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兔奶糖为啥变难吃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白兔奶糖超市 大白兔奶糖为啥变难吃了?

大白兔奶糖为啥变难吃了?

2024-01-15 01: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家好,这里是暴富研究局,我是看到整个局都开始朋克养生的实习研究员阿纯。

不知道进行朋克养生、开始追捧“熬夜神仙水”的各位,这两年还吃不吃糖?

前两天,我在一个怒缺多巴胺的深夜,一个深藏在记忆中的味道突然灵光一现。

没错,是大白兔奶糖。

嗯,这不是广告,主要是我小时候半夜经常偷吃的时候,不会像硬糖一样因为嚼碎被发现,也不用含太久,时间刚刚好。

不过那天,我好不容易买到一袋,炫嘴里毫无戒备的咬了一口后……

你很难接受曾经软糯的童年,变成了如今嘎嘣脆的现实,只能流着泪思考,为啥曾经第一代中国糖果老字号,国际交流大使的大白兔,没那么好吃了?

你可能这两年经常看到各种大白兔联名,尤其是今年还是兔年,恰到好处的风口让营销团队都不敢好好睡觉。

诞生于 1959 年的大白兔,作为新中国第一批老字号,可以说是见证了一部中国糖果史。

虽然如今要靠联名翻新,但大白兔在刚出道的时候那也是真国潮。

想买,需要单位开证明,拿证明或粮票去指定地点,每人限购500克。

当年1个月工资才能买7颗的大白兔,过年的时候分点都属于是年终奖。

当时的包装放在如今,也要被同行拿来参考。

据说绝版的老糖纸,一张都能卖几十元。

大白兔的发家,主要靠领先于行业的“营养学”。

比起当时国产糖果的糖精成分,用“克宁奶粉”作配料的大白兔,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就是小资情调的高档货。

于是,大白兔在普通商店职员的薪水大概十元的时代,用每斤糖售价2.25元的价位,和“七粒大白兔等于一杯牛奶”的营销,给了行业一个小小的震撼。

而这样的产品定位,也给了大白兔一个十分不俗的出道位。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当时两国为表达各自的诚意,互赠了“国礼”。

大白兔作为既能体现中华文化、又能展现当时国内生活水平的产品,登上了外交礼单。

和大白兔一起的,还有“熊猫牌香烟”“茅台酒”和“武夷大红袍”。

之后,周总理还把大白兔送给了苏联领导人。

大白兔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可会说是中国农副产品的尊严。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让商品化大潮直接掀翻了好多老字号。

什么绿箭、阿尔卑斯、德芙、吉百利、 好时等世界糖果商业巨头纷纷进入国内,对大白兔的霸主地位进行了强烈冲击。

尤其奶糖鼻祖卡夫旗下的“瑞士糖”进入中国,不仅有着创新的口感,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

什么电动机驱动间歇运动, 润滑系统自动喷淋, 机器切割方块均匀,再回头一看咱们的大白兔,用锅熬煮、用搅拌机搅拌、用电风扇冷却的努力,都显得非常的质朴。

当时的大白兔生产车间只有一条生产奶糖的流水线,每天产量2000多公斤,还是半自动半人工,每一颗奶糖都是一粒一粒手工包的。

一分钟包38粒,那就是劳模了。

于是从1986年开始,“大白兔”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经历了四次大改造。大白兔奶糖的口味,也在工业的发展和时代的选择中悄然发生了变化。

90年代,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对大白兔奶糖的需求量年年攀升。每年广交会、华交会其成交量维持在40万至30万美元左右。

坐稳行业龙头的大白兔,却发现大城市吃糖的人开始变少了。

2002年左右,各种健康学说兴起。其中就包括糖对人的危害,什么变丑变胖啊,糖对于各种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风险啊。

在舆论中,糖这个上世纪的“苦难避风港”,一下就变成了,小孩的蛀牙,女孩的脂肪,中老年人的血糖。

但那时候还有一个传言。传言日本的孩子是因为早上喝牛奶,才在十几年内长高了。

于是在1959年就打出了“七粒大白兔奶糖等于一杯牛奶”的广告语的大白兔,又看到了希望。

刚好当时补钙成为一种流行,在“奶能补钙”的舆论中,奶糖也能补钙就像是擦边球一样,在历史认知中划下了痕迹。

那个时候信息差就是神。

2003年8月,“大白兔”更投入数十万元调整新配方,增加了10%的奶含量,并用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特殊麦芽糖作为糖原料,来“减甜、降脂、增香”。

加上《94岁北京“兔爷”因为每天吃大白兔,被车撞了毫发未伤,直接就走回家了》的报道,别管这个新配料对健康的影响又多大的提升,反正在认知上是获得认可了。

2005年,大白兔奶糖销售额近6亿,作为案例被写进了复旦大学MBA教材。

但这也是后面大白兔奶糖被吐槽变得不甜、不好吃了的一个小小的开端。

在说大白兔奶糖为什么没以前好吃了之前,一个关于金丝猴和大白兔的爱恨情仇也值得说说。

2003年,一直以奶糖为主打产品的金丝猴,开始跟进圆柱形奶糖。在此之前,大白兔在圆柱形奶糖市场上几乎处于垄断地位。

金丝猴的这个圆柱形奶糖,不仅包装的纸质相同,字体也相似,外观上看起只不过是将“兔子”变成了“猴子”。

不仅如此,金丝猴还把总部迁到了上海,和本地户口的大白兔中门对狙。模仿大白兔,打出“三粒金丝猴奶糖,就是一杯好牛奶”的广告语。

要知道,大白兔说这话的时候可是上世纪50年代,而金丝猴这一波,是在04年。

那可是在消费者已经有了质疑精神的年代。

于是严谨的上海好心市民陈阿姨,特意请了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对金丝猴奶糖与牛奶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

结果咱们肯定也能想到。

经检测,3粒金丝猴奶糖的蛋白质含量为0.70毫克,钙含量为15.2毫克;而一杯220毫升鲜奶蛋白质为7.04毫克,钙含量230毫克。

这一波,金丝猴不仅被“打假”,还顺带因为抄袭大白兔奶糖的广告创意思路,违反了广告行业的行规。

为啥说这段呢?

在金丝猴试图跟上国内行业标杆的时候,大白兔也试图在当时先进的国际市场上找到新的出口,这或许也是大白兔口味变化的另一个主因。

对于大白兔的口感,如今被吐槽的最多的就是硬。

而这个硬度,可以说是工业化的副产品。

2005年,因为用了几十年的半手工作坊式“酱缸搅拌”生产工艺,已无法保证大白兔市场的销售规模,也不利于标准统一。冠生园集团负责人背着奶粉、炼乳、奶油等原料,跑到德国博世,打算引进制糖设备。

但是却做不出奶味重、香味浓、弹性足、不粘牙的大白兔。

大家可能不知道,制作圆柱形奶糖并不容易,要捏、打,很费劲。

大白兔早年能成功,是因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愿意选昂贵的原料,花时间、费功夫做一颗糖。

当时大白兔的标准是:

1、软,不粘牙。

2、入口即化。

用大白兔的技术部主管程与俭的话来说,当时制作一粒符合这个标准的奶糖至少得花40分钟。

找不到合适设备的冠生园集团,选择自主设计了全自动流水线,从投料到包装,全部由计算机控制。

这个设备也是真的用了心的,甚至申请了四项专利。其中就包括可以让奶糖耐嚼的自动充气制糖装置。

只是,工业奇迹,还是不能拟真人工。

咱们可以看看现在大白兔奶糖生产线什么样。

全自动的溶糖系统,将调制好、充好气的糖体冷却,再由机器压型,搓条。咱们能看到的全称唯一的人工参与,就是工人糖体拿到案板上这步。

大家看看这个压实和打磨的力道,作为一个非食品区专业人员,我很难想象糖里面充的气还能剩多少。

拉条、切割的步骤,如果没有一定硬度,糖条很容易拉断,影响产量进度。

效率的增加伴随着口感的牺牲。

而这种牺牲,在当时已经进入电商时代,还有另一种意义:便于运输。

2010年,为了满足电商时代更大的市场需求,大白兔奶糖“搬家”到投资1.7亿元的奉贤星火开发区,年产能预计提升2.5倍。

而伴随着产能提升的,是上海大白兔糖果厂3年业绩大幅下滑,和10%的产权转让。

19年的时候,有在大白兔公司上班的某乎网友表示,现在市面上的大白兔有AFS和M4个版本。

日期前标注为A、F、S的均为新厂奉贤大白兔,因为产能需求和先进的设备,做出来口感就比较硬。而日期前标注为M的金山大白兔,出自使用老设备的旧厂,工艺没什么变化,所以糖还是又软又甜。

在各种“寻找又甜又软大白兔”的评论中,消费者似乎用自己的嘴给出了答案。

根据大白兔2015年-2020年的财报显示,营业收入持续下降从20.28亿降至12.35亿。

有食品分析师对此表示,这是由于大白兔的产品单一、与年轻人的粘合度不够。

恰逢国潮的兴起,50多岁的大白兔,开始了网红之路。

在费列罗用最闪的金山,打通广东人的年货;童年回忆小熊软糖,可以用通肠来逆势成为减肥杀器时,为了争取更多市场的大白兔,不得不开始刷存在感。

2018年国潮1.0时代,正在准备60周年活动的大白兔,和一家内容营销的一拍即合,签了一年合约来包装大白兔。

怎么包装?

比如在商场门口摆放一只7米高的大白兔,在城市核心地标创造场景,再搭配一些流行的抓娃娃机、AR 游戏和涂鸦等,提升品牌印象。

2019年年初,大白兔尝试向工商部门申请拓宽经营范围,提交了一系列包含吃、穿、用、文具、玩具等多个类目在内的注册申请,并逐渐衍生出了冰淇淋、蛋糕、唇膏、香水等多种产品。

包装之下,一杯定价20元左右的奶茶,可以被炒到150元;大白兔形象的文件袋、冰箱贴、抱枕等衍生产品一售而空。

连带着礼盒装奶糖的日销售额高峰能达到6万元以上,是之前的3倍多。

根据大白兔官方提供的数据,大白兔护手霜和香水销量超过5000单,售价610元的大白兔潮包,三秒直接售罄(gào qìng)。

5月24日、25日两天,大白兔的天猫官方旗舰店流量增长了15倍,销量增长了3倍。

对于从前只想好好做一颗软糖的大白兔,如今成长为网红IP的大白兔,这更像一场来到工业时代,不得不进行的童话的成人礼。

大白兔努力的突围背后,是国内老字号集体衰落的困境。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被认定的“中华老字号”的品牌,数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万多家减少至目前1128家,而其中只有10%的企业盈利。

很多老字号在外资的强势并购中洗牌,在利益至上的效率中被淘汰,也有像“狗不理”一般,在“恃宠而骄”中毁了百年建立的品牌基业的老字号。

比起来,为了活下去,老品牌跨界混搭似乎不丢人。

旺旺推出潮装登上时尚周,老干妈制作卫衣,百年泸州老窖,联合气味图书馆推出定制款香水。

大白兔唇膏的童年感,和周黑鸭口红式的火辣对冲,都在不断刷新消费者对“国潮”的认知。

“新潮”、“年轻”、“流行”成为IP关键词,被强化的大白兔品牌似乎在流量阵地中翻红,而被弱化品质感的大白兔,依旧在超市的角落里。

那里,是曾经最让中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的味道。

我特意又去买了一袋M籍的大白兔,嗯,还是喜欢的味道。

但是我很难用语言说清,这种喜欢包含着什么,就只能斥巨资给大家抽10包大白兔吧,希望大家在这个消费形式越来越多,还能找到简单的快乐。

参考文章:

1 “不甜‘大白兔’蹦出新天地” 东方网【2005】

2“‘大白兔’奶糖越吃越香”全球品牌网【2009】

3“一粒‘大白兔’有四项专利 四旬不衰”MBAChina【2010】

4“大白兔新品频上热搜,这家老字号发生了哪些变化?”第一财经【2019】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