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文官,为何会对太监群体恨得咬牙切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明文官打架 明代的文官,为何会对太监群体恨得咬牙切齿?

明代的文官,为何会对太监群体恨得咬牙切齿?

2024-06-12 22: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众所周知,明代最具代表性的政治体制就是"内阁制"。可是,明代的这个由文官组成的内阁,是在永乐时期才形成的,仅对于大明的官员而言,内阁因为和皇帝更为接近而比其他官员有更多接近皇权的政治优势。但是,这只是相对于其他官员而言,比如六部各部,如果和司礼监这样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优势的宦官部门相比,距离却远了,失去了先天的优势,也因此导致大明文官集团在和司礼监的地位比拼上处于劣势。而文官们也想要更多的政治权利,如此一来,自然需要和司礼监这样的宦官集团争斗不休了。

明代的厂卫制度,加剧了文官和宦官的斗争

除了在政治斗争中的权利纠葛,厂卫制度的设立,更是让文官和宦官的斗争白热化。所谓的厂卫制度,则是大明有名的特务机构,东西两厂,锦衣卫以及昙花一现的内行厂。以东厂为例,《明史》记载:"东厂之设,始于永乐帝。……初,永乐帝起北平,刺探宫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为耳目。故即位后专倚宦官,立东厂于东安门北,令嬖暱者提督之,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说东厂设立之初,是篡位的朱棣为了试探宫中秘事,之后多被皇帝用来捉拿有反叛之心的人。

如此一来,东厂就成为了特务机关,还有了法治之权。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有巨大权力的机关,其领导却是宦官,如此也就意味着东厂被宦官集团把持,其首领甚至有厂督之称。地位仅仅劣于司礼监秉笔大太监,但是却拥有了司法和政治的独特优势。而且,从它在永乐十八年建立后,甚至凌驾于锦衣卫之上,还一直到大明灭亡才消失。

足见,明代的这个厂卫制度的设立,既和宦官自身的特点有关,也和明初大明的皇帝想要更多掌控官员,集权于一身有关。因此,宦官集团从诞生之初,就拥有了文官集团那些传统士大夫的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和特点。第一,宦官们本身就是皇帝的家奴,主内内宫,便于和皇帝沟通,也更能揣摩上意。文人们住在宫外,就没有这些便利了。

其次,宦官进宫就需要净身,在封建社会中,阉人是非常没有社会地位的。如此,他们内心对依附皇权后所得到的权力就更加的向往,所以他们在为皇帝办事时也更能站在皇帝的视角为他办事,也更卖力。但是,大明的那些士大夫却不同。中国文人自古就信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理想和节操是文人阶层最重视的的东西,甚至他们为了这些经常和皇帝对着干。

自从朱瞻基在内宫教宦官读书开始,大明的很多宦官有了不错的文化水平。如此一来,他们作为皇帝的私人秘书,没有和帝王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仰仗帝王鼻息而生的他们也不会对帝王提出异议。而文官则不同,自古文官集团和皇权的斗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大特点,历朝历代都此起彼伏,文官所占据的是皇帝的对立面,也就是皇帝的对立面,如此一来双方自然要争。

更重要的是,一旦幼主继位,后妃当政时,如果后妃想要弄权或者干政,就需要和宦官联合,以宦官为契机间接对朝政加以影响。此时,后妃代表的是皇权,和文官同样是对立的形势,而与后妃联合的宦官自然也需要和文官集团斗。甚至,大明理学森严,后妃敢于文官这样的外男接触,是想被天下人骂不检点吗?

明初统治者对权力的掌控欲,使得厂卫的职能被无限扩大

再有就是,明初的统治者,尤其是朱元璋朱棣两父子对于皇权的强烈把控欲,使得厂卫的职能被无限扩大。比如,永乐时期篡位的朱棣缺乏安全感,他需要宦官和锦衣卫来保证他身为帝王的尊严。但是,他放权给他们,却也将他们牢牢地掌握在手中,这样才能保证宦官和锦衣卫始终和皇帝站在一边。可是,宦官和锦衣卫过高的权力,却使得在后世帝王的手中成了他们伤害皇帝利益,危害为官的利器,甚至因此瓦解了大明文人的士气,比如著名的大礼仪事件中嘉靖联合宦官庭杖百官,就是很好的例子。

同时,大明废除了宰相制,以宦官为内相遇文官分庭抗礼。即便是为了巩固皇权,但是,大明庞大的特务系统,还是使得当朝哀鸿遍野,怨声载道,因为由于皇权的特许,为宦官专权提供了便利。形成了独立于大明正常法律体系之外的刑罚和特务衙门,甚至是监狱,而这些都成了他们扫除异己的武器。

而他们所针对的对象,自然是和他们一直对着干的文官集团或者其他。对于大明的官僚阶层,厂卫等特务机构用武力和淫威压制了大明知识分子的思想,造成了文官阶层人人自危的局面。最后导致,大明任何一位想要建功立业的文官,都需要放下自己的自尊和节操,去对宦官集团曲意逢迎,努力去讨好和巴结能够左右他们性命的宦官和锦衣卫。如此一来,大明的文官对宦官集团的痛恨自然与日俱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