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大卫·科波菲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卫科波菲尔英文简介200字 【读书笔记】大卫·科波菲尔

【读书笔记】大卫·科波菲尔

2023-07-10 02: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 写作背景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1849至1850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语气,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狄更斯出身社会底层,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新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在狄更斯十二岁那年,因负债无力偿还,带累妻子儿女和他一起住进了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当时狄更斯在泰晤士河畔的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比他大两岁的姐姐范妮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全家人中只有他俩没有在狱中居住。父亲出狱后,伙更斯曾一度进惠灵顿学校学习,不久又因家贫而永久辍学,十五岁时进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他学会速记,被伦敦民事律师议会聘为审案记录员。1831至1832年间,狄更斯先后担任《议会镜报》和《真阳报》派驻议会的记者。这些经历有助于他日后走上写作的道路。他一生所受学校教育不足四年,他的成功全靠自己的天才、勤奋以及艰苦生活的磨练。1836年,狄更斯终于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而名满天下,当时他年仅24岁。 

狄更斯

1848年,范妮因患肺结核早逝,她的死使狄更斯非常悲伤,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只有他俩在才能、志趣上十分接近。他俩都有杰出的表演才能,童年时曾随父亲到罗彻斯特的米特尔饭店,站在大餐桌上表演歌舞,赢得众人的赞叹。范妮死后,狄更斯写下一篇七千字的回忆文章,记录他俩一起度过的充满艰辛的童年。狄更斯身后,他的好友福斯特在《狄更斯传》中首次向公众披露了狄更斯的早年,小活,根据的正是这篇回忆。狄更斯写这篇回忆是为创作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做准备。他小说主人公取过许多名字,最后才想到“大卫·科波菲尔”。福斯特听了,立刻叫好,因为这个名字的缩写D.C.正是作者名字缩写的颠到。于是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便定了下来。 

狄更斯早期作品大多是结构松散的“流浪汉传奇”,足凭借灵感信笔挥洒的即兴创作,而本书则是他的中期作品,更加注重结构技巧和艺术的分寸感。狄更斯在本书第十一章中,把他的创作方法概括为“经验想象,糅合为一”。他写小说,并不拘泥于临摹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生活素材进行崭新的创造。尽管书中大卫幼年时跟母亲学字母的情景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大卫在母亲改嫁后,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中阅读的正是他本人在那个年龄所读的书,母亲被折磨死后,大卫被送去当童工的年龄也正是狄更斯当童工时的年龄,然而,小说和实事完全不同:狄更斯不是孤儿,而他笔下的大卫却是“遗腹子”。同时,狄更斯又把自己父母的某些性格糅进了大卫的房东、推销商米考伯夫妇身上。 

大卫早年生活的篇章以孩子的心理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早已被成年人淡忘的童年世界,写得十分真切感人。例如:大卫以儿童特殊的敏感对追求母亲的那个冷酷、残暴、贪婪的商人摩德斯通一开始就怀有敌意,当摩德斯通虚情假意地伸手拍拍大卫时,他发现那只手放肆地碰到母亲的手,便生气地把它推开。大卫向母亲复述摩德斯通带他出去玩时的情景,当他说到摩德斯通的一个朋友在谈话中老提起一位“漂亮的小寡妇”时,母亲一边笑着,一边要他把当时的情景讲了一遍又一遍。叙事完全从天真无邪的孩子的视角出发,幼儿并不知道人家讲的就是自己的母亲,而年轻寡妇要求再醮、对幸福生活的热烈憧憬已跃然纸上。又如:大卫跟保姆裴果提到她哥哥家去玩,她的哥哥裴果提先生是一位渔民。大卫看见他从海上作业后回来洗脸,觉得他与虾蟹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因为那张黑脸被热水一烫,立刻就发红了。这个奇特的联想,充满童趣和狄更斯特有的幽默。

二、 主要内容

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东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了他乳母的兄弟辟果提先生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艾米丽和汉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出于对母亲的思念,大卫又回到了后父家。然而后父不但常常责打他,甚至剥夺了母亲对他关怀和爱抚的权利。母亲去世后,后父立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大卫从此过起了不能温饱的生活。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

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威克菲尔家里,与他的女儿艾妮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大卫对威克菲尔雇用的一个名叫希普的书记极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

大卫中学毕业后外出旅行,邂逅了童年时代的同学斯蒂福兹。两人一起来到雅茅斯,拜访辟果提一家。已经和汉姆订婚的艾米丽经受不住阔少爷斯蒂福兹的引诱,竟在结婚前夕与他私奔国外。辟果提先生痛苦万分,发誓要找回艾米丽。

大卫回到伦敦,在斯本罗律师事务所任见习生。他从艾妮斯口中获悉,威克菲尔律师落入诡计多端的希普所设计的陷阱,正处在走投无路的境地,这使大卫非常愤慨。此时的大卫爱上了斯本罗律师的女儿朵拉,但两人婚后的生活并不理想。朵拉是个容貌美丽,但头脑简单的“洋娃娃”。贝西姨婆也濒临破产。这时,大卫再次遇见他当童工时的房东米考伯,米考伯现在是希普的秘书,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在事实面前,希普只好伏罪。

与此同时,辟果提和汉姆经过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被斯蒂福兹抛弃后,沦落在伦敦的艾米丽,并决定将她带回澳大利亚,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就在启程前夕,海上突然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在雅茅斯遇险沉没,只剩下一个濒死的旅客紧紧地抓着桅杆。汉姆见状不顾自身危险,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当人们捞起他的尸体时,船上那名旅客的尸体也漂到了岸边,原来竟是诱拐艾米丽的斯蒂福兹。艾米丽为汉姆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回到澳大利亚后,她终日在劳动中寻找安宁,并且终身未嫁。

大卫终于成了一名作家,朵拉却患上了重病,在辟果提前往澳大利亚前夕便离开了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地出国旅行散心,其间,艾妮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才发觉艾妮斯一直爱着他。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与姨婆贝西、辟果提愉快地生活着。

三、 名言警句

1.成熟的爱情,敬意,忠心,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它是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成熟的果子就是这样。有时生命逝去了,爱情还在暗中等待成熟呢。

2.一个人,如果每年收入20镑,却花掉20镑6便士,那将是一件最令人痛苦的事情。反之,如果他每年收入20镑,却只花掉19英镑6便士,那是一件最令人高兴的事。

3.记忆中的青春比我或任何人一向所宝爱的青春更栩栩如生,而青春时代所珍贵的一切在记忆中永远不会消失。

4.“千万不要吝啬”,姨奶奶说,“千万不要虚伪,千万不要残忍,特洛,你要能避免这三种罪过,我就永远对你充满希望。”

5.假如她喜欢我为他死,她尽管说出那个字来,我是心甘情愿的。没有朵拉的爱的生活无论如何是要不得的。我不能忍耐这种生活,我也不肯忍耐。自从我第一次见她以来,日里夜里,我每一分钟都爱她。我在那一分钟爱她爱到发狂。我要每一分钟爱她爱到发狂。爱人们过去相爱过,爱人们将来还要相爱;但是从来没有一个爱人可以、能够、情愿、曾经像我这样爱朵拉。

6.当我朝监禁过我的那间卧室走去时,我那幼小的心灵中,只觉得他们给家里带来了一阵冷风,把旧日熟悉的感情像一片羽毛似的吹走了。

7.我当时只要能听到一句温和的话语,我也许会塑造成另外一种人,我这一辈子也许会活得好一些。

8.葬礼结束了。开始往墓穴里填土,我们转身回家了。在我们前面,耸立着我们的房子,仍旧那么漂亮,毫无改变,它使我在心中联想起过去发生的事情;跟眼下唤起的悲痛相比,我过去的那些悲痛都算不得什么了。

9.黄昏时分,我坐在长满青草的斜坡上,坐在他的身旁,看他注视着那高飞在恬静的空中的风筝,我心里时常想,风筝把他的那颗心,从烦忧混乱的境地中带出,飞上了晴空万里。可是当他一点点收起线,风筝在美丽的晚霞中越来越低,直到飘飘摇摇地跌落在地,像死了似的一动不动躺在那儿时,他才仿佛从睡梦中慢慢醒来。

10.我的心破了一个洞,她就补在那儿,后来我的心又长好了,把她包在里面了。

11.我躺在船尾小屋里原先那张小床上,风仍像从前一样呜呜地掠过荒滩。可是,这时候我不由地想象,它这是在为那些死去的人悲叹;这会儿我想的,已不是海水会涨起来把船屋漂走,而是打从上次我听到它的声音之后,海水已经涨起,把我的幸福的家给淹没了。我记得,当风声和涛声在我耳中开始变弱时,我在我的祷告中加了一句话,祈求上帝保佑我长大后能娶小艾米莉为妻。我就这样满怀爱意进入了梦乡。

12.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中,爱情必须受苦,过去是这样,将来也要这样。……被蛛网围困的心终于要炸裂,那时爱情就报了仇。

13.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这一切,我们要忘掉不幸,在挑战中生活下去,而不是被逆境给打倒了。

14.我拉起那只像铅一样沉重的收,把它贴在我的胸口,除了偶尔听见他母亲的呻吟,仿佛整个世界都处于死亡的寂静之中。

15.昔时不要让小小的误会使春天的花儿枯萎。春天的花儿,发了芽,又枯萎,就不能再开了,在太阳中闪光的喷泉,不应当仅仅为了三心二意加以阻塞;撒哈拉沙漠中的沃壤,不应当加以懒懒地耕耘。

16.米考伯先生的格言:今天能做的事,决不要留到明天。拖延乃光阴之窃贼。要抓住他!

17.宁愿随时被一个头里有血的人打躺下,也不愿被一个没有血的人扶起来。

18.至于意识到地位悬殊,或者青春年少,或者我们面临的其他阻碍,我和艾米莉都没有去费这个心思,因为我们的心中根本没有想到过未来。

19.黄昏时分,我坐在长满青草的斜坡上,坐在他的身旁,看他注释着那高飞在恬静的空中的风筝,我心里时长想,风筝把他的那颗心,从烦扰混乱的境地中带出,飞上了万里晴空。可是当他一点点收起线,风筝在美丽的晚霞中越来越低,知道飘飘摇摇地跌落在地,像死了似的一动不动躺在那儿时,他才仿佛从睡梦中慢慢醒来。

20.在海边的人,他的生命就如同潮水涨落,在潮水涨满时降生,然后随着潮水退去而消亡。不过这海边的人,不到潮水退尽是不会咽气的。

21.你刻薄苛求、高傲自大、拘谨刻板、自私自利。而我的爱是忠诚专一,无私奉献的,是可以把你那不值一提的抱怨啜泣踩在脚下的。

22.但愿我的生命告终的时候,你的脸也想这样守在我身旁;单元现实想我现在社区的影子在我跟前消融的时候,我仍旧看到你在我身旁,手向上指着。

23.我这样的人,悲痛绝不会是我软弱,指挥教我坚强。

24.某种可喜的才能,某种幸运的机会,可以形成某一些人上升的梯子的两侧,但是那梯子的横级必然是用禁得住摩擦和牵扯的东西做的;没有东西可以替代彻底、热情、诚恳的真功夫。

25.任何人不能在不断的不幸、痛苦、忧虑中好好地做事。

26.满意的小屋胜于无情的宫殿,爱情所在,一切皆备。

27.如果过了若干岁月以后,我能使自己相信我的凋零的命运,做了你的前车之鉴,我就会觉得我不是完全白做了一世人了。

28.“大卫,”他说着把嘴唇抿得薄薄的,“如果我要对付一匹犟马或一只凶狗,你认为我会怎么做?” “我不知道。” “我揍它。” 我几乎什么也说不出声来,可我觉得我虽然沉默,却呼吸急促了许多。 “我要让它害怕,让它学乖。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征服这家伙;’哪怕要让它把血流干,我也会那么做,你脸上是什么?” “脏东西,”我说。 他分明和我一样清楚:那是泪痕。可就算他把这问题问上二十次,每次都还打我二十拳,我相信我决不会那么回答他,哪怕我那幼稚的心炸开。

29.缺乏修养的内心,是一个错误冲动发生的原因。

30.在婚姻中,没有任何悬殊差异能超过思想和信念的差异。

31.当我逐渐朦胧地睡去时,我听到风正在海上大声地呼啸,十分凶猛的吹到那片旷野上来,以致我隐隐的担心着,大海或许会在夜间涌起来来吧。

32.我们与之打交道的每个人,似乎都在欺骗我们。我们一在店铺里露面,就等于给人一个信号,叫他们把坏了的货物拿出来。要是我们买了一只龙虾,那龙虾里一定注满了水。我们买的肉,都是咬不动的,我们买的面包,几乎没有皮。为了研究肉的烤法,烤得恰到火候,不老不嫩,我曾亲自查阅过烹饪大全,发现每磅肉通常规定得烤一刻钟,就说一刻多一点吧。可是我们根据这一规定去烤时,总是命运不济,老是以失败告终。我们从来没有烤成恰到好处,不是血红,就是焦黑。

四、 主题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艾米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当然,这种强烈的对比还反映着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部小说里各类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这种脉络设计的。如象征着邪恶的希普和斯提福兹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翼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狄更斯经典《大卫·科波菲尔》与你相约电影频道 新浪娱乐)

这部作品中处处体现着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作者个人情怀的体现,同时也是对那些需要社会关怀和救助的弱势群体带来的精神抚慰。人性即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道德是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对社会的批判则是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对社会进行观察和评价的结果。

《大卫·科波菲尔》通篇都在弘扬着人道主义的博爱和仁慈,这与作家自身的基督教信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十九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迅速倔起,导致其原有的封建社会制度被撼动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随之,文艺复兴时期一直提倡的人性回归和解放则迅速被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所取代。正是在这一社会大环境下,很多作家都将关注点转移到了宗教上,特别是基督教以及其所宣扬的博爱,宽容等思想,更是成为了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人道主义精神的主要来源。作家们一方面倡导着“自由平等”为核心的个人权利,提倡合理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对世间所有人拥有大爱,宽容,赞颂弘扬那些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为他人幸福而献身的行为。

在《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小说中,读者们不难发现大卫悲惨的遭遇只不过是种表象,狄更斯真正想透过这表象揭露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即物质利益之下造成的婚姻、家庭的悲剧,深刻批判了物质利益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缺失和社会道德的偏差。批判的同时狄更斯还是将重心放在了对美好事物——高尚,真诚,慈爱,宽容,正直,纯良人性的弘扬上。比如作品中辟果提在大卫的母亲过世后,对他无私的关爱和抚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狄更斯心中的那种“大爱”和“大善”。人如果像辟果提这般善良慈爱地去对待正经历苦痛的他人,这种关爱真会如春雨般滋润大地一般抚平受伤的心灵,使其从悲痛中走出来,重新看待生活,对待人生,迎来更光明的未来。

狄更斯文学作品中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精神,而其人道主义的核心则是对人性的探索和道德的弘扬。狄更斯主张平等和博爱,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垢病的同时向往世界能够变成一个具有道德秩序、饱含人性的“天国”。这种对人性的探索和道德的弘扬在狄更斯的作品中相当广泛和深刻:无论是整部作品的思想基调,还是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在《大卫·科波菲尔》一书中,狄更斯正是利用大卫经历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深切同情的同时,批判社会中人性的缺失和道德的沦丧,但也表达了作者对真诚,慈爱,纯良,高尚,正直等优秀品质的肯定和赞扬,而这些优秀的品质在《大卫·科波菲尔》一书中的许多人物身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就是一个善良宽厚、正直勤奋、积极向上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他的人格也是在历经种种磨练后不断成熟,完善的,最后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家庭上获得了幸福。他真诚,善良,勤奋,刻苦,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坚定不动摇,任何时候都满怀信心和希望,从这一人物身上也能看出来作者狄更斯所寄托的道德情感。大卫无论是儿时遭受的磨难,亦或是青年时代不屈不挠的痛苦抗争,无时无刻都在向读者诉说着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努力奋斗,与命运抗争的血泪史。最后品尝到幸福与甜蜜的大卫靠的就是自身拥有的纯朴善良的品格,发愤图强的自立精神,以及对他人宽厚,仁爱的温暖之心。无论遇到何种磨难,苦痛,诱惑,大卫仍能保留最至纯至真的高尚品德。无疑作者在塑造大卫·科波菲尔这一形象时倾注了全都的心血。再比如作品中的另外一位青年汉姆。他忠厚、善良、勇敢,有高尚的情操。他的家境虽然贫寒,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却拥有一颗质朴,善良的心。每次大卫到辟果提先生的小屋时,汉姆总是热情招待。对待并无血缘关系的艾米丽,就像亲兄弟一样呵护,关爱着她。当纨绔子弟斯蒂福斯将他的未婚妻艾米丽诱拐时,他抑制住了自己内心的痛苦,每天努力干活,并用挣来的钱帮助辟果提先生出去寻找艾米丽。当汉姆见到斯蒂福兹乘坐的船即将沉没的时候,他却抛下了个人恩怨奋不顾身跳海救人,却不幸被大海淹没。汉姆虽然貌不惊人,性格木讷,但他的心胸却比大海还要宽广。可以说汉姆这一人物形象是狄更斯博爱、宽容的人道主义理想的最高体现。

(浅析《大卫·科波菲尔》中人道主义精神的内涵 朱恒-《北方文学(下旬刊)》- 2014年3期)

五、 个人感想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被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叙写主人公大卫一生中的悲欢离合,生动的揭示了当时英国的种种社会现象。在本书中,作者将许多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入其中,同时又以高超的创作技术,使本书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大卫是个遗腹子,继父摩德斯通先生为他的童年生活蒙上了阴影。母亲去世后,大卫被迫去当童工,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在那里,他结实了房东米考伯一家。后来,大卫逃离这种对他来说痛苦不堪的生活,投奔他唯一的亲人贝西姨婆。贝西姨婆对他非常疼爱,送他去接受良好的教育。大卫童年悲惨的命运终于告一段落。在坎特伯雷,大卫寄宿在律师维克菲尔先生家中,并在斯特朗博士的学校中学习。毕业后,他进入社会,在斯彭洛先生的律师事务所当一名代诉人,并开始独立生活。此时他坠入情网,对斯彭罗先生的女儿朵拉一见钟情。然而不久,就得知贝西姨婆破产的消息,斯彭罗先生也因此拒绝了他的婚约。大卫又一次陷入逆境。从此他起早贪黑,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而不停地工作。当他最终与朵拉结婚后,却并没有得到他渴望的幸福。他发现朵拉无法料理家务,只是个容貌美丽却缺乏生活阅历的“娃娃妻”。朵拉的去世对大卫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他满怀悲痛的心情出国散心。那段时间里,他回想起从前的许多往事,他的思想也进一步成熟。回家以后,大卫最终与在他一生中一直给予他建议与帮助的艾妮斯走到一起。

大卫一生坎坷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真实的人生图景。每个人生来似乎就处于一个玻璃温室中。因亲人的关爱,在那里只有阳光,没有风雨。当然,这样的温室迟早会被从内部或外部打破,从那时起,人们就将进入这个残酷无情的真实世界。没有温室的保护,每个人都将处于各种各样的磨难之中。只有坚强与勇敢的品质才能使人们经受住这一次次磨难。从而,他们的思想将逐渐成熟、阅历更加丰富,在那时,他才能筑起一间永不破裂的温室,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书中的米考伯先生一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米考伯先生是出身社会最底层的贫民。他的子女众多,他的经济收入已经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他还一度因为欠债被捕入狱。生活的不幸没有给米考伯先生退缩的理由,他甚至改名换姓也要努力地在这个世界上寻求立足之地。这正是一个人为了生的欲望而发生巨大蜕变的写照。后来,他一生都在等待的机遇终于到来。在贝西姨婆的建议下,米考伯一家选择了移民以更好发挥他的才能。从米考伯先生一家人的经历上,我看到了他们努力同命运作斗争的过程。他的幸福的生活并不源自其他任何人,而是源自于他在同命运斗争中获得的丰富的生活阅历。

大卫年轻时的朋友斯蒂夫就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斯蒂夫从小一直是母亲宠爱的孩子。年岁的增长使斯蒂夫不得不从内部打破家庭为他搭建的温室。当他经历外部世界的风雨时,他染上了虚伪、自私的陋习,却失去了可贵的坚强与勇敢。他因此失去了同命运斗争的能力,只能躺在命运之河中随波逐流。

在全书中,还有不少故事向我们展示着另一个道理:金钱的诱惑往往能使人们失去理智,甚至剥夺人们善良的本性。艾米丽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抛弃了她的亲人,与斯蒂夫私奔了。她拥有天真美好的幻想,希望斯蒂夫能使她成为阔太太,但斯蒂夫却最终将她抛弃;摩德斯通先生同克拉拉结婚,看中的全是她的财富,最终因为他的存在,大卫和他的母亲都经历着悲惨的遭遇;尤利亚·希普利用维克菲尔先生的名誉与财富在四处作恶,使贝西姨婆破产等等。这些由于被金钱的诱惑冲昏头脑,甚至失去善良的人最终都成了金钱与利益的牺牲品。

还有一个家庭的故事穿插其中——大卫的保姆裴果提一家。裴果提先生是个渔夫,他的社会地位非常卑微,但他心底十分善良,收养了两个孩子——艾米丽和哈姆,一直都过着清贫的生活。在这一家中,裴果提先生为找艾米丽走遍天涯海角;哈姆为了救斯蒂夫被淹死。从裴果提先生一家中,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在这个家贫如洗的家庭中,却存在这样淳朴善良的心灵。这与斯蒂夫的富而不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当时贫富差距悬殊的英国社会中人性的善与恶。

总而言之,作者在本书中深刻地揭示了金钱的诱惑能够剥夺人们善良的本性,并以此批判了英国社会中的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现象所造成的人性之恶。同时,作者以大卫一生的经历为主线,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人生的不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一生都能生活在真正的快乐之中,真正的幸福需要个人及其丰富的生活阅历。而丰富的生活阅历必须通过个人经历过苦难于挫折之后才能炼就。只有敢于勇敢地同命运斗争,甚至将一切苦难看作自己宝贵的财富,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才能主导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在命运的长河中随波逐流。

(2020年8月25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