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研究心得 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思考

2023-09-04 07: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3-05-08 16:58:39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不仅彰显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还契合了当代社会发展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为此,对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尤为重要,不但关系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关系着国家的未来。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教育策略;思考

一、新时代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为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带来便利同时,信息泛滥、垃圾信息横行、隐私泄露等问题的普遍存在,也给人们的网络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也深深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行为方式和思维理念。不可否认,网络技术强化了当代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也给他们获取知识、搜寻学习资源提供便捷的渠道。但是,不良信息的传播也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观缺失、道德底线沦丧、理智丧失、交往能力下降、学业荒废等,严重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当下西方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宣扬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动摇理想信念,利用种种网络事件操控民众的舆论,丑化我国政府形象,扰乱人心,甚至毒害人们的思想、意志,诱发违法事件的发生。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开展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素养道德观,坚定理想信念,依法、正确、合理、科学地利用网络,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二、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络素养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内容,对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存在较多问题。根据“中国当代大学生网络素质现状调查报告”的分析:六成用“网”娱乐,近八成访问过色情网站,近三成沉迷于网络游戏,近八成沉迷于各种聊天室和利用各类聊天工具与网友聊天,有的沉迷于幻觉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比如强奸、骗取财物、谩骂等。另一方面,高校尽管都有思政课的教学,但是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很少,严重滞后于当今网络化、信息化社会的教育需求。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合理制度的缺失使得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无法得以保障

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舆论产生方式以及传播方式,同时还以难以想象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网络素养教育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存在的首要问题是,缺乏合理的制度保障。高校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场所,不仅肩负着教授学生知识的责任,更承担着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其中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也是其中的职责之一。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工作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个短期就能看到效果的工作,所以学校以及教师应该有耐心、有信心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科学的制度体系才能使整个教育工作的开展更有序、有效、有保障。然而,当前众多高校对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意识仍然非常薄弱,只是机械式地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形式化地开展一些工作,制定的不少制度并不符合高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甚至,有些高校只是照搬其他学校的一些制度内容,严重影响网络素养教育的效果。体制的缺失或者形式化使得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成为昙花一现的短期行为,效果大打折扣。

(二)实践过程的忽视使得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易流于形式

网络素养教育并不仅仅要提高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同时更要培养他们依法、正确、合理、规范使用网络的意识观念,提高他们自我约束力,防止其误入歧途而出现网络偏差行为。网络世界是个非常开放的环境,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难以形容的,看似没有距离,但是可能相差数十万里;看似虚拟世界好像可以为所欲为,但实际上有看不见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在无形中制约着网民的言行举止。正是在这种可有可无、可视又不可见的情况下,网络暴力开始出现,一些“键盘侠”总是认为自己不需要为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论承担社会责任、法律责任,所以散布谣言、起哄、煽动民众等情况层出不穷。很多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所以他们有时候并不能判断出这些言论是对是错,习惯于“随大流”。这些都是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在这种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的特征下,要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单纯地依赖于理论教学是很难实现的,而必需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置身于网络环境的实践活动中:在开展教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网络上比较热门的话题按其重要性和影响力列出来,变成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自由陈述自己的看法并对比自己的网络行为,之后,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用质疑、批判、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网络信息,必要时,教师也可以对这些话题的产生背景、产生目的进行考量,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辨别力,学会用更理性的态度去看待网络信息,让他们具备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从而树立正确对待网络信息的意识。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才能逐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发挥出网络素养教育的作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三)部分大学生较差的自制能力使得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任重道远

很多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以及环境的辨别能力欠缺,网络素质水平不高。还有的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不够全面,社会责任心不强,把网络世界当成是一个没有任何犯错、犯罪成本的自由环境。殊不知,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虽然他们在父母眼里永远只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但是在道德和法律面前,将一视同仁。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年龄与他们的实际年龄不相符合,自制力比较差,不能正视自己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具有很强的个人表现欲望,常常利用网络满足自己的私欲,达到心理上的满足。虽然现代化的传媒技术让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但是“网络游戏、网络聊天、黄色网站”现已成为大学生的“三大杀手”,对大学生影响极大,一些自制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很容易迷失其中,丧失斗志,把过去凌云壮志抛诸脑后,及时行乐、交多个男、女朋友、游戏巅峰的虚拟成功极度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所以,部分大学生自制力和网络行为习惯较差,很难将网络素养教学课上所学内容入脑入心,真正改变自己的思维与行为习惯,这也使得网络素质教学的效果不容易显现、任重道远。

(四)与思政教育的脱钩使得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效率低下

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素养教育的目的相似,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可以把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融合,让两块教育内容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但是,很多时候这两个教育工作却是完全独立地进行,有一部分教师负责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由另外一部分教师负责。这种有相同目的但是各自独立的教学体系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而且也影响了教育效果。与网络素养教育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更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所以在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有意识地把网络素养教育内容融入到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当中,那么必然可以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提高网络素养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可以更全面、系统、更正确地认识和使用网络,形成良好的网络意识,并且逐步提高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同样,如果在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工作的同时,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的网络素养教育方式,尽可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靠拢,整合教育资源,就可以实现“共赢”,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新时代优化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的主要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肩负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利用网络的意识,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工作就尤为重要与紧迫。网络世界有很多涉及到黄、赌、暴力以及一些宣扬西方价值观等内容,而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本身就很容易冲动,如果不能及时地“拨乱反正”,让学生自觉抵御这些不良信息的侵害,那么他们很容易做出极端事情,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难以挽回损失和伤害。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有关大学生受到网络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走向犯罪的道路,有的甚至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危害国家的工具,并且这种趋势还在逐渐上升。针对这种紧迫的形式,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同时国家也要出手,为大学生提供第一道防线,对于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网站进行摧毁,创造一个干净、安全、祥和的网络环境,让大学生享受网络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好处,而不用担心受到它的毒害。为此,新时代优化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可从以下几个策略入手:

(一)健全法规制度,加强管理

国家曾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搞好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国家还应从中央到地方,到不同层次的教育部门都应有相应的完善规章。特别是学校也应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国家网管部门的联动,健全校园网络环境的管理,严格执法,依法严惩。首先,依国家法规建立学校网络管理校规,把网络新媒体等内容添加到学校监管范围,对于那些违规行为坚决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坚决移交国家司法机关,坚决为学生提供使用网络的安全保障。其次,把网络素养列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内容,促使其自我约束。其三,每年新生入学时发放网络安全教育手册并进行测试或者进行正确使用网络知识竞赛,为他们建立一道网络安全和正确使用网络的闸门。

(二)尊重学生,因势利导

在对大学生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到他们张扬个性的需要,用理念引领行动,让正确、合理、科学的教育理念成为推动网络素养教育的有效手段。网络带给大学生的感觉是轻松、娱乐,所以教师在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不能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剥夺他们利用网络获得乐趣的方式。比如,对于那些喜欢打游戏的学生而言,教师应该加强引导,让他们掌握一个“度”,每天规定打游戏的时间。对于喜欢刷微博的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比较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在浏览微博信息的过程中学习到一些知识,汲取到文化信息的营养,而不是单纯地一笑而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用民主、柔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不宜采用“高压”政策。新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抒发情感、释放压力的常用选择,所以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利用微信、微博、QQ等聊天软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避免面对面交流产生的尴尬。学生是接受网络素养教育的主体,所以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要把自己认为对的思想强加到学生身上,更不能因为学生的某些习惯不符合自己的要求而强制要求学生整改。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了解网络世界中所反映出的不同价值取向。加强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让网络素养教育过程更有针对性。

(三)趋利避害,重视网络工具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正确地对待必然性和自由、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人们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才能取得成功。如果思想没有触及到灵魂深处,教育的作用就不大,行为就无法得以改变。网络是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应运而生,具有其规律性,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触及到正确面对网络这客观存在的新事物,如何应对它与学生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网络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利用网络的意识、行为,在他们的主观脑域中形成正确正当的网络意识,防患于未然,避免大学生因受到网络负面影响而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自制力,是提高他们网络素养的关键所在,也是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首先,应该让他们有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付出的意识,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勇气和决心,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丧失作为一个大学生的准则。其次,大学教育的重心应该在“育人”,先让他们学会做人,然后再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事。再次,网络素养教育过程也要不断向学生宣扬网络道德规范,告诫他们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守网络礼仪,诚信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为创造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做出贡献。最后,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把懂法、守法、用法的观念入脑入心,自觉用法律和道德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准则。

(四)网络思政,实现“双赢”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素质教育有机融合,发挥网络所长做好思政工作,利用网络快捷优势,建立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占领意识形态宣传的高地,利用已有法规手段和技防手段,防止和隔绝有害信息,推动实现思政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双赢”。要实现这个过程,首先应该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让他们同时具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素质教育工作的能力。一方面,学校可以给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安排专业、系统的网络素养教育培训,让他们掌握正确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相关知识,并提高网络宣传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引进这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壮大教师队伍,给学生提供更系统、更全面的教学服务,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的同时还能逐步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其次,培养学生的网络意识,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除了给学生传授正确使用网络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外,还可以开展“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的专题讲座,分析如何维护网络安全,不要破坏网络秩序,坚拒黄色、暴力网站的诱惑,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最后,建立校园绿色网站,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优化的上网环境。总之,在当今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中,将尊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与遵从网络发展的特点相结合,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健全高校网络环境管理相融合,将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素养教育相衔接,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引导大学生依法、科学、合理地参与网络社会的生活,打破西方敌对势力妄想利用互联网分化瓦解共产党进行颜色革命的阴谋,是我们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要务。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Z].2016.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Z].2017-10-18.

[3]罗艺.我国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共词分析法的可视化图谱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6(10).

[4]李宝敏,李佳.美国网络素养教育现状考察与启示———来自LeeElementarySchool的案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2(10).

作者:张宗胜 单位: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