于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降水强度大,导致周边平原地区的洪涝灾害多发。由材料可知,白洋淀周边地区是平原地形,周边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白洋淀上游支流众多,出口只有一个,呈羽状水系,周边地区洪水多发,汇水速度较快;周边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受洪灾影响大;白洋淀面积大,调蓄洪水的能力强。【小问3详解】出口水闸的修建直接影响了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读图可知,为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当地在湖水唯一出口处修建了人工水闸,出湖径流大大减少。修建出口水闸,使得白洋淀的出湖径流大大减少,增加了湖泊水量;扩大了湖泊水域面积,增加了湖泊水深;不利方面是,水闸的修建使湖泊水的流动性减弱,污染物增多,出现水质恶化现象。【小问4详解】读图可知,2011年~2013年,入湖径流、降水量之和大于出湖径流、其他消耗之和,湖泊水量不断增多;2013年以后,消耗增多,湖泊水量减少。因此,2011-2015年间,白洋淀的水量先增后减。若进一步加大白洋淀生态输水后,白洋淀入湖径流增加,即补给增加,湖水蒸发增加,下渗增加,湖泊水量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