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翻译 (12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2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024-07-15 09: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鸿门宴上,带剑拥盾横冲直撞破门而入的樊哙,对项羽的一番教训,如一顿猛烈的组合拳,竟一下子把项羽打瞢了。他既未训斥樊哙,也没反驳樊哙,更未下令斩杀樊哙,而是莫明其妙地只说了一个字:“坐。”这简简单单一个“坐”字,既反映了项羽那种本性使然的英雄爱英雄的心理,也反映了项羽自知理亏、且忽然良心发现不忍做不地道之事的为人品位。猛将人人爱,只是被谁所用罢了。正是这种心理和品位,才使他始终处于犹豫不定的矛盾之中,才使亚父的虎狼之计化为乌有;也才使鸿门宴形同虚设,才使刘邦随随便便、想如厕即如厕、想不辞职而别就不辞职而别、想间道而逃就间道而逃。如果没有项羽这种稀里糊涂的大度和他内心的重重矛盾,任他刘邦如何狡黠、任他樊哙如何凶猛、任他张良如何聪慧,又怎能杀出亚父范增设定的虎狼之围呢?不要忘了,此时一路凯歌、拥兵四十万的项羽,帐下可是猛将如雨、战无不胜啊。否则他怎能解除赵军的巨鹿之围,又怎能坑杀秦将章邯军的二十余万人呢?

所以客观地讲,刘邦应该感谢项羽,项羽既是他要面对的最强大的对手,又是使他活命的根本原因。也应该说,是项羽成就了樊哙的大英雄之名。如果按照亚父范增的设计,别说是一个刘邦,你就是十个刘邦也插翅难飞;别说是一个樊哙,你就是十个樊哙,也可能早就被乱箭穿心或剁成肉泥了。刘邦起如厕并招樊哙出去的时候,项羽并未加以阻拦,也未派兵监视;简直就是任其行动。他让樊哙在鸿门宴上尽情表达自己的豪侠之气,表达完了还让他从容而出。项羽在刘邦招樊哙出去好一会儿未归之后,似有所警觉,就令他手下的都尉陈平出去把刘邦招回来。此陈平正是后来跑到刘邦手下的大谋士陈平。惯于见风使舵、工于心计的陈平,却并未按项羽的要求去做;而项羽也未加询问或追责。于是刘邦成功地摆脱了鸿门宴的险境。

令我们想像不到的是,如攀哙这样没什么文化的车夫,本为粗野之人,腹内竟也有锦绣文章,竟也能口吐莲花、一语中的。他在训斥了项羽之后,又紧随刘邦而出。刘邦本意就是要逃跑,为了掩饰难堪的样子,嘴上却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即说现在我就这样走了,未与人家东道主辞别,这怎么办?针对刘邦这种急切想要逃跑、又想要面子的矛盾心理,樊哙毫不客气地又训了刘邦一回。这就是那两句堪称至理名言的大实话——“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多么解渴啊!其中比喻多么贴切、多么生动啊!做大事的人,你不要在小事上纠缠不止,那会分散你的精力、浪费你的时间、甚至转移你的方向和目标;讲大礼的人,你不要不接受小的指责,那会使你给人以孤傲的印象,并产生新的矛盾,会使你因此失去他人对你的认同感。重礼之人,往往为严以律已、宽厚待人之人。如今人家是握在手里的刀和刀下剁肉的砧板,我们是什么?我们是被人家置于刀下与砧板之上的鱼肉啊,你还梦想什么体面地告别啊!樊哙道破了事件的危急。这几句实实在在的话,既体现了他对刘邦的爱护以及内心的焦急,也恰恰给了刘邦一个赶紧逃命且不失自身尊严的台阶。于是他赶紧翻身上马,并让樊哙等四人在身后掩护,一逃了之。这条被范增置于刀下和砧板之上的大鱼或说这块肥肉,就这样滑落脱走了。樊哙视死如归、破门而入、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怒吃生猪肘的镜头,以及这两句至理名言,成为鸿门宴上感人至深、活灵活现、不可或缺的内容,成为司马迁不朽的历史画卷中的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