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VOL.4:内地电影台湾真实生存现状(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陆电影台湾票房 焦点VOL.4:内地电影台湾真实生存现状(图)

焦点VOL.4:内地电影台湾真实生存现状(图)

2024-07-04 21: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很多内地人看来,台湾的电影市场特别不可思议。

像《让子弹飞》这样一度创造6.8亿票房神话的电影,在全台湾只卖了不到50万人民币。不过台湾人可能也纳闷,为什么年度华语片票房冠军《赛德克巴莱[微博]》在内地的票房不足1600万。

尽管冯小刚[微博]、周迅、黄渤[微博]已经成为了金马奖的常客,高群书的小成本电影《神探亨特张[微博]》力压群雄,获得了今年金马最佳影片奖,但内地电影在台湾的票房其实惨淡得可以。《画皮2》《唐山大地震》不到1000万人民币的票房已经是最近几年难得的好成绩,更多的电影只能收获几十万、甚至几万、几千的票房,相比起这些电影在内地随随便便就能过亿的“风光”来看,这点钱少得可怜。

海峡两岸观众同说华语,文化根源也有诸多相似,为何内地电影在台湾就遭到如此“冷遇”,这其中原因众多:台湾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好莱坞发行公司对市场的“垄断”,内地电影良莠不齐的质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好莱坞大片在两岸都卖得很好。

如果打比方来说,现在的内地市场像是有"防鲨网"保护的海域,审查、配额、档期调配、发行垄断……各种给予华语片的保护措施,使得我们在同好莱坞大片PK的时候可以对分天下。但反观台湾,在这个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和保护的市场下,鲨鱼横行,内地电影票房表现不堪一击。设想内地市场对好莱坞逐渐开放,等到完全开放的那一天,内地电影是否像曾经的香港电影在台湾一样,风光不再,被美国电影打得落花流水,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

新浪娱乐在两岸青年电影论坛和金马影展前后,对话多位台湾著名导演、电影学者、资深发行人、影院经理,从产业、文化、学术等多角度梳理近年来内地电影在台湾的脉络。希望通过这个相对独立的华人电影市场的运作经验,为处于快速发展,即将步入瓶颈期的内地市场提供一定的参考。

对话人物:

朱延平:著名导演,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董事长

段存馨: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王中磊[微博]:华谊兄弟[微博]总裁

李光爵:台湾威秀影城公关经理,影评人

王统生:山水国际娱乐行销公关经理

闻天祥:台湾金马奖执行长

焦雄屏[微博]:电影学者、著名制片人,代表作《听说》《白银帝国》

刘蔚然:原子映像总经理

注:人民币对新台币汇率约为4.6:1。台北票房之前约占台湾全省票房50%,近一两年,约占台湾全省票房40%。

陈弋弋、郑伟柏/策划 王玉年/文 王黎/摄影

内地电影在台湾票房成败案例

“只卖了1600元的《杜拉拉》”

内地电影在台湾的窘境

现在国产片票房动辄破亿,每每提到这些,台湾电影人总会投来羡慕的目光,但这些作品在台湾的票房,却又只能换来一个白眼。

《让子弹飞》全台北只卖了不到100万新台币,约合20多万人民币,《画皮》450万(约合100万人民币)、《赵氏孤儿》16万人民币、《山楂树之恋》3万人民币、《三枪拍案惊奇》2万人民币……《杜拉拉升职记》内地票房过亿,在台北只卖了7700新台币(约合1600人民币),恐怕还不够一卷拷贝的洗印费。而同期的好莱坞大片在台北,起码有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票房。

也许很多人都会对于这样的结果大吃一惊,为什么会这样?

内地电影在台湾票房为什么不行,曾拍摄过《大灌篮》《大笑江湖》的导演朱延平有话要说:“我先纠正一个错误,不光内地电影在台湾没票房,港片也没票房,日本、韩国电影全没票房,也许比华语片还差。”

作为对两岸电影交流做了大量工作的台湾导演,朱延平强调,“只有好莱坞大片和所谓接地气的‘台客’电影,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台北信义威秀影城

金马影展期间,新浪娱乐走访了台北信义威秀影城。这家在全台湾票房产出一直位居前列的影院,向来都是发行方的必争之地。除了争取尽可能多的场次排片外,影院过街天桥上的巨幅广告位,也是片商追逐的目标。

在11月下旬,有两部电影占据了信义威秀17个影厅的“大半江山”。一部是“台湾之光”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另一部是好莱坞系列卖座电影《暮光之城》的终结篇“破晓(下)”。其他电影只能在很小的空间内夹缝生存,内地电影更是一部都看不到。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有内地电影在台北票房突破500万新台币(约合106万人民币),那基本上就可以庆功了。但如果在内地,如果只卖了100多万人民币的票房,你好意思和别人说拍过电影吗?

>>>点击阅读下一页:台湾人眼中的内地电影

“比较苦,比较土”

根深蒂固的内地电影形象

造成内地片在台湾市场的窘境有多种原因。威秀影城公关经理李光爵站在市场的角度分析,这主要是与影片题材、明星熟悉度、制作水平等方面有关。

首先是题材的限制,台湾观众对于科幻、战争片、灾难片的接受程度更高,内地电影这方面并不出彩;其次是台湾民众对于大陆明星的接受程度不高。据他介绍,"没有距离感的只有周迅和赵薇[微博],其余人都很有距离感,比如范冰冰和李冰冰[微博]在内地很火,但在台湾接受度比较低。"最后是因为很多观众都对内地电影有刻板的印象,觉得比较苦,比较土。

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发行方甚至表示,制作内地电影在台湾宣传品的时候,会刻意地去除“内地”元素,尽可能避免观众对于内地电影的排斥心理。

朱延平曾经在影院看到一对情侣在海报前驻足,当发现那是一部大陆片之后,两个人立刻走掉。著名电影学者、制片人焦雄屏[微博]在她的办公室对新浪娱乐讲,“这就是台湾年轻人对内地电影的普遍反应。”

“都会犯罪题材,大家都觉得香港最到位。”焦雄屏说,“大众长期对于类型的认定,形成了习惯,认为大陆电影强于历史、宫闱,对于史实的研究比较饱满、透彻,但是对于武打、功夫,大家就认为只有香港可以做到最好。”

“这是三地电影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乱象,《让子弹飞》就是在长期隔阂下的牺牲品。”焦雄屏说,“连片商都没有信心做好这部电影在台湾的发行。虽然是在全球化的时代,但是两岸隔阂状态已经很久了。产业上,合拍片处于初接触状态,本地观众不了解文化差异,需要引导他们的品味,但制作方的手法都还不成熟。”

著名电影学者、制片人焦雄屏

“比如说台湾观众比较容易接受都会电影,虽然大家都知道上海的现代化程度更高,但还是觉得台湾更洋气。”焦雄屏以《第一次》举例,虽然发行方针对市场做了包装,还有赵又廷[微博]和Angelababy出演,但观众还是认为这是一部大陆片,更重要的是,一般年轻观众都不承认大陆的都会性超过台湾。

很多片方认为在电影中加一个台湾明星就有台湾票房,加一个香港演员就会在香港卖座,加一个日本人就可以在日本赚钱……但像《第一次》这样的例子说明,这样的想法显然是错误的,电影这门生意并没有加减法那么简单。

近年来内地两部都市爱情片《杜拉拉升职记》和《失恋33天》都创下了所谓“过亿”的票房奇迹。但是在台北,前者票房只有几千,后者也不过130多万新台币(约合28万人民币)。但钮承泽[微博]执导的《LOVE》,虽然是华谊参与投资的合拍片,但凭借阮经天[微博]、赵又廷、陈意涵[微博]、郭采洁[微博]、赵薇、舒淇[微博]的人气,以及台湾和内地题材的融合,仅台北票房就超过7000万(约合1500万人民币),是2012年目前为止台湾第二卖座的华语电影。

《让子弹飞》的失败与华谊的成功

“不知周恩来鲁迅,姜文的普通话就像英语”

《子弹》之败与华谊之成

焦雄屏说,“尽管内地和台湾在地理位置上距离最近,只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但其他方面却可能隔着地球上最远的距离。”

2011年3月,《让子弹飞》在台湾上映,这部曾一度创下内地电影票房纪录的大片,在全台湾票房只有不到200万新台币(约合42万人民币)。对于这样的反差,影片台湾发行方,山水国际娱乐的行销公关经理王统生分析,盗版和文化的差异是主要原因。

“《让子弹飞》在台湾3月上映,比内地晚了三个月,影评人和媒体看过之后评价都很好,网络上的评价也很好,但恰恰因为大家都在网络上看过盗版,所以票房上不去。”王统生表示,由于不能同步上映,导致盗版可以趁虚而入,他无奈地说,“这是我们没有办法去阻挡的东西。”

与好莱坞大片在内地一样,内地电影在台湾上映也有配额的限制,每年只能放映十部,发行方要在每年的开始就排队申请,先到先得,额满为止,所以先下手为强就显得十分重要。据了解,明年内地电影在台湾的配额将采取抽签的方式获得,这样的变化也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山水国际娱乐行销公关经理王统生

在王统生看来,这样的政策也影响了内地电影在台湾同步上映的步伐,“台湾规定一部电影只有拿到配额才可以开始宣传,我们拿到配额之后,就要做一系列的行销,之所以选在三月才放映,也说明我们要针对电影做一些事情。而且一、二月是台湾农历年的黄金档期,那时候有很多大片,市场空间也有限。我们内部也开过讨论会,太多数人说好看,但是太多人都看过。尽管我们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没想到受盗版的影响会有那么大。”

除了盗版,文化的隔阂也是影片遇到的问题,王统生分析,“比如对白,那些对白的语法上就很有差异,演员说标准的北京话,就好像台湾民众听到英语的感觉是一样的。而且大家都知道姜文、葛优是很好的演员,但是打开电视看不到他们,所以很少被讨论。”

“我们考虑要不要请明星,但是姜文在时间上没有办法配合宣传。”王统生说,“我们知道电影里有很多深层次的议题,但是没法传递给观众这些讯息。我们强调,这是一部既精致又好笑的片子,在网上总结了很多影片的笑点。但当时已经有很多人看过了,所以就没有做太多的宣传。”

王统生介绍,山水娱乐曾经运作过像《桃姐》《叶问2》这些在台湾非常成功的华语电影,但这两部电影都有当时颇具话题的香港明星,而且同步上映也低调了盗版的影响。这些都是影片成功的关键。

对于内地电影在台湾宣传上的问题,焦雄屏直言,台湾善于行销内地电影的专家,到现在也没有出来,“台湾号称比较善于宣传的人,都是善于炒作‘民粹’的,但是对于大陆电影的了解,大陆电影所具有的意涵,都没有认知,这也造成了华语片的票房不佳。”

台湾“民粹电影”近年票房颇佳

不过每个市场都有意外,台湾也不例外,比如《海角七号》,这部电影的成功到现在都在影响着台湾的电影业。

著名学者、制片人焦雄屏介绍,“《海角七号》卖了5亿新台币,换成美元就是差不多1400万,而台湾的人口也只有2300多万,这就把美国总公司就吓坏了,马上他们就打电话来责骂属下办事不力,把这样的机会拱手让给了他人。随后美国公司都转向,开始关注台湾的‘民粹电影’。”

所谓“民粹电影”,其实就是台湾本土色彩比较浓的电影。比如像《阵头》《鸡排英雄》这样没有大卡司的作品,也可以获得过亿的票房。朱延平认为,这其实与台湾本土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那些‘阿兵哥’的戏,《报告班长》啊,台湾人都会去当兵,所以这样的电影就会大卖。《阵头》《艋舺》是讲台湾的庙口文化,《鸡排英雄》是说小吃文化。”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段存馨也表示,“现在的台湾电影里,如果没有几句闽南话,大家就都会觉得不会卖座。”

焦雄屏告诉新浪娱乐,最近20年来,台湾当局的“民粹主义”宣传,造成台湾百姓对于对于大陆的了解接近于无知状态。“对一般人来说,他们对于周恩来、鲁迅完全不知道。我办公室的很多人平时都看很多电影,但就是不看大陆电影。”焦雄屏说,“台湾人觉得和日本、美国、欧洲都很靠近,但是对于内地充满了距离感,甚至懒得去讨论国家大事,电视新闻里面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唯一的政治话题就是骂马英九。”

尽管内地电影在台湾的整体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有一家公司却屡屡创造惊喜,那就是华谊兄弟[微博]。

《非诚勿扰2》《唐山大地震》《画皮2》……这些华谊出品的内地电影在台湾屡屡创造票房纪录,着实让人觉得游戏不可思议,但其实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

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微博]告诉新浪娱乐,“华谊可能是唯一在台湾建立分支机构的内地公司,比如我们在北京做《唐山大地震》的发布会,第二天台湾的报纸就会同步报道,这就是我们台湾宣传公司的工作。”

有同步的媒体报道和娱乐行销,自然也有同步的发行和上映,《唐山大地震》《画皮2》都是两岸三地准同步公映,在王中磊看来,这大大降低了影片遭遇盗版的威胁。

此外,华谊还与好莱坞的大片商进行紧密合作,《唐山大地震》就是迪士尼的发行公司博伟发行的,大公司的优良通路为影片拓宽了市场。随着华谊电影幕后操盘手陈国富入股原子映像,钮承泽的红豆制作与原子映像达成战略合作,华谊与台湾电影业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原子映像发行的《画皮2》,在全台湾创下了4000多万新台币(约合850万人民币)的票房成绩,成为了近年来在台湾最卖座的内地电影。

《画皮2》内地与台湾两版海报突出重点不同

原子映像总经理刘蔚然介绍,针对内地电影在台湾的发行,公司会有一些针对性的策略,比如《画皮2》在台湾的片名就改成了《转生术》,目的就是为了打破观众对于《画皮》的既有印象。而在海报、预告片等视觉宣传层面,发行方也刻意突出了赵薇和周迅两位女主角,希望这两位在台湾有一定知名度的内地明星,拉近观众与电影之间的距离。

而在发行上,《画皮2》也并不像内地那样全部放映3D版本,而是以2D版本为主。刘蔚然认为,台湾观众对于3D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准,3D技术会让观众感到排斥,让观众觉得物非所值。

焦雄屏表示,华谊原来帮哥伦比亚发片,从双方的合作发展出类好莱坞的规模,这种规模影响到了现在的“华谊模式”。她强调,华谊的战略是整体控制台湾市场的思维,从制片、发行等层面收割台湾电影的年轻才俊,钮承泽、林书宇[微博]等导演北上拍片,就说明了这个情况。

谈到将来的计划,王中磊表示,华谊非常注重体系的建立,“希望将来的这个体系,不仅发行我的片子,也可以帮助其他的公司在台湾发行电影。”

>>>点击阅读下一页:台湾电影市场构成

“学生和白领占领影院”

台北威秀影城的观众调查

威秀影城是台北最大的电影院,即便是工作日的上午,影院观众还是不少,刚走上电梯,迎面就是电影的宣传海报台,观众可以随意取阅每一部电影的小海报作为收藏,相对内地影院的大展板,豪华纸板模型,这里的宣传显得没有那么张扬,不过影院过街天桥两边《少年派》的剧组海报还是魄力十足。威秀影城公关经理李光爵对台湾观众的构成有较深的了解,他告诉新浪娱乐,在台北,学生和白领是影院最主要的观众群,各占四成,剩下两成是家庭观众。

威秀影城公关经理李光爵

在台南,超过七成的观众是学生,因为在那边上班族可以支配的钱相对较少,而花钱不眨眼的学生成为了观影主力。李光爵说,“有一个例外,就是科学园区新竹,那边的的家庭观众比较多,因为园区有所谓的‘家庭日’,所有人都会出来玩,而且那边的观众对于科幻片的接受程度比较高。”

“基本上全台湾主流的电影观众可以贡献5000万新台币(约合1070万人民币)的票房,如果还需要更多,就要动员平时不怎么去影院的族群观影。”台湾最著名的商业片导演朱延平分析,“《海角七号》就吸引了很多几十年都不看电影的阿公阿婆,有人甚至会提着菜篮子进戏院。”

“当时有南部的亲戚跑来我家,就是为了在台北看《海角七号》,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海角七号》观后感。”朱延平对此哭笑不得,“之前台湾人嘲笑内地看电影要写报告,没想到现在我们也一样了。”

“在台北,有一部分人是每周都去电影院的,差不多有18000人左右,这些人是最核心的观影人群,共同的特点是,一般先选择好莱坞电影。”威秀影城的李光爵表示,还有些电影因为观众的好奇心获得了很高的票房,“比如《色戒》上映的时候宣传梁朝伟[微博]有露屁股,我在影院就看到一些年纪很大的观众,其实他们甚至不知道梁朝伟是谁,但还是会买票捧场。《3D肉蒲团》也是一个例子,3D和情色都是噱头,在台北卖了3000万新台币(约合640万人民币),而《无间道》在台北票房只有600万(约合128万人民币)。”

最高97%的市场,65%的分账

好莱坞电影对台湾的垄断

“现在的好莱坞大片在台湾可以躺着收钱。”威秀影城的李光爵告诉新浪娱乐,“80年代,台湾每年只放映90部电影,台北只有三家影院可以放进口片,美国电影的拷贝数也被严格限制,当时最卖座的是周润发、周星驰的港片。而现在香港电影风光不再,美国电影早已成为了市场主流。”

“以前香港电影是台湾的‘大宗’,周润发的《赌神》特别火。但是现在就不行了,今年的《听风者》《逆战》也只能卖到一、两千万新台币。”朱延平指出,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台湾放开了对好莱坞电影的限制,“好莱坞电影在台湾只可以发6个拷贝,他们基本没有办法做宣传。后来加入WTO,台湾市场对于好莱坞电影是无限制开放,所有的电影都被好莱坞侵蚀掉。占据市场之后,好莱坞发行公司(俗称:美商八大)开始垄断经营,戏院不能挂其他华语片的海报,否则就不供片,所有的台湾电影被赶出了戏院。”

台湾电影同样面临好莱坞大片的威胁

这不得不让人担心,曾经在台湾风光一时的香港电影,在市场开放之后彻底垮台的遭遇,会不是成为将来华语片在内地同样面对的困境。

威秀影城的李光爵以《暮光之城4:破晓(下)》举例,这部电影在台湾没有搞首映、记者会、甚至没有发新闻稿,只做了电视、平面和网络的硬广,就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李安的《少年派》上映之后,《暮光之城》才算是遇到了对手,在这两部作品之前,统治戏院的是《007大破天幕危机》。

2001年12月,台湾以“缔约方”身份加入WTO,电影市场全面开放,好莱坞大片在台湾发行限制被取消,华语电影全面崩盘,市场全面被好莱坞接管。最悬殊的时候,好莱坞电影占据了97%的市场份额,美国片方获得的首周分账比例也超过了65%。以后每周,片方获得的分账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也就是说,这个分账比例在台湾并非固定,而是随着电影的放映时间逐周递减,而这样的做法也是美国市场运作多年的模式。

最近在内地,发行方与院线关于电影分账比例调整的问题也是闹得不可开交。之前的通则是片方和发行方拿全部票房的43%,影院拿57%,分账比例基本不变。而现在的发行方需要拿全部票房的45%,这就意味着影院少赚了2%。

2012年2月习近平访美后,好莱坞电影在华获得分账最高调整到25%。不过是进口大片的25%,还是华语片的45%,这与片方在台湾获得最高65%,最低50%的分账比例来看,中间的差距还是不小。试想如果好莱坞电影的强劲势头继续看涨,他们从内地市场抽走的市场份额也许还会越来越多。

金马奖执行长闻天祥

奖项能否助推票房?

金马奖的光环与票房无关

最近十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内地电影入围金马奖最佳影片提名,内地演员获得金马影帝、影后的桂冠也是十分普遍的情况,而内地电影在台湾的票房也是逐年进步。谈到金马奖对于电影票房的影响,金马奖执行长闻天祥坦言,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系。

“因为内地电影在台湾上映是有配额限制的,如果电影可以入围或者得奖,但是未必可以让观众看到。”但闻天祥也表示,金马奖还是可以帮助一些小成本的文艺电影,比如娄烨[微博]的《浮城谜事》就是在入围金马之后,确定2013年会在台湾上映。

相对于香港金像奖和金鸡、百花奖,金马奖最大的特点是奖励广义的华人电影,这就不光是华语片那么简单,比如说台湾2010年获得最佳新电影的《台北星期天》,虽然主要角色都讲菲律宾语,但是一半以上主创都是华人,所以这部电影最后还是可以入围并获奖。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段存馨也表示,金马奖励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台湾电影这么简单。

2011年第48届金马奖,当时还没有在台湾上映的《桃姐》收获了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多项大奖,而这部电影也因此获得了持续的关注。再加上影片在台湾公映前,即将得女的刘德华获得了媒体广泛关注,因此一部小成本文艺片在台湾获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成绩。可以说,《桃姐》在台湾的成功之路就是从金马奖开始的。

金马奖执行长闻天祥还强调,金马奖不会以票房作为评审的标准,而是比较倾向于艺术和技术层面对作品的考虑,评委甚至会通过给奖,鼓励一些独特的创作方向。但究竟在金马奖上获奖的电影,在台湾的票房是否会有质的提高,二者之间并没有必要的关联性。比如今年获得最佳影片奖的《神探亨特张[微博]》在台湾的市场前景如何,恐怕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

结语:惟一的生机   三地共创大华语电影

尽管内地华语片的市场份额每年都超过好莱坞电影,但随着习近平访美之后扩大进口片配额,提高分账比例之后,华语电影工业的发展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而看到台湾市场华语片相对于好莱坞的弱势,更让人担忧,如果好莱坞在内地市场的份额完全被放开,那么今日内地电影在台湾的现实讲会重演,制作水准无法与海外片商抗衡的华语片是否会一败涂地。

相对于讨论华语电影在台湾的发展,不如放眼大华语圈,让两岸三地的电影真正融合,焦雄屏[微博]说,“电影诞生百年来,世界的电影从来没有向现在一样,让一个国家有契机挑战好莱坞的霸权。”李安也认为,台湾要深入与大陆合作,因为“唯一有潜力能与好莱坞相抗衡的只有大陆”。

似乎相比起内地电影在台湾的市场份额,华语电影如何在本土抵御好莱坞的入侵,进而同美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分庭抗礼,才是所有电影人应该关注的最终议题。而这所有的一切,都要从首先做好每个人的本分做起。

“这就好像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好莱坞的关系,他们很少有本土电影,因为人才全部被好莱坞收割。”焦雄屏说,“总有一天,台湾和香港最精英的一部分人会被送到产业最强盛的地方,那就是大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