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家宁:会宁高三男生弑母,从想打一顿到预谋杀,因母亲在家里面言行“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锤从县城回来 司家宁:会宁高三男生弑母,从想打一顿到预谋杀,因母亲在家里面言行“泼”

司家宁:会宁高三男生弑母,从想打一顿到预谋杀,因母亲在家里面言行“泼”

2023-09-30 17: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接着,司家宁又在学校附近的商店购买了塑料编织袋和绳子回到租房,擦洗清理了现场血迹。

3月12日中午,司家宁在县城的爷爷、奶奶家吃饭,并告诉两位老人,母亲生他的气外出打工,晚上他就不回来吃饭了,要收拾一下母亲的物品。

下午,司家宁回到租住房收拾了母亲的部分生活用品,扔到街道上的垃圾箱,伪造了母亲外出的假象。后又将母亲的尸体装进事先准备好的塑料编织袋里计划抛弃到野外。

由于白天租住房院里人多,晚上房东将租住房院门上锁,一直没有机会运出尸体。

直到3月13日早晨6时许,司家宁听到房东将院子门打开,便拖着装有尸体的编织袋欲离开时被房东马某发现,司家宁逃离现场。因为出警迅速,逃跑仅一个小时,司家宁便被公安民警抓获。

3月25日下午,记者在会宁县看守所传讯室内见到了司家宁,他以少见的平静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从记事时起到案发时的心理历程。

“我爷爷是老师,小学6年我是跟着爷爷在老君坡乡镇泰小学上的学。”提起小学那段经历,司家宁言语中表露出了些许的自豪,“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一直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也是学习成绩最好的时候,不仅连年是三好学生,也是优秀少先队员,还曾在学校的书画竞赛中获得过二等奖呢。”

老君中学的老师向记者证实,那时的司家宁的确是个好孩子。“当时,家宁的小姨也是老师,在老君中学教英语,他们对家宁的学习都抓得紧,管得也严格。”上了初中,爷爷退休了,在县城买了房子搬走了,“我自己在老君中学走读上学。”司家宁说,“那时自己的成绩有所下降。”他觉得“有些忧虑、失落,慢慢地有些不爱学习”。

司家宁觉得,那时自己还小,父母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是比较关心,平时也没有和父母发生过什么冲突,但有时突然觉得“麻烦”得很。

也是从那时起,司家宁对武侠类的东西比较喜欢,甚至觉得有段时间还喜欢“功夫”,“特别是喜欢棍棒武术”,有空还会偷偷练习练习。他曾经瞒着家人给自己购置了一把“折叠式”弹簧刀。他自己至今也没有想到,当初购买的那把弹簧刀最后会变成他杀害母亲的“凶器”之一。

从小到大,他无法理解母亲的言行

司家宁认为,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家里人平时“对自己还是不错的”,但他就是“对妈妈的言行不能理解”。

“从小到大,在自己的记忆中,妈妈就是一个爱吵架的人,不管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她都爱吵。”司家宁说,“为了这些小事,妈妈经常和爸爸吵架,有时甚至打架。”那时候,自己还小不懂事,也不怎么理睬。上了初中后,这种吵架还在延续,“那时,自己慢慢懂事了,觉得妈妈有些过分”。 “比如什么东西用后没有放回原来的位置,妈妈会因此吵架;比如炕没有打扫干净,妈妈也会吵。”司家宁对妈妈这种行为的看法是,“我觉得她就是鸡蛋里挑骨头,是在故意找茬,是没事找事。”

爸爸在司家宁的眼里是个“孽障人”(会宁方言,可怜老实的意思),又不善言语,平时很少说话,因此他认为“或许妈妈的这种做法,不管是语言上,还是行为上,自己总感觉妈妈看不起爸爸。”而这种感觉在他的内心日积月累,日胜一日。

“我曾在初中时,劝过妈妈一两次,可能因为我是个孩子,妈妈根本没有理会我的话。”司家宁说,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劝过妈妈,“而让我更觉得不能理解的是,妈妈对爷爷、奶奶有时也是这种态度,有时也会吵架。”这更加深了他对妈妈言行的不理解,他对妈妈的行为总结为一个字:“泼”。

司家宁考入高中后,在会宁四中上学,为了方便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他妈妈也从乡下来到县城,给他做饭陪读。

“虽说妈妈给我做饭,但她经常回老家去,其间,我到爷爷家去吃饭,或去学校食堂吃。到了高二时,妈妈不想给我做饭,也经常回老家,特别是期中考试后,她直接到兰州打工去了,直到过年前才回来。”司家宁认为他妈妈的这种行为就是“对自己不太上心”,这种情况一直到高三也没有改变,甚至更为严重,因为“妈妈闹腾着不给我做饭了”。

“妈妈这样闹腾的理由是,她认为爷爷、奶奶对她不好,爸爸没有本事,家里没有钱花,她想到外面打工挣钱去。”司家宁心里觉得妈妈有些不可思议了,“妈妈虽然给我做饭,但爷爷每周都要给我们200元左右,可是妈妈后来无缘无故不要爷爷给的钱了,对爷爷也不爱理睬。”

“今年开学,妈妈没有上来给我做饭,我只能暂时去爷爷家吃。”司家宁长长叹了一口气说,“在案发前一周半,爸爸和姑父去乡下把妈妈接上来,让她继续给我做饭,但妈妈人虽然来了,饭也在做,可她一直闹腾着要走。我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感觉妈妈的目的就是一直不想给我做饭。”

村民眼里,她是百里挑一的好女人

对于司家宁的举动,会宁四中熟悉他的师生都表示,“司家宁平时寡言少语,没有什么异常行为。”但对于老君坡乡吊岔村李湾社的村民们来说,这一血案的发生的确让所有的村民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想不通,想不通,想不通!”3月26日,记者来到吊岔村采访时,村民刘永吉、安全德等一连说了几个想不通。

对于司家宁的情况,村民们都说因为他平时都在念书,大家对他不太了解。但对于司家宁的父母,村民们无人不晓,且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两口子吵架,司家宁的妈妈张桂玲平时对村民也是态度平和,行为端正,礼貌有加。”所有受访村民都说,“张桂玲不仅农活干得好,家务也干得非常好,她家的干净是全村出了名的。像张桂玲这样好的女人,在全村也是百里挑一、数一数二的,是出了名的好媳妇,她家的光阴过得也是数一数二的。”

“张桂玲对儿子司家宁也是疼爱有加,从来没有见过她打骂孩子。”村民们不解的是,“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就算家里平时有拌嘴的事,这是十分正常的,更何况作为一墙之隔的邻居,大家从来没有听到过这家人吵吵闹闹的情况。”司家宁的大爷司明说:“像家宁妈妈这样好的儿媳妇全村人人皆知。”

逆子心路,从想打一顿到预谋杀人

“这几年,我爷爷、奶奶一直有病,爷爷做过两次手术,奶奶患重病在化疗。今年过年,家里人都想在县城过个团圆年,我也想在城里过年,但妈妈不想。大年三十,爸爸把我和妈妈接到爷爷家过年,三天年刚过,初四妈妈就叫我回乡下了。”司家宁说,让他产生不正常心理就是从这时开始的,“过年期间,爷爷给她年钱,她撇在桌子上不要;回乡下爸爸给她钱,她也撇在桌子上不要;爸爸给我钱,让我转交给她,她也不要。我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又不好说什么,因为我毕竟是儿子。”

回到家里后,司家宁越想越生气,产生了“想把妈妈打一顿”的想法,但因为“觉得毕竟是自己的妈妈,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开学的前一天晚上,家里电路出了问题没有电了,妈妈就开始骂人了,一直骂了很长时间。当时,我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想把妈妈杀了。”司家宁为这个念头做了准备,他找到自家的锤子装在书包里,来到妈妈跟前,“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良心的发现”让他“下不了手”。

此次虽然作罢了,但第二天上学走的时候,他偷偷地把锤子带到了租住屋。

“妈妈被接上来给我做饭的第九天,也就是3月12日,早晨5点半,我起床准备上学,刷牙时不小心把牙缸碰倒在桌子上,吵醒了妈妈。此时妈妈又开始骂人了。”司家宁沉默了几分钟后说,“妈妈骂爷爷奶奶怎么不赶紧病死,死了村里都没有人抬埋(会宁方言,送葬的意思)……”

“我当时脑子嗡嗡作响,从书包里拿出锤子,走到妈妈床前,举起了锤子……在妈妈挣扎的过程中,又掏出弹簧刀……”妈妈死了,司家宁去了学校。第二天早晨,他在准备抛尸的过程中被房东发现,很快民警赶到现场,司家宁被抓获。骇人听闻的儿子杀母案就这样震惊了会宁县城。

从儿时的好学生,到锤杀母亲,面对这起惊天命案,李湾社的村民们告诉记者,司家宁上初中后,他爷爷曾经为了孙子的学习,将其转到县城上学,后来又转回乡中学,“这期间,人们听说由于司家宁太过调皮,爷爷管不住了才转回来的”。还有一次,司家宁在上学中间曾经逃学数日,原因是“由于不好好学习,被他教书的小姨批评了一顿,离校跑到静宁一周多才被找回来。”总之,村民都觉得司家为这个孩子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但结果事与愿违。

采访中,记者问司家宁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感到后悔时,司家宁平静地说:“我没有想过!只是想,她死了我们家就安生些了。”而在记者整个的采访中,司家宁也始终把自己的妈妈用“她”来代替,不愿意叫一声妈妈。

司家宁原名司茂发,逃学被找回来后家人为其改名司家宁。从“家宁”两个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人的用心良苦,但这个家宁最终用罪恶之手彻底打碎了全家的安宁。此案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相关报道———————— 【1】会宁高三学生因琐事弑母追踪 称做了错事但不后悔

兰州晨报 作者: 薛长明 2014-11-12

做了错事,但不后悔杀死母亲

会宁高三学生因琐事弑母昨日受审 案件择日宣判

司某受审。记者薛长明摄

相关新闻: 》》》》琐事引发口角 高三学生铁锤弑母 》》》》专家:不能再忽视家庭亲情教育了 》》》》少年矛盾人格引发家庭教育热议 》》》》会宁高三男生锤杀母亲:从想打一顿到预谋杀人 》》》》弑母学生:“对不起”的人里没有母亲

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讯(记者 薛长明)因家庭琐事和母亲关系不和,在一次争执之后,高三学生司某持锤子、弹簧刀将母亲杀害。11月11日上午,会宁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因为案情重大,法院将择日宣判。

案件回放

因琐事起口角 19岁高中生残忍弑母

据公诉方陈述,2014年3月12日凌晨5时30分左右,司某的母亲张桂玲叫司某起床去学校,其间因琐事二人发生口角,司某一气之下,随即拿起出租房内的一把铁锤朝睡在床上的母亲头部一锤,其母要挣扎着起来,司某又连续在母亲头部击打数次,将其打倒在床上。随后,司某用一塑料编织袋套在母亲头上时发现母亲仍然在动,便拿起租房内的一把小弹簧刀,隔着塑料编织袋在母亲张桂玲头、颈部多次刺戳,最终致张桂玲因失血性休克身亡。

就此,公诉方认为司某的行为已经涉嫌故意杀人并举出人证、物证等6组证据。其间,审判长曾问及司某“是否杀了母亲”时,司某没有否认。他称,也曾在捅母亲后有施救的想法,但没有实施。

庭审直击

司某:对砍死母亲并未感觉后悔

11日上午9时,司某被法警带进法庭。在整个庭审过程中,司某表现非常平静,大部分时间低着头,只有在回答公诉人和法官提问的时候才会抬起头来,简短地作答。

庭审期间,据司某供述,家里经济拮据,母亲脾气暴躁,常常为一些家庭琐事打骂自己,在法庭上,司某淡然称“自己做错了事”,但对砍死母亲并未感觉后悔。而在此之前,在检察机关调查期间,司某就曾称,对于自己的举动,他感觉对不起家里人,这里面包括父亲、姐姐、爷爷、姥姥等,但是在所有人中,他唯独没有提到他的母亲。

记者得知,在得知开庭日期之后,司某的家人原本是要来参加开庭的,但是最终都遭到了司某的劝阻。庭审当天只有司某的姑姑在现场目睹了整个庭审过程,而司某此举是因为害怕庄严的法庭和最终的判决结果可能会让爷爷和其他家人无法接受,他不希望家人再因为他而增加伤痛。

检方:应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责

在辩论环节,被告人辩护律师认为,被告人司某并无杀人动机,其多名直属亲人证明被告司某性格内向,平时被母亲骂时也不还口。但由于张桂玲长期对被告司某无休止地唠叨、打骂,二人还不善于沟通,才致使被告失去理智,酿成悲剧。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司某因琐事即持凶器击打被害人张桂玲,致张桂玲死亡后又将其装入编织袋内丢弃,犯罪手段特别残忍,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检方同时指出,鉴于被告人患有青春期情绪障碍症,建议法庭量刑判决。法院审理认为,被害人张桂玲生前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司某,但不能成为司某杀害母亲的理由和借口。司某作为一个成年人,对父母长辈应常怀感恩,即使母亲脾气暴躁对家人过于严厉或有过错,毕竟有养育之恩,应当懂得谅解和容忍或通过其他合法渠道解决,而不应该采取将母亲杀害的极端手段,这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伦理相悖,对于这种行为应予以严惩,以警示社会。

【2】会宁:琐事引发口角高三学生铁锤弑母

作者: 陈平 徐银玲 记者薛长明 兰州晨报 2014-03-15

琐事引发口角高三学生铁锤弑母

转移尸体时被房东发现,会宁警方将其抓获

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讯(通讯员陈平 徐银玲 记者薛长明)因家中琐事和母亲发生争吵,逆子司某竟残忍地将母亲杀害。警方在审讯时,司某讲述的作案经过令人发指。3月13日,会宁县公安局依法将犯罪嫌疑人司某刑事拘留。

3月13日凌晨6时05分,白银市会宁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会宁县会师镇桃花山开发区瑞金路居民马某报案称:当日早上,在他家租房居住的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三学生司某,拖着一个沉重的塑料编织袋欲离开租住房,马某在打开检查时发现塑料编织袋里有一具尸体。接到报案,会宁县公安局当班巡警大队长王飞剑带领民警赶赴现场时,在路上将从马某家挣脱逃跑的司某抓获。刑警大队技侦民警经初步现场勘查及尸体检验发现塑料编织袋里有一具女性尸体,尸体头部、颈部有多处锐器、钝器创伤,已死亡多时。经进一步侦查发现死者为司某母亲张桂玲。

经侦查证实:犯罪嫌疑人司某生于1995年8月8日,家住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老君坡乡吊岔村,现在会宁县第四中学读书。据犯罪嫌疑人司某供述,母亲张桂玲一直对自己不好,经常对其打骂,并且和父亲、奶奶等家中其他人关系不融洽,几日前司某的父亲给他奶奶报销住院费用时向母亲索要户口本,母亲没有给。

得知此事后,司某很生气,便产生了杀母的念头。3月12日凌晨5时30分许,张桂玲叫司某起床去学校,其间因琐事二人发生口角,司某一气之下,随即拿起出租房内的一把铁锤朝睡在床上的母亲头部一锤,其母要挣扎着起来,司某又连续在其母亲头部击打数次,将其打倒在床上。随后,司某用一塑料编织袋套在母亲头上时发现母亲仍然在动,便拿起租房内的一把小弹簧刀,隔着塑料编织袋在母亲张桂玲头、颈部多次刺戳。之后,司某到学校称家中有急事向老师请了假,又给父亲打电话说早晨母亲拿着被褥离开租房外出打工去了。

接着,司某又在学校附近的商店购买了塑料编织袋和绳子回到租房,擦洗清理了现场血迹。当日中午,司某在县城的爷爷、奶奶家吃饭,并告诉爷爷、奶奶,母亲生他的气外出打工,晚上他就不回来吃饭了,要把母亲的物品收拾一下。

下午,司某回到租房将母亲的部分生活用品收拾起来扔到街道上的垃圾箱,伪造了母亲外出的假象;后又将母亲尸体装进事先准备好的塑料编织袋里计划抛弃到野外。由于白天租房院子人多,晚上房东又及时将租房院子门上锁,一直没有机会运出尸体。直到3月13日早晨6时许,司某听到房东将租房院子门打开,便拖着装有尸体的编织袋欲离开时被房东马某发现。见事情败露,司某逃离现场。

因为出警迅速,司某逃跑一个小时不到,便被随后赶来的公安民警抓获。

【3】高三学生铁锤弑母 作案过程令人发指

2014年03月16日兰州晨报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的高三学生司某出生于1995年,今年只有19岁的他一直以来和母亲的关系不好,由于母亲张桂玲在家里经常对其打骂,且张桂玲也对司某的爷爷奶奶及其不孝顺,因此司某怀恨在心,萌生了杀害母亲的念头。3月12日,司某真的对母亲下手,他拿起铁锤砸向母亲的头部,并用弹簧刀猛戳母亲的颈部,将自己的母亲杀害。

司某杀害母亲的导火索是因为司某奶奶生病住院,当天司某提出向母亲要户口本,要用户口本给正在看病的奶奶报销医疗住院费用。然而母亲没有答应司某的要求,于是第二天早上愤怒中的司某拿起一把铁锤砸向了正在睡梦中的母亲。

之后,司某到学校称家中有急事向老师请了假,又给父亲打电话说早晨母亲拿着被褥离开租房外出打工去了。接着,司某又在学校附近的商店购买了塑料编织袋和绳子回到租房,擦洗清理了现场血迹。

当日中午,司某在县城的爷爷、奶奶家吃饭,并告诉爷爷、奶奶,母亲生他的气外出打工,晚上他就不回来吃饭了,要把母亲的物品收拾一下。下午,司某回到租房将母亲的部分生活用品收拾起来扔到街道上的垃圾箱,伪造了母亲外出的假象;后又将母亲尸体装进事先准备好的塑料编织袋里计划抛弃到野外。

由于白天租房院子人多,晚上房东又及时将租房院子门上锁,一直没有机会运出尸体。直到3月13日早晨6时许,司某听到房东将租房院子门打开,便拖着装有尸体的编织袋欲离开时被房东马某发现。见事情败露,司某逃离现场。因为出警迅速,司某逃跑一个小时不到,便被随后赶来的公安民警抓获

【4】高三学生铁锤弑母 事后镇定与母亲尸体共睡一晚 白银19岁高三生残忍弑母 专家:不能再忽视家庭亲情教育了

2014/03/27/ 兰州晚报

3月12日清晨,白银市会宁县发生一起高三学生弑母惨案。疑凶是受害人张某上高三的亲生儿子司某,年仅19岁。案件很快侦破。然而令警方有些诧异的是,嫌疑人司某从作案被抓到供述,一直很镇定。虽然距案发已过去数天,司某也被正式批捕,但此案留给人们的震惊仍未消除。

司某是在3月13日早上6点多准备抛尸时被房东发现后报警落网的。“此时,距他杀害自己母亲的时间已过了一整天。也可以说,他是面对着自己母亲的尸体在租住房睡了一个晚上。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心理素质啊?!”办案民警如是感慨。

据警方介绍,3月12日早上5点多,司某将叫自己起床上学的母亲残忍杀害后,便平静地去学校请了假,接着在附近的商店买了塑料编织袋和绳子,回到家里擦洗清理了现场,伪造了母亲外出的假象。他甚至还对自己的爷爷奶奶谎称,母亲生他的气,已外出打工去了。司某归案后,对自己的作案动机和作案经过交代的很明白,“他就像在交待一件和自己不相干的事情一样,没有一般人犯罪后的紧张与恐慌。”办案人员说。

司某的所作所为,也让他所在的学校师生震惊不已。在班主任庞老师的眼里,司某虽然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但平时并不贪玩,不喝酒,不钻网吧,与人打交道也还可以,事发之前更没透露出任何异常迹象。

司某弑母的原因是不满母亲与家里其他人的关系不融洽,同时对他也一直不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县城租房、洗衣做饭陪儿子读书的母亲,却被自己的儿子用小铁锤和小弹簧刀在身上“留下”20多处创伤最后致死,这需要怎样的仇恨和愤怒?

白银市会宁县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田绿洲老师认为,司某弑母案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下对学生的教育偏重于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家庭亲情教育以及传统道德教育的实际。其实,“育人”应该更甚“教书”才对。在现实生活中,孝道教育缺失、家庭不和谐等引发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国家心理治疗师、白银市二院精神卫生科医师张凤玲认为,此案虽是个案,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从本案来看,司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与父母的感情自然比较生疏。与母亲有了积怨后,他无法找到宣泄与沟通的途径,人格产生一些偏执,加上性格内向,使其解决问题的途径变得狭窄,冲动之下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结果。此外,不能长期和父母相处,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感受不到来自父母应有的关爱,也对偶然间父母传递过来的关爱不能给予认可和接收。因此建议年轻父母,不管自己工作多忙,生活压力多大,至少每周或每天有一个时间段是给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很关注他,很爱他,通过自身的行动让孩子学会孝道,懂得感恩。

【4】会宁高三学生锤杀亲娘追踪:“对不起”的人里没有母亲

兰州晚报 作者: 王立言 2014-10-11

“会宁高三学生锤杀亲娘”追踪

弑母学生:“对不起”的人里没有母亲

每日甘肃网讯(通讯员王立言 赵小堙记者王万盈)据兰州晚报报道,3月12日清晨,白银市会宁县发生一起高三学生在出租房中手持铁锤和小刀将陪读母亲残忍杀害的家庭惨剧(本报3月15日A11版报道)。10月10日记者获悉,该案经白银市人民检察院审查查明后,已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在与检察官的交流中,犯罪嫌疑人司某称自己“很后悔,事情做的过了”。

近日,在会宁看守所的提讯室里,犯罪嫌疑人司某在检察官的沟通下,渐渐敞开了心扉。司某说,他感觉对不起家里人。到了看守所以后,管教对他很好,也跟他谈了很多,他很后悔,就觉得这种事情做得过了,对不起父亲、姐姐、姥爷、姥姥。今年是要参加高考的,家里人对他期望很高,特别是爷爷对他的期望更高。可是在他说的“对不起”的人中,竟然没有一次提到自己的母亲。

司某称,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毕业,生活、学习都由爷爷照顾。到上初中时,他回老家和父母一起生活。因为比较淘气,经常惹父母生气挨打。检察官发现,初中时的司某虽然淘气,但还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只是父亲比较偏袒他,而其母亲则动辄对其打骂,慢慢地使其与母亲有了隔阂。司某说,上了高中以后,每周末下午他都要去县城爷爷家,从这时开始,母亲对爷爷奶奶的态度就越来越不好了。他说:“主要是因为她对我爷爷奶奶不好,对自己的事我倒没记在心上。”“大概从高二上学期开始,我心里产生了恨。高三下半学期开始的时候,这种恨积累的越来越多,更强烈了,产生过杀死她的想法。”司某说,“事发那天早上,我把刷牙杯子不小心打翻了,把她吵醒了,她说我跟着爷爷和奶奶学的。她骂我爷爷了,我很生气,我就从桌箱里拿出锤子,她还在床上背着我躺着,我就打到我母亲头部太阳穴附近,打了一下…”

检察官说,一个原本阳光快乐的男孩,却因为家庭关爱的长期缺位以及父母对其沟通的忽视,最终造成了其长期的心理压抑以及性格扭曲,最终走向犯罪道路,不得不令我们每一个家长深思。

【5】“会宁学生弑母案”追踪 少年矛盾人格引发家庭教育热议

兰州晚报 作者: 王万盈 2014-10-24

10月11日,本报追踪报道了今年3月12日发生在会宁县的一起高三学生锤杀亲母案的进展情况,犯罪嫌疑人司某被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在与检察官的交流中记者得知,嫌疑人司某感觉自己对不起家里人,但这其中唯独没有母亲。在对爷爷、奶奶的“孝”和对母亲“不孝”的矛盾人格中,少年司某的极端行为,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如何进行正确家庭教育的热议和反思。

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

连日来,全国主流网站都对本报当日的报道进行了转载,有数万名网友对该案予以关注和评论。不少网友认为,司某与母亲产生隔阂,问题在于母亲没有尊重司某,不能了解司某的内心需求,而是一味地站在父母长辈的角度,动辄呵斥、打骂,使之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之间距离越来越远,最终远离甚至憎恨母亲。作为父母,要学会尊重子女,学会爱,不溺爱,做他们的朋友和知心人。

谁来带孩子?值得每个家庭思考

不少网友同时认为,司某弑母的极端行为,也反映出了司某是一个对爷爷奶奶的“孝”和对母亲“不孝”的矛盾体。作为人子,对父母应该有感恩之心;作为人媳,亦应对公婆极尽孝道。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司某不能正确处理与母亲的关系,其母亲也不能正确处理与公婆之间的关系,这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乃至学校、家庭对传统文化中感恩教育的欠账较多。此外,爷爷奶奶的溺爱,对司某与其父母关系的相处上帮了倒忙。所以谁来带孩子的问题,也值得每个家庭思考。

要善于化解家庭矛盾

在司某的眼中,母亲动辄对其打骂,是个“恶人”;对爷爷奶奶态度不好,仍然是“恶人”。从整个家庭系统的角度来看,司某的母亲是其家庭结构中的“牺牲品”,而司某则成为家庭关系矛盾中被动的“选择体”。父亲偏袒,母亲打骂,母亲和爷爷奶奶关系很差——这都让司某将恨意指向了母亲,最终酿成了弑母的悲剧。因此,在许多的家庭中,夫妻一旦发生矛盾,就让孩子去选择父亲或母亲一方,要知道,这不仅无助于解决矛盾,还真正伤害了左右为难的孩子。只有用尊重、宽容、理解等美好品质营造出家庭教育的良好环境,用真诚化解矛盾,才能使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据悉,本案将于近期开庭。兰州晚报记者 王万盈

【6】会宁:高三学生残忍杀害亲生母亲一审被判死缓

兰州晚报 作者: 赵小堙 王万盈 2015-01-15

每日甘肃网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通讯员赵小堙 记者王万盈)2014年3月12日清晨,白银市会宁县发生一起高三学生在出租屋中手持铁锤和小刀将陪读母亲残忍杀害的家庭惨剧(本报去年曾连续追踪报道)。1月14日记者获悉,该案现已审理终结,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依法判处被告人司某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被告人司某原系会宁县高三年级学生,因家庭琐事对其母张桂玲心怀怨恨,遂产生了杀死张桂玲的想法。2014年3月12日5时40分,在会宁县会师镇开发区四中东侧瑞金路旁马有山家租房内,被告人司某与其母再次发生争吵,司某即持铁锤在其母头部猛砸数下致其母倒地,又将其母头部套上塑料编织袋后,持刀朝其母颈部连戳数下,致其母当场死亡。经鉴定,张桂玲系生前头部受金属类钝性工具突然反复性作用致颅脑重创,合并颈部单刃锐器的多次刺击大血管破裂,失血性、创伤性休克死亡。

法院经审理查明后认为,被告人司某采用以铁锤反复击打被害人头部和持刀多次刺击被害人面颈部的手段,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并致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其犯罪手段极为残忍,犯罪情节极为恶劣,危害后果严重,社会影响恶劣,应予严惩。但司某犯罪时虽已十八岁零数月,仍属于涉世未深、对事物的认知度和行为的自控力都比较弱的年龄,并且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真诚悔过,亦无前科劣迹,故不属于非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不可的情形,可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故对辩护人的此辩护意见予以采信。经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后裁定被告人司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7】会宁高三男生锤杀母,无法理解母亲的在家里面言行之“泼”

司家宁认为,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家里人平时“对自己还是不错的”,但他就是“对妈妈的言行不能理解”。

“从小到大,在自己的记忆中,妈妈就是一个爱吵架的人,不管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她都爱吵。”司家宁说,“为了这些小事,妈妈经常和爸爸吵架,有时甚至打架。”那时候,自己还小不懂事,也不怎么理睬。上了初中后,这种吵架还在延续,“那时,自己慢慢懂事了,觉得妈妈有些过分”。

“比如什么东西用后没有放回原来的位置,妈妈会因此吵架;比如炕没有打扫干净,妈妈也会吵。”司家宁对妈妈这种行为的看法是,“我觉得她就是鸡蛋里挑骨头,是在故意找茬,是没事找事。”(锤杀母亲,高三男生的逆子心路2014年04月11日 01:49来源:兰州晨报)

爸爸在司家宁的眼里是个“孽障人”(会宁方言,可怜老实的意思),又不善言语,平时很少说话,因此他认为“或许妈妈的这种做法,不管是语言上,还是行为上,自己总感觉妈妈看不起爸爸。” 而这种感觉在他的内心日积月累,日胜一日。

“我曾在初中时,劝过妈妈一两次,可能因为我是个孩子,妈妈根本没有理会我的话。”司家宁说,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劝过妈妈,“而让我更觉得不能理解的是,妈妈对爷爷、奶奶有时也是这种态度,有时也会吵架。”这更加深了他对妈妈言行的不理解,他对妈妈的行为总结为一个字:“泼”。(锤杀母亲,高三男生的逆子心路2014年04月11日 01:49来源:兰州晨报)

可是,对于司家宁的母亲村民眼里,她是百里挑一的好女人。

对于司家宁的举动,会宁四中熟悉他的师生都表示,“司家宁平时寡言少语,没有什么异常行为。”但对于老君坡乡吊岔村李湾社的村民们来说,这一血案的发生的确让所有的村民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想不通,想不通,想不通!”3月26日,记者来到吊岔村采访时,村民刘永吉、安全德等一连说了几个想不通。

对于司家宁的情况,村民们都说因为他平时都在念书,大家对他不太了解。但对于司家宁的父母,村民们无人不晓,且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两口子吵架,司家宁的妈妈张桂玲平时对村民也是态度平和,行为端正,礼貌有加。”所有受访村民都说,“张桂玲不仅农活干得好,家务也干得非常好,她家的干净是全村出了名的。像张桂玲这样好的女人,在全村也是百里挑一、数一数二的,是出了名的好媳妇,她家的光阴过得也是数一数二的。”

“张桂玲对儿子司家宁也是疼爱有加,从来没有见过她打骂孩子。”村民们不解的是,“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就算家里平时有拌嘴的事,这是十分正常的,更何况作为一墙之隔的邻居,大家从来没有听到过这家人吵吵闹闹的情况。”司家宁的大爷司明说:“像家宁妈妈这样好的儿媳妇全村人人皆知。”(锤杀母亲,高三男生的逆子心路2014年04月11日 兰州晨报)

对于司家宁弑母,记者在采访中,透露一个细节——

问司家宁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感到后悔时,司家宁平静地说:“我没有想过!只是想,她死了我们家就安生些了。”而在记者整个的采访中,司家宁也始终把自己的妈妈用“她”来代替,不愿意叫一声妈妈。(锤杀母亲,高三男生的逆子心路2014年04月11日兰州晨报)

据报道,司家宁原名司茂发,逃学被找回来后家人为其改名司家宁。

从“家宁”两个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人的用心良苦,但这个家宁最终用罪恶之手彻底打碎了全家的安宁。此案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现在,为啥有的孩子会弑母?

尤其是,北大超级学霸吴谢宇残忍弑母,105天3个未成年孩子弑母。

根源何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司家宁的母亲与张扣扣母亲恰恰相反,是在家里面“泼”。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