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禹陵铜像登山多少米 大禹陵

大禹陵

2024-05-29 10: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禹是上古时代一位治水英雄,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大禹陵,古称禹穴,是大禹的葬地。它背靠会稽山,前临禹池,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明太祖洪武年间,大禹陵即被钦定为全国该祭的36座王陵之一。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一月,秦始皇东巡狩,上会稽,祭大禹,登秦望山,眺南海,感叹之余,命宰相李斯撰文刻于石上以歌颂秦始皇赢政,故又名“李斯碑”。碑文字属秦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颁行的文字。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司马迁上会稽,探禹穴。所谓“禹穴”,也就是埋葬大禹的地方。或言大禹陵寝在今“大禹陵碑亭”下面。

南朝梁武帝大同十一年(545年),建禹庙,历代屡建屡毁。现存大殿建筑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建,其他部分大都是清代重建。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建咸若古亭,由石构建筑,为八角重檐石亭,上刻“咸若古亭”四字,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又称奏乐亭、奏乐亭,是古时候祭祀大禹时乐师奏乐的地方。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绍兴知府南大吉立大禹陵碑,选址依据是闽人郑善夫考证禹穴之所在,在庙南可数十步许。在碑上建一亭,是1979年根据明代的原貌而重建。

1956年秋,碑石被大台风折成两段,1961年10月重立此碑时,在“禹”字之下,“陵”字之上断裂处,用钢筋和沙浆联接。禹祠历代沿革,几经兴废,现存禹祠是1986年在原址上重建。1995年5月15日,江泽民同志亲临大禹陵视察,高度评价大禹、大禹精神及公祭大禹陵活动,并亲笔题写了“大禹陵”坊额。2003年,大禹陵扩建,神道内原有五对石像牲增至十二对。依次辟邪、天鹿、龙马、巨象、獬豸、卧牛、石虎、黄熊、三足鳖、九尾狐、野猪和应龙十二对石像牲。

2006年,大禹祭典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4月,绍兴文物局确定禹陵享殿建筑的复建。重建的享殿建筑风格布局与禹庙大殿相同,保持明清规制。正殿五间,重檐歇山顶,南北配殿各三间。

大禹陵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

禹陵,即大禹葬地,墓在会稽山下,为大禹陵的核心部分,陵区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大禹陵以山为陵,坐东向西,卯山酉向,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池岸建青石牌坊一座,由通道入内,旧有陵殿,现已废。

禹祠为姒氏之宗祠,位于大禹陵南侧。坐东朝西,由前殿、后殿、曲廊组成,中有天井分隔。入口为垂花门,后殿置有前后廊。祠内有“禹穴辩”碑,祠内有前殿、后殿、放生池、曲廊和禹井亭等建筑,是禹的第六代子孙无余所建。后来作为供奉、祭祀大禹及其后代的宗祠。几经兴废,现存的禹祠是1986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内有一尊大禹塑像,两边陈列着与大禹治水传说相关的文物图片、历史资料及绍兴姒氏宗谱。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