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大众生活与城市美学的投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跃进时期壁画 壁画:大众生活与城市美学的投影

壁画:大众生活与城市美学的投影

2023-11-26 00: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对于这一时期的壁画发展,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翁剑青认为:“这些壁画内涵或展现华夏的自然风光、特定的人文历史,或表现新时代的发展气象,富于现代艺术精神的美学形式,构成了中国80年代至90年代重要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虽在艺术形式和品质上呈现出多样、多层次及良莠不齐的状态,但在总体效应和社会功能上均为中国城市环境和公共空间的发展阶段增添和显现出应有的文化气息和美育价值。”

机场壁画的产生还带来了重新恢复壁画学科的契机。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得到迅猛发展,中央美术学院在侯一民发起和倡导下,周令钊、李化吉、梁运清、邓澍、张世椿、王文彬等人先后加入,成立了壁画研究室,由此拉开了中国壁画复兴的序幕。1979年之后,张仃、袁运甫等人提出了在中央工艺美院开设壁画专业的需求,1980年,中央工艺美院正式恢复壁画专业。此后,各大美术学院相继成立壁画专业,教学内容不断扩展,为我国壁画艺术的当代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地铁壁画”成新世纪关注热点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大批壁画家深入探索中国当代壁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壁画开始介入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地铁、街道、乡村等诸多公共空间,为城市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其中,地铁成为壁画发展的大舞台和最受关注的一种载体。

2008年,伴随着奥运会的举办,北京市迎来了轨道交通建设的高潮,与此同时,地铁壁画也成为北京地铁建设的标配。如4号线全线用壁画装饰,壁画采用了多种工艺进行雕琢,如锻铜浮雕贴金、高温釉上彩、彩色琉璃镶嵌、石刻浮雕等。2012年建成的北京地铁6号线中,诸多壁画和浮雕展现了北京老城的历史风貌。此后陆续建成的北京地铁14号线、7号线等,都设计了大量的壁画。

▲ 北京地铁6号线北海北站壁画

在上海、深圳、南京等很多城市的地铁站中,也都出现了壁画的身影。地铁站不再是一个冰冷的换乘空间,而成为了一个个有文化、有艺术、有感情、有温度的文化艺术空间,甚至是网红打卡地。如洛阳地铁应天门站内,壁画《隋唐盛世洛阳城》生动地展现了盛唐时期洛阳城的风华,成为人们争相打卡的热门站点。济南地铁2号线济南站北站的壁画,背景选取济南商埠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街区景象和历史建筑影像,通过前景邮筒、路灯、信号灯等物件的呈现展现背后的城市故事,被称为“最有情怀的站点”。南京地铁2号线苜蓿园站,以“七夕节”为主题,站内装饰充满了爱情元素,站内顶部壁画以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主线,18根立柱上分别镶刻了国内外经典爱情故事,展现人们对于忠贞爱情的赞美……

▲ 深圳9号线地铁壁画

不仅如此,随着科技的进步,壁画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具备时代气息,一些具有壁画特征的综合艺术也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如上海汉中路地铁站换乘大厅内的灯光装置作品《地下蝴蝶魔法森林》,开创了新媒体艺术进入国内地铁空间的先河,用艺术的魔力为换乘之路增添了梦幻色彩,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在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副教授李娟看来,在地铁中设置壁画也存在现实挑战:“一个是求新求变的新时代眼光对一成不变的单调壁画形式的挑战,另一个是对壁画传递时代信息的功能的重新调整。如何创造出保持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成了难题。”她强调,不能忽视壁画的“艺术性”——“壁画在本身的观赏性之外,还应具有提升地铁环境的空间美感、抚慰乘客心灵的作用。在地铁环境中,只有当壁画充分引发和活化了乘客的情感过程,使图像本身成为凝神观照的独立对象,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使心灵获得愉悦和自由的审美活动。”

从壁画到综合艺术

要颜值更要内涵

优秀的壁画创作连接着传统与现实,传统是血脉,现实生活、时代精神则是源泉。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壁画的发展已经脱胎于原来的传统的壁画,有了更大的舞台。在中国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名誉主任唐小禾看来,当代壁画不再是一个画种,而是一种大型综合性艺术,是直接绘制于建筑物空间和界面,因建筑物的环境和功能,采用多种材料制作的大型美术作品。“壁画具有环境艺术的公众性、创作思想与方法的多元性、美术与建筑两个学科的边缘性、各个画种以及绘画技法的兼容性,因而在造型艺术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延展性和生命力。”唐小禾说。

而时代对于壁画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秘书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齐喆看来,在当代的壁画创作中,有两个方面的需求:“第一是满足公众的审美以及文化需求;第二是用这种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或者是壁画作品来引导和逐步提升全民审美水平的需求。壁画家应该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不仅满足市民的需求,还要带领或者是引领市民的审美。多元、包容、综合、创新是壁画未来的发展方向。”齐喆表示,优秀的壁画不仅要有时代性,还要有文化内涵,“壁画必须依附于城市建筑而存在,建筑也因壁画的存在,更有文化气息。因此,城市壁画既要有颜值,更要有文化内涵。壁画理应通过对时代强音的表现,以其特有的影响力,有效促进城市公共文化建设,深刻、形象地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王颖生特别提出,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城市基本建设的全面推进,壁画家赶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但客观地看中国壁画现状,除大家耳熟能详的扛鼎之作之外,一些过度市场化、造价低廉、品格恶俗、无视艺术创作规律、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壁画工程如泥沙挟裹而下,严重污染了壁画创作本体。中国壁画到了回归本源、进行自我梳理的重要节点。壁画艺术家应该负有使命感,尊重传统,崇尚学术,砥砺技艺,引领时代文化潮流。”他说。

在探索中发展新时代壁画艺术

唐晖/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壁画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1979年首都机场壁画落成,标志着新中国壁画艺术的一个高峰,自此,我国壁画艺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之后经历了漫长的低谷。2016年之后,城市的高速发展为壁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平台。同时社会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愈发旺盛,大众希望通过艺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为身处公共环境中的壁画艺术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契机,我国壁画艺术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兴盛期。

首先,壁画艺术的发展空间极大拓宽,与公众生活越发密切。我国传统壁画作品多服务于政治、宗教需求,自新中国成立后,市政办公厅、外墙、广场等公共空间成为壁画艺术新的发展领域。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我们追求创作永恒经典的壁画作品;另一方面我们吸收当下流行艺术的优长,扩展边界,让壁画艺术持续焕发活力。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举办“世界街画艺术展”,重新梳理街画艺术的历史沿革,重新定义“墙绘”,打破过去人们对涂鸦艺术的成见,正式从学术角度将这一“潮流”现象融入壁画范畴。这不仅拓宽了壁画的学术场域,更是对新时代背景下壁画文化的深入思考。在此影响下,壁画艺术家走出了“乡村美绘”的第一步,近年来参与诸多美丽乡村建设。将壁画从“殿堂”带到“民间”,使壁画艺术充满了泥土气、烟火气。

其次,壁画作品与空间、人的关系更受重视。壁画与建筑空间密不可分。首都机场壁画落成以后,袁运甫先生撰文《壁画问题探讨》,对机场壁画创作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提出了“壁画与建筑的整体设计”的观念。“壁画家应充分重视现代建筑艺术和工程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并以新的艺术形式适应它。”观点的提出对壁画界、建筑界产生重要影响。2019年落成的中山纪念图书馆壁画《香山星座》总高42.6米,宽4.4米,纵贯七层图书大楼,考虑到不同楼层图书类别的差异性,在设计壁画时将每层空间的主题做了最优分布,使壁画与整体空间相协调的同时与各楼层图书类别相呼应,让作品和建筑空间、阅览环境形成整体。考虑到壁画与观者的关系,壁画的发展还产生了新的趋势——交互式作品出现。交互式壁画改变了原有的输入(壁画的创作)与产出(壁画的欣赏)之间关系,从源头上解决了观众对作品的参与,观众可以通过与作品的互动达到参与“创作”的目的,让作品更多样化、更多反映观众的价值。2019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数字交互影像装置作品《归鸟集》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三,壁画中的时空维度更加多元化。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正式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委托为越中友谊宫设计制作了3幅壁画作品。其中《山水相连 友谊长存》融汇了国情、文化、外交、民俗等文化内涵,并在艺术造型、风格形式和材料使用上取得了突破。随着多媒体数字技术在壁画领域的运用,影像技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四维空间、多维空间的表现力,其势必为壁画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 山水相连 友谊长存(壁画) 940×880厘米 2017年 孙韬 王长兴 唐晖 白晓刚 李青 越中友谊宫

第四,跨学科交叉互动更加频繁带来材料的多元化。李化吉先生曾说:“壁画不是按照性能分类,而是以功能分类。”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壁画不是单一的画种,它极具包容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艺术的表现手段和材料的丰富,使得壁画的表现方式愈发充实也更加适应当代艺术潮流和时代的需求。

第五,相关产业长足发展,逐步完善。一幅壁画作品的问世绝非仅凭一人之力。从作品的设计、采样、制作加工、运输、安装调整到落成,不仅需要设计团队的整体协作,也少不了强大的技术依托。2016年,高11.24米、宽11.44米的巨幅玻璃马赛克壁画——《黄河颂》在延安大剧院胜利竣工。该作品设计方案多次修改,单体幅面之大、细节之丰富、制作之难前所未有,对于艺术家和材料生产企业都是不小的挑战。

在迎来大发展的同时壁画艺术也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问题。首先是商业广告与壁画艺术品之间的视觉冲突。现如今大量商业广告充斥公共空间,艺术品处于功能性、审美价值被大大削弱的尴尬境地,如何协调艺术品与商业广告之间的关系是空间设计者和壁画创作者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其二,作品品质良莠不齐。伴随着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建设对于壁画需求量大增,部分创作者缺乏对于项目周边人文、建筑环境、艺术语言、材料语言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导致作品主题不明确、缺乏艺术表现力。还有一部分作品虽然设计精良但制作粗糙,导致呈现效果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艺术家在提高自身创作水平的同时拓展思维、摆脱固定思维和创作模式化的束缚,拓展对于壁画形式规律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同时还要建立并完善作品审核机制,从设计、制作、安装等多方位入手,保证壁画作品高品质完成。其三,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建筑空间、人们的审美需求、装饰需求等因素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因此,必须认识到时代变化给壁画创作、教学带来的新问题,在尊重观众审美取向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特色、引领大众审美取向,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主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