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委员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学社会实践立项书 共青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委员会

2024-07-11 03: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各学院(所)团委(团总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现就202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工作预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二、总体原则

1.紧扣主题主线,聚焦为党育人。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聚焦为党育人主责主业,引领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厚植学生与祖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2.遵循实践规律,把准活动定位。遵循新时代大学生认知、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准确把握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观察社会的功能定位,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育人活动。立足工作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内涵更深、机制更优、体系更全、保障更强、成效更实的工作新格局,切实提高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

3.坚持效果导向,就近就便实施。着眼大学生全方位社会化能力提升需求,注重区分不同地域、院校、项目及工作环节的差异,就近就便、分层分类实施集中与分散、长时与短时、团队与个人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以实际成效为导向的考评激励机制,强化政策供给和资源保障,善用数字化手段,做好精细化管理。

4.加强系统谋划,联动校园内外。善于用校外资源推动解决校内的问题,加强校地联动、项目联动、品牌联动,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强化典型引领,注重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展示宣传和推广转化。

三、征集对象

我校正式注册在读的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

四、实践内容

坚持项目化、品牌化、思政化、课程化建设,以“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多方受益”为原则,促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教学科研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学校实践基地平台作用,采用集中组织与分散行动相结合、项目化带动等形式,以社会调研、政策宣讲、农技推广、义务支教、环境保护、文化结对、产业帮扶为主要内容开展活动。

(一) 重点选题

1.理论普及宣讲团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学生走进基层、边远地区、社区、农村、军营等,精心设计开展有内涵、有人气的宣传教育活动,面向基层人民群众开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语、给青年学生回信、《论党的青年工作》《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为主要内容,开展有内涵、接地气、聚人气的宣传教育活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用青年语言宣传党的主张,用青年担当践行党的要求,用思想锐度、青春语力阐释党的创新思想,带动更多人去学习践行党的理论,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信心满怀地紧跟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2.党史学习教育团

持续深化建党百年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依托各地红色资源,走访革命历史遗址、烈士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教育基地,广泛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依托各地红色资源,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红色基因传承团。

3.乡村振兴促进团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及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引领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发扬实事求是精神,掌握密切联系群众方法,脚踏实地,自找苦吃,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要深入乡村一线,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广泛实施教育关爱、爱心医疗、科技支农、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构建青年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新格局,造就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工作队伍。

4.民族团结实践团

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西藏、新疆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依托“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组织内地西藏籍、新疆籍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内地学生到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开展国情考察、地球第三极保护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进步呈现的新气象,充分感知民族地区发生的新变化,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发展成就观察团

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中国大地为课堂,以脱贫攻坚重大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组织学生在国情考察、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学习体验、志愿服务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坚定紧跟党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活动,以“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为主题,组织学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跟随总书记的脚步开展实地调研学习,在切实感受祖国发展变化的生动实践中升华爱国情怀,勇担时代责任,贡献青春力量。

6.创新创业赋能团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重要回信精神,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强国战略,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创新创业活动,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助力“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师生共创、校地协同等多种形式,立足社会需求开展科普宣讲、科技攻关、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投身科技自立自强。原则上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必须参加该项实践活动。

7.校友回访专项团

以90周年校庆为契机,鼓励广大学生利用假期之际,积极走访各地校友,传递母校信息,宣传学校发展建设的新声音,聆听校友教诲,收集对学校的建议,当好90年校庆的“宣传员、联络员、调研员”。通过对校友的采访,了解校友的求学以及工作经历,挖掘西农人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故事,汲取当中的宝贵经验,为90年校庆凝聚智慧、贡献力量。

8.专题立项实践团

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成就、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中国、生态环保、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文化传承、民生福祉等主题,深入、持续开展社会调研、政策宣讲、农技推广、文化下乡、义务支教、产业帮扶等开展活动,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精品化建设,实现与科学研究的有效结合,提升实践成果应用的实际价值,为乡村振兴战略常态化、专业化和科学化贡献“西农力量”(附件1)。

(二)其他选题

1.科学技术帮扶。组织学生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开展行业专业调研、科研攻关、科技服务、企业帮扶、法律普及、环境保护、社区援助等专业实践活动,将专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积极倡导广大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发挥学科优势服务社会。

2.教育关爱服务。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特长,组建教育关爱服务团,到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县(乡),协助当地教育部门开展学生培训,帮助当地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组织大学生团队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活动。

3.文化艺术服务。重点依托各类学生艺术团(队)和文艺类学生社团招募组建服务团,以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为目标,以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精心编排基层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乡镇农村开展巡回演出。

4.美丽中国实践。组织学生深入基层以“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治理与利用”为主题,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及科普环保知识,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高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在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治理和利用方面做出改进,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形成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5.传统文化实践。依托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活动成果,开展传统文化宣讲、展示、表演等活动,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风土人情、传统手工艺等传统文化进行实地考察,寻访当地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以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传统文化。

6.“返家乡”社会实践团。探索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以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实践、社区报到、兼职锻炼等为主要方式,引导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7.其他服务团。组织学生深入全国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践行核心价值观、丰富文化生活、移风易俗倡导婚嫁新风尚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以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等少年儿童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广泛参与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组织学生聚焦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广泛开展绿色科考、生态宣讲和河流深滩、粮食节约等环保行动;组织引导学生进乡村、进社区开展禁毒、交通安全教育。

五、组织方式

为突出重点,加强引导,学校将重点组建一批校、院级骨干团队,以提升活动实效和影响力。各院(所)团委(团总支)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学生专业实践和基层需求,有针对性地申报立项,注重活动的实效和高水平实践成果的产出。鼓励博士、硕士研究生广泛参与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六、活动安排

1.前期动员、组队申报阶段(6月26日—30日)

各院(所)团委(团总支)要积极动员,广泛宣传,充分调动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认真做好学生自组团队项目的指导和申报工作。各申请团队要围绕活动主题,联系指导老师,充分论证,撰写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

2.项目评审、立项阶段(7月1日—4日)

各院(所)团委(团总支)要认真做好项目评审工作,根据团队提交的202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附件2)对项目予以考评,并决定是否予以立项。7月5日前将202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申报立项汇总表(附件3)交至北绣山活动中心112办公室,电子版发至[email protected]

3.立项队伍培训阶段(7月5日—14日)

校团委及各院(所)团委(团总支)将组织立项队伍开展新闻写作、安全知识、调研报告等专题培训。团队提交202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附件4)至各学院(所)团委(团总支)。

4.活动组织实施阶段(7月15日—9月7日)

各院(所)团委(团总支)要安排社会实践团队的带队老师,并聘请专业教师加强指导。各实践团队要加强沟通、及时反馈信息,确保实践活动扎实有效。校团委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5.后期总结表彰阶段(9月8日—10月)

各团队在活动结束后,认真撰写社会实践工作总结和实践报告(附件5),在9月8日前完成结项工作。专项调研团队活动结束后需认真撰写调研报告。10月中旬,学校将举行社会实践工作总结会,交流经验、展览实践成果、编辑优秀论文集等。

七、申报要求

1.每支队伍学生人数为8-12人,带队教师1名,指导老师1名。活动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0天。各院(所)团委(团总支)负责本单位立项的暑期社会实践的管理工作,统一安排的专业教学实习不能作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

2.申报项目学院学生占队伍总人数比例不低于30%,鼓励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联合组队。项目应根据事先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开展活动,同时应附上项目服务地准许开展暑期实践活动的书面材料。

八、活动要求

1.提前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发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按照“确保让每一名大中专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参加至少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结合,周密准备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校团委对各院(所)团委(团总支)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予以一定经费支持,同时也鼓励各单位依托实践教学经费、企业赞助等多渠道为团队配备资金支持。各院(所)团委(团总支)合理确定团队规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带队教师组织工作,结合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经考核合格后,计1个社会实践学分。

2.加强专业指导,提高实践质量。各院(所)团委(团总支)要选派干部教师随队指导学生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切实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和调研报告质量。要与“返家乡”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相结合,组织团队和学生积极参加“2023年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征集”“镜头中的三下乡”“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征集”等系列活动。

3.做好总结宣传,凝练工作经验。各院(所)团委(团总支)要积极协调新闻媒体,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要做好活动总结、选树实践典型、研讨交流等工作,及时将好的经验做法提炼固化为工作路径。要努力推进社会实践成果培育转化,引导广大师生将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和感悟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调研成果基础上形成作品,积极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2023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等活动。

4.强化安全保障,守牢风险底线。各院(所)团委(团总支)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自觉遵纪守法,坚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等各类风险。派出和接收单位要为实践师生购买意外保险,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实践师生要增强安全意识,充分研判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等,安全有序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联系人:郎蕊电话: 87092170

附件:

1.202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题立项名单

2.202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

3.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汇总表

4.202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

5.2023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调研参考方法和成果提交格式

校团委 教务处 研究生院

学工部  研工部

2023年6月26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