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一念分众生,神鬼亦难了凡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官赐福总结句子摘抄 “善恶一念分众生,神鬼亦难了凡尘”

“善恶一念分众生,神鬼亦难了凡尘”

2024-07-14 14: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人行于荒漠,渴极将死,若尔为神,杯水与谁?

真诚地认为,《天官》这本书的格局很大

全数百万字,244章,五卷,插叙手法

写尽了鬼神,又论及天道

道的却是人世、人性、人情

1.人往上走为人,往下走为鬼

有批评说墨香笔下的神仙毫无仙风道骨的格调,动辄出口骂人,恶习恶性在身,哪里算是个神仙?

这是这本书的可爱之处

“人飞升而成神”,但飞升的原因却是大不相同的

书中国师与谢怜曾对人神关系进行过讨论:

谢怜说:“人飞升为神,神是导师、是明灯,但不是人的主人,正确态度是感激、是同乐,但不应该战战兢兢沦为仆从。” 国师说:“太子殿下,许多年来,有一句话人们口口相传,一直被视为理所当然,但其实这句话是错的,只是没人发现。” 谢怜问:“哪句话?” 国师答:“人往上走,成神,往下走,为鬼” 错在何处? 国师道:“人,往上走,为人。往下走,依然是人”

当时读到这句话,心里一震,书中的动人之处就在于此。

2.人性与神性

墨香给予了主角谢怜理想化的人格,或者说是一种“神性”

无论是一念桥上的“身在无间,心在桃源”。还是国师在对错之辩中说:“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天错,我对。我势与天,对抗到底”。又或是“杯水二人”问题中“再给一杯”的回答。有“死也不改”的执拗,有些愚蠢 有些幼稚,也有些梦幻。

但谢怜终归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神,作者用插叙手法让谢怜的“过去”与“现在”交错展开。

从“我要拯救苍生”到“事无绝对”、“不要对任何人太抱希望”、“不要给我擅自立丰碑,我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

谢怜从原来的盲目自信到有选择地相信,经历人神三世后的谢怜融入了人间的烟火气,他知庸人之恶,但仍怀怜悯之心

谢怜对于人性中善的执着和相信始终没变。

由人飞升为神,再贬落人间,目睹国破家亡,遭遇背叛和唾骂,谢怜不是没有动摇过,在最后决定发动人面疫之前,他躺在雨中,他在等,他在赌。

赌人心之善,等一个人的善举来救自己。

也算是给过去的自己最后一次机会,像是在等一个回答,等它告诉自己:自己曾经的决定,没有错。

而一顶雨中笠就把他救了。

世间路、济世心始终都没变。

3.群像的刻画“二人行于荒漠,渴极将死,唯余杯水,若尔为神,杯水与谁?”

众人对于“杯水二人”这一问题的回答成为人物命运变化和人物关系呈现的一条暗线。

墨香善于刻画群像,她笔下的配角不是作为主角的陪衬存在,单独拎出来都可以再成著作

本书开篇给出“四景”的美名。

可读到最后,人物的经历分明告诉了一个事实:飞升的背后不一定都是因为此人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或是显赫卓著的功勋,还有累累白骨、背信弃义,甚至以他人命格为代价。

意料之外,长叹不禁。

太子悦神,华服金面,一念之间做出的选择,成了命数变更的开端,还未曾经历“无间”的太子殿下,“心在桃源”说得还很坚定自信。

将军折剑,起初以为是忠臣良将的美名,结果却是断尽出生入死的兄弟情义,本是退敌救驾,终换来一句“格杀勿论”。

少君倾酒,何等恣意潇洒,可用的偏偏是别人的命格,自己还不知情。一朝真相大白,挚友成敌,痛失手足,风光尽散,再遇时,眼眸明明如昔

公主自刎,亦不过是乱世长夜中的一滴泪、一腔血

四景为外人所称赞,一一看来,如裴将军自己的感叹:“将军折剑.....我从来不觉得这是什么美谈”。

人的执念存在于世,恩怨未断,故又有三位绝境鬼王,开篇借灵文之口以“害”字引出

黑水沉舟,本该有明朗的仕途和美满的家庭,因“玄”字命格颠倒,厄运缠身,历尽悲苦,恨怨难解。(读的时候我真是太心疼这个人物了)而镇上百姓皆对其有敬畏和感激,以血社火为祭,感谢其诛灭常年霸凌百姓的豪强。

血雨探花,自始至终为一人之信徒,愿为其明灯三千,照彻长夜,即使永不安息。即便为炼取法器“弯刀厄命”,也没有伤及身旁活人,而是以右眼为祭。

白无相与主角谢怜的经历何其相似,身为太子,曾飞升为神,预见天下劫难,妄想以一己法力架通天之桥将子民渡上天界。

可结果呢?

时间一长,百姓不愿意继续信奉这位无暇顾及他们平常祈愿的神明了。信徒流失、法力不支、天虹撕裂。太子殿下终究没有顶住万人同时涌上桥时的重量。无数人从桥上坠落,从万丈高空落下、落回人间、落入滚烫的岩浆,顿时化为灰烟。千人唾骂万人践踏,无人信任和救赎,也毫无回转的余地。

然后就如书中开篇所知道的那样,世间再无什么拯救苍生的乌庸国太子,只有人间灾祸的象征——白衣祸世。

还有他提醒谢怜的那句“苍生不配”。

何其冰凉,何其绝望。

万剑穿心,该当如此。

神与鬼是何其相似,又何其不同,

甚至有时与固有认识截然相反。

“四景”与“四害”并非是善与恶,正与邪的势不两立,

而本身作为“人”的他们

都曾是“杯水二人”这一选择题的回答者。

何谓道? 人行于世路,即为道。

无论是神是鬼,都有其“道”,各中不同的经历,所走的不同的道路,都是人在命运中主动或被动做出的选择罢了。

在“二人将死,唯余杯水”的选择题中:

太子谢怜给出了“再给一杯” 这个“走第三条路”的答案。看似天真自信,又有些幼稚,结果也不尽如人意,但挣扎良久,他还是没有改。

花城说“路好不好走,我不能决定。但走不走,只能由我来决定”。

贺玄怒极之时,对“昔日旧友”说:“我给你第三条留路了吗?!”但他偏偏又给过师青玄机会,作为给水的那个人,他心中早有倾向的答案。

“悔过之心?没有那个东西!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师无渡的选择。通过激怒贺玄为弟弟生生开出了第三条路。

慕情把水给了最有价值的人,算是个功利主义者。

风信因不忍做选择而逃避了选择,错失了爱人剑兰,也在中途离开了太子殿下。

……

善恶是非应有数,对与错的评判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书中人物的视角。

无关乎对错,只在乎选择。

但天下无数众生的选择碰撞在一起,纠缠出了那么多的事情,终究会有个结果的。

4.“来路不过问,挥手笑归程”

我是真的很喜欢这本书,感觉《天官赐福》这本书真的适合反复咀嚼、揣摩,字字见伏笔。

书中谢怜与引玉之间的对话很精彩

“我虽不能做惊才绝艳之人,但至少可以做良善之人。可我还是没有做到……真的……太不甘心了....”谢怜柔声道:“引玉殿下,你已经比大多数人做得都要好了”。 “比大多数人好吗?可是….我想做的是神啊…” 谢怜埋下头:“可是殿下,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神啊。”

读完天官,似乎可以理解谢怜当年在一念桥上的回答了

鬼魂问“此间何地?此身何人?为之奈何?” 谢怜答:“此间人间”

不是无间,不是桃源,而是人间。

书中给予了众人复杂的人性,展现出或脆弱或坚固的关系,又在诸多条件下看书中的人做出纠结的选择,正如“杯水二人”的命题,问的是价值观,给出的答案却照进了人物的命运中。

美好的事物存于世上,这一点本就值得感谢了

愿美好的事物始终有人相信、有人感念。

一念众生,天官赐福,百无禁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