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宫一号到中国空间站:十一年打造最美“星景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宫几号和神舟几号对接成功 从天宫一号到中国空间站:十一年打造最美“星景房”

从天宫一号到中国空间站:十一年打造最美“星景房”

2024-07-13 10: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619期】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对于许多人来说

诗中描绘的这些

就是他们“向往的生活”

而对于航天人来说

最擅长的,就是把向往变成现实

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成功

他们在天上建起一座“星景房”

透过舷窗,星辰大海尽收眼底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自此,中国人将要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

周游世界

天宫一号

十一年前的今天

也就是2011年9月29日

伴随着戈壁大漠的一声轰隆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成功把天宫一号送入太空

随后的11月1日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

也成功升空

经过2天的追逐和5次变轨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

从相距上万公里的不同轨道

以每秒7800米的速度

成功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而这,只是天宫一号使命的开端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

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也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肩负着多项重任

它要与神舟飞船

共同完成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要进行航天员空间驻留试验

以及载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

还要进行对地遥感、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

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

及空间技术试验

2012年6月16日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

搭载景海鹏、刘旺、刘洋

三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2012年6月18日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

实现载人状态下的自动交会对接

之后又与天宫一号分离

6月24日

航天员刘旺操控飞船

实现与天宫一号的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这也意味着

中国完整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2013年6月11日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升空

于6月23日

再次与天宫一号对接

成熟的技术让中国航天人更加自信

2013年6月20日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开展了首次实时“太空授课”

天宫一号在轨工作1630天

先后与神舟飞船进行了6次交会对接

圆满完成各项试验任务

2016年3月21日

天宫一号终止数据服务

2018年4月2日

超期服役2年半的天宫一号

再次感受到了地球的温度

它大部分在大气层中被烧毁

残余部分落入南太平洋海面

天宫二号

比起天宫一号

天宫二号的任务更加丰富

它在太空有三大使命

即航天员中期驻留

推进剂在轨补加

和在轨维修技术试验

它还承载了14项

科学实验任务的开展

是一座实至名归的

”空间实验室“

2016年9月15日中秋夜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搭乘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一个月后的10月16日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

就“追”上了太空

2016年10月19日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

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进入天宫二号

为期30天的太空驻留生活后

两位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

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

2017年4月22日至9月17日期间

天宫二号又与货运飞船天舟一号

先后三次交会对接

并开展推进剂补加试验

俗称“太空加油”

这也是保障空间站运行必不可少的技术

2019年7月19日

“天宫二号”受控离轨

以一道绚烂的光芒消逝在大气层

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可以说

在轨运行的

1036天22小时54分56秒

”天宫二号“

尽职尽责地完成了它的使命

在中国人探索航天的征途上

留下了重要的足迹

“天宫”空间站

建设大型空间站

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

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近地轨道建造和运营空间站

可以长期开展有人参与的

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能够极大地促进空间科学、生命科学

等空间技术发展

辐射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

同时,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运营

还将为人类开展深空探索储备技术、积累经验

是中国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

和平利用外太空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积极贡献

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

由神舟载人飞船提供乘员运输

由天舟货运飞船提供补给支持

空间站设计寿命10年

可根据需要

通过维护维修进一步延长寿命

额定乘员3人

乘组轮换期间短期可达6人

其基本构型

由一段核心舱——“天和”

及两段实验舱——“问天”和“梦天”

以T字形布局组成

01

天和核心舱

2021年4月29日

天和核心舱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中国空间站

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天和核心舱

是空间站实现组合体控制和管理的主要舱段

总长16.6米 ,舱体最大直径4.2米

由节点舱、小柱段、大柱段、后端通道及资源舱组成

起飞质量22.5吨

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

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

天和核心舱具备

开展交会对接、转位与停泊、

乘组长期驻留、航天员出舱、

保障空间科学实验等能力

舱内配置有工作区、睡眠区、卫生区、

就餐区、医监医保区以及锻炼区

能够为航天员工作和生活提供舒适良好的保障条件

自2021年5月起

天和核心舱独自在太空

完成了与

与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天舟四号三艘货运飞船

以及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三艘载人飞船的

交会对接

见证了一个又一个

崭新的“中国奇迹”

2021年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1年10月16日-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2022年6月5日,神州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依次全部进入天和核心舱,开启了新一轮“太空出差”。

02

问天实验舱

2022年7月24日

问天实验舱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7月25日3时13分

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

7月25日10时03分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

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

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

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

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

它由工作舱、气闸舱和资源舱组成

起飞重量约23吨

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员驻留、出舱活动

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同时可作为天和核心舱的备份

对空间站进行管理

2022年9月1日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

进行首次出舱活动

陈冬、刘洋在舱外作业

蔡旭哲在核心舱内配合支持

共同完成问天实验舱扩展泵组安装

问天实验舱全景相机抬升等各项既定任务

2022年9月17日

实施神舟十四号乘组第二次出舱活动

本次出舱活动有两个“首次”

分别是首次安装问天气闸舱舱外助力手柄

以及首次进行舱外救援验证

经过三名航天员的密切协同

他们完成出舱期间全部既定任务

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03

梦天实验舱

2022年8月9日

梦天实验舱完成了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

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预计在2022年10月

中国将发射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

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

配置了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等

多学科方向的实验柜

支持开展重力掩盖下的材料凝固机理等

物质本质规律研究

以及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实验研究

随着梦天实验舱的“归位”

空间站三舱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

中国空间站“完全体”

得以最终建成

按照计划

今年12月还将发射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

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

神舟十五号乘组的三名航天员

将与神舟十四号乘组的三名航天员

完成在轨轮换

届时,中国空间站将迎来

六名航天员的入住

最美“星景房”

将变得空前热闹

空间站建成后

使用前景如何?

小太用一张图

为您解答

������

十一年

从天宫一号15立方米的温馨小窝

到天和核心舱110立方米的“大开间”

再到“三居室”的最美“星景房”

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天宫”

变得越来越宜居

越来越实用

未来

我们将以此为基点

向更深更远的宇宙迈进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星辰大海,永远春暖花开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原标题:《从天宫一号到中国空间站:十一年打造最美“星景房”》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