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常见病虫害图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蒜炭疽病病害图 生姜常见病虫害图谱!

生姜常见病虫害图谱!

2024-07-01 14: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欢迎添加天宝农技服务平台蔬菜群微信号:15910877966,交流了解更多蔬菜专业种植技术。

防治方法

1、选留无病种姜,从外地引进种姜,要进行药剂消毒处理,消毒药剂可用波尔多液或草木灰浸液。

2、与其他蔬菜轮作3年以上。

3、选择土质较疏松透气的壤土地砂土地栽培,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理配合冲施有机营养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适时适量浇水,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抗病能力,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收获后及时清出田间病残体并集中带出田外销毁。

4、播种前,可用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浸种姜30分钟。生长期发现有地下害虫为害及时防治。

5、发病前至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喹唑锌悬浮剂300-500倍液+12%松酯酸铜乳油600-8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50%唬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12%松酷酸铜乳油600-800倍液;20%嘧菌酮水剂1000-1500倍液;喷淋茎基部或灌根,视病情隔7-10天1次。

二、姜腐霉根腐病

姜腐霉根腐病,俗称黄苗子、烂脖子病,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发病,到了雨季进入发病高峰。如果遇到雨水较往年偏多,有的地块大姜腐霉根腐病已大面积发生。

发生症状

姜腐霉根腐病发病初期可见近地面茎叶处出现黄褐色病斑,后软化腐烂,导致地上部叶片黄化凋萎枯死。

病原与发生规律

Pythium myriotylum称群结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在种姜或在病残体上越冬,病姜种、病残体是此病的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一般雨水较多,温暖潮湿的的季节发病较重;常年连作地块,土质黏重,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透性差,管理粗放,经常大水漫灌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与非薯芋类蔬菜轮作3年以上;

2、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较疏松的壤土地栽培,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3、冲施高钾的嘉美核动力,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4、收获发病前至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84.51%霜霉威·乙膦酸盐可溶性水剂600-1000倍液;72%丙森·膦酸铝可湿性剂800-1000倍液;76%霜·代·乙膦铝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氟吗·乙铝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三乙膦酸铝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1000-1500倍液;灌根,视病情隔5-7天灌1次。

三、姜枯萎病

发生症状

姜枯萎病主要为害地下块茎导致块茎变褐腐烂,从土中挖出病块茎,其表面常长有菌丝体。地上部叶片常发黄枯萎死亡。

病原与发生规律

Fusarium solani称腐皮镰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和灌溉水传播。由伤口侵入,进行再侵染。常年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黏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雨后易积水发病都重。

防治方法

1、与非薯芋类蔬菜轮作3年以上。最好水旱轮作,轮作1年就可收效。

2、选地势较平坦,排水良好地块种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强肥水管理,并适当增施嘉美海力宝,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3、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5%丙烯酸·恶霉·甲霜水剂800-1000倍液;80%多·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3%恶霉·甲霜水剂600-800倍液;5%水杨菌胺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600-800倍液;兑水灌根,每株灌药液200-300ml,视病情隔7-10天灌1次。

四、姜斑点病

发生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上病斑梭形或长圆形,长3-5毫米,边缘褐色,中央黄白色并变薄,易破裂或穿孔,后期病斑表面产生许多小黑点。发病严重时,全叶星星点点布满病斑。  

病原与发生规律

致病菌为姜叶点霉。病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黑褐色。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越冬菌翌年产生出分生孢子传播至姜叶片上,侵染引起田间发病。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病害再侵染频繁,条件适宜病害发展很快。病菌喜温湿条件,温暖多湿,株间郁蔽,田间湿度大,易于发病。病害发生和发展与降雨次数多少、雨量大小密切有关。

防治方法

1、忌连作:因病残体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故播前应彻底搞好清园工作以及避免连作。与水稻轮作一年效果较好。

2、整地施肥:结合整地晒土起高畦,施足优质有机肥料,整平畦面以利灌排;避免单独或过量施速效氮肥,适当冲施嘉美赢利来有增强抗性作用。

3、喷药保护: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600倍液或30%嘧菌酯1000倍,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30%爱苗(苯甲*丙环唑)乳油4000-5000倍液,乙蒜素1500倍喷雾,每亩用液50公斤,对发病中心进行重点喷雾,隔6-7天喷一遍,连续防治3-4次。

五、姜炭疽病

发生症状

姜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从叶尖或叶缘出现褐色水浸状小斑,后向下、向内扩展成圆形或梭形至不规则形褐斑,病斑上有明显或不明显云纹,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成大斑块导致叶片干枯。

病原与发生规律

Colletotrichum copisci称辣椒刺盘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南方,分生孢子在田间寄主作物上辗转为害,只要遇到合适寄主便可侵染,无明显的越冬期。病菌分生孢子在田间借风雨、昆虫传播。常年连作地块,种植过密,田间通透性差,管理粗放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与非姜科蔬菜轮作3年以上;

2、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密度要适宜,避免栽植过密;

3、高畦栽培,加强肥水管理,增施嘉美红利、赢利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4、雨后及时除田间积水,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并带出田间;

5、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

6、发病初期至发病前,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20%唑菌胺醋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20%硅唑·咪鲜胺水乳剂2000-3000倍液;20%苯醚·咪鲜胺微乳剂2500-3500倍液;30%苯唆硫氰乳油1500倍液+22.7%二氰蒽醒悬浮剂1000-1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多·福·溴菌腈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均匀喷雾,视病情隔5-7天1次。

六、姜细菌性叶枯病

发生症状

姜细菌性叶枯病叶片发病,沿叶缘、叶脉扩展,初期出现淡褐色略透明水浸状斑点,后变为深褐色斑,边缘清晰。根茎部发病初期出现黄褐色水浸状斑块,逐渐从外向内软化腐烂。

病原与发生规律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zingibericola称野油菜黄单胞杆菌姜致病变种,属细菌。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带菌种姜是田间重要初侵染源,并可随种姜进行远距离传播。在田间病菌可借雨水、灌溉水及地下害虫传播。病菌喜高温高湿,土温28-30℃,土壤湿度高易发病。阴雨天多发病严重,尤其在暴风雨后病情明显加重。

防治方法

1、与非薯芋类蔬菜轮作2-3年。

2、选择地势较高,雨后不易积水,通风性良好,土质肥沃地块种植。严格挑选种姜,剔除病姜。

3、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冲施有机营养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

4、严防病田的灌溉水流人无病田。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5、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石灰消毒。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6、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销毁。

7、发病前至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20%噻菌铜悬浮剂1000-1500倍液;20%嘧菌酮水剂1000-1500倍等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12%松酯酸铜乳油600-8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均匀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8、发病普遍时,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4000倍液;20%噻唑锌悬浮剂600-8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0%琉·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均匀喷雾,视病情间隔5-7天喷1次。

七、姜眼斑病

发生症状

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时产生褐色小斑点,扩展后病斑梭形,大小5-10毫米,灰白色,边缘浅褐色,周围有明显或不明显的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两面生出暗灰色至黑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叶片上病斑连片,造成病地黄枯而死。 致病菌为德斯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多单生,正直不分枝,榄黄色,顶端色稍浅,基部细胞膨大,产孢细胞多茁芽殖,合轴式伸长。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正直,浅榄黄色,有3-7个隔膜。分生孢子单生或顶侧生。

病原与发生规律

学名Drechslera spicifera (Bain) v. Arx。 病菌以分生孢子丛在病残体上并随之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越冬菌产生分生孢子侵染引起田间植株发病,病株产生出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扩散,引起再侵染,病害不断扩展蔓延。 病菌喜温湿条件,温暖、多湿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和发展。地势低洼、多湿、肥料不足,特别是钾肥不足发病重。管理粗放、植株生长不良,病害明显加重。

防治方法

1、选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肥沃地块种植。做好翻耕、整地。

2、施足腐熟粪肥,冲施高钾水溶肥嘉美核动力,特别是钾肥绝不能缺。

3、适量灌水,雨后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

4、发病初期及时拔出病株或摘除病叶,减少田间菌源。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集中烧毁或深埋,然后深翻土壤。

5、发病初期及时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或12%松脂酸铜乳油5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600倍液。

八、姜叶斑病

发生症状

姜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上病斑呈不规则形,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融合成大斑,导致叶片干枯死亡。

病原与发生规律

Alternaria sp.称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在病部或病残体中越冬,条件适宜时病菌借气流或雨水传播,进行侵染;温暖多雨的季节发病重,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透性差,管理粗放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病残体,增施充分熟腐的有机肥,合理配合施用嘉美红利。

2、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52.5%异菌·多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甲基·硫磺悬浮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4%氢铜·福美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氟嘧菌楷乳油1500-30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300-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九、姜叶枯病

发生症状

姜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黄褐色小斑点,逐渐向整个叶片扩展易穿孔,发病严重时叶片变成褐色枯死。

病原与发生规律

Mycosphaerella zingiberi称姜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囊座在病残叶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孢子,借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蔓延。高温季节遇连续阴雨天多或雾重发病重。此外,地势低,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透性差,氮肥施用量过多发病都重。

防治方法

1、与非薯芋类蔬菜轮作2年以上;

2、选地势较高地块种植,精细翻耕土地,高垄栽培。

3、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冲施有机营养套餐肥嘉美赢利来,雨后及时清除田间积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带出田外销毁。

4、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52.5%异菌·多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8.75%恶酮·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400-600倍液;喷雾,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十、姜细菌性软腐病

发生症状

主要为害地下块茎。块状肉质茎发病,呈水渍状溃疡,用手挤压有乳白色浆液溢出。因地下部腐烂,可致使地上部迅速湿腐,病重时根、茎呈糊状软腐,致使全株枯死。病株散发出恶臭味。

病原与发生规律

学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ra (Jones) Bergey et al。致病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病原细菌菌体短杆状,周生鞭毛2-8根,革兰氏染色阴性,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灰白色,变形虫状。 病菌主要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病菌主要经由伤口侵入,侵入后病菌分泌果胶酶溶解中胶层,导致细胞分崩离析,致使细胞内水分外溢,引起软腐。病菌在田间主要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再侵染频繁,田间病害发展迅速。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病菌在2-40℃范围内均可发育,最适温度25-30℃。病菌繁殖需要高湿度,传播和侵入需有水存在。

防治方法

1、选地势高燥的地块种植,一般地块应高畦或高垄种植。精细翻耕土壤,整地并施足充分腐熟的粪肥。

2、选用无病健康种姜,适时栽种,精细栽种,尽量减少伤口产生。注意地下害虫的防治。农事操作不要伤及土中肉质块茎。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田间湿气滞留。发现病株及时拔(挖)除,烧毁或深埋。病植穴石灰消毒后填新土封实。

3、发病初期及时喷洒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1:1:160波尔多液。

十一、姜溃疡病

发生症状

乍一看像钻心虫病株,但并非钻心虫。心叶枯黄,外叶正常,心叶严重的还发霉,从上至下发病,发病部分维管束变褐且茎干软腐,积压流透明液体,腐烂部位有臭味,根部和茎基都正常。

发生规律

生姜种植后,天气持续阴冷,致生姜前期长势差,相应的田间操作推迟,尤其是打孔、破膜的操作,造成膜下温度过高,引起烤苗现象,加之浇水或雨水致田间湿度增加,引发细菌性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要严格掌握田间打孔与破膜的时间,当膜下温度超过30度时,要及早在膜上打孔散热,防止引发烤苗现象。如果已经出现烤苗现象,除及早透气外,要叶片喷云大120、嘉美金点等药剂,促进缓解生长。

2、发病初期可用36%三氯异氰尿酸,或50%氯溴异氰尿酸,或20%叶枯唑,或77%多宁等药剂进行防治,视情况每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

十二、姜茎基腐病

发生症状

生姜茎基腐病发病初期,茎基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渍状斑,逐渐扩大,叶片发黄,发病后期病斑环绕茎基部一周,导致茎基部组织逐渐腐烂。由于水分养分运输受阻,地上部主茎由上而下干枯死亡,叶片发黑脱落,呈枯萎状,湿度大时扒开土壤,在病部和土壤中可见白色棉絮状物,严重时开始死株,危害极大。

病原与发生规律

病原称群结腐霉,鞭毛菌亚门真菌。高温高湿有利于生姜茎基腐病的发生,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0℃-25℃。生姜属喜光耐旱植物,通风和透光不良的地块易发病。黄泥壤土、黏性重的土壤发病重。宜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土壤pH值以6-7为宜,磷、钾肥能有效地促进生姜生长,提高抗病性。病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重茬连作地块田间菌源量累积,发病较重。

防治办法

1、选用无病虫、无霉烂的种姜,防止病虫传播,保证苗全苗壮。播种时,用40%的福星乳油8000倍液浸种,也可每100公斤种子用50%的多菌灵200克对水100公斤,浸泡4-5分钟,晾干后待播。

2、土壤消毒处理。在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整地时每亩选用70%的托布津、50%的多菌灵、50%的敌克松或福美双1-1.5公斤拌细土30公斤撒施在土中。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进行消毒,可预防土传病害。

3、合理轮作倒茬。与禾本科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倒茬,防灾避害。

4、科学用肥,改良土壤。生姜喜欢透气性较好的土壤,每亩可用嘉美红利和腐熟好的土杂肥2500公斤、硼家家1公斤、锌家家1.5公斤。

5、垄作搭架栽培,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地下茎生长。按1米宽做垄,垄高20厘米,当苗高30厘米时,按每平方米4根竹竿搭成人字架,促进通风、透光和湿气流动,促进叶片光合作用,防病控害。

6、发病初期可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或20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100-150毫升,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750倍液+60%恶霉·恶唑·霜霉水剂750倍液喷雾或1000倍液灌根,85%枯菌酯·恶霉可湿性粉剂75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雾或1000倍液灌根。

十三、姜根结线虫病

生姜根结线虫病俗称生姜癞皮病、姜蚧。随着生姜连作和大规模的种植,这种病有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并且在部分地区已上升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病害,对生姜的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发病重的姜失去食用价值。

发生症状

生姜自苗期至成株期均能发病,发病植株在根部和根茎部均可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根结一般为豆粒大小,有时连接成串状,初为黄白色突起,以后逐渐变为褐色,呈疱疹状破裂、腐烂。由于根部受害,吸收机能受到影响,生长缓慢、叶小、叶色暗绿、茎矮、分枝小,自7月上中旬开始即可显现出来,8月中下旬前后可比正常植株矮50%左右,但植株很少死亡。

病原与发生规律

病原主要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ngnita)。在田间以卵或其它虫态在土壤中越冬,在干枯的大姜上可存活3年之久。气温达10℃以上时,卵可孵化,幼虫多在土层5-30cm处活动。根结线虫在露地栽培土壤中一年发生5-7代,每个雌虫产卵300-500粒,甚至多达1000粒。温度24-28℃时,25天可完成一个世代,适宜土壤湿度40%-60%,适宜土壤酸碱度pH 4-8。土温高于40℃或低于5℃很少活动。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种植生姜,最好选用新茬地,前茬作物以葱、蒜为最好。轮作栽培的作物、时间和方式,各地不尽相同,旱地多实行粮、棉、 菜等轮作,水田进行水旱轮作,以3-5年为一周期最好。

2、可以使用土壤调理剂嘉美金利。生姜适宜的土壤pH值为6.5-7.5,若土壤pH值低于5,则姜的根系臃肿易裂,根生长受阻,发育不良;pH值大于8,根群生长甚至停止。能够打破土壤板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切忌使用生石灰,生石灰会严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1.8%-2.0%的阿维菌素乳油800-1000倍液灌根,可有效抑制线虫。全田间发病时,可亩用5%阿维菌素微乳剂0.5公斤,或1.8-2%阿维菌素乳油1公斤,随水冲施,全生育期可使用2-3次。

十四、姜钻心虫

钻心虫是大姜上最主要的虫害,又名姜螟、玉米螟,对于大姜的生产危害极为严重

发生特点

苗期受害后上部叶片枯黄凋萎或造成茎杆折断而下部叶片一般仍表现正常,所以田间调查时可以清楚看见上枯下青的植株即为姜螟危害。这时找出虫口,剥掉茎杆,一般可见到正在取食的幼虫。幼虫体长约1-3厘米,3龄前幼虫呈乳白色,老熟时呈淡黄色或褐色。

发生规律

钻心虫喜中温高湿,高温干燥不利其发生,但是当大姜植株长到50厘米时,姜田开始郁闭了,湿度变大,虫害也就更容易发生了,在生姜长到20厘米左右时,第一代钻心虫开始危害,初孵幼虫先为害嫩叶,至3龄开始蛀茎,多在2-3节处蛀入,常造成心叶萎蔫或全株枯死。第二代钻心虫蛀茎多从中、上部蛀入,尤以中部虫量为多。现在,姜田中螟虫多数是卵和1-2龄幼虫,还未进入茎秆中为害。

防治方法

1、种植诱杀作物:可以通过在姜田周围种植诱杀作物来进行预防,钻心虫食性杂,除危害生姜外,还危害玉米、高粱等作物。根据这个特点,可有目的地在姜田周围栽植诱杀作物,待成虫产卵后,可进行药剂防治或拔除沤肥,此法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已产过卵的诱杀作物。

2、生物防治:赤眼蜂是大姜钻心虫卵期的主要天敌。在成虫产卵初期或初盛期每亩多次放蜂1万头为宜,每3天放一次,防治效果很好。

3、田间管理:注意姜田种植密度,及时疏除田间老叶、烂叶,降低田间湿度。

4、化学防治:要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在螟虫未进入茎秆之前用药剂喷洒植株,可以叶面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吡虫啉1000倍液等。防治钻心虫进入茎秆为害,增加防治难度。

5、人工捕捉:由于该虫钻蛀危害,一旦进入之后茎秆之后,一般药剂的防治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老龄幼虫抗性较强,提倡用人工捕捉的方法,一般早晨发现田间有刚被钻蛀危害的植株,找出虫口,剥开茎杆即可发现幼虫。

6、物理防治:利用姜螟发生在5-7月份成虫趋光性的特点,可采用振频式杀虫灯进行诱杀。

7、药剂防治。该幼虫在2龄前抗药性最强,所以应提倡治早治小,适时进行喷药防治。可选用5%甲维盐WG3000倍或1.8%阿维菌素EC1500倍以及20%丁醚脲·虫螨腈SC1500倍与24.3%甲维·丙溴磷EC1500倍混用防治姜螟均能取得优异的防治效果。

十五、姜甜菜夜蛾

发生特点

甜菜夜蛾幼虫对生姜的危害最强。其幼虫一般分为5龄,1-2龄幼虫群集在叶背卵块处吐丝结网,啃食叶肉。3龄后分散危害,4龄后食量大增,4-5龄为危害暴食期。大龄幼虫白天潜伏在植株的根基、土缝间或草丛内,傍晚前后移到植株上取食危害,直到第二天早晨。幼虫主要取食生姜(寄主植物)的叶片,将叶片吃成空洞或缺剂,严重时整个叶片被咬食殆尽,只剩叶脉和叶柄,导致植株死亡,缺苗断垄,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农业管理,推广合理布局。晚秋与初冬,对土壤进行翻耕,并及时清除土壤中的残枝落叶,消灭部分越冬蛹,这样可以减少来年的发生量。夏季结合农事操作,进行中耕或灌溉,摘除卵块或幼虫。

2、诱杀防治:甜菜夜蛾的成虫具有趋光、趋化等特点,并喜欢在一些开花的蜜源作物上活动、取食、产卵,据此可以对其进行诱杀防治。目前,经常使用且有效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种植诱集植物、杨树枝把诱杀等。灯光诱杀通常采用20W黑光灯。

3、生物防治:

(1)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保护、增殖、利用天敌。

(2)生物农药防治。目前较为常用的有Bt制剂、Bt杀虫变种、Bt与苏云金杆素菌混合剂等。

4、化学防治:

(1)药剂的选用 卡死克、抑太保、氟铃脲、灭幼脲4号等均对甜菜夜蛾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另外,甜菜夜蛾对有机磷、有机氯、菊酯类农药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因此在使用这几类农药时要注意合理搭配、综合施用。

(2)施药技术 由于甜菜夜蛾具有潜伏叶背、结网危害的特性。因此,在进行喷药防治时必须保证植株的上下、四周都应全面喷施;施用的时间也很重要,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进行,且必须在卵盛期至幼虫3龄以前进行防治,因为,甜菜夜蛾一般昼伏夜出进行危害,且大龄幼虫具有极强的抗药性。

转载请务必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天宝农业技术服务平台(ID:zhxdnyjs)

参考资料:

天宝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病虫害查询”专栏

《生姜溃疡病要对症治疗》蔬菜医生 范崇慧新浪博客

《生姜病虫害高清图谱及防治技术!第一次见 》中国好农资

《近期大姜虫害高发,如何防治看这里》中国姜网

《姜瘟病和姜茎基腐病该怎样治》天下农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