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班拼音一天一张试卷 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3-06-03 09: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第1篇

【摘要】试卷讲评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试卷讲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熟练技能、弥补缺漏、纠正错解、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试卷讲评课教学,应充分发挥激励、诊断、强化、示范功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高三 地理 试卷讲评 激励 反馈 

试卷讲评是教师在学生完成考试后,对试卷进行解剖、分析、点评,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所进行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阶段性的学习状况有理性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其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如何把试卷讲评课上好,上“活”,上得扎实有成效呢?近年来,笔者作过一些探讨和尝试,现拟以高三年级地理一轮复习必修1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测试卷的讲评课为例,谈谈自己不成熟的做法和粗浅的体会。

试卷讲评课的目的,应分析各个试题考查的目标、所涵盖的知识点及答题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从试题的各种解法中找出最新颖、最简练、最好的解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寻找解题途径;指出解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典型的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帮助学生学会对一些较重要的、典型的题目从不同角度进行变式,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堂课,我的教学目的确定为以下几方面:

1. 知识和技能

通过试卷讲评,进行地表形态的塑造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和整理。以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各项地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各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并注重知识的迁移,能举一反三。习题的讲评要给学生正确的答案,更要重视对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讲解,这样才有利于今后教学的深化和扩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试卷的讲评,既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更有信心,又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地理学习上的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地理解题能力。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把试卷上的试题进行了重组,重点讲评学生错误较多的几个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其余部分留在晚自习期间进行个别辅导。

凭笔者的经验,一套试卷中各道题的难度是不一致的,学生出错的数量和程度也不会一致。讲评试卷,如果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那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为此,我把试卷上的试题分为三类:第一类,没有或很少有差错的题目,不予讲评或点到为止;第二类,部分学生有差错的题目,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第三类,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的题目,这类题目综合性较强、跨度性较大,往往带有迷惑性,我把它作为重点进行讲评。

传统的试卷讲评课,大多是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题题不放过,像做流水账一样面面俱到,这样讲一张试卷往往要花两三个课时,既费时又费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收效甚微。本堂课,我一改以往的做法,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既节省了时间,又可达到预期效果。

(一) 试卷分析

1. 试卷构成

本试卷由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组成。其中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综合题四个大题,总分56分。卷面满分100分。

不管是题型还是分值均与高考题不相符合,但作为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尚可。建议学生课后适当做些相关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2. 试卷特色

本试卷是对必修1第4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教与学的检测,侧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知识点覆盖整个第四单元,对学生的高三一轮复习有一定帮助。

图文并茂,可说是无图不成题(除单项选择题1-2小题外),体现了高考着力于考查考生读图析图用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色。要求学生今后要重视并花大力气进行读图复习训练,以提高读图能力。

第26大题是一道研究性学习题,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的核心之一,也是新课改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更是今后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多为考查考生对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值得我们关注。

(二) 考生应试情况分析

1. 这次考试,班上最高分82分,单项选择题得分42分,综合题得分40分,最低分我没有公布。

2. 通过近两个来月的一轮复习,学生总体上正在逐步适应这种略带综合性的单元检测题,说明大家都在进步,有的知识积累比以前多了,有的心态比以前好了,有的解题技巧和能力提高了,…… 这次单元选择题得分40分以上的有2人,30分以上的有10人,综合题得分30分以上的有12人。像×××等同学有明显的进步,×××等同学稳中有升。

应该强调的是,试卷讲评课绝不能上成对学生的批评课、惩罚课,如果一味地责怪学生,甚至对学生冷嘲热讽,那会导致学生情绪紧张,思维迟缓,注意力涣散,进而讨厌上试卷讲评课,效果肯定会适得其反。其实,学生答错题目,既可反映学生学习的问题,同时也能反映老师教学的问题。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认真进行分析,既从学的角度分析,也从教的角度分析,如果是教者的责任,老师要主动承担,对稍有进步的后进学生,要在讲评时加以肯定,进行表扬,这样可以鼓舞士气,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学习潜能。

讲课中,我在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那怕是些微进步的同时,也谆谆告诫他们,在地理学习方面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师生今后一起努力改进。

(自然过渡)

(三) 讲评试卷

那么,本次试卷中反映出我们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会读图,不会从题目或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例:单项选择题19-20小题。(题目略)

老师引导学生读题目材料,读图。

明确告诉学生,此处的解题关键:一是涨急,……是潮流(海水涨落即潮汐)。二是图中流速曲线是径流流速,即河水的流速。故河水流速为正值,表示在退潮;河水流速为负值,表示河水被涨潮顶托,河水出现倒流。

由题意可知:河口流速最大时,落潮速度最快,是为落急;河口流速最小时,涨潮速度最快,是为涨急。从图中可以看出,流速最高点(即落急)约为3时,含沙量最高点约为5时,故19小题选D。又由图可知:当河口流速大于0的时候,由河口输入下游的泥沙要多(大)于当河口流速小于0的时候由潮流输往上游的泥沙,故20小题选B。

试卷讲评时,.老师要侧重讲“思路”与“方法”,要给予学生机会,让其展示思路与方法的思维过程,更要充分展示自己思路与方法的思维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对于读图分析题,应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从材料和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2. 审题不清

试卷讲评时,我结合具体题型告诉学生如何审题,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选择题的审题一般来说主要是“三审”,即审材料、审题枝、审题干和题枝的关系。综合题的审题主要是“二审”,即:审材料,明确其中心思路;审题问,明确答题方向和要求。

例:23大题第1小题。(题目略)“图中1、2、3、4表示同一区域在不同的时间段上的地形状况”,不少同学没有看到或没有看清这句话,从而导致后面的判断失误而丢分,这也是同学们常犯的“低级错误”,希望以后努力克服。

又例如:25大题第2小题,题目要求考生回答“地质构造”,但不少学生却回答成“背斜成谷”,其实后面的甲地形区才是“背斜成谷”。课堂上可由学生自己来纠错。让学生自己回答“地质构造”有哪些?“背斜成谷”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让丢分的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对老师的评分心服口服。同时又让他们长了记性,以后少犯或不犯类似的“低级错误”。

3.知识点模糊不清

例:25大题第1小题,很多学生这2分也丢了。究其原因,有不少学生对计算陡崖相对高度的公式还没记住或不会用。课堂上我让学生走上讲台到黑板上演板。陡崖是常见的地貌,是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现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考点之一。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学生需明白公式中n为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

又例如:单项选择题9-10小题,学生丢分也很普遍。这反映出不少学生对于板块的分布这个知识点还没掌握好。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动手翻地图册,并对照试卷中的图,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此时我又跟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23°26′N、23°26′S、20°W、160°E、0°、180°、赤道等重要的经纬线各穿越哪些板块?试卷讲评时我反复强调并引导学生做到能举一反三。

4.描述或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欠缺,这也正是高考大纲里的考核要求之一。

例:24大题第2小题(题目略),从学生试卷分析可知:学生的知识不过关,没能掌握“全球板块移动的大趋势”;学生的描述能力不足。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回顾“全球板块移动的大趋势”,如: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东京与旧金山的距离渐近→太平洋面积缩小→“伤心太平洋”;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青藏高原处于不断抬升隆起,同时又不断地向北移动→中国雄鸡版图轮廓将变形;澳大利亚大陆将因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而不断北移→澳大利亚大陆的气候和自然带将发生演变;非洲板块向北碰撞挤压亚欧板块,地中海可能消失→亚欧非三大陆将联成一片,成为一个超级新大陆。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基础,就可让学生自行归纳出24大题第2小题的答案。同时我还向全班布置课后思考题:随着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澳大利亚大陆也将不断北移并进而导致澳大利亚大陆的气候和自然带将发生演变。试问,澳大利亚大陆的气候和自然带将发生怎样的演变?

试卷讲评课上,我始终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决不就题论题,浅尝辄止,力争“一题多变”,引导学生拓开思路、纵横联系。

5.解题不规范,不会使用学科语言或地理专业术语。这是学生在回答综合题方面普遍欠缺的一项能力。

例:24大题第3小题,要求学生能先判断出图示区域的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再解释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好几个学生的卷面上清晰地写成“岩溶侵蚀”,当我把“岩溶侵蚀”几个字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面露诧异,集体纠错,“老师,应该是流水侵蚀和流溶蚀”。

试卷讲评时,我反复强调答题要规范:(1)表述完整,逻辑清晰。“因→果、大→小、前→后、总→分”,要有条理,分要点;(2)语言规范,言简意赅,要使用地理术语;(3)书写清晰,卷面整洁。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学生实际答题能力的培养。

6.不会调动或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例:25大题第4小题,依相关知识:山区(如果有河流的话)(最早是发展)水运→沿河设城,尤其是在河流的(干支流)交汇处;山区(如果没有河流的话)(最先发展)公路运输,后才是铁路运输。通过试卷分析,不少的考生误以为城镇分布是由于有铁路穿过穿过居民点是决定铁路走向的关键。

因考生众多,一张卷子分析下来,出现的错误肯定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为此,我特意设计了一张表格(如下)

(自然过渡)

(四) 反馈与反思

永修一中地理试卷讲评后的反馈与反思表(学生用)

题号

知识点模糊

粗心

解题不规范

读图错误

蒙对的

其他情况

自查后仍不懂的题目

好题分析(自己得分高的题目,主要是指综合分析题)

对这次考试的评价(自己比较满意的和暴露的主要问题)

针对此次考试,后一阶段的复习重点

要求:学生课后完成此表,并由课代表收集上来,以便老师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课后及时完成纠错本的整理。

总之,试卷讲评课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综合因素互动的特殊教学现象,涉及师生、生生、个体和群体、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综合互动。试卷讲评课教学,应充分发挥其激励、诊断、强化、示范功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致力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互动,才能提高教学的实际功效,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评价与提高,从而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和质量。

第2篇

一、试卷背景分析

1.试卷分析

(1)试卷设计意图

我校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内容为必修一部分。进入高三年级开始复习区域地理部分,为了让学生在复习区域地理的同时也不忘自然地理的知识,在周末作业和周测中考察内容都以自然地理部分知识为主。在周末和周测题中反映出一些问题:同学们对部分知识点掌握存在较严重的误区,对某些类型图的读图方法掌握的也不好,综合题的解答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针对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我设计了三套试卷,希望通过这三套卷纸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复习提供帮助。

(2)试卷内容分析

试卷共分三套,覆盖知识点相似度较高,难度递进。第一套卷纸是针对学生的常见易错基础知识点进行选题的。针对第一套卷纸中出现的问题,在第二套卷纸中进行知识点再现,难度加大。第三套试题是在分析过前两套试题的基础上,难度又有些上升,用来进行检验。

涉及内容主要是自然地理部分,考点包括等值线、天气系统、岩石和地质过程、地形及其他特征曲线复合图、陆地自然带、地理特征描述等。

试题题型设计模拟高考形式,选择题11题,每题4分,综合题56分,设计考试时间50分钟。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一下高考的氛围,发现自己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高二下学期已经复习过必修一部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必修一内容难度大,很多同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扎实,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差。对等值线的判读还不够准确,特别是多条线的复合图判读失分多。另外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同学的遗忘也比较严重。

第一次考试后,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同学们基本已经解决第一套卷纸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一些基础知识点和地形复合图及一些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主要是针对是第二次试卷进行讲评。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巩固自己的薄弱知识点

掌握地形与其他特征线复合图的读图方法和技巧。

掌握某些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对比试卷1和试卷2,通过试卷的自评、互评、教师的点评,发现自己薄弱的知识点。

通过综合题的评价,发现自己综合题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试卷的自评、互评、点评当中感悟答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试卷涉及主要知识点

难点:初步掌握某些类型综合题的答题思路与答题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周测和周末作业反映出我们同学在自然地理部分知识的掌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模拟测试一,并进行了自评、互评和教师的点评,针对测试一出现的问题,我们又进行了第二套题的测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试卷二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进入讲评:

环节一:展示第一套题和第二套题的选择题的对比分析数据,展示习题反映出来的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

环节二:小组讨论,各小组成员互相帮助解决错误的选择题,解决不了的讨论结束后提出,大家共同研讨。

环节三:综合题得分情况展示,由学生针对得分率低的问题进行典型答案分析点评,点评不到位的地方由教师进行补充。

环节四:分别由同学和老师总结两套试卷同学们答题过程中出现问题,并提出复习建议。

小结:通过这两套试题的分析与点评,我们巩固了相应的知识点,学会了一些类型图的读图方法,初步掌握了一些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到底有多少进步,让我们用第三套题来进行检验。

作业:认真回顾前两套题,试做第三套模拟卷,时间50分钟。

对比第三套试卷与前两套试卷,分析自己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制定相应复习计划。

试卷讲评课后反思

以往的试卷讲评课大多是就习题论习题,再关联相关的知识点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乏味。为进一步凸显试卷讲评的效果,此次讲评课选择了试卷的系列讲评。即设计两套试题,针对学生的易错知识点进行选题,第一套题难度较低,较基础。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后,学生会有一定的收获。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套题的选题,两套题之间知识点重复率较高,但难度有所上升。第二套试卷讲评时结合第一套试题,让学生对比两套题的知识点,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次试卷讲评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有对比、有分析,可以让学生清楚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为学生制定下一步复习计划提供帮助。同时通过综合题典型错误答案的分析与点评,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去主动思考问题。难度上的递进,也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去理解知识点间的关联。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小组讨论还不是特别充分。有些同学觉得别人都会就我不会的问题不好意思问,导致个别同学的问题没有都得到解决。二是缺少规律方法的书面总结。有些练习题的分析学生还做不到全面、深入,如学生对等温线的弯曲影响因素上更多关注的是“一陆南”的大规律,没有注意大规律的使用条件,而对其他的影响因素考虑较少。这个问题在提出之后,如果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最后添加书面总结就更好了。三是综合题的点评环节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发言的同学不是很多。只有多思考、多说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提升

第3篇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失分原因,讲解典型题,总结方法。

过程与方法:将习题进行分类,通过复习知识点,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并进行变式训练,达到讲一题会一种方法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答题的能力。

整体设计: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这张试卷的特点,我准备从学生错率较高的题目、特别是主观题着手,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查纠错,特别是如何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解答主观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即“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教学过程

一、成绩分析:表扬成绩优异和进步较大的同学,鼓励成绩较差的学生

二、选择题讲评

1.错题展示:多媒体展示正答率在80%以下选择题的正答率及相应错选选项

题号

正答率

错选

2

56.9

A/C

3

49

B/C

4

71.3

A/D

5

74.4

A/B

10

59

A

11

59

A

12

59

A

19

68.3

A/D

20

69.1

A

22

70.4

B/C

23

69.6

B

2、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解决正答率较高的选择题4、5、19、20、22、23题。)

【小组展示,点评分工】

第4-5题,2组展示, 6组点评;

师总结:过境前与锋前;过境后与锋后的区别

第19-20题,3组展示, 1组点评。

第22-23题,5组展示, 4组点评。

师拓展:通过分析下图中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确内流湖、外流湖面积缩小原因的差异。

【试卷讲评教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师生合作]

知识点一、光照图判读——2-3题

[分析]如果在做题时能够找到切入点,则光照图的判读就迎刃而解了。

方法归纳:(投影展示)

在局部光照图或变形的光照图中,判断南、北半球,晨昏线,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的时间和方向及相关计算等,常以 “三类点”“三条线”为突破口快速、高效地解题。

1.“三类点”即南、北极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与赤道的交点。

(1)如果图中给出了南、北极点,那么也就知道了地球的自转方向(北逆南顺)和经度的递变规律(东经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递增,西经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递减)。

(2)知道了太阳直射点,即知道了某条经线的地方时,从而可以根据经度差计算出全球任何一点的地方时和区时,考题中通常要求计算的是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和世界标准时(零时区区时、0°经线的地方时);知道了太阳直射点.即知道了太阳直射的纬线,就可以判断出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该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以及全球任何一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分布情况。

反之,根据上述信息也可以推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根据某条经线的地方时,可以判断出何地的地方时为12时,该地所在经线即太阳直射经线;根据晨昏线与哪条纬线相切。可以判断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3)晨昏线与赤道有两个交点。其中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据此可算出全球各地的时间。除了二分日晨昏线过极点外。其余任何一 天,晨昏线与纬线圈有两个切点,过这两个切点的经线分别为夜半球、昼半球的中线,其地方时分别为0时、12时,即分别为日期的界线和太阳直射经线。

2.“三条线”即晨线、昏线和赤道2.“三条线”即晨线、昏线和赤道

晨(昏)线是地球上太阳高度为0°的点的集合,在该线上可见日出(日落)现象,除了春分、秋分日该线与经线重合外,其余各日它与经线斜交(北半球冬半年,晨线在地球上呈东 北一西南向分布,昏线呈西北一东南向分布;北半球夏半年相反),且离春、秋分日越远,夹角越大,到冬至、夏至日时。该线与经线圈的夹角达最大值——23°26′,故该夹角的大小是判断季节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的重要依据。

赤道是地球最长的纬线。回答有关该线上各点的地理问题时,几乎都要用到如下结论:该线上任意一点日出于6时,日落于18时,昼长为12小时;该线上经度相差l。的两点的实地距离为111千米;该线上无地转偏向力等。

变式训练一: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回答1~3题。【试卷讲评教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为0时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2.北京时间是( )

A.6日12时 B.7日12时 C.6日24时 D.5日12时

3.此时( )

A.开普敦炎热干燥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

知识点二、河流的补给形式——10-12

[分析]熟悉不同补给类型河流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把握图中河流的径流随气温变化,本题就容易了。

归纳对比: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径流变化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雨水补给

一般一夏秋两季为主

径流量与降水量变化一致

东部季风区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径流量与气温的变化相关

东北地区

冰川融水

主要在夏季

径流量与气温的变化相关

西部高山区

变式训练二:

读某河流相对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4~5题。【试卷讲评教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

4.下列地区河流不具备上述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 )

【试卷讲评教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A.a B.b C.c D.d

5.下列有关该类河流及其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分布在北半球

B.该河没有冰雪融水补给

C.当该河流处于汛期时,我国长江流域处于伏旱天气

D.如果该河流位于南半球,则该地典型植被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学生评价学生答卷](投影展示学生试卷截图)

【试卷讲评教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 通过对比让学生意识到书写规范、答题有提示语和要点序号化的重要性。

师点:获取和解读信息是高考考查的四项基本能力之一,而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是答题的关键,同时又是同学们的薄弱环节。

【试卷讲评教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Ⅱ卷存在问题:

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差,不能与相应知识建立联系;

2.忽略题干中的限定语,导致答题的针对性差;

3.专业术语运用不准确、不规范;

4.少数同学答题忽视提示语和要点序号化。

方法归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主要途径

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③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以26题第⑵问为例引导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然橡胶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是制造轮胎的原料。天然橡胶喜高温、高湿:年均温在19℃以上,以21~27℃为宜;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相对湿度70~80%;静风向阳,风速<3米/秒。肥沃深厚的土壤;土层厚度>60厘米。热量条件的保证程度,特别是越冬低温状况是橡胶树生长的限制因素。绝对低温<5℃,就会引起寒害;绝对低温<0℃,引起严重寒害,时间较长则引起死亡。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基地。

材料二 哀牢山脉宛若一道屏障纵贯云南中部,在云南气候上有着重要作用。哀牢山西坡水热条件较东坡优越。

材料三 我国天然橡胶分布图

【试卷讲评教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⑵哀牢山西坡的橡胶林多选择在阳坡的山腰部位,并放宽行距;哀牢山东坡地区,橡胶林则选择在北部有屏障且向南开阔的马蹄形环境中,并且要预先营造防护林。分析橡胶林如此布局的原因。

方法归纳:回答主观题三步曲

1. 准确获取、解读信息。(文字背景、设问、图表资料)

2.对接迁移。(回归教材,进行知识的联想、迁移,并实现与新问题的对接,这样才能找准答题的突破口。)

3. 表达专业化,语言规范化。(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尽量使用关键词,多用词组,少用句子)

变式训练三:

(新课标全国卷)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 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试卷讲评教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试着采用一种新的模式进行试卷讲评,在讲评过程中注意将题分类进行:

第一类,没有或正答率较高的试题,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讲解及互评可以解决,教师根据情况适当点拨;

第二类,正答率较低的题目,这类试题往往属于迷惑性、综合性较强的考题,重点讲评。讲评试卷时,把每个试题都归纳入知识体系中,紧扣课本分析讲解。让学生根据课本的知识和原理,对号入座,同时,找出自己考卷中的错误,并当堂纠正。这样的讲评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第三类,主观题,这类题目学生的得分率较低,主要是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弱造成的,因此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如何有效的解答主观题,使学生熟悉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途径及解答主观题的方法。但在学生看到试卷感觉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进行试卷讲评时,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更为生动,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一等奖这篇文章共31339字。

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桥之美》教学设计一等奖》:1、初中语文《桥之美》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4、学习

《识字二《自选商场》教学设计一等奖》:1、识字二《自选商场》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前准备】  教师:有关购物的录相两段,多媒体课件,面包等9件商品,4台计算器,货币卡片若干张。  学生:每人准备两件商品或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