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蒙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理人文风情介绍视频讲解 我家在蒙自

我家在蒙自

2023-07-20 22: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下是正文

“过桥米线之乡”“中国石榴之乡”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寄托着浓浓的乡愁,它们都是蒙自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孕育出的文化硕果。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积淀,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和谐共荣,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

蒙自

文化

过桥米线之乡:百年过桥一味乡愁

蒙自新安所是过桥米线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桥之情”的美丽传说深入民心,吸引着四方游客。蒙自把过桥米线传说和过桥米线的文化内涵进行重点打造,赋予“蒙自过桥米线”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现“一个人的盛宴”和“百年过桥终得一味”的文化品味。

在打造蒙自文化标识中,“蒙自过桥米线”是重中之重。几百年来,“蒙自过桥米线”历经七代传承历程。它以选料考究、独特的制作工艺、独特的风味和独特的“玉带过桥式”吃法称奇,曾荣获“中华名小吃”而蜚声中外。

自2016年来,蒙自市依托“过桥米线文化”,不断提炼总结,开展了以“活力蒙自”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六大文化节庆活动”为抓手,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推出蒙自过桥米线祈福纳祥的特色吃法,整合优势资源,突出文化特色,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2009年,我市成功注册“蒙自过桥米线”地理商标,并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了“过桥米线之乡”“中华特色美食名城”的称号。经过近10年的努力,2014年11月,“蒙自过桥米线”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MENGZI

MIXIAN

“百年过桥,终得一味,蒙自过桥米线既是一种美食,更是一份情怀和文化。”谈起蒙自过桥米线,蒙自市过桥米线协会会长刘雯琦侃侃道来。刘雯琦介绍,过桥米线要走得远、走得好,就必须要依靠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要坚持把蒙自过桥米线做成一个文化品牌,通过举办过桥米线节,把蒙自过桥米线文化融入群众文化等方式,充分展示蒙自过桥米线的文化底蕴。

2015年7月开工建设的蒙自过桥米线小镇,投资4.7亿元,建筑总面积为145049平方米,集特色饮食和娱乐旅游为一体。但凡节假日,小镇游人如织,成为传扬过桥米线饮食文化之胜地。

/

历经百年时光,蒙自过桥米线不仅诠释着游子的浓酽乡愁,更是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瑰丽结晶。

中国石榴之乡:榴色四溢诗化园林

蒙自与石榴的渊源可追溯到公元前138年,使节张骞出使西域,石榴种被带回中原,再辗转播入蒙自这片沃土,至今石榴在蒙自已有700多年的种植史,栽种面积达13万亩。万亩石榴园的榴色绵延,从此对蒙自的发展格局和历史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既成就了一个著名的文化品牌,也重塑了欣欣向荣的蒙自。

蒙自被授予“中国石榴之乡”和“中国石榴城”等荣誉称号,并获得了“2021年第四届中国石榴博览会”举办权。石榴经过年复一年的春华秋实,渐渐与蒙自人民的生活和精神融为一体。

“园子里的时光和所有物件,都承载着新安人的石榴情节,一锄一剪,房前屋后,这是新安所人生活的一部分,重要的部分!”这是土生土长的蒙自新安所人的石榴情结。这道别样的风景,也成为了游子的乡愁,也成为了蒙自人美好回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蒙自围绕打造石榴文化标识大作文章,将13万亩连片的石榴园与城市融合发展,形成了全球独有的“果园在城中,城在果园中”独特景观,处处彰显“中国石榴之乡”和“中国石榴城”的独特魅力。

除了将石榴元素融入到重要交通枢纽及城市建设中,还创作了众多与石榴密不可分的文艺作品。拍摄了高清视频《我家石榴九月熟》,创作了《石榴迎宾曲》等。

截至目前,蒙自已成功举办了十七届石榴文化节。2016年,在万亩石榴园内,打造了占地约46亩的石榴公园,公园以诗化园林为设计理念,园中处处皆景,山水一体,鱼水共欢。楹联匾额更为其中文化盛景,邀请了近百位中国当代诗书界名家撰书,所邀名家皆为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以上,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以上,全国诗词楹联大赛一等奖得主,可谓精英云集。园林内有题柱五十五联,题匾三十四纸。诗书辉映,珠联璧合。集楷书、行书、隶书、篆书于一园,可谓精品荟萃,创造了当代石榴文化公园之最。

回望过去,历史的积累厚重辉煌。

展望未来,时代的潮音铿锵跌宕。

蒙自市始终高举文化自觉、文化自尊、文化自信的旗帜引领蒙自各族儿女,深耕文化沃土使“文化蒙自”这张名片熠熠生辉。

记者:张艳娥、陈波、邱娟

图片来源于往期

原标题:《我家在蒙自|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绚烂多姿》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