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从鸡鸣山到小岭南,解锁千年文化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蜀山全景图 安徽合肥:从鸡鸣山到小岭南,解锁千年文化密码!

安徽合肥:从鸡鸣山到小岭南,解锁千年文化密码!

2024-07-14 18: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者:束文杰

编者按 早有耳闻合肥小岭南景区,起初未知其地点,字面意思上误以为,高仿复制大家熟知的华南地区“岭南”风貌。直到前一段时间,与几位好友同行前往以后,才知她的真正意义。

▲小岭南(来源 | 魅力蜀山)

此“岭”非华南“五岭”,乃合肥土生土长的“将军岭”。“小岭南”即将军岭之南,其旁还有正在建设的“大岭南”。小岭南景区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清新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农耕文化,正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小岭南(来源 | 魅力蜀山)

小岭南的特色此前已在其他媒体的报道中相继呈现,这里就不作敷述了。除了小岭南景区,自鸡鸣山至小岭南,这五公里路线上的文化内涵,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本篇笔者来谈一谈,分享所见所闻,亦有对小岭南的几点建议。

▲小岭南(摄影 | 王牌)

鸡鸣山:肥水之源?

鸡鸣山,又名“鸡鸣冈”,今位于蜀山区南岗镇鸡鸣村,大蜀山西北十一公里,东近董铺水库,西南与昆仑山遥遥相望。古志称其在合肥县城“西北四十里”,又嘉庆《合肥县志》称“三十五里”。今日,城市建成区已延伸至鸡鸣山以南4.5公里处,以“梁鸣路”连接。

▲鸡鸣山(摄影 | 王牌)

鸡鸣山之得名,曾有二说。一说,古早时,某日鸡鸣时分,此地突然地动山摇,恍惚间平地凸起一座小山峦;另一说,曾有野鸡聚于小山丘之上,彻夜群鸣。此地距曹魏新城(今三国遗址公园)不足4公里,自然与其脱不了干系。据民间流传,东汉末年曹操曾在此屯兵,开设练兵场,点兵点将。

▲曹魏新城遗址(摄影 | 王牌)

说起曹操屯兵,山上现存有相关遗址。自山南麓进入,穿过鸡鸣山公墓,再登一段台阶,山巅一片绿荫之中,一排铁栅栏映入眼前。栅栏旁有一座石碑,上书有“合肥市文物保护点 鸡鸣山曹军屯兵遗址”,即标明其内便是目的地。工作人员打开铁门后,我们看到,四座石制构件插在土中,还有一座横置于地上,每座构件上均有孔,多圆形。据传,“扁石柱”系拴马桩,“供曹操拴马、挂帅旗”。我们在其中一座构件上发现了纹饰,据随行老师介绍是“仰覆莲纹饰的莲花台”,拴马桩均为明代风格。“花开见佛性”,难道这里是佛寺的遗址?

▲合肥市文物保护点(摄影 | 束文杰)

▲鸡鸣山拴马桩(摄影 | 束文杰)

过去,鸡鸣山的确有一座大寺。明代方志中,明确记载鸡鸣山上有“鸡鸣寺”,并称“元(代)建”,清代《县志》中又有“显应寺”之名。在后续访问当地老人又得知,旧寺元末毁于战火,明时重建,新寺共三十二幢,向南一直到金牛衮。时有僧千余名,“开饭要骑马打锣通知”。解放前,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庙会,“前来烧香、还愿、祈祷、求神的人群川流不息”,香火鼎盛,后毁于战火。山上,随处可见破碎的砂岩、青石建筑构建和汉砖。

▲仰覆莲纹饰莲花台(摄影 | 束文杰)

▲北坡老路基(摄影 | 束文杰)

在显应寺二进院遗址,我们又发现一口方形古井。据随行老师称,此形制流行于宋元时期,合肥地区尚属罕见。探看井内水清可观,井壁上还夹杂有汉代纹饰砖块。同鸡鸣寺,此井史料中亦有记,早在明代嘉靖年间的《南畿志》中便称鸡鸣山“上有龙井”,后人因其扔石有响声又称“响井”。

▲响井(龙井)(摄影 | 束文杰)

前文提到山之得名,似乎又与当地人“大蜀山长,鸡鸣山亦长”的说法相似,无非鸡鸣山是在平川之上“长”出来的。当地向导告诉我们,鸡鸣山以西有“曹操河”,难道挖河堆土形成?1994年出版的《肥西县志》给出了答案:“鸡鸣山(68米),位于将军岭东,为死火山。”不过,行走山中发现,沿途多沙土鹅卵石结构。

▲远眺鸡鸣山(摄影 | 束文杰)

▲鸡鸣山麓 秋韵(摄影 | 束文杰)

如题所示,鸡鸣山曾卷入“肥水源头之争”。现在一般认为其说法源于唐代卢潘的《庐江四辨》(《全唐文》卷七九二),“肥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许,分而为二”。鸡鸣山北侧的确有一条小河,但不是从这里流出,而是汇入,肥水“东行十里过鸡鸣山,北会长冈(岗)店东水”。后世有人直接引用了卢潘说法“肥水所出”,也有人发现不对劲,改“出”为“经”,今天看来后者获得了胜利。

▲南淝河(摄影 | 王牌)

将军岭:曹操河的秘密

除了鸡鸣山,“肥水源头之争”的其他参与者还有紫蓬山、兰家山、小蜀山以及将军岭等。其中将军岭,与鸡鸣山距离最近,自鸡鸣山麓向西2公里便抵达小庙镇将军社区。

将军岭,即江淮分水岭的一部分。古志中记作“龙干”,龙干“非山”,“以地形隆起如脊,即山脉蟠结流行之处与陇道相似”故名。“水源所由限而分流不能相通”,即今天所说的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界线。“龙干”在合肥境内的走向亦有记载,由六安州(今六安市)入境,东过大潜山龙凤口,至周公山北分龙庙,北转至焦婆店,又北行至白家店,又东北行至三向庙分为二:一迤南转东入西平门(城内潜山、笔架山);一大干北行,屈曲至将军岭转西北入寿州(今寿县)。民国时期的地图,曾有标注“大潜山脉”。

▲民国地图中的“大潜山脉”(来源 | 资料图片)

除了南淝河,另一条“肥水”东淝河也曾被认为发源自将军岭,也就是所谓的“出同归异”现象。然而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笔者请教了从事史志研究30多年、《肥水发源与合肥得名辨考》一文作者马骐老师,他告诉笔者:东淝河有三个源头,东源自长岗店西冲沟,向西南流经将军岭西侧,汇合岭头来水,名叫“王桥小河”;中源自大潜山北麓“金河”,向北汇合将军岭来水,又与西源“龙穴山水”,汇合形成东淝河干流入淮河。南淝河源头,经过专家学者多年论证,确定为江淮分水岭东南侧、高刘社区岗北社居委何老家西北的红石桥。

▲将军岭上的“合肥之源”(摄影 | 束文杰)

两河的源头确定了,如题“曹操河”是啥情况?——连接二者的人工运河。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杨钧、刘彩玉等学者提出,先秦时期开凿过一条沟通江淮的“巢肥运河”,或称“江淮运河”。1986年,马骐、张宪昌、周克来等在实地考察、查阅地质资料后,著文《将军岭古“江淮运河”的考察及发现》(下简称《将军岭》)进一步提出,“江淮运河”最早为楚国所修,三国时期进行一次大规模重修,晋代以后在原基础上又有几次疏浚工程。南北朝时,“河道局部淤塞”。唐时,江淮水陆转运使杜佑曾提出,“以秦、汉运路出浚仪”,“疏鸡鸣冈,首尾可以通舟,陆行才四十里”。

▲曹操河畔的小花(摄影 | 束文杰)

为何叫做“曹操河”呢?据当地传说,三国时期,曹操曾派手下一位黄将军,率领数千士兵来到这里,开凿十里运河。历经五六年光阴,运河工程即将完成,却在一座小山脚下犯了难。前一天刚施工,第二天鸡鸣时分便被淤塞、填平,而且天天如此。军中谣言四起,士兵工作懈怠,黄将军心急如焚,最终因积劳成疾,终日头昏脑胀、血压增高,导致心脏病突发,现场殉职。而曹操河就此停工,“鸡鸣山”、“将军岭”因而得名,后人建庙雕像以表纪念。又,清代《合肥县志》曾引“土人相传”,故事大体相同,主角则变成了“宋有杨将军”,“或又云隋炀帝时人”,当时“岭上犹有碑”,但“年远剥蚀,不存一字”。

▲卫星影像中的“曹操河”(来源 | 资料图片)

曹操河究竟有多长?1986年的那次实地考察便获得了答案。西段,自王桥小河源头东岳庙附近至将军岭街南,长2公里,部分河段被滁河干渠利用,其余改造为水稻田和水塘。东段,自将军岭街东至四十坎,长约3公里,也就是今天我们在鸡鸣山至小岭南一路上看到的那段,早些年前曾因新的水利工程所用,打了三道坝子,隔断为若干块。四十坎以下、鸡鸣山北麓有“鸡鸣坝”,当地居民称“大岭”,相传曹操所建,并在此练兵。坝外有“大陂”和“小陂”,其中前者又称“量兵塘”。《将军岭》一文认为,坝内洪水可通过坝北端岗头旁一缺口泄入南淝河,南淝河的船只又可通过“小陂”、“大陂”至“鸡鸣坝”翻入坝内。

▲量兵塘(摄影 | 束文杰)

另据南宋《舆地纪胜》记载:“兑水,出分水岭,满宠尝疏鸡鸣坝者,此也”,后来所修的府县志多有引用。此“兑水”,无论是时间(满宠,汉末及魏国著名将领),还是地理位置(分水岭、鸡鸣坝),均与曹操河情况吻合,笔者猜测“兑水”可能是其古名。说到满宠,乃魏征东将军,亦是曹魏新城的提议及建造者。今天的三国遗址公园内,有一座大型雕塑《新城戍守》,便表现了他保卫合肥新城金戈铁马的英雄形象。查阅一番史料,笔者未发现其具体年代,与新城谁先谁后?二者有何关联?可能需进一步考证。

▲将军岭古“江淮运河”示意图(来源 | 肥西县志)

结语:还有几点问题

在游览完鸡鸣山准备下山之时,偶然发现网络信息中有“2005年春,清朝政府二品官周(圣波)公之墓迁至于此”一句,询问身边向导,表示不知。据此名,笔者联想到清末著名淮军将领周盛波,与其仅一字之差,但据史料上记载“葬花岗乡桃园村许家楼”。另,其弟周盛传谥号“武壮”,“葬小庙镇南戴大郢西首”,距此约有12公里。巧合的是,当地早年间还有“五牌坊”,“五”又与“武”字音同,况且该墓是其他地方迁来的,墓主人很大可能正是周盛传,后续需实地考察和考证。

▲凤凰墩墓葬(摄影 | 王牌)

除了前文提到的鸡鸣山、将军岭、曹操河,以及附近的曹魏新城遗址,其周围还有古聚落“塘岗”、古墓群“凤凰墩”、古遗址“师姑墩”,等等。这片土地上,文化积淀跨越数千年,历史底蕴非常深厚。但小岭南景区,似乎欠缺与这些文化的联系。曹操河畔,我们看到了一个锥状建筑物,上挂有“合肥之源”,且不说文字,单从其外形看似乎草率了一些。走进小岭南,随处可见“岭南庐州驿”的宣传语,关于“庐州驿”,如果大家了解抗战史可能知道,这是日军占领合肥后对火车站的称呼——日文“盧(廬)州駅”。所谓“文旅”,旅游应该与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庐州驿(来源 | 资料图片)

笔者注意到,前几日安徽省刚刚推出第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十条自驾精品线路中就包括了“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不妨趁此大好时机,总结经验教训,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打造一条具有价值、游客喜爱的合肥西部旅游休闲观光带!

▲魅力大蜀山(摄影 | 王牌)

参考:《全唐书》、《舆地纪胜》、《南畿志》、《庐州府志》、《合肥市志通讯》、《合肥民间故事集》、《合肥县志》、《肥西县志》、《肥西县水利志》、《安徽省肥西县地名录》、地图资料、往期文章、网络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